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你逛过旧书摊淘过书吗?

厂甸新华街旧书摊图源:《旧京返照集》

偌大北京城,旧书摊遍地,逛书摊,淘旧书,可谓是旧京一景。

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再加上低廉的价格,吸引着爱书的人前去淘书,并乐此不疲。

在过去的北京,无论是逛市场,还是逛庙会,总少不了书摊,好像有了书摊,才能招揽更多的顾主。这大概是北京这座文化古城的一种特殊的风尚吧。

京城逛书摊的风尚自明勃兴。

明朝时,京城书肆和流动书摊,“多在大明门之右,及礼部门之外,及拱宸门之西”。

另外,每逢重大活动,书肆也会设摊卖书。“会试”期间设在考场前,花朝节后三日在灯市摆摊,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日则会设在城隍庙。

清初,“书市”改在了慈仁寺,即今报国寺。在这里,你甚至能看到大名鼎鼎的王渔洋。

如今的报国寺收藏市场图源:ZOL论坛@北京老鲁

如今报国寺收藏市场内的旧书摊图源:ZOL论坛@北京老鲁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曾作诗一首:

弹铗归来抱膝吟,侯门今似海门深。

御车扫径皆多事,只向慈仁寺里寻。

诗后自注:“王阮亭司农龙门高峻,寒士不易登造,每过慈仁廊下购书,乃得一望颜色。”

王渔洋(即王士祯,号阮亭,清初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声名显赫,寒门子弟很难有机会登门造访,想要不费力地与见他一面,就要在每月初一、十五或二十五日去慈仁寺的书摊旁蹲守,必定能见到。

如今的报国寺收藏市场的旧书摊图源:ZOL论坛@a8355128

王渔洋爱书,尤爱逛书摊,几近成痴。他在《居易录》中写道:

“官都下二十余载,俸钱之入,尽以买书。尝冬日过慈仁寺市,见孔安国《尚书大传》,朱子《三礼经传通解》,荀悦、袁宏《汉纪》,欲购之。异日侵晨往索,已为他人所有。归来怊怅不可释,病卧旬日始起。古称书淫书癖,未知视予何如?自知玩物丧志故是一病,不能改也。”

清中期之后,书摊最多的地方要数城南的琉璃厂。

清初顺治年间,京城实行“满汉分城居住”,琉璃厂地处外城西部,当时的汉族官员多数都住在附近,后来全国各地的会馆,也都建在附近。于是,商人小贩开始在这里开铺设摊,当时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

琉璃厂图源:ZOL论坛@起步花甲

据清人翁方纲的《复初斋诗注》记载:进士举人、学士文人在上午听朝后,“午后归寓,各以所校阅某书,应考某典,详列书目,至琉璃厂书肆访之。”

也就是说,琉璃厂就像一个巨大的图书馆,人文荟萃,书翰风雅,是天下所有读圣贤书的科考士子,甚至是大臣、学士、尚书、侍郞、主事们的最神圣最重要的去处。

书摊虽然不像珍宝摊、古玩摊那么讲究,但围着淘书的人着实不少,旧书有市场,前来摆摊的也特别多。据调查,从清代咸丰年间到民国,琉璃厂经营古旧书的有210余家。到1940年,仍有45间书铺。

琉璃厂的中国书店,就是由无数家琉璃厂旧古书肆汇集起来的书店。图源:ZOL论坛@起步花甲。

渐渐地,明朝时红火的前门、灯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庙书市也都转移到了琉璃厂,琉璃厂逐渐发展成京城最大的书市,俨然成为京城的文化中心。

正阳门外闹元宵,金犊花聪意气骄。十里香尘迷锦幛,三更烟火走虹桥。繁华更数琉璃厂,五色云中黄赤镶。——清·劳之辨《琉璃厂行》

琉璃厂的繁华景象历久不衰,到民国期间更是名人雅士消遣“寻宝”之地。鲁迅在京寓居期间,光顾琉璃厂就多达400余次。

每至正月,厂甸庙会期间,除了古玩摊,最多的要数书摊了。

据传,当时新华街马路西侧的人行道、海王村公园西门对面的土地庙内,以及琉璃厂道路两旁几乎全是旧书摊。这些书摊大都是用木板搭成的货台,临时营业。早晨出摊,天快黑的时候收摊回家。

当时来这里摆书摊的,大多来自的东四的隆福寺街、西单商场、东安市场等处的书铺或书摊。

当时东四的隆福寺街有几十家书店,而且规模都不小,其中三槐堂、宝书堂、带经堂、聚珍堂、文奎堂等,都是很有名的老店。

隆福寺

西单商场的前身之一——益德商场,起初就是打小鼓卖旧书报的地方。益德商场建起来之后,不仅有几家书店,更有一排书摊在内。当时西单附近学校多,学生老师们经常来这看书、买书。

西单商场1961年

不过,1937年春天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旁边的厚德、福寿商场付之一炬,益德商场的业务自然受到波及,场内的旧书摊经常扣着门板不开张。

