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电商发展成就现状特点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1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这一重要指示,为农村电商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为此,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对全国农村电商发展成就、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监测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发展成就

经历20多年的持续创新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农村电子商务国,近年来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效。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农村电商凭借线上化、非接触、供需快速匹配、产销高效衔接等优势,在稳产保供、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凸显。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电商在脱贫县持续快速发展,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

农村电商成为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突破口。电子商务从流通端切入,逐步向农业产业链上游延伸,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推进农产品在生产、组织、管理、加工、流通、储运、销售、营销、品牌、服务等环节互联网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节本增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010万人,比2019年增加160万人,同比增长19%,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形成了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妇女四支创业队伍;1900多万返乡留乡人员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据统计,返乡入乡创业项目中,55%运用信息技术,开办网店、直播直销、无接触配送等,打造了“网红产品”;85%以上属于一二三产业融合类型,广泛涵盖产加销服、农文旅教等领域。

农村电商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保供影响的超常规武器。农村电商极大增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促进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特别是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稳产保供发挥了独特作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2020年全国832个脱贫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406.6亿元,同比增长43.5%。《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三年报》显示,从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832个国家级脱贫县共在阿里平台销售商品超2700亿元。2020年,拼多多农产品订单的年成交额超过2700亿元,同比涨超100%。疫情期间,农业农村部组织3场农产品产销对接视频会商活动网络签约销售金额达6.9亿元;一亩田搭建“保供稳价安心平台”销售农产品超10.3亿元;拼多多上线“抗疫开拼、爱心助农”专区,覆盖全国近400个农产区、23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帮助贫困地区和部分农产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电子商务已成为许多家庭购买农副产品的日常方式,疫情重塑了城乡居民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服务线上化、产品线上化的“宅经济”需求持续增长,电子商务成为激活县域消费潜力的重要引擎。

农村电商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引擎。农村电商充分发挥产销高效对接、供需精准匹配、联通国内国际市场以及创新能力持续活跃等优势,在服务新发展格局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农村网络零售激活国内大循环,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农业农村网络零售市场为推动消费增长、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了有效支撑。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生鲜电商、跨境电商、订单农业、众筹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为拉动农产品上行、促进乡村消费升级、扩大农民就业、带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电商脱贫长效机制建设等提供了坚实保障。农产品跨境电商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2020年全国农产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达63.4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农产品跨境电商加快释放“双循环”连接纽带价值,凸显了巨大活力。依托农产品跨境电商进口,满足了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依托农产品跨境电商出口,李子柒、大益茶、三只松鼠等知名农食电商品牌加快“走出去”,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分工,加快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

二、现状特点

东中西部全面发展。监测数据显示,从区域情况来看,2020年,华东地区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481.7亿元,占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的比重为42.2%,排名第一。从增速来看,东北地区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最快,同比增长69.8%。近年来,“网红经济”在东北地区迅速崛起,带动了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并不断与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县域经济等创新融合,为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在华东、华中、东北、西北等地区,均出现了县域网络零售额正增长、零售量负增长的情况,标志着这些地区网络零售的客单价实现较高增长,居民网络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电商瓶颈不断突破。2020年,全国共建成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12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3.7万个,物流集中,进一步降低了快递成本。全国在基本实现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的基础上,将快递直投到村比例提升至超过50%。农村地区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量超过300亿件。农村地区邮政快递业务量比重达36%,比2019年提高12个百分点,进一步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2020年消费者对于生鲜到家需求急速增长,前置仓、店仓一体化、社区拼团、门店到家、冷柜自提等新型运营模式发展态势良好,冷链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生鲜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监测,县域生鲜电商网络零售额为519.72亿元,同比增速24.5%。其中,动物类生鲜网络零售额为274.45亿元,同比增速43.5%;植物类生鲜网络零售额为245.27亿元,同比增速8.4%。

