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5-0032邮发代号:57-152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乐杜仪)这几天,新湖农场昕望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大棚里一片碧绿,西红柿、豇豆等各类秋延菜长势喜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年,我承包了15座大棚,春天育苗,夏天种糯玉米,玉米收完了又种应季菜,现在豇豆已经开花坐果。在种植中,连队‘两委’经常给我们进行技术指导,合作社帮我联系销路,我今年能挣十几万块钱。”社员王学中说。
新湖农场昕望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58人,建有温室大棚76座,苹果、海棠656亩,果品烘干生产线1条,社区门店4个,初步形成绿色果蔬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去年,该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1160万元,社员人均盈余分配9600元,年内带动农场71人就业,人均创收6.5万元。
“去年,在农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大棚实现了集中供暖,对于我们发展冬季种植非常有保障。”新湖农场昕望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宗安说。
在新湖农场二十一连党支部的引领下,该合作社按照“党建+合作社+农户”发展思路,近五年来,带动516名非职工低收入群众年均创收3.5万余元。
“合作社立足农场自然资源和发展环境,瞄准‘科技+农业’发展方向,建设产销一体化建设平台,有效推动合作社发展,带动职工群众增收。”新湖农场二十一连党支部书记吴德贵说。
新湖农场二十一连以“组团发展、引领产业、优势互补、助农增收”为宗旨,与棉花网套加工企业新疆鸿宸家纺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大力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职工”的发展模式,打造棉花全产业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连队的名鎏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棉被加工企业,通过双方合作入股的方式,共同成立新疆鸿宸家纺有限公司,把农产品变成商品,使棉花增值,让职工增收。”吴德贵说。
近年来,师市强组织、壮筋骨,构筑乡村振兴“基层堡垒”,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