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夫:现代农企发展模式

中国是农业大国,搞好农业生产,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生存和安定的大事,而农资流通对于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乃至国民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7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在此新政策体系中,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进而推动农民增收被置于重要地位。作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连锁经营成为我国农资流通领域逐步走向规范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尽管当前农资连锁企业的实际运营存在种种问题,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农资连锁品牌并未真正形成和出现,但作为一种新型经营模式,农资连锁是一个革命性的方向,是一种发展趋势。

第一节我国农资流通市场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

一、“三农”问题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新的城乡繁荣: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经济总量跻身世界“三甲”,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但是,一些长期累积的历史问题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而彻底解决,甚至还有加剧的倾向,“三农”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了13亿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便成为多年来我国各届政府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发展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同时,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强国富民之梦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此话深刻地揭示了“三农”问题的在我国的基础地位和战略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在1982—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了战略性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这5个“一号文件”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了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从而使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已经取得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连续出台了7个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在此新的政策体系中,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进而推动农民增收被置于重要地位。如2004年的“一号文件”指出“发挥市场机制作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6年的“一号文件”更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而国务院在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4)中也明确指出:“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010年,据有关媒体报道,我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七连快”——粮食产量连续七年增产,农民收入连续七年增长;据国家统计局信息显示:2010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5919元,实际增长10.9%,过去七人均纯收入连续七年超过6%,这是1985年以来的第一次。但从一些基层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三农”事业发展的核心症结——“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农村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实践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农村商品流通问题

与农资流通是从投入或前端决定农民的生产经营收入不同,农产品流通则是从产出或终端方面决定农民的生产经营收入,而农产品流通阶段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更直接、更明显。也就是说,农民的生产经营收入不仅决定于生产什么和怎么生产,更决定于农民如何销售以及能否销售。对农民来说,对其有直接影响的流通市场往往是一个空间范围有限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农产品交易者之间不仅存在着经济交易关系,而且存在着广泛的社会交易关系(即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往往对农产品流通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据专家研究发现,在这样的区域市场上,一个具有“买方垄断”性质的市场结构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近几年,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这对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现实中的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还不够规范甚至有名无实,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与农产品市场相比,农资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农资生产与销售脱节,农资流通领域缺少真正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市场交易主体分散,经营规模小,服务水平差,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事件屡有发生;农资流通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较低,地方保护主义及条块分割、地区分割、城乡分割、行业垄断等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了农资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农民迫切希望得到集农资经营、农技服务和农产品收购、加工为一体的多元服务。

三、农资流通市场的特点

农资流通市场是服务“三农”的市场,与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及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农资产品具有明显的品种多、规格多、季节性强、地域性强、售后服务困难、产地不一等特点,所以农资流通市场的特点必须结合三农的特殊性和农资产品的特点来分析。

1、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

农业生产有区域习惯性。我国地形复杂,有些地区少平原,多为山区、丘陵、沟壑地形,这些地形“十里不同天”,相距不远的村落和乡镇区有不同的自然气候,只能适用不同的农资,导致相距不远的区域农民用种、用药、用肥的习惯不同,对农资需求在品种上分散且量小,无法通过市场培育而增大。统一进货、集中采购,量大从优的规模优势无法形成,供应环节利润源受到影响,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2、农民购买农资具有随意性

首先是价格原则。由于农民的收入低,导致农民在购买农资产品时,往往会考虑产品的价格;其次是跟随性。这种情况表现在一个村中的人跟随种田能手或者技术能手,他最近买什么化肥、农药,其他人就跟着他学。在农村这种榜样作用一定范围内很普遍,因为绝大多数农民并没有掌握有关的科技知识,只有跟随科技能手;三是随意性。随意性是指农民在购买农资产品时基本上无明显的品牌意识,只是在购买过程中,根据经销商的介绍而定,往往是经销商介绍什么就购买和使用什么。

3、经销商和农民的接近性

经销商一方面具有和农民的接近性,另一方面,他们又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农资经销商在新产品问题上,首先考虑的是价格,是不是目前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一些不法厂商利用经销商的这种心理销售劣质产品,以极低的价格冲击市场,使一些高质量的产品无法占领市场。

