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互联网的普及,网购已成民众所认可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而由此衍生出的“抄码族”则成为网购大军中一类群体。
“抄码族”源于曾红极一时的试衣族,他们进商场只逛不买,从品牌服饰到空调电视,看见中意的商品就用手机记下货号,再通过对比各家销售人员介绍,充分了解商品信息,随后在互联网进行网购。独立性强、消费理性、工作繁忙、熟知互联网等成为“抄码族”的特征。
数据显示,天猫和淘宝“双十一”期间,国内零售额记录达192亿元,远超美国电子商务行业的最高纪录。其中仅天猫就达成了132亿元,淘宝则完成了59亿元。
隆冬时节,市民赵雨芳想给自己添一双高筒棉靴,然而实体店商家的标价令她“纠结”。犹豫之际,同事告诉她,可以先到商场试穿,记下品牌和尺码,然后到网上代购,必能节省不少“银子”。
经过几天“抄码”,让赵雨芳惊喜的是,同款棉靴网店售价较商场便宜近400元,此外,网上商城还赠送100元的代金券一张。“虽然购物过程较为繁琐,但结果令人满意。”她笑言。
“80后”郑磊是一名资深“抄码族”,在网上以1折的价格“秒杀”到电视机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战绩”,而这正是他在家电卖场货比三家后,通过“抄码”在网上锁定物品的结果。
郑磊认为,家电产品对“抄码族”的吸引力最大,因实体店受到店租、商品进店费、水电、服务员等方面限制,货物价格相对较高,而网店零租金的低门槛就是体现价格优势的法宝,网购通常比实体店优惠约10%~30%。
“虽然‘抄码族’只试不买确实使导购员的工作量增加,但由于缺乏明文规定的限制,我也只能眼看着实体店变为网店的免费试衣间。”我市一家商场的导购员无奈地感叹道。
网友“职业买手”告诉记者,“抄码族”一般会用手机拍照或者记录,但“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更是成为“抄码族”的基本素质,同时,为了防止网购到“山寨货”,务必要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
专家认为,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网店,在真正保障消费者切实权益的同时,给予消费者最大的惠利才能成为消费者真正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