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2024本科招生报考指南电子杂志宣传册目录制作

赓续文脉,融通中外,探索中国人文学术的南开范式;

问道南开,放眼未来,培养中国文化建设的杰出英才;

学院培养特色: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南开大学文学院是多学科综合性实体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一流的育人环境。

学院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东方艺术系、艺术设计系;分属“文学”与“艺术”两个学科门类,

涉及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两个一级学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首批“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19年以来,

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教育部“强基计划”。

文学院各本科专业均有较高比例(20%~30%)的学生被推荐免试继续攻读研究生。文学

专业持续深造至博士、或出国研习)。各一级学科,均招收硕士生;设计专业招收专业学

位硕士。

为加强一流学术领军人才预培养,入选“中国语言文学伯苓班”(拔尖计划2.0)的学生,

将获得专项经费支持,从本科二年级专门配备导师一对一指导;入选“强基计划”的学生,

实施本研贯通培养。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方向包括党政机关、文化教育、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出版机构、

大型国企与新兴科创企业等,从事教育科研、出版采编、媒体文宣、政务管理、创意策划、

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学科

在文学院交相辉映,筑就南

开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李何

林、罗宗强等大师级学者奠

定了学科基础,叶嘉莹、陈

洪先生在此弘道解惑,一大

批精英从这里走出……

文学艺术,南开之光!

022-23501368

学院网址:

文学院24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叶嘉莹、陈洪、张毅、曾晓渝、

查洪德等众多杰出学者。

在文学院各学科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已有近百年历史。

博士学位二级学科

系别所属一级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艺术学

东方艺术系

艺术设计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中国文学思想史

师资力量雄厚

专任教师

教授(含博士生导师)

副教授

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1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

“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

33

全国模范教师1人

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1人

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6人

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

“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

南开大学杰出教授5人

南开大学英才教授4人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

国家级教学名师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陈洪教授

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叶嘉莹教授

首批入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研究生培养的所有二级学科,并有3个自主设置博士学科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被评为优秀基

地,2003年再获“优秀基地”称号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流动站

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分别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和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

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拔尖计划2.0)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历次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

中,成绩优异。

建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4年

2000年

2001年

2005年

2007年

2010年

2019年

2020年

25文学院文学院先后有近三十余项学术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

科学研究成果奖;近两百项学术成果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奖。2019年以来,文学院教师获得多项重要奖项:在第八

届和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

奖中,获12项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

和青年成果奖1项;在第十六届到第十八届天津市哲学社科优

秀成果奖评奖中,获27项奖励,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

三等奖11项。此外,叶嘉莹先生入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并获得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孙昌武教授、查洪德教授著

作荣获2020年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王志耕教授、曾

晓渝教授著作入选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文学院教学改革成果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多门

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一流课程;3篇论文获全国百篇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编写出版国家级重点和规划教材三十余

种;主办有《南开语言学刊》《文学与文化》等学术刊物。

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师生关系密切。学生专业学习成绩突出,

在全国各类专业竞赛中成绩不俗。本科生免试推荐和考取研究

生的比例较高。除学校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外,学院还自设有面

向本院本科生(部分奖学金种类同时也面向研究生)的多种奖

学金。

文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院图书资料中心,藏书(含

期刊)10万余种,涉及语言、文学、美术、书法、音乐、传播、

设计等领域;另藏有音像资料近千种。除基本典藏外,新刊

图籍、期刊及时快速更新,全天对学生开放。

学院实验中心现为“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

市级重点实验室,下设语音学、新媒体、影视传播、数字中

国画、摄影、行为交互观察等特色实验室。虚仿实验获评国

家级一流课程,助力新文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学生科研创

新全面提供支持。

学院还设有研究生专用教室、留学生专用教室、VR教室、艺

术设计专业教室、影视传媒实践基地。东方艺术大楼内设有

美术教室、范曾画室、古画临摹室、展厅、演播厅、茶道室等。

语言学沙龙(1999-)

“初识南开”名师讲座(2002-)

博士生论坛(2002-)

日新讲堂(2021-)

迦陵古典文学奖助学金

叶氏驼庵奖学金暨蔡章

阁奖助学金

范氏奖学金

思考者之家(2004-)

文学自由坛(2005-)

艺术沙龙(2006-)

伯苓中文讲堂(2023-)

曹禺奖学金

润世奖学金

九四中文校友文脉励

学基金

成果丰硕

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

学术兴院品格育人

系列学术活动面向学生的奖学金

专业介绍

本专业所属招生大类:中国语言文学大类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

养计划2.0基地”、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本研贯通培养)。

面向21世纪的学术发展和文化进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需要,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理