品牌效应持续彰显。数字消费深刻改变了商业模式及消费生态,为农业品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面对高速增长、潜力无穷的网络市场,依托电商平台加强农业品牌打造与价值提升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阿里数据显示,2020年,阿里平台300个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交易总额超过41亿元,交易总单数首次突破5000万单,消费者对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复购率高于25%,农业品牌消费者忠诚度不断提升。在电商驱动下,运用新媒体的营销,打造了褚橙、阳澄湖大闸蟹、海南火山荔枝、东港草莓、秭归脐橙、湖北小龙虾等一大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创新了品牌营销渠道,提升了农产品的溢价能力。

新型电商落地乡间田头。数字技术向三农领域逐步渗透、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发展,推动县域农村电商迭代创新提速,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社区团购、农旅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在县域掀起热潮,手机变成了“新农具”,数据变成了“新农资”,直播变成了“新农活”。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小木耳大产业”的柞水木耳,让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县,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2020年,依托木耳产业发展,金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万元。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等开展电商销售,为自家农副产品、文旅产品、原生态风光等“代言”,涌现了一批网红新农人。快手《2020年快手三农生态报告》显示,2020年三农创作者电商成交单数超过5000万,快手三农电商用户比2019年增长330%。

三、存在问题

电商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电商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电商发展的最大短板。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55.9%,仍低于城镇的79.8%,中西部地区表现尤为明显,虽然省市县乡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但信息传输在进村入户环节出现“梗阻”的情况仍然存在,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5G在农村的覆盖仍然任重道远。农村物流体系末端服务能力不足,降低了电商产品的品质,增加了电商产品的物流配送成本,出现农产品“难以出村”、工业品“难以进村”的双重困境。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电商,还未形成稳定的冷链运输、冷冻仓储、冷链配送体系,因而极大地阻碍农村电商规模性发展和突破。

农业电商专业人才短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滞后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电商人才引进难度大并且流失率高,专业人才缺口大,呈现出“难培、难引、难留”现象。据《2020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农村电商人才缺口预计为217万人,2025年将进一步增至350万人。农村电商培训内容和方式有待加强,目前针对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形式单一,实践课程少,跟踪辅导少,内容有限且不成体系,没有对产品策划、运营推广、美工设计、数据分析、客户维护、物流仓储等进行系统性培训。

四、对策建议

在迈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议。

完善强化扶持政策。一是培育农业农村产业新业态,推动电子商务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推动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生鲜电商等业态健康发展。二是统筹政府与社会资源,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利用电子商务大数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探索电子商务平台数据有序开放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电商大数据,将大数据与农业生产进一步融合,借助消费端积累的大量消费者数据,让农业生产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确定种植、生产的品种和方式,与市场建立持续、稳定的新型供需关系,赋能订单农业、定制农业、众筹农业、预售农业等创新发展,推动电商大数据与农业管理深度融合,促进数据要素高水平开发利用,从而使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协同。四是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深入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发展统仓共配模式,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乡村末端物流线路共享,实现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双向流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二是鼓励支持把直播间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纳入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以直播间建设为抓手,引导新零售、在线旅游、在线教育、休闲娱乐等业态在农村落地,完善农村互联网生态,充分释放农村地区发展潜力。三是在东中西部建立一批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基地,着力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关键问题。四是以政府引导的方式,建设中国农业品牌与营销服务平台,做好农业品牌培育塑造、营销服务和监管保护,发挥农业农村部门牵线搭桥的作用,帮助市场主体对接电商平台,并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优质优价,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专题培训举办力度,通过培训改变农村地区专业人才缺失现状,促进资源对接、规模发展和协同进步。二是加强专业性电商服务组织建设,强化电商人才培养,鼓励各地建设专业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培养熟悉农业以及愿意扎根农村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型人才。三是培育专业团队,加强实操指导,开展线下线上融合、多层次、多梯度的网络运营、美工、推广等业务指导培训。四是加大线上线下新媒体人才培训力度,培养“村红”和“农民带货主播”,让群众加深对电商的认识和理解,成为能够有效提供市场信息的供给者和有效利用市场信息需求的农业生产者、创作者、传播者,引导更大范围的创业创新。

