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证真题《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解析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黄炎培

C.晏阳初

D.蔡元培

1.【答案】A.陶行知

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寓意非常高尚,只讲付出,不要任何回报,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A项正确。

2.下列选项中,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A.巴班斯基——教学与发展理论

B.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C.赞科夫——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D.洛扎诺夫——范例教学理论

2.【答案】B.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加涅关于学习类型的划分和教学观念及条件的转变的思想,也都是以知识的结构和对学生的实质意义为逻辑起点的。这也可以被看作属于结构主义教学论。B项正确。

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开始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答案】B.奴隶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教育的特征。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从而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的出现。因此,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B项正确。

4.一个生而失明的孩子,很难被培养成一个画家。这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4.【答案】A.遗传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题干中,“生而失明”属于遗传素质。A项正确。

5.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

A.教育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

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

D.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维护作用

5.【答案】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综合,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该理论体现的是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B项正确。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权教育方针,并将培养人的质量规格表述为()。

A.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C.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6.【答案】C.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十三篇关于教育的内容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C项正确。

7.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我国学制主要采用的是()。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多轨制

D.分支型学制

7.【答案】D.分支型学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制的类型。分支型学制是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小学、初中阶段),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这种学制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代表国家是苏联、中国。D项正确。

8.教科书的编排形式主要是()。

A.综合式和分支式

B.学科式和活动式

C.直线式和螺旋式

D.统一式和分散式

8.【答案】C.直线式和螺旋式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直线式和螺旋式是课程内容的两种基本逻辑方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直线式的逻辑依据是课程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是直线前进的。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螺旋式的逻辑依据是人的认识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化的发展规律,能够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的逻辑结构相统一。C项正确。

9.在我国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明确规定研究性学习是()课程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地方课程

D.学科课程

9.【答案】A.必修课程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是必修课程、经验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A项正确。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自我修养法

D.说服教育法

10.【答案】B.品德评价法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品德评价法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凡在考试中作弊者,一律取消参与各种荣誉评选的资格,这是对作弊学生的一种惩罚,是品德评价法的体现。B项正确。

11.在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划分中,公正道德阶段是()岁以后。

A.10

B.12

C.14

D.16

11.【答案】B.12岁以后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具体表现为四个阶段。其中,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公正的奖惩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B项正确。

12.在一次旅游时,张明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同学王钢。这体现的主要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2.【答案】C.再认

解析:本题考查记忆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再认是指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过程。题干中,张敏一眼认出了同学王钢,这是王钢重新出现在眼前时再一次认出来的。C项正确。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3.【答案】A.组织策略

解析: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尔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其中,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它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归类策略等。题干所描述的是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图,是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属于组织策略。A项正确。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4.【答案】B.选择性

15.刘新阅读速度很快,同学们都说她能一目十行。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转移

15.【答案】C.注意的广度

16.苏萌为了学好英语,三年来每天早晨朗读英语半小时。这体现的意志品质是()。

A.果断性

B.冲动性

C.灵活性

D.坚韧性

16.【答案】D.坚韧性

解析:本题考查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其中,意志的坚持性也称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题干中,苏萌三年来坚持每天早晨朗读英语,是坚持不懈的表现,体现了坚韧性。D项正确。

17.李辉的学习成绩不太好,感到自卑。为求得心理满足,他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多次获得学校长跑冠军。李辉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属于()。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投射

17.【答案】B.补偿

解析:本题考查挫折的应对。常见挫折的应对方式主要有升华、补偿、退行、幽默、宣泄、认同、文饰、投射等。其中,补偿是指个体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题干中,李辉通过长跑冠军这一头衔来弥补自身成绩不好的劣势,体现了补偿这一应对方式。B项正确。

18.张老师在班会上引导学生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张老师激发的是学生的()学习动机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18.【答案】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19.孙英同学对同学汪丽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主动让座的行为感到气愤,孙英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9.【答案】B.道德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题干中孙英同学对汪丽的行为感到气愤正是评价他人行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B项正确。

20.梅老师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要把他们以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目标。梅老师运用的教学策略属于()。