4、农资产品供大于求

农资市场总的来讲是供大于求,完全进入买方市场阶段,生产厂家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由于国家对农资生产行业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得农资行业的准入门槛不高,加之改革开放初期农资行业有着较高的利润空间,大量的资金流入这一行业,从而使得农资生产企业数量激增,重复建设,产大于求,这是导致农资企业恶性竞争和市场流通混乱的根本原因。

5、销售渠道竞争激烈

分销网络格局是以个体经营户为主,价格仍然是竞争的主要手段。经过数十年的厂厂之间、厂商之间、商商之间的激烈竞争,自然而然形成了目前这种以个体经营户为主要形式的农资分销网络格局。行业内企业间以高额的回扣、大量铺货为主要竞争手段,经销商以价格为主要手段拉拢顾客。

四、农资流通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一直是农业大国,搞好农业生产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生存和安定的大事,而农资流通对于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乃至国民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资流通体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调整和改革,但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传统的计划经济经营手段和农资流通体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农资系统亏损严重,企业困难较大……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对我国农资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就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回顾我国农资流通市场发展历程,以化肥行业为例进行说明,大体可分三个时期:

一是建国初期到1988年,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农资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供销社农资部门对化肥等农资商品实行统购统销,严格执行政府的计划和价格,生产队集体购买,农业部门负责技术推广。计划经济体制赋予供销社农资行业在我国农资商品流通中的垄断、霸主地位。

二是1988年至1998年,实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时期。进入九十年代,一方面党中央提出了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整体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化肥等农资商品在我国仍处于短缺型时期,加之农业在我国的基础地位和农资商品在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我国农资流通实行的是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过渡政策。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经营的供销社农资行业“专营”到“一主二辅”(二辅指农资生产企业自销和农业三站经销),价格实行双轨制,这一时期,供销社农资行业仍然是农资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手中仍掌握着大部分指标和计划,相当程度上仍垄断着农资市场。各级供销社农资企业在执行政府计划的同时,积极开发经营,虽然市场份额被切走一块,但在市场竞争中仍然占据着有利地位。

三是1998年至2006年农资流通市场化加速形成的时期。1998年随着国务院39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的下发,取消了化肥指令性计划,拓宽了经营渠道,基本放开了农资流通市场。我国化肥生产能力的扩大和进口的增加,以化肥为代表的农资市场也出现了相对过剩。在这一时期,供销社农资行业面临着来自内部、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行业外部来说,生产企业自销、农业三站经销、外贸企业进入国内批发和零售市场,大量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农村的各种个体户更是以各种方式蚕食着基层农资零售市场。这些行业在市场上与供销社农资流通行业摆开架式进行激烈的竞争,供销社农资行业长期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市场份额被大量侵占,部分供销社农资经营企业还在这期间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从供销社农资行业内部来说,为了各自生存,也展开了激烈的内部争斗,或画地为牢,或大打价格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有不少供销社农资企业顺应市场变化,制定符合实际的企业发展战略,逐步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企业得到了发展,成为市场中的强者。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国农资流通市场又要面临一个时代的大变革,又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时期。在未来若干年内,农资流通市场将不仅是国内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竞争,也不仅是低层次的市场和价格竞争,还将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面临着行业能力的竞争,面临着行业战略优劣的竞争。

五、农资流通市场的现状与出路

1、我国农资流通市场国际化时代来临

2、我国农资市场真正进入全面重组时期

在过去农资市场化加速形成时期,由于市场竞争和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不少供销社农资企业通过联合、合作等多种方式已开始探索市场重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重组无论深度、广度都是远远不够的。行业内部重组多,跨行业重组少;低层次业务联合方式重组多,以产权为纽带紧密型重组少;主要以地域市场范围重组多,面向全国大市场重组的少;以化肥单个品种重组的多,多品种甚至面向整个农村市场重组的少。随着我国农资流通市场国际化的到来,外商进入势必带来新一轮市场重组。这种市场重组不同以往,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重组。农资流通和生产行业之间互相渗透、融合,而不仅仅是你卖我买简单的工商关系;外商进入后必将加快本土化的步伐,收购、兼并国内企业以打造自己的市场网络;国内农资流通领域的销售服务商,随着竞争加剧,优胜劣汰形成某一地域乃至全国范围的强势龙头企业,这一过程也必然是市场及市场主体的重组过程。总体而言,我国农资流通市场目前仍处小、散、弱的状态,导致农资市场不规范,政府治理市场成本高,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等诸多问题,更无法抵抗国际竞争风暴。因此,新一轮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市场重组是形势所迫和大势所趋。

