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电子课本一览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和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发展(明朝):八股取士

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2)推动教育发展。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首创于隋朝);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有市:商业区和坊:居民区)。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藏族的祖先)赞普松赞干布。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唐玄宗时,将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3、画家:唐朝最的画家是阎立本和吴道子。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与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

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

(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三、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四、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结果: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但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四、五代十国: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影响: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北:P75-76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为元世祖。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一、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北:P110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

北:P110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三、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继光抗倭:明朝时戚继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2)戚继光训练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声名大振,号称“戚家军”。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后又开赴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抗倭寇基本肃清。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北:P105—106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在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顺利地在台湾登陆并迅速包围了入侵的荷军。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和其他国家也起到保护作用。

六、雅克萨之战

北:P106—107沙俄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1685年,清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俄军战败投降。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一、选择题

1.下列的人类远古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北京人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直立行走B.制造工具C.使用语言D.造屋定居

3.传说中的哪位部落联盟首领在位时,我国的原始社会走向了尽头()

A.尧B.舜C.禹D.启

4.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于()

A.公元21世纪B.公元16世纪C.公元前21世纪D.公元前16世纪

5.将商朝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A.商汤B.武丁C.盘庚D.商纣

6.我国奴隶社会前后经历了大约多少年()

A.2000多年B.1800多年C.1600多年D.1000多年

7.秦长城的起止地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8.秦统一后,指定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A.大篆B.小篆C.楷书D.隶书

9.刘邦和项羽争夺地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B.楚汉之争C.长平之战D.马陵之战

10.黄巾起义的口号是()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苍天已死,黄天当文,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D.不抢劫,不杀人,不偷盗

11.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A.呼韩邪单于B.伊雅斜单于C.冒顿单于D.宁胡阏氏

12.下列几个历史事件,发生在西汉时期的是()

A.大秦遣使来汉B.班超出使西域

C.张骞出使西域D.甘英出使大秦

13.赤壁之战爆发于()

A.公元前204年B.200年C.公元前119年D.208年

14.南朝四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

A.宋齐梁陈B.齐宋陈梁C.梁宋齐陈D.陈梁宋齐

15.北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A.汉B.匈奴C.鲜卑D.氐

16.公元__年是指()

A.由公元元年开始推算B.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后推算

C.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前推算D.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前后推算

17.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楚庄王B.宋襄公C.齐恒公D.晋文公

18.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A.晁错B.董仲舒C.陆贾D.李斯

19.下列哪一条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0.春秋时期同晋国争霸中原的诸侯国是()

A.齐国B.吴国C.楚国D.越国

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高祖促使经济迅速恢复的政策()

A.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让士兵复员生产D.连续十二年全免田租

22.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B.统治者"政制"失败

C.党锢之祸D.民族矛盾尖锐

23.三国时魏国的建立年代()

A.229年B.222年C.220年D.221年

24.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了先进生产技术D.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25.下列的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

2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战国C.秦朝D.西汉

27."战国七雄"并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三家分晋B.田氏代齐C.勾践灭吴D.商鞅变法

28.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年代是()

A.386年B.410年C.420年D.439年

29.陈胜在大泽乡号召农民起义,高呼的口号是()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B.始皇帝死而地分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天下若秦久矣

30.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的重要战役()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

32.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符坚率军攻晋

C.谢石、谢玄带兵迎击秦军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填空题

1.春秋时期从公元前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是我国奴隶社会_____的时期。

2.公元前______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________爆发。

3.公元25年,______称帝,建立东汉。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____________。

4.公元97年,班超派部下________出使大秦。

5.孙权派卫温率船到达________,加强了______和内地和联系。

6.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鲜卑、羯、氐、,历史上称他们为__________。

8.假如有一个人在公元前25年出生,公元25年去世,这个人活了____岁。

9.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________,距今年约有_________年。

10."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是______国。

11.西汉末年,社会动乱,王莽夺取政权,进行改革,史称___________。

东汉前期,社会稳定,经济好转,史称__________。

12.南朝从________年开始,共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__________。

13.战国时期从公元前__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__年,是我国_________社会形成时期。

14.我国封建社会统治的正统思想是______家学说。

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_________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16.汉初统治者对农民采取轻徭薄赋的__________政策。

17.到_______末年,人口已达6000万,达到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人口的最高峰。

18.公元前_________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三、填表:

1.