A.合作学习

B.接受学习

C.替代学习

D.直接学习

20.【答案】A.合作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策略的类型。其中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一种由能力各异的多名学生组成小组,一起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题干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老师把学生分组,学生共同完成小组目标符合合作学习的内涵,A项正确。

21.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依据学生的动机水平、年级特点和个体差异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这说明王老师具有哪种教学能力?()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监控能力

D.计划能力

21.【答案】C.监控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其中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题干中王老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体现了教学监控能力。C项正确。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人格具有可塑性。

22.【参考答案】

表述正确。

故表述正确。

23.教学就是智育。

23.【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也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故表述错误。

24.教育目的不等于学校的培养目标。

24.【参考答案】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因此,教育目的不等于学校的培养目标。

25.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就是师生关系。

25.【参考答案】

表述错误。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是指课堂群体中,在师生间和学生间交流基础上形成的由个体的个性进行调节,并伴随着情感上的满意或不满意状态的师生间、学生间比较稳定的心理联系。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生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6.【参考答案】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观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

②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③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

27.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途径。

27.【参考答案】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②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8.简述学校德育的陶冶法及其运用的具体要求。

28.【参考答案】

(1)基本含义:陶冶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

(2)运用的基本要求:

①创设良好的环境。

②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29.简述学校教育中课程的表现形式。

29.【参考答案】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课程计划的构成:①培养目标。②教学科目的设置(核心和首要问题)。③学科顺序。④课时分配。⑤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的内容:①前言。②课程目标。③内容标准。④实施建议。⑤附录。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

20世纪50年代,国外有一位教育专家发现,有些孩子不论用什么方法,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传统上,人们会把这个问题归因于家庭或者教师没有尽到责任,但是他发现这些家庭和教师都非常尽责,孩子的成绩依然没有任何改观。而且在每一个学校都有相当数量这样的学生,于是他推测会不会和他们自身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他找到了一位内分泌医生,让他来看看这些孩子和普通孩子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位医生对这些孩子的内分泌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通常基础代谢水平和睾酮素的分泌量远远高于同龄人,因此这些孩子过分喜欢表现自己。如果高到一定水平以后,这些孩子的大脑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只要这些孩子的这两个内分泌指标,一直明显高于阈值的话,实际上用任何教育方法,都无法改变这些孩子的行为,因为他们的大脑在替他们做主。这位内分泌医生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有一些孩子也会逐渐变得听话,但实际上并不是老师或者家长的作用,而是这些孩子的内分泌水平达到了正常。由此,该教育专家认为,学校中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们身体的内分泌水平有关,而与家长、教师的努力无关。

问题: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理论,分析案例中教育专家的观点。(18分)

30.【参考答案】

(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理论来分析,该专家的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是有偏颇的,错误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等)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的发展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题干中“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通常基础代谢水平和睾酮素的分泌量远远高于同龄人,因此这些孩子过分喜欢表现自己。”体现的就是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②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③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1.材料:

问题:

(1)请解释“先行组织者”的含义。(6分)

(2)请结合李老师的做法,说明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作用。(12分)

31.【参考答案】

(1)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技术。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20年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系统精讲教材,配合学习资料,科学备考,点击下载app试听~