THE END
1.“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引了诸如沱沱工社、京东生鲜等各类电商平台的加入。此 外,一些超市纷纷推出了线上业务,比如开网店、直播、为消 费者提供送货上门等服务,以拓宽自身的销售渠道。但随着 农产品的蓬勃发展,市场投资过热、农产品品质良莠不齐等 问题相继涌现,还有不少规模较小的农产品电商平台有亏 损倒闭的风险。因此,本文探索我国农https://www.qingbaoyuan.vip/doc/71601/
2.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与策略研究:如何助力乡村振兴0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物流成本偏高,供应链、支付习惯、产品质量、服务、人才缺乏等问题都是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考验。 01农村电商模式单一,影响可持续发展 农村电商基础差、起步晚、人才缺乏,商业模式相对不成熟。传统农村电商模式主要依赖现有的几大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主要采https://coop.yl.gov.cn/ywgz/fwsn/202405/t20240527_1728024.html
3.农资零售商请注意,再不转型真的来不及了第一步,开通账号,通过短视频平台输出种植知识,打造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个人IP,培育粉丝用户。 第二步,把平台上的公域流量导入私域。平台上的流量是不可控的,它们属于平台而不是达人,农资零售商要想方设法把这些公域流量导入到微信里,变“一次性成交”为“一辈子成交”,这才是当下成本最低的拓客方式。 http://www.pesticide.vip/zgny/yxcl/content/bb0605f6-bc10-44bc-b835-1c384b293677.html
4.农资电商发展现状解析,线上线下融合新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农资电商发展现状及运营策略分析 1、分析电商发展趋势,明确目标受众和盈利模式至关重要,企业需评估自身资源,包括资金、团队和行业影响力,以整合资源,提升平台运营效率,不同电商模式各具优势与劣势,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模式,在农资电商这片广阔的市场中,尽管竞争激烈,但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电商领域http://m.9213.net/7FC46CbA0877.html
5.长城电工:天水长城果汁集团有限公司10万吨高端果蔬汁加工灌装电商平台 Florida’s Natural NFC 佛罗里达 Florida’s Natural 电商平台 2.2 市场需求分析 果汁饮品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 后,果汁饮品 是中国农副产品加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绝对竞争力之一的产品,也是中 国食品产业中最有希望做成世界范围内最大、最强的细分行业之一。 据中商情报数据显示,近 5 年间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81500003108_48.shtml
6.中青校园:关于龙山县农车镇电商运营环境的调查研究(三)物流平台发展滞后,基础建设投入不足。 物流输送路径的完善是电商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农村道路硬化工程建设,国家的补贴力度逐渐加大,农车镇周边的高速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发展电商运营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就农车镇物流配送发展现状而言,因农车镇青壮劳动力处于长期外出务工的状态,镇内现http://www.ccsu.edu.cn/info/1323/26151.htm
7.农村电子商务的模式一、农村电商的现状和问题 农村电商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村地区农产品销售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商业模式。农村电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农产品上行链条不完善,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缺乏统一的管理;农村地区商业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支付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短板;农村电商参http://www.97hui.com/ds/38309.html
8.云南省“十四五”花椒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花椒产业布局更加合理,高效基地面积大幅增加,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绿色化、市场化大幅提升;产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大力改善;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综合电商、质量追溯等平台基本完善;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产业链长短结合、价值链高低有序、利益链稳固协调http://m.ynforestry-tec.com/Article/Show/6567.html
9.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调研报告(通用6篇)2.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促进农产品销售、引导农业转型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从农业龙头企业到家庭农场,从专业合作社到个体农民都投身到电子商务的大潮中,多方投资、各种类型的农产品电商平台、网店不断涌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资源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it0d43t.html
10.农产品电商调研报告14篇(全文)二、农产品电商行业现状 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多是集展示、行情、交易、运营、会员、信用、支付、物流、结算、资讯等于一体,这也是目前的主流方向。但是各个企业选择的运营模式也是不一样的,有B2B模式、B2B2C模式、B2C模式。 三、运营模式 对于县域农村电商来说,我们会推荐采用B2B2C模式,即采用“平台+涉农企业+消费者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gj5mj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