东安市场书摊也不少,且摆摊的位置绝佳。当时市场门口很多,但是无论从北边进,还是西边进,都能看见书摊。市场里的小门小店一个接一个,卖什么的都有,但最叫人流连的还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旧书摊。

东安市场,方砚绘,图源网络。

以上这些书肆摊贩,都会在厂甸庙会期间摆摊,摆出来的书名目纷繁,颇为可观。而且都是线装古书,不乏精刻善本。

至于一般的平装本、精装本的现代旧书,那都是在各家书铺所设的摊子上出售了。

再次一等的,货色也就比较零散、残缺,这些书摊平时也都是在城里各小市或庙会上摆地摊。厂甸庙会期间,也都集中到这里,希望多作点生意。这种摊子,也同古玩摊的地摊一样,货色残缺,生意清冷,当时习惯叫做“冷摊”。

但就是在这种冷摊上,却常有意外收获。当时大书铺的店主、伙友也常常从冷摊上觅书。

据传,文德堂主人韩左泉就从西小市摊上买到过绍兴刊本《后山诗注》,经傅增湘、赵斐云等专家鉴定后,藏之居为奇货。

《后山诗注》复印本,仅示意。图源:孔夫子旧书网

鲁迅在1923年旧历正月初六曾写下日记:“又在小摊上得《明僮录》一本,价一角。”这也正是从这种冷摊上买到的。鲁迅特别记明“小摊”二字,多少表现出了这次意外收获的乐趣。

明僮合录二卷,清同治丁卯(1867年)撷芝馆精写刻本,卷尾有“板存琉璃厂东门桶子胡同龙文斋”牌记一行。图源:雅昌拍卖。

那时人们习惯叫作“淘旧书”,意思是说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淘金沙一样,要花工夫,才能在许许多多的沙中淘得一点,所谓“凡所难求皆绝好”,其乐趣或许就在于此吧。

上面说到,鲁迅在京期间曾有400多次光顾琉璃厂的经历,其中不乏提到书价昂贵的话。如:

1914年2月1日记:“因赴琉璃厂,盘桓于火神庙及土地祠书摊间,价贵无一可买。遂又览十余书店,得影北宋本《二李唱和集》一册,一元。陈氏重刻《越中三不朽图赞》一册,五角,又别买一册,拟作副本,或以遗人;《百孝图》二册,一元;《平津馆丛书》(重刻本)四十八册,十四元。”

同年2月8日记:“……观旧书,价贵不可买……”

1915年2月20日记:“下午往琉璃厂及火神庙,书籍价昂甚不可买,循览而出。别看书肆,买《说文句读》一部十四册,价四元。”

确实如此。过去厂甸正月竹枝词中有一首说:“火神庙接吕祖祠,购买新书归去迟。价比坊中平日贵,两人笑向说便宜。”就是说摊上的书价钱比店铺里的还要贵,而买的人却说“便宜”。

这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厂甸庙会人多,城中各书铺到厂甸设摊临时营业,买书的认为能低价买,书铺利用了顾客这种心理,将摊上的书普遍加码出售,而一般赶热闹的人都认为买得便宜。

旧书摊,何大齐绘。图源网络。

但如果遇到经常买书、熟悉行市的老客人,自然能看出摊上的书价钱高了,还不如到书铺里面去买,一般都是熟人,价格反倒公道实惠些。这也是鲁迅几次都是浏览了书摊之后,又到书铺中去买的原因吧。

时至今日,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潘家园的旧书市场、报国寺旧书市场等地,依然是一些淘书者的流连之地。

如今的潘家园旧书市场图源:ZOL论坛@gongsunchujiu

但客观来看,随着孔夫子旧书网、布衣书局等网店上线,不仅书多,更新也快,极大地冲击了旧书市场:不仅摆摊的网点减少,从淘书者的角度看,淘到好书的几率也远远低于上世纪80年代。再加上数字阅读的兴起和发展,更是加剧了市场的萎缩。

偌大北京城,淘书的地儿越来越少了。

潘家园旧书市场上的淘书者们图源:ZOL论坛@gongsunchujiu

但是,旧书摊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它始终会给淘书者带来意外的惊喜,并且始终会有囊中羞涩的爱书者加入。

另一方面,无论数字阅读多么廉价,拿到手的实物总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数字阅读打败了纸质阅读,那么旧书则还可能变成文物收藏。