论素养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既能从事文学、

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又能适应新时期文化战略发展

与文化产业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复合性、高水平领军人才。

以培养高水平绘画专门人才为宗旨。要求毕业生具有高度

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强烈

的创作意识,有宽博的文化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技

能,能独立地进行绘画创作及理论研究。

培养文化底蕴深厚、专业基础扎实、设计素养较高,具有

专业研究、表现能力,以及自主创新创业能力与数字应用

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

用人才。

以上各专业每年均有优秀毕业生赴海外名校深造。

汉语言文学专业

绘画专业

艺术设计学专业

全球交流

我院依托校院两级联合培养协议和学术与教育合作协议,与美国、

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多所高校有联合培养项目或

学生互访交换学习项目(符合要求的本科生、研究生可自由选择)。

此外,短期境外交流研修等活动也非常丰富。每年应邀来院开办讲

座的海外学者、艺术家数十人。学院经常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高级

论坛,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

等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数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学术联系,

对外交流十分活跃。

文学院26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教育、科研、文化、文艺、传媒、出版、党

政机关公务员岗位,大型企业与新兴科创企业的文创、文宣、管理

岗位。该专业每年有约30%的本科生被免试推荐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高校、画院、美术部门、媒体等。该专业每

年有约20%的本科生被免试推荐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首次招生,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将为教育、文化、传媒、党政机关

公务员岗位,企事业单位及新兴创研机构的设计、策划、管理岗位。

近年来,艺术类专业约有20%的本科生被免试推荐继续攻读硕士

学位。

毕业去向

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

曾任《万科周刊》主编,现任泰禾集团副总裁

曾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社长,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秘书长

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

委员会副主任

社社长、《文学遗产》杂志主编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

学史家

大连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

知名作家

全忠

杨振武

孙庆聚

刘跃进

项楚

王寒松

赵玫

知名校友

27汉语言文化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

COLLEGEOFCHINESELANGUAGE

ANDCULTURE

办学体系完整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

拥有两个本科二级学科、三个研究生专业,并与文学院共享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形成了“以国际中文教育

为中心,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跨文化研究为两翼”的办

学与科研特色,拥有突出、丰硕的科研成果

精英式培养,国际化特色在师资培养、学生就业等各方面都

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和独特的竞争优势。秉承“固基础、

强素质,重能力、强应用”的教学指导方针。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成立于1993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汉语国际教育师资、

从事中华文化传播及国际交流方面的中外人才为主的专业学院之一。

学院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是全国仅有的八大“国家对外

汉语教学基地”之一。学院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培养体系。在本科层次上,

拥有两个本科二级学科:培养中国本科生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培养国际学生的“汉

语言专业”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研究生层次上,拥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

语言文字学”学术型硕士和“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型硕士授予权;在博士层次上,与文学

院中文系共享“文学”门类下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20年9月参加南

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本科大类招生。

“两脚踏中外文化,一心评

语言文化学院,世界各国学

子将并肩学习与成长,并从

这里扬帆起航,作为中外友

好交流的使者,投身汉语教

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的伟大事

业,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努力奋斗。

022-23501025022-23500251

汉语言文化学院28

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本科专业每年招收35人左右,进行精英式培养。所有专业课程均为小班教学,另为本专业学生开设日语、

韩语等第二外语课程,培养学生出色的外语能力。学院具有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建有崇道书院、学风涵养工作室,每年举办近百场学术

交流活动,大师云集、名家引领。构建“大实践”育人体系,每位学生均可以与教师“同学、同研、同讲、同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五育融合,校园文化活动繁荣蓬勃。“五四”论文大赛、“汉语节”、端午雅集、院长杯体育赛事等活动的组织,滋养了汉语国际教育青

年学生的文化修养,为讲好精彩的中国故事做好准备。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从事留学生教育已有70年的历史。学院拥

有中外学生共处一院的国际化环境,中外学生交流机会多。每年有来

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1500余名留学生在院学习,中外在校生比例

约为1:6。在校学生每个学期都有多次机会走入留学生汉语课堂,

进行教学技能观摩与实践教学,并且参与中国节日风俗等多种文化体

验及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跨文化交际及传播中华文化

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出色的

双语能力。学生本科阶段通过考试可获得《国际中文教师证书》。每

年约有30%的本科毕业生可免试获得在本校及其他知名学府攻读硕

士学位的机会。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周恩来奖学金、天津市优秀学

生等荣誉称号。

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对外汉

语”专业更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进一步明确了该专业

的培养目标,实现了该专业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无缝

任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或正式教师。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语言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跨文

化交际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中外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初步的教学经验,能够从事国际汉语

