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本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其他原因:(2)南下移民和当地人民的辛勤劳作;(3)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4)南方社会相对安定;(5)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2.江南开发的表现:农业发展,手工业快速进步,商业繁荣,建康(南京)城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江南开发的影响:为后来的经济中心南移奠定基础。
二、北方民族融合(17+19课)
1.北方民族融合背景:东汉、魏晋以来,北方各族不断内迁。
2.北魏孝文帝改革:
(2)措施: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如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姻汉族等。
(3)影响: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3.北方民族融合表现:(1)游牧民族与汉族错居杂处,过上了定居生活,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生产方式逐渐有畜牧业转变为农业;(2)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游牧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3)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士人合作,学习中原君主集权的统治方式;(4)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
4.北方民族融合影响:(1)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3)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重大历史事件
1.三家归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八王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是西晋衰亡的转折点,使得我国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大量人口南迁,客观上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3.淝水之战:383年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晋一方胜利,保证了江南地区的相对安定,有利于江南地区的开发;前秦一方失败,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四、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1.蜀汉:221年刘备建立,都城成都,263年被曹魏所灭。
3.东吴:229年孙权建立,都城建业(南京),280年被西晋所灭。
4.西晋:266年,晋武帝司马炎篡权称帝,都城洛阳,国号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
5.东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都城建康(南京),史称东晋。“王与马,共天下”是其政治特征,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征。420年东晋灭亡。
6.五胡十六国: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15个少数民族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总称“十六国”。最终氐人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
7.南朝: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四个朝代都在建康(南京)定都,史称“南朝”,南京因此被成为六朝古都。
8.北朝: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朝开始。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577年,北周灭北齐,重新统一北方,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9.隋朝:581年,杨坚篡权,北周灭亡,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结束,长期分裂后,中华大地终于再次迎来大一统。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2.数学: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间的杰出数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和其子合著数学名著《缀术》,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等。
3.书法: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绘画:东晋顾恺之是著名画家,代表作有《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6.文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陶渊明的诗最具典型,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
7.地理学;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他写成《水经注》一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