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证券被证监会暂停债券承销业务资格6个月,“券商一哥”中信证券(600030)却因此受到连累。
中信证券此次取消的是“24中SC1”和“24中证C2”两只债券,发行主承销商为海通证券,联席主承销商为开源证券。
“中信证券想要继续发债,就要更换主承销商,短期需要调剂资金来满足原来的用途需求”。有业内人士分析称。
“券商一哥”中信证券被拖下水
中信证券曾披露,收到证监会批复,可以向专业投资者获批发行不超过200亿元规模的次级公司债券,计划分期发行,该批复24个月内有效。
本来是一项比较好的融资手段,却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节奏。
此次中信证券发行规模不超过60亿元,分为两个品种的固定利率债券,债券名称为“24中SC1”期限273天,利率区间分别为1.5%-2.5%,债券名称为“24中证C2”期间为3年,利率区间1.8%-2.8%。
根据中信证券披露,此次次级债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并称该期债券的募资用于融资融券、股票质押、衍生品等资本消耗型业务不超过总金额的10%。
但在10月22日,中信证券宣布取消发行“24中SC1”和“24中证C2”债券项目,主要因为联席主承销商开源证券无法承销。据悉,开源证券在四天前收到“重罚”,证监会对其暂停债券承销业务6个月。
在中信证券的上述债券发行过程中,开源证券承担联席主承销商的义务。
联席主承销商在债券发行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与牵头主承销销共同承担债券发行的主承销责任,一起对发行人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双方共同编制并向监管机构提交申报材料,包括募集说明书、主承销商核查意见、发行申请材料的承诺函等,这些均是监管机构评估债券发行合规性的重要依据。
上述事项完成后,联席主承销商评估市场需求,帮助确定合适的发行价格和规模,在销售方面提供支持,确保债券发行能够吸引投资者,并顺利发行。
当此次60亿元次级债取消发行后,资金流向可能会发生改变。那些原本打算投资次级债的资金,接下来不得不重新寻找出路,可能会流向其他投资领域,或者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其次,投资者们会变得更加谨慎,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评估也会更加严格。
同样的,开源证券担任主承销商的“24宜教01”也于10月22日宣布取消发行,发行人为宜宾市科教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发行规模为10亿元。合并计算来看,已有85亿元债券发行因开源证券被暂停债券承销业务而受到影响。
市场人士认为,在沪深交易所,开源证券尚有多项债券项目等待审核,募资总额超过200亿元,未来这些项目可能也会受到波及。
开源证券因财务资料过有效期IPO已“中止”
据了解,开源证券曾在2015年时挂牌新三板,三年后从新三板摘牌。2023年3月,开源证券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IPO申请获受理,今年9月30日,因IPO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深交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近年来,开源证券业绩表现相对稳健。Wind数据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收30.61亿元,归母净利润6.12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16.06%、22.93%。今年上半年,开源证券营业收入为13.01亿元,同比微降8.85%;归母净利润为4.15亿元,同比增加73.22%。
其中,债券承销业务发展优势较为显著。2021年至2023年,开源证券承销债券规模分别为457.3亿元、616.13亿元、636.68亿元,呈逐年增长态势。根据Wind数据,去年开源证券公司债和企业债承销规模行业排名分别为22名和9名,居业内前列。
但之后的情况,显然不会太乐观。眼下,开源证券正处于冲刺IPO阶段。2023年3月,开源证券申请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今年9月,因IPO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开源证券IPO审核状态进入“中止”状态,后续需要补充提交。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承业务是开源证券的优势业务,被叫停后,对其整体营收情况以及潜在项目的推进有直接影响,或也对正在推进中的IPO形成一定障碍和阻力。开源证券也需要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来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除此外,开源证券今年保荐项屡屡受挫。据机构统计,今年以来,开源证券合计撤回了12家保荐项目,仅发行上市一家,目前在审储备项目仅有5家(以交易所受理为准),且都是北交所项目。
按照中证协“撤否比率=(撤回项目数量+否决项目数量)/(撤回项目数量+否决项目数量+上市项目数量)”的公式计算,开源证券今年以来的IPO项目撤否率为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