教学或跨文化交际、文化传播工作,适应当今国际社会需要

的、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通用型高级人才。

本专业所有课程均由具有丰富汉语教学经验和出国任教经

历的教授、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该专业还具

29汉语言文化学院全球交流

学院承办多项各类学术会议,教师广泛参与世界汉语大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天津市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等学术组织、

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全院教师均有在国外高校或南开大学海外孔子学院任教的经历。学院与美国犹他大学、克拉克森大学签署“3+2”

本科联合培养及研究生推送协议,与20多所国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定向接收各类项目制留学生。

学院鼓励、指导和支持学生参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学习活动,特设立学生国际交流专项基金,用以

开展专项资助。在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专项基金支持下,学生曾赴美国、韩国、香港等参加学术

会议、进行专题发言,促进学术研讨、交流学习。

学院与保加利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多所高中建立联系,在学生派遣、教师交流、举办短期汉语夏令

营等方面均有合作。

过去三年,我院本科毕业生共96人,主要毕业去向为国内升学、出国出境留学、求职就业等。

其中,国内升学占比30%,其中,21%在本校继续深造,其他去向包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

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

有得天独厚的留学生汉语学习教学基地资源,可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和

与留学生、行业导师、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

学院依托南开大学的优良办学条件,各类图书资料丰富。电脑、多媒体设施齐全,设有

专业录音室、语言习得与研究实验室、中华文化体验室,独立拥有两座教学楼,面积达

6000多平方米,为中外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院内还设有与文学院、外国语学

院联合共建的“南开语言研究所”,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提供

了良好的研究、实验条件。

汉语言文化学院30

出国出境留学占比22%,主要去向包含剑桥大学、新加坡

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34%的学生毕业后在党政机关、中初教育单位、文化宣传、

新闻出版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就职业。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1999-2002

年在汉语言文化学院现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教学与研

究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

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教授。1991-1994年汉语言

文化学院现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方向)硕

士研究生。

韩国阿里郎电视台“外交会客厅”节目主持人,成均馆

大学教授。2002-2003年在汉语言文化学院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院长、国际汉语研修

基地副主任、教授。1993-1996年在汉语言文化学院现

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方向)攻读硕士研究生。

汉语教学专家,现任法国国家东方语言与文化研究

CoordinateurduMasterMEEF。1997-1998年在汉语言

文化学院汉语学习。

土耳其安卡拉大学汉学系教师,参与编写了第一部在土

耳其本地出版的《汉语土耳其语词典》,2015-2016年

在汉语言文化学院学习。

汲传波

杨明义

丁安琪

安其然(ARNAUDARSLANGUL)

申炫国(SHINHYUNKUK)白徐克

25%

11%

21%

南开大学

英国

中初教育单位

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香港

党群机关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新加坡

自主创业

清华大学

中山大学

澳门

事业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美国

企业及其他

日本

4%

14%

7%

武汉大学

35%

15%

5%

5%5%

69%

16%

9%

3%

31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SCHOOL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

编辑出版专业开办最久,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智库,首批设立出版专业硕

士点和出版专业博士点。2023年,南开大学出版研究院成立,由中共中央宣传

部、国家教育部指导,南开大学与天津市委宣传部共建,并入选国家出版智库

高质量建设计划。同时具有共建出版研究院、国家出版智库、出版专业博士点

的高校全国仅2家。

部校共建,产学研融合加速,传媒资源整合互补。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按

照中宣部、教育部精神,在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委网信办指导下谋划共建

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

文文互鉴、文理交叉、文工融合,探索新文科建设新思路。学院依托南开大学

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优势,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以媒体深度融合和国际

传播的国家战略为导向,以落实“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为目标,

致力于在培养新时代全媒体人才、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更多支撑。

学界与业界融合,学院是全国在职教师获得中国新闻奖最多的学院。多位央媒

总编辑先后加盟我院担任教授,大大充实了我校国际传播团队实力。

学院现有:

022-85358441

他们深耕教学,成果丰硕,为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职工39人兼职教授21人

新闻与传播学院32

个性化学业指导

扎实的专业

能力实践

多渠道的国内

外学术交流

丰富的学术

能力训练

学院为每位同学配备一名热爱本科教学、教学经验丰富,学术功底深厚的学业导师,为学生提

供全方位跟踪指导。

丰富的学术能力训练

学院整合校内外各界优质资源,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能力训练,

使学生广泛参与科研实践,获得学术能力训练。

扎实的专业能力实践

比照国家标准,以通识教育为“体”,专业为“用”。增加课程实践占比,将教学的侧重点从

重理论转向理论与实践并举,不仅要求学生具有采写编评等基本能力,同时还加入了全媒体、

大数据、跨界协作、社交媒体、经营管理等新的能力技巧,有效提升专业素养、丰富知识结构、

培养创新能力。

多渠道的国内外学术交流

重视外语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持同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并提供一定资金支持,