2.丝绸之路:长安─→─→─→─→

─→大秦

四、材料解析

1."夫农,天下之本也。"

请回答:①这句话是谁说的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历史上把这个皇帝及下一个皇帝统治时期称为什么

2."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请回答:①这段引文出自何处

②这次起义领导人是谁

③这次起义爆发于哪一年

④这次起义的作用怎样

五、列举题

1.春秋五霸及第一个霸主。

2.战国七雄及最后吞并六国的国家。

3.举出汉高祖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

4.分别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

六、简答题

1.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曹操为什么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

4.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有什么历史意义

5.夏商周的科学文化有哪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_、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THE END
1.2024年新版初中历史新教材解读与建议2024年新版初中历史新教材解读与建议 蝈蝈老师 蝈蝈历史工作坊 2024年08月09日 07:41 安徽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人划线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TA3MjAxNw==&mid=2247542283&idx=2&sn=30226b63f1df3d1ca3bc28dff96aed3a&chksm=fc6e68da72752788d1229c9378a5efc5ea62d0da1737ce28d0d6e11df374dd6b650dc9fa55fb&scene=27
2.正式完整版!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电子课本最新高清版,可下载2024新教材高清版陆续更新中,拿PDF,点我头像看我置顶微博 发布于 山东关注作者,阅读全文 c 还有50%的精彩内容,作者设置为仅对粉丝可见 馒头老师的百宝袋 海量资料无偿分享V ?:TCHhuhu,备注微博 +关注 来自专栏:初中电子课本 共8 篇 上一篇 正式完整版!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76258827403716
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4年最新版)历史(部编版)电子课本电子课本网提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4年最新版)历史(部编版)电子课本导航,义务教育教科书,目录: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http://www.dzkbw.com/books/rjb/lishi/7s_2024/
4.2024新改版改版人教版高中史书必修全套课本2本中外历史纲要上【2024新改版】正版人教版高中历史书必修全套课本2本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高一上下册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31.8 元 去天猫购买声明:此商品数据来源由淘宝官方接口提供,所有交易过程在淘宝或天猫与第三方卖家进行,本网站不参与交易,如有交易产生的疑问请联系天猫卖家【毓峰锦程图书专营店】,如需删除此https://m.ftxia.com/item.htm?id=615847680185
5.《2024新教材高一上册课本全套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1一语文数学英语当当晶诚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2024新教材高一上册课本全套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1一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书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册高中一年级书正版》。最新《2024新教材高一上册课本全套人教版教材高中必修1一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书中外历史http://product.dangdang.com/11459247628.html
6.2024年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课本内容大全.docx该【2024年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课本内容大全 】是由【bab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课本内容大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https://www.taodocs.com/p-976937986.html
7.2024新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下载51教学网2024新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下载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4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9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15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https://www.51jiaoxue.cn/post/4397.html
8.《四川版2024全新正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全套书本四川适用教科书京东JD.COM图书频道为您提供《【四川版】2024全新正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全套书本四川适用教科书全套课本人教版语文历史化学政治教科版物理北师大数学九下课本全套书教材教科书 九下【四川适用】全套7本(按地区发货)》在线选购,本书作者:,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买图书,https://u.jd.com/fuXXoQe
9.2024七年级下册史书人教版初中课本教科书中国历史7年级初一全新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 初中教材课本教科书 中国历史7年级下册 初一下册历史书 全新正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11 元 立即购买 声明:此商品数据来源由淘宝官方接口提供,本网站不参与交易,如有疑问请联系卖家客服,如需删除此页面请联系本站>> https://m.8mob.com/item.htm?id=601888787138
1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书8年级下册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本中国历史店铺: 书海扬帆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323843 商品编码:105754295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书8年级下册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本中国历史课本教材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https://book.tinynews.org/books/1057542952
11.全国中职学校用上统编新教材2024年秋季学期实现全覆盖新学期,全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用上了新教材。教育部日前发布通知称,该部组织编写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已通过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于2023年9月开始在全国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新入学一年级中投入使用,2024年秋季学期将实现全覆盖。 https://www.beijing.gov.cn/ywdt/zybwdt/202309/t20230909_325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