THE END
1.2025年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分析导读:样卷与2024年历史中考试题相比,试卷结构、考试范围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一、结构及内容具体分析:1.试卷形式变化:单科单卷。2.题型、总分值、考试时长无变化。3.试卷题量变化:选择题 样卷与2024年历史中考试题相比,试卷结构、考试范围等发生了较大变化。 http://www.hebeijixiao.com/4005.html
2.解密历史考题深度剖析近三年中考真题变化趋势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考历史试卷的设计也在逐渐转变。近几年来,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这样的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氛围,也促进了全面发展。而实际上,在最近几年的真题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几个月里的教材改编计划及其操作情况,确保我们的孩子们能顺利过渡至未来的学习节奏,https://www.aceya.cn/zhong-guo-li-shi/569092.html
3.第16课三国鼎立希沃课件根据2022年版历史课程标准,结合2024年统编教材进行设计,内容详尽、具体,可操作性强。 1/14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1.00元00 我要投诉 加入收藏 下载说明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http://www.zxls.com/generation/2024/11/26/546540.html
4.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变迁(解析版)字数:约6.92万字 发布时间:2024-03-09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4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变迁(解析版)-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专题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06/5020320340011114.shtm
5.2024年文言文工作总结,梳理年度成果,鉴古知今,助力文化传承2024年秋语文新教材已改版这些内容上的变化需要注意! 1、教材改版:初一教材中,语文、数学、英语科目基本保持不变,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个别内容可能有所微调,初二教材中,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科目基本保持不变,政治、地理、生物个别内容可能有所微调,初三教材中,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科目基本保持不变,政治http://summary.benbenshu.com/08D78323E177.html
6.湖南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现臣试面试题目(通用8篇)编写教材要紧扣这一目标,所选内容应该全面。因此,导游资格考试面试教材应该包括:示范导游词,如各省主要景区的导游词,主要为考生写作导游词提供示范;导游人员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如省市的概况(包括历史、人文、地理、宗教、建筑等知识);导游规范问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一些导游过程经常遇到的常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导游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848gnjk.html
7.适用于新教材2023版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2024-01-22 16:29统编版(部编版)1.26M[历史试卷]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局部抗战 1.日本局部侵华 (1)背景: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摆脱___。 (2)事件: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华北事变 2.国共对日政策http://zy.21cnjy.com/18851878
8.年级组教研工作计划(精选16篇)3、发挥我年级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年级组中形成交流分享,互动反思的良好氛围。开展集体备课,分析教材,遇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合本园、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 4、开展班与班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学习、观摩、研讨、反思等活动形式,提高我年级组教师专业水平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ongzuojihuafanwen/jiaoyangongzuojihua/20211224091140_4589131.html
9.2024中考新政:教材改版影响解析初中教材改版后,中考内容和形式可能受影响,但不会全面改变。中考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命题会根据新版教材调整,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生可考取英语证书如KET、PET、托福Junior、雅思青少年和剑桥少儿英语证书,以提升英语水平。若英语学不好,应明确困难、制定学习计划、巩固基础、均衡发展听说读写,并寻求帮助。以下是http://news.haoxue360.com/138510.html
10.成都七中2024年学费标准全面解析成都七中作为四川省内著名的重点中学,一直以来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随着2024年即将到来,许多家庭开始关注成都七中的学费标准和其他相关费用。本文将全面解析成都七中2024年的学费标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规划孩子的教育支出。 成都七中简介 成都七中创建于1905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重点中学。学校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丰http://www.chu110.com/article/3253
11.傅里叶变换的全面解析与未来展望(上)傅里叶每个历史时代的色调傅里叶变换的全面解析与未来展望(上) 第一章:傅里叶变换的历史背景 在18世纪末,科学的环境与思潮是促进傅里叶变换发展的重要背景。这个时期,欧洲经历了启蒙运动,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论的重大转变,促使科学家们在各个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与实验。这些变化为傅里叶的理论奠定了基础。https://blog.csdn.net/windqute/article/details/142381008
12.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解析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解析 在当今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效。为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的政策及理论依据https://lt.mentorsc.com/article/7496
13.每日一练: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之常识判断(151)公务员考试网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强调“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会议指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https://www.huatu.com/2023/0625/2661650.html
14.2024年CPA专业阶段《经济法》考试大纲变化详细解析以上大纲的变化预计在考试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商法篇的公司法律制度和证券法律制度,具体影响程度需要参考2024年教材内容的实质性变化。 关于2024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大纲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完整版文档已经放在文件夹里,24年CPA《经济法》大纲变动解析,大家直接去领取哈: 现在扫码回复经济法大纲变动 立即领取完整版https://www.gaodun.com/cpa/1615544.html
15.高一历史学科教学计划9篇(全文)一、指导思想《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以学生为主导,营造民主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1、初中和高中的教材编排体例不同,初中教材是通史体例,高中教材是专题体例,贯古今,关联中外,跨度大。但对相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fmr6t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