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教师权利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教学权是教师职业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
B.科学研究权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
C.教师无条件享受科学研究权
D.教师可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为学校的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是因为教师享有进修培训权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权利保护。
2.某贫困县公立小学校为了改善办学条件,筹集更多的经费,兴办了一所校办工厂。该学校的做法()。
A.合法,在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变成营利性组织
B.合法,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学校可以兴办校办产业
C.不合法,学校不得创办盈利性组织
D.不合法,违反了学校必须非盈利的规定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中关于学校兴办校办产业条件。
《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国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和扶持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兴办校办产业。
选项A,校办工厂不属于营利性组织,排除。
选项C、D,学校兴办校办工厂并不违法,排除。
综上所述,ACD均不符合,因此选择B。
A.正确,运动员只需以训练为主,其他都是次要的
B.正确,又训练又学习,会导致学生分心,最后一事无成
D.错误,体育队的做法不近人情
选项A和B,学校有义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发展单一能力,故错误,排除。选项D,纯干扰项,排除。
综上所述,ABD错误,此题选择C。
4.鲁迅先生这样描写陶行知先生的教诲生涯:“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这就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陶行知是教师的表率,体现了爱岗敬业
B.陶行知是值得学习的,体现了关爱学生
C.鲁迅是优秀的人民教师
D.鲁迅的做法体现了为人师表
4.【答案】A。解析:爱岗敬业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案例表现的是陶行知先生的爱岗敬业。
A.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
B.合理,是为了给父母治病
C.不合理,违反了廉洁从教
D.不合理,违反了爱国守法
二、材料分析题
1.小学六(3)班班主任语文老师魏老师在教室检查星期天布置的作业,让未完成作业的同学站出来,曹同学、冯同学等4位同学站起后被拉到讲台上,魏老师一看又是这四位学生,认为是“烂泥扶不上墙”,对他们进行训斥后,又殴打了4位同学的头部、脸部。上完第一节课后,曹同学、冯同学两人因害怕第二节语文课再挨打,便跑到校外补写作业,魏老师发现两人没在课堂上后,便派出另两位同学去找,当曹同学、冯同学被叫到教室后,魏老师又用拳脚对两人进行殴打,当一拳打到曹同学脸部时,曹同学马上感到左耳一阵疼痛,接着就嗡嗡直响。冯同学被打后书包滚落在地,当其弯腰去拾时,又被踢了一脚,结果脸碰到了地,当时就一片红肿。当日下午,学生家长带孩子到市中心医院进行了检查,医院诊断:曹同学左耳膜穿孔,3天后需要做修补手术;冯同学左面颊部红肿。第二天,家长来到学校找魏老师理论,魏老师告诉家长,自己这么做的初衷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况且打是亲,骂是爱,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理应获得家长理解。看到魏老师的态度,家长们更生气了,他们约好,要找校长反映魏老师体罚学生的问题,要还不行,就举报到教育局。
请结合材料,用学生观的理论评析该案例中教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材料中教师行为违背了“以人为本”学生观。教师未做到把学生当做发展的人,完整的人,也是责任和权利的主体。
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教师认为学生是“烂泥扶不上墙”,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拥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应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材料中,教师认为自己惩罚学生的初衷是提升学生的成绩,只把智育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责任以及对应的权利。材料中教师惩罚学生,实际上是一种变相体罚,致使学生耳膜穿孔,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侵犯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尊重学生的相应权利,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