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发文《树立正确的英雄史观》,提出“谁是真正的英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雄史观”的问题,并认为其他网友的“爱国主义的英雄行为,不可能产生于残酷的阶级压迫中”的观点是“历史虚伪主义和唯心主义”。
既然如此,那我不得不先发问一下这位网友,在你看来,英雄史观难道有正确的吗?
我们要知道,英雄史观本身是对应群众史观而言的,都是一种对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观念,而不是什么如何评价英雄的观念,更不用说英雄史观本身就是最典型不过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当然,如果你说你用这个术语就是想用来表达如何评价英雄人物,那我更是只能说哈哈了。
二、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你的原文里是把【“爱国主义的英雄行为,不可能产生于残酷的阶级压迫中。”,进而提出“抗战期间的国军士兵是不是英雄?”的质疑,从而否定所有抗战期间的国军士兵的英雄和英雄行为!】一起拎出来吊打,但你也没能进一步说清楚这个怎么就是【非常可笑的,但其根本都是历史的“半瓶子醋”】了。这样在说理上是很虚弱的,站不住脚的。
那么我们就还有必要进一步来明确一点:【“爱国主义的英雄行为,不可能产生于残酷的阶级压迫中。”这个结论A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这个结论并不能直接在逻辑上完整推导出另一个“抗战期间的国军士兵不是英雄”的结论B】。——即这是我此文的主观点
先说明一下,我们在这里只能是泛泛而谈概念上的“国军将士”,即不涉及他们具体的部队到底打的好不好,具体的个人到底好不好,立场如何这些的问题,纯粹是当成一个中性的概念来讨论,最后的结果是推导出来的,而不是先验出来的观点。
三、讨论内容的实质
1、什么样的矛盾中才能产生抗日英雄行为
首先我们要问一句,国军将士为何会有抗日行为,是因为日本统治阶级直接压迫他们,从而才让他们因为阶级矛盾愤而反抗吗?显然,答案不是这样。
那么,只能是因为中日之间存在危及中华民族存亡的民族矛盾,他们才有了抗日行为。这个矛盾越大,这个抗日的烈度也就越大。由此,他们的抗日英雄行为是也只能是在中日民族矛盾的冲突中才能体现出来的。
换言之,他们如果只是为了白花花的大洋,就无所谓打的是鬼子还是八路,那么再如何看似英勇的表现,我们都不该视其为英雄,而只能是视其为自私之人,因为他们同样会在收了敌人的钱之后来打我们。
只有他们在明了家国大义,知道自己是在为国而战时,这样的牺牲与付出,才能说是英雄的表现。
2、国军内部有无产生抗日英雄行为的可能
国军内部的阶级压迫,在那位网友的原文里已经说得很详尽了,这里就不啰嗦了。那么通过这种阶级压迫,充其量只能是产生一批自私之人。
如果我们认为在这种阶级压迫下居然能普遍自发产生为国献身的英雄行为,这岂不是类似在996福报教育下的员工居然能普遍自发产生了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最光荣的认识?是不是有点荒谬呢?
但是,就如老蒋庐山谈话说的“战端一开,则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国军内部除了阶级压迫,也或多或少会对将士做一些宣传鼓动。
有了这个宣传的外因,再加上日军侵华残暴事实的内因,才存在让将士们有获得朴素爱国观并表现出爱国行为的可能。那位网友在论述上的不足,就是由于忽视或否认了这一点可能。
四、总结
由此,我才说阶级压迫能出英雄是一个笑话,而国军将士即使战殁于抗战期间,也未必全然是为国捐躯的英雄。
五、补充
如果说把后面一个结论中的“国军将士”换成“国军”,即某个单位/编制的部队。那么这个就更简单了:站在抗日统一战线这边的“国军”才可能是英雄,时不时(如顽军)或者干脆(如伪军)就站到另一边的“国军”都不可能是英雄。而且,那位网友的原文含义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