今年以来,根据全国总社和省社工作要求,我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发11号和赣发23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连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强化基层社和创新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结合实际,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提升全市供销社为农服务水平。现将重点改革任务进展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综合改革进展情况
(一)切实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全市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发11号文件精神,全力开展渝水区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网络建设、社有企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改革,以点带面,不断增强全市供销社的内生动力。渝水区政府专门成立渝水区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并批复实施《渝水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渝水区社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发展电子商务新路径,以利用率不高的社有资产入股,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成立新余市微联盟直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提升社有资产利用率的同时,开展电商服务;多形式探索基层社创建,以社有资产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引进外资,对下村、鹄山基层供销社进行改造提升,切实增强为农服务功能。渝水区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系统全面推广综合改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二)努力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分宜县供销社先后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争取地方政府对供销社改革的重视和支持,将供销社改革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议程,按照上级部署,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工作。同时,分宜县社结合工作实际,起草了《分宜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即将提交县政府讨论。
(三)积极打造农业生产服务平台
市社以直属企业新合作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为龙头,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抓质量、强服务,通过“五统一”建成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经营形式,集采购、物流、配送、销售和农化服务为一体,全市统一、规范、健全的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公司利用覆盖全市乡(镇)、村较为完善的农资经营网络作用,农资农家店送货上门率达80%,确保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放心化肥农药。同时积极开展农资供应信息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农化服务。渝水区社切实发挥自身优势,与新余市雨禾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惠农服务公司,实行土地流转大田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开展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系列服务,服务面积达5000余亩,助农增收致富。全市供销社切实加强协调与合作,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抓好农药化肥使用、再生资源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农民合作社种植技术讲解等专题培训工作,培训668人次,提升农民素质。
(四)创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全市供销社上下联动,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同时搭建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培育电商并助推地方特色农产品流通,全系统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明显。市同盛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参股组建的泓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办“0790购菜网”,构建国内首家以“生产-检测-销售-配送”为一体的网络平台,真正形成“从田间到餐桌,从厂家到终端”经营模式的一站式电子商务销售体系,做到让放心食品走进千家万户。为进一步构建完善的供销社电子商务网络体系,“0790购菜网”已升级成为“泓兴购”网络百货商城,“泓兴购”网络商城整合全国优质商品的生产厂家、本土特产、各区域总代理及本地商铺,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链,建成一个从订单生产、网络推广、统一销售到统一配送、覆盖市级区域的泓兴购电商模式平台,平台主营40余大类商品,商品种数达5万多种。
分宜县社的“分宜县供销电商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建立了1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4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并持续进行全民电商孵化、培育工作,先后举办了三次大型电商免费普及培训班,并坚持做到每个星期固定开班,方便学员学习电商课程。2015年,电商服务中心进行各种层次的培训24期,共培训人员1750人,培训学员已在淘宝注册网店400余个,在各个乡镇挖掘各种农副产品近500个品种,与10余家企业签订了购销合同,形成了恩达家纺、松山腊肉、新余蜜桔、分宜米粉等一批特色产品的上线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宜县社被全国总社评为2015年全国供销系统电子商务示范县社,成为全省首批5个电子商务示范社之一。
“泓兴购”网络百货商城、分宜县供销电商服务中心和渝水区社微联盟商城的成功运营,是全市供销社电子商务发展与为农服务的有机融合,为助推全市农产品流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总投资28977万元市再生资源公司再生资源深加工及废金属综合利用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一期年加工45万吨废钢、15万吨废塑料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积极开展废旧物资收购、生产加工业务;同时利用一期场地,建成投资近千万的废铝深加工项目,已加工铝锭成品1700多吨,产品供不应求;二期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占地面积75亩,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土地平整,并签订了合建协议,争取早日动工建设;为培植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公司已在上海设立分公司,积极拓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带动全市再生资源行业发展。
二是渝水区社罗坊综合体建设项目稳步实施。该项目计划投资约8000万元,占地面积39亩、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项目对外招商、拆迁、安置等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专业批发市场培育繁荣成效明显。市农资批发市场入场经营户70余户,仓储及营业用房使用率达100%。市同盛公司以优质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平台,积极打造供销电商孵化基地,成功吸引8家电商企业入驻市场。2015年,市场二期新增商户15户,累计完成招租招商面积18200余平方米,出租率达91%。市场空闲用地利用面积3556平方米,有效提高了市场收益,推进市场繁荣。市新合作资产管理公司加大对市副食品批发市场的培育力度,实现年交易额15亿元,税收470万元。专业批发市场的繁荣兴旺,有效助推了全市商贸流通,繁荣了城乡经济。
(六)加快基层组织建设
改造升级基层供销社。分宜县社通过加大工作协调与扶持,双林商贸中心大楼处于空置状态的三楼,被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整体承租,大楼的总体运营,实现资产使用功能效益最大化。同时,分宜县社杨桥供销大楼全面升级改造工作进展顺利,计划将该楼打造成一个基层综合服务中心,重新恢复杨桥中心社的各项服务功能,目前已完成大楼整体装修改造,正进行对外招租招商工作;渝水区社投资50余万元,以股份合作形式,完成下村供销社综合楼和鹄山供销社棉站改造任务,大大提升了社有资产收益。该社投资300余万元的罗坊供销社廉租房建设项目已全面封顶,项目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其中廉租房34套,店面5间、办公用房5间,预计该项目将争取房管部门支持资金130-150万元,确保了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供销社围绕本地资源,积极培育领办特色、优质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新发展分宜县立富和茂源种养、渝水区永盛蔬菜种植、新余市新甜种植4个合作社。合作社发展做到增数量、抓规范,引导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提高农产品价值。全市供销社按照省社要求抓好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通过省社验收的示范社已达24个,其中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被推荐为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们在贯彻落实中发11号、赣发23号文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供销合作事业改革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一些基层社(公司)名存实亡,经营业务难开展,靠资产收益过日子,导致经济效益不高。而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始终是制约供销社更大发展的“瓶颈”;二是“新网工程”发展不平衡,农民与供销社联系紧密度不高,为农服务的范围、手段、措施有待进一步扩大、改善和强化;三是供销社改制遗留问题仍然存在。渝水区社近3000名改制职工尾欠“三金”3800余万元,该款本应由区财政局兜底,但均由区供销社垫付,目前仍尾欠“三金”本金2800万元,自2015年开始,全省社保系统对欠缴的社保金要追缴利息,预计利息近1000万元,沉重的经济负担,已使渝水区供社的日子举步维艰;四是供销社完成改制后,一些乡镇部门强占供销社资产,尾欠供销社征地拆迁款的现象时有存在。
三、下一步贯彻落实意见
1、贯彻落实好中发11号和赣发23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认真谋划我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全市供销社综合改革。
3、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发挥供销社自身优势,做好优质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分宜供销电商服务中心和渝水区社微联盟商城运营工作,助推农产品流通。
4、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造提升,大力领办、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级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