也就是说,潘家园、中国书店、报国寺这样的旧书市场不会轻易终结,孔夫子旧书网、布衣书局这样的网络平台,也将在网上顽强地生存下去。

THE END
1.整理书籍,行业新闻家里书柜上放着很多书,一直就放在格子里,很久了,久得上面布满了灰尘。 很多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买的,就那么一直放着,等着我去翻阅。 可曾经的我在干嘛呢? 忙于生计,忙于孩子,忙于灭火,也忙于游戏。将它们遗忘在房屋的角落,任灰尘掉落在它们身上,一颗又一颗,汇聚厚厚的一层。 http://expo.oy3.com/mobile/news/show-eaalfqliqq.html
2.请帮忙辨认两方印章–书格话题标签 collector分享 下载 优质分享 原始未处理文件 古今图书集成系列 可下载 台北故宫IIIF大图 宫内厅书陵部藏汉藉 影像 技术分享 旧报纸 旧版迁移资源 未解决已关注 永久分享资源 红楼梦系列 网友分享 首页背景图 高清原色不完整宋元本书格资源 书格旧版资源 已整理未发布的资源 文件同步 硬盘直递 公众号:书https://www.shuge.org/meet/topic/161600/
3.百度贴吧——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1楼. 穿书后被糙汉w透了》by菠包 贴吧用户_GXPt5S1?11-30 15:58 2楼. attaa- 贴吧用户_GXPt5S1?11-30 15:59 ?回复笑话大放送 各种段子都有爱情真的需要门当户对吗? 参与本吧讨论请先登录 言情小说吧?<?贴吧?<?百度阅读http://www.tieba.com/mo/q---EA29F991049FC974DC5DE6ADB59D18B4%3AFG%3D1-,sz@320_240-1-3-0--2/m?kz=9296657220&is_bakan=0&lp=5010
4.《靠图书馆系统扬名天下》渡暑晋江文学城林识月的书铺正式开张了,她亲手题了牌匾,亲自挂在了店外。 4063 450 2022-12-08 18:00:00 21 暗斗 她的目光一扫到书架,便一下子确定了自己的猜测,嘴边的笑也带上了讥讽意味。 4163 371 2022-12-10 18:00:00 22 反击 “郑公子可听过,三人成虎的故事?现如今,门外那些人便是传播谣言的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7506846
5.《女主只好写文拯救古代书铺》乌淮习习翼晋江文学城简介:面对马上倒闭的自家书铺,陆昭节只好靠着自己的金手指重新写起了小说。 接招吧!还在写晦涩得让人看不懂的书的古代人! 是时候让你们知道后世爽文的魔力了! 客官你喜欢看啥? 是这本充满狗血和学术干货的科举文! 还是这藏着刀子和快意恩仇的武侠文! 抑或是这道尽人心和成仙之道的修真文! 灵异的、探案的、https://m.jjwxc.com/book2/9205553
6.潮州歌册及其刻印书铺概况潮州歌册歌册刻板,用多片木板进行雕刻。每板二方,每方有七、八行至九、十行,首页一行印有书铺名称。每行四句二十八字。骑缝印有书名、卷次、页数。全部文字,自右至左,竖行排列。 二、刻印书铺概况 潮州歌册的刻印书铺,前后大小有九家。多数集中开设在府前街(即现义安路北段)。现分述如次: http://app.lib.stu.edu.cn/gece/node/771
7.宋朝的一流书商是怎么做书的?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南宋书商陈起及其子续芸在都城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棚北大街开设书籍铺,刊刻了数以百计的唐人诗集和江湖小集,俗称“书棚本”。书棚本是古代中国商业出版与文学运动结合的典型案例,也是南宋诗坛传播晚唐体和江湖诗的重要媒介。 让我们一起漫步南宋御街,追寻陈起与江湖诗人的足迹吧。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605663
8.我在人间有个书铺最新章节我在人间有个书铺初生西瓜星空小说网>我在人间有个书铺我在人间有个书铺 作者:初生西瓜 动作:加入书架、章节目录、开始阅读 最后更新:2024-06-02 05:05:19 最新章节:第327章 谁它么家的剑是个大棒槌啊 一卷无字书,载记诸天事。顾墨带着一卷天书,来到了一方陌生的世界,读书便能变强。“小猴子,我且问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https://www.630book.cc/shu/410888.html
9.毕业交响曲——海淀知名书店指南(图文版)以上是我写在我们8万字巨著的创新计划报告的感言中的话,下面切入正题,这篇书店指南是对我生命从3岁到22岁的回忆,每一个书店之上都会有个广告式的简介,下面附赠俺的心路历程,对于书店的态度,个人不会评分评级什么的,这些书店能够坚持到今天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我们就是简单的以此书店书不好,把它否了的话,那么这个https://www.douban.com/note/144527862/
10.夜游鹿城,看尽瓯江风情,捕捉绚烂都市光影02 墨香时光, 在书中过夜生活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关于知识的好奇心驱动着你的世界 在一个无所事事的夜晚 躲在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 看一本好书,让黑夜里散发出别样的光亮 第一页:無料书铺 無料是一个寻求一切与书相关的有意思的事的地方,当你身处無料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探索到奇趣的书中世界,这是https://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324212.html
11.《以西结书40章》读后感《以西结书40章》读后感1. 我们被掳掠第二十五年,耶路撒冷城攻破后十四年,正在年初,月之初十日,耶和华的灵(原文作手)降在我身上,他把我带到以色列地。2. 在神的异象中带我到以色列地,安置在至高的山上。在山上的南边有仿佛一座城建立。3. 他带我到那里,见有一人,颜色(原文作形状)如铜,手拿麻绳和量度http://www.xiaoxi365.com/?p=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