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三、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四、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贺鸿莉.地方高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5).
统计作为一种定量分析问题的工具,其重要性与应用性都在逐步增强,而统计学也与越来越多的学科有相互融合促进的趋势。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其理论抽象,计算繁杂,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如何贯彻高职院校“理论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教学理念,改革现有的统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广大高职统计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且艰巨的任务。
2目前高职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材方面
目前,市面上针对高职设计的高质量统计教材仍然缺乏,不同的教材在内容安排、章节设计等方面差异性较大。有些专业术语的使用和解释都不尽相同,缺乏规范性;同时,选用的例题较为陈旧重复,缺少新颖专业的案例与练习,无形之中也加大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2.2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统计作为一种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和工具,最终是要融入到各专业的实际应用当中。而当前我国高职统计教育仍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理论轻应用、重方法轻思想的问题。如:考核方式单一、缺乏案例分析、实训练习和上机操作等,对于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收集整理数据,如何准确有效地分析数据,如何利用分析结果指导实际工作等应用性问题却很少讲授。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念书本讲例题,教学方式略显单调,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设施的有效运用,教师的劳动强度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教学设施不足。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有不少是民办学校,也有不少是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改建而成,客观上存在着教学经费有限、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不仅限于统计学科,如缺乏实训中心,教学软件、数据库、多媒体设备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3)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应用性不突出。从高职统计教学现状来看,统计教学与各专业内容的结合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课本上基本的理论与例题从头到尾讲解一遍,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差异化讲解,没有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案例来演绎统计理论的发展背景、应用条件等。各专业的统计教学都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讲解、同样的练习,总是期待“以不变应万变”,导致很多学生学完统计之后只能背住几个概念和公式,而不能将统计转化为分析问题的工具,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当中。
2.3学生方面
一般而言,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看到统计教材充满公式和计算,很容易对统计产生“先入为主”的恐惧,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学统计就是学数学,因此对统计望而生畏。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学生不了解统计学的特点和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觉得统计学与专业学习无关,从而丧失对统计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高职统计课程改革思路
如何提高统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诸多统计教学工作者一直关心和探讨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统计课程的建设始终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统计课程的开设必须符合各专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体现其职业定向性。
3.1重构课程体系
(2)改革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内容,形成从数据到结论的新的内容体系。既要克服那种不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致影响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也要反对那种仅仅强调“毕业后用什么,统计课就学什么”的功利主义片面观点。教师应该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重新设计授课内容:比如针对基本理论,重点在于如何准确清晰地概括与描述3.2优化教学资源
3.3改进教学模式
(1)重视第一次课,兴趣培养贯穿始终。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很多同学在没开始学习统计之前就已经产生莫名的恐惧与厌恶,认为学不懂,学之无用。因此,在进行新课讲授之前应力争改变他们固有的观点。第一节课不应急于上新课,而是详细地介绍统计的特点和作用,让他们明白统计课和专业课一样重要,最好举生活或专业学习中的一些统计应用的实例引起他们对统计学的兴趣和重视。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强调统计的重要性,尽量做到讲解通俗、举例新奇,重视这些细节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