3、我国农资市场已走向经销商品与服务并重的时代

4、加强联合合作是农资流通行业的必然选择

推动联合、合作应与构建新的市场网络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把它作为联合合作的着力点和重要载体。目前看,构建市场网络比较好的方式是采取连锁经营,成立农资连锁公司,打造农资连锁品牌,通过资源整合实现真正的联合合作,从而把各级小、散、弱的农资企业,按照各自优势纳入连锁公司体系。通过创新制度,规范连锁公司经营管理模式,避免无序竞争和价格战,实现统一采购、集中物流配送,合理运输,减少分散经营带来的物流成本。应抓住当前“新网工程”建设的契机,以现代经营方式构建新的市场网络,推进行业内的联合合作,形成农资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市场竞争力的最大化。在连锁配送市场网络建设中,在根据实际做好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再造、打造品牌、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同时,应重点做好县域配送中心和乡镇零售终端的建设,把基础打牢。县域配送中心建设应充分利用已有经营设施,通过改造重组提升经营服务功能;在广大农村采用直营或加盟的方式,建立遍布乡村的农资连锁零售终端,深深的扎根到农民中去,进一步发扬光大连锁店与农民密切联系的优良传统,与农民融合为一体,真正把为“三农”服务转化成农资流通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THE END
1.2025年开农资店,5个越做越好的秘密,你必须要知道!4.多跟能教你农资经营的企业合作 想开农资店的人,大部分都是曾经务农,没什么技术,也不懂农资经营,咱们在挑选合作厂家的时候尽量跟能教你农资经营,能协助你做农资,厂家业务员能在你开订货会或观摩会到店帮你的。 之所以让大家选择这样的上游合作企业,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农资行业竞争激烈,厉害的零售商太多,这两年他们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yxcl/content/948151f5-44bf-4346-8c84-00b34e3e3c36.html
2.农村生意机遇开设农资店的智慧之路一、农村生意机遇:开设农资店的智慧之路 在农村开设农资店,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服务,更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一次重要投资。然而,面临的挑战也很多,从选址到设备采购,再到市场营销,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考虑和周密规划。 二、土地选择与房产成本 首先,在选址上,必须选择交通便利、人流集中的地点,以便于顾客来访。同时,土地价https://www.l0dm1h3tk.cn/cha-ye-zi-xun/461364.html
3.农资史上最寒冷的冬天:拿什么拯救作物服务商?2024年的冬天来临了,这个可能是农资史上最寒冷的冬天。 作为一位在农资营销领域摸爬滚打了20年的“老江湖”,想和大家聊聊我们农资经销商转型作物服务商的那些事儿。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农资经销商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就必须转型升级成为作物服务商。作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ExMTg4NA==&mid=2650681639&idx=1&sn=463f01df15108efb53b7e3d6f4a55091&chksm=bf720c85fea42f4e163eea711fc786089b187d6863a463d7d83767fcc5046b0a09f5d96d1309&scene=27
4.化肥企业年度营销规划,化肥销售方案和想法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化肥企业如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呢?企业应结合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和客户群体。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设计出多样化的产品和销售方案,例如推出环保型肥料或提供定制化服务。要不断优化销售渠道,比如通过线上平台增加销售机会,同时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拓展市场覆盖面。 http://www.ruixueren.com/hf/23146.html
5.经销商关注的问题10篇(全文)经销商关注的问题 第3篇 “小三农”是相对“大三农”而言的。“大三农”是一直以来都中央和地方政府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中所谈到的“小三农”是指农资产品、农产品和农业技术。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农资产品买难、农产品卖难和农业技术推广难的情况, 这将严重影响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稳步建设。对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6h5yt9u.html
