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一般中学2024年中学历史学业水同等级考试全真模拟卷06(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太王(文王祖父)舍长子太伯而立少子季历,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因周公辞让加之管叔、蔡叔(皆武王弟)等人反对,不得已而立孺子诵(是为成王)。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B.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
C.贤能成为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标准
D.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B[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早期的王位继承并没有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说明西周早期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王位继承方式,并未涉及分封制,故A项解除;通过材料无法得知此时的王位继承是否以“贤能”为标准,故C项解除;依据材料“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及史实可知,西周早期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仍旧存在,故D项错误。]
2.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不同思想文化碰撞交融
3.《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写道:“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惫,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一言论()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
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C.标记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
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B[依据材料“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惫,一心赴救”可知,这体现了历代医者秉承济世为怀的信念,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故B项正确;《千金方》是唐代闻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代表作,理学是宋代才出现的,解除A项;《千金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医学理论涉及不多,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医者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故解除D项。]
4.《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由此可知黄宗羲主见()
A.君臣关系同等B.复原官僚政治
C.限制君主权力D.改革选官制度
C[依据材料“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等可知,黄宗羲欲借助官僚体制限制君主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限制君主权力,未体现君臣关系同等,故A项错误;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始终实行官僚政治,故B项“复原官僚政治”的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改革选官制度的内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
5.从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到刘知己“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再到龚自珍的“出乎史,人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反映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是()
A.以经世致用为撰述宗旨B.以书写信史为追求目标
C.以秉笔直书为记事原则D.以官修史书为史学正统
A[依据材料“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等可知,中国史学探讨重视为现实服务,体现出经世致用的特点,故A项正确;尽管书写信史、秉笔直书、官修史书都是中国史学的传统,但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C、D三项解除。]
6.下图是近代开埠通商后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变更状况折线图。据此可以推知()
A.近代小农经济渐渐丢失主导地位
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国内市场规模变更主要取决于外国进口产品
D.民族工业发展肯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D[从图中不难看出,1869年到1909年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中国本国产品商品总值始终高于进口产品商品总值,而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本国产品商品总值增长的重要缘由,其在肯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商品出口状况,所以无法得出B项结论;分析折线图可知,国内市场规模的变更主要取决于本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