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⑩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链接材料一】
“海棠春坞”是拙政园中的一处景致。这处布景中的植物仅有海棠二株,翠竹一丛。在空间布局上,翠竹、海棠都是较矮小的植物,与园外的参天大树相映成趣;翠竹四季常青,绿意袭人,海棠秋季落叶,萧瑟瘦硬,让小园一年四季都充满意趣。
【链接材料二】
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华贵,北京的园林特别注重色彩的选择。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大红色的棱、柱,显得足够庄重,而幽雅似乎显得欠缺了一点儿。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推荐2】最有意义的生活
①一块小青石和一块小黑石被山水冲到滩上,已经一年光景了。他们身旁长着青青的草,开着可爱的小花,常常有蝴蝶和蚱蜢飞来。他们的生活平静极了,安适极了。
②一天,小青石对小黑时说:“太安静了!”
③小黑石回答说:“是的,真的太安静了。回想被山水冲下来的时候,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将要怎么样了,简直跟梦里一般。”
④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日子,我过厌了。一年到头呆在这儿,太乏味了。要是我能够跟蝴蝶和蚱蜢一样,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那该多好呀!”
⑤小黑石想了一会儿才说:“别胡说了,咱们石头天性就是老待着不动的。”
⑥“虽说是天性,老待着不动有什么出息呢?”小青石说,“在山上咱们的老家里不是有许多水晶和玛瑙吗?它们都到都市里去了,有的成了姑娘的发簪,有的成了哥儿的纽扣。他们到处都去,长了不少见识,过着有趣的生活。我身上也有好看的光彩,到了都市里,说不定也会成为姑娘的发簪,成为哥儿的纽扣。”
⑦“你的话也许没错,”小黑石说,“可是你怎么去呢?”
⑧小青石说:“我希望有谁把我捡去,带到都市里,老待在这里真把我闷死了。再说,要是山上发大水,把咱们冲进了大海,那就完了。咱们沉入海底,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了。”
⑨小黑石被太阳晒得暖洋洋的,非常舒服,它只觉得小青石的话越来越模糊,一会儿就睡着了。
⑩过了几天,石滩上来了一群工人,他们用铁铲铲起石块,投进小车;又把小车推上岸,把小石头装上火车,运进都市区。
小青石得意地想:“我就要到都市里去了!说不定会跟水晶和玛瑙碰头呢。我将会成为发簪还是成为纽扣呢?不管成为什么都一样,总之是姑娘和哥儿的朋友了。”
果然,小青石和小黑石跟别的小石头一起,被铁铲铲起来了,在投进小车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小黑石掉了下来,滚进了草丛里。
小青石大声喊:“怎么啦,我的朋友?你怎么不一同去呀?”
小青石非常可怜小黑石,大家都要到城市里去了,只有他一个仍旧留在这里。
一会儿,小车动起来了,小青石满心欢喜,小车很颠簸,它却觉得异常的舒服。
第三天早上,小青石和许多同伴被卸在一条宽阔的道路边上。一把大铁铲把他们铲起来,跟沙和水泥混在一起,不停地搅拌。
大铁铲更加使劲的搅拌,小青石浑身都涂满了沙和水泥,连气都透不过来了。最后,它跟沙和水泥在一起,被铺在道路上,压得平平的,盖上了一张草席。
小青石累极了,忽然觉得它跟周围一同变硬了。他原先是坚硬的石块,这时候好像比先前硬了许多倍,跟先前大不相同了。
过了些时候,草席被揭掉了,一只草鞋正好踏在小青石上。
“奇怪,我变成什么了?”小青石想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他已经成为水门汀的一部分了。
从此以后,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脚在小青石上踩过:小朋友的穿着布鞋的脚,小贩的穿着草鞋的脚,年轻的女人穿着缎鞋的脚,乞丐赤着的脚。小青石看着许许多多人的脚,心里非常快乐。
自己成了让所有的人走的路,真是再快乐没有了。小青石不属于姓张的,也不属于姓李的,它不是谁私有的东西,而是为大众服务的一个。它支持着大众的脚,它不再羡慕水晶和玛瑙了。它想:“我过的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小黑石说得很对,咱们石头的天性就是老待着不动的。不过,要像我现在这样老待着不动才有意义呢!”小青石这样想的吧,看着在它身上踩过的脚。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材料一】
“海绵城市”建设是结合城市规划、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水文等专业,共同实施的对城市生态的保护和______①______。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最大限度地______②___。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北京市在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热岛效应、城市缺水、“城中看海”等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出每年将选择一到两个区域作为市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材料二】
“海绵城市”的思路之一,是以雨水利用为切入点。仅2016年北京市新建雨水利用设降水施120处,全市累计收集雨水6000多万立方米。还建成了容量700万立方米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并投入使用,既促进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又缓解了城市防洪排涝压力。
降雨发生后,内排区域屋顶、道路和绿地的雨水将被不同形式的排水沟、入流并和雨水管道汇集,经过沉淀井的预过滤和沉淀,进入地下模块化调蓄沟里。在调蓄沟中,水流得到滞留,雨水峰值变小,并通过终端设置的泵房送至生态净化群落,经过净化过后进入中心湖中储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北京的“海绵城市”建设已在通州区和延庆区进行试点,通州将结合副中心建设,按照高水平标准建设要求,建设平原海绵城市;延庆将结合世园会建设,按照生态文明新典范建设要求,建设山区海绵城市。
通州区将对包括19个老旧小区在内的试点地区进行40余项海绵城市建设。建设方式包括下凹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砖铺装、屋面雨水收集渗井、屋面雨水收集罐、环保型雨水口、生态滞留池等。目标是到2019年6月,试点地区70%以上的降雨可就地消纳和利用,再生水利用达到75%,自然生态恢复率达到85%以上。
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
张音
①“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延伸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
④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
⑥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
⑦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7日,略有改动)
成人纸质图书阅读量(本)
成人电子图书阅读量(本)
城镇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
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
2016年
4.65
3.21
5.60
3.61
2017年
4.66
3.12
5.83
3.35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
未来中国的空间站将建成什么样
①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正式拉开。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从仰望星空到遨游星汉,中国航天人将一个又一个梦想变为现实,极大地推动了科技进步。
③中国空间站也充分考虑了国情和科学发展的需求。国际空间站现在在轨质量是400多吨,从规模上讲,中国空间站要比国际空间站小很多。三个舱段发射入轨以后大概60多吨,再对接两艘载人飞船、一艘货运飞船,加起来90多吨,所以我们的规模比国际空间站小很多。但规模是需求决定的,这样的规模能够满足空间科学研究的需要。
④中国空间站还是可弹性扩展的,为未来留有发展空间。当更多科学研究需求不断涌现,中国空间站依然可以通过在轨维修、在轨技术升级等方式来满足需求。我们可以扩展空间站本体,目前是三个舱段,可以扩展成四个舱段,甚至六个舱段。
⑥空间站舱内和舱外部署了大量的科学实验装置,包括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微重力科学、燃烧科学、基础物理学以及天文学的研究设备。这些设备是按照通用模式来研制的,满足不同的、细分的科学领域。
⑦中国空间站还将有一个共轨飞行的光学舱。这个光学舱实际上是一个巡天望远镜,它的分辨率和大家熟知的哈勃望远镜的分辨率是相当的,但它的视场角要比哈勃望远镜大300多倍,可以完成对大范围天体的巡天探测。
⑧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锲而不舍地追逐梦想,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不仅有空间站和航天技术自身的飞跃,还将带动众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进步和突破,带来航天成果造福社会和普通人的无数美好场景。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