6.农资企业这样管理经销商团队最有效案例:笔者的一个朋友在某调节剂公司做业务,在豫东某县找了当地最大的客户来代理此公司产品,此客户前期果然“不负众望”,头两个月就进了10多万的货,销售势头看好,业务员感觉第一年销售过20万不成问题。厂家庆幸钓到了“金龟婿”,两个月后经销商却悄无声息,没有动静了,业务员打电话给经销商,经销商说此公司http://www.agroinfo.com.cn/other_detail_742.html
7.做农资经销商就这么简单管理·营销191农资人我国是农业大国,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高度关注和农产品价格的高昂,带动了农资市场的繁荣,现在许多人认为,做农资,是个不错的买卖,那么,怎么做农资经销商呢,其实,也不是太复杂,但也有技巧,农资经销商要有两把刷子:一虚一实。 一虚就是好酒也需勤吆喝。经销农资产品离不开广告,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过https://www.191.cn/m/index.php?c=read&tid=402106
8.农资经销商面临的八大劫难,你能扛过去几个?摘要:农资经销商的日子越过越难,很多老农资已悄然离开市场,留下坚守的,多少已经历了层层磨难。有过来人总结出了当前农资经销商面临的八大劫难,每种劫难对应一种死法。下面看一看,你能扛过去吗?这八大劫难都是农资经销商的反面教材,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https://www.lexiao123.cn/articles/126
9.经销商的突围(精选四篇)”一个村级农资店老板说:“我一年卖二百多吨化肥,一多半靠赊销,去年一个农民赊欠我600多元的化肥,没想到那位农民出了车祸,人死账烂,我也只能认倒霉。今年我不敢赊了,可肥料就卖的少了。”某地一位农资经销商去年一次赊欠给一个果树协会农药20多万元;当经销商向该协会要钱时,果树协会的负责人,以农药存在质量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cm0fth0.html
10.农化网·经销商必看!肥料界的明星!全营养新型控释掺混肥料?,专克土传重茬,死棵烂苗、提高肥效!热点专题 火爆农化招商网【1988.TV】农化专题频道,汇集农化专题,病虫害专题,价格行情专题,农化展会专题,企业招商专题等相关专题。 2024河北植保会 2024黑龙江植保会 2024潍坊农资会 2025中原农资双交会 2025CAC农化展商机http://www.1988.tv/
11.农资经销商如何搞定种植大户?其次是优秀来自专业做农资,知农事! 因为种植大户很专业,所以在与种植大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专业性对于农资经销商来说是极其关键的,成功的经营策略来自于下述几个方面的有效组合。 1、专业的产品组合; 农资经销商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一定能够总结出不同产品的特点。有些产品品牌名气很大,但价格往往过高,如果大面积使用https://www.cnr.cn/zgxc/gundong/20150506/t20150506_518472500.shtml
12.做为一名农资经销商,如何才能更好为农民群众服务?如果您有更多的上下文或背景信息,我可能能够提供更具体的帮助和建议。您好,请您耐心等待五分钟哦,这边正在为您查询 农资 农资,就是关于农业生产的物资,包括机械、肥料、种子、农药等。如何做到农资更好的服务三农,主要做好:1. **政策的倾斜和支撑**;2. **做好农资下乡服务工作,最大的优惠https://wen.baidu.com/question/720327715237546085.html
13.的新型农资运营体系以农户为中心分析成交原因,种业与经销商展开构建“服务创造价值”的新型农资运营体系 以农户为中心分析成交原因,种业与经销商分工协作,基于成交分析设计增值服务内容,通过增值服务让品种价值充分呈现出来,注重运营,最终实现农户价值最大化#种业 #玉米种子 #玉米种子怎么选 #亮之见 播放0发布于 2024-11-23 14:57 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头条 复制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video/7440364571862338831/
14.农药化肥淡储冰火两重天!中国农资市场怎么啦?中国农资市场怎么啦? 冬季即将来临,农药行业的淡储也悄然而至。与往年不同的是,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药生产企业对农资经销商出台了足够诱惑的政策,如打折、返利、保底付息、宣传促销等,但经销商淡储热情仍不高,农药淡储雷声大雨点小。 受化肥征收增值税以及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影响,农资经销商对化肥价格上涨预期强烈,http://www.chuhe.com/e/wap/show.php?classid=6&id=1056
15.农资电商大格局及两大必杀技第一,销售网点乱。一入春农民就忙着买种子、地膜、化肥、农药等,农资需求量激增,不少人趁机大铺摊子。生产企业为追求高销售把自产农资批销到各地经销网点;作为“厂家直销”点的县市经销商为追求高回报往往又发展下家,越挂越多、越挂越乱。 第二,产品名目乱。国家对农资产品设有准确、规范的标准要求。然而在乡村https://www.huxiu.com/article/12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