定期组织同学赴国内外一流大学进行短期交流,并逐步探索建立和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模式。

学院设施-会议室

学院设施-一站式师生服务中心

学院设施-接待室

新闻发布、舆情分析与应对等工作,承担国际新闻与传播的重要任务,具备进一步深造的良好基础,能够从事与新闻传播有关的

研究和教学工作。

新闻学

学院现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出版与智能传播)”两个本科专业,纳入中国语言文学大类进行招生。

大类分流后进入新闻与传播学大类,进行贯通培养。通过学校、学院、年级导师、学业导师、朋辈导师、辅导员等多重指导体系,

强化对学生的全面指导和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规划和课程选择。按照课程模块设计,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就业需求,自主

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紧缺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本专业主要以网络与新媒体领域所需要的创意人为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网络与新媒体素养一流,

网络业务功底过硬,新媒体传播理念先进,全媒体能力卓越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从事并胜任融媒时代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与网络

与新媒体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该专业主要包含智能传播、数字出版两个方向。

网络与新媒体(出版与智能传播)

实践走访-人民日报社实践走访-人民网

新闻与传播学院34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学校组织的系列出国交流、交换项目。学院还与英国拉夫堡大学等大学有3+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

1+1和2+1硕士联合培养项目。

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主流媒体、互联网企业、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高校等,同时每年将有约20%-30%的毕业生被免试推荐

到“双一流”建设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主流媒体互联网企业国有大型

企事业单位

党政机关高校

35社会学院社会学院

SCHOOLOFSOCIOLOGY

学脉文化悠久。南开社会学肇始于20世纪初。改革开放后,率先恢复重建社会学专业,

为中国社会学发展重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到南开,学习社会学。

学术水平一流。承担中央和国家部委、人民团体、地方委托的决策咨询任务,科研立

项获奖丰硕,在学术研究界和实践应用领域成果显著。在南开,发展中国社会学。

学生培养卓越。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型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就业适配广,

推免保研比例高。与国际数十所知名高校密切交流,出国比例高。来南开,服务中国

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南开大学受教育部委托,在费孝通先生的推动和

指导下,承担了为社会学恢复重建培养师资的艰巨任务。1980年,

教育部批准南开大学设立社会学专业,并举办南开大学社会学

专业班(“南开班”),培养了首批青年社会学骨干。1982年,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成立。经过四十余年的重建与发展,南开大

学已成为中国社会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

承的重镇。2023年11月,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成立。

“欲强国家,先善社会”,

南开社会学人在百年发展长

河中始终以兼济天下为己任,

更始群学,敢为人先,赓续

传统,开拓创新。欢迎各位

志向远大的优秀学子加入社

会学院,共谱青春华章,同

创美好未来!

—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

022-23508391022-85358391

社会学院36

本科专业——2个

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5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点)

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含5个二级学科学术博士学位点)

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

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48人,另有博士后(助理研究员)7人

社会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社会工作(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心理学

社会工作(MSW)应用心理(MAP)社会政策(MSP)

累计获得各类科研项目人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

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

教育部、天津市等各类纵向基金

项项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

1943.5

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著作论文奖1项

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项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8项

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8项

480+

中组部领军人才项目入选者1人

教育部领军人才项目特聘教授入选者1人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

国家“四青”人才项目入选者3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

中国社会学、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等全国学术团体负责人4人

“马工程”首席专家2人

教育部高校社会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2人

教育部高校民族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1人

教育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指委委员1人

天津市131人才第一层次1人

天津市五个一批宣传文化人才1人

教授20人,副教授18人,讲师10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包括来自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奥克兰大学、哥廷根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爱荷华大学等

世界知名高校的多位优秀学人。其中多人担任中国社会学会、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

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等学术团

体负责人,以及国家民政部、国家民委、国家卫健委、全国妇

联、中国科协等部门和团体的咨询专家。

近五年来

累计发表论文撰写调研报告近编写著作和教材

780+篇80篇40篇

其中

37社会学院专业介绍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行动、结构、组织、制度及

其变迁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

并列的现代社会科学学科。按照我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

社会学学科属于法学门类,包含有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

民俗学、社会工作等主要专业。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专业中,社会学专业修业四年,授法学学士学位。南开大

学社会学专业以培养卓越专业人才为己任,拥有优质的办

学条件和高水平师资力量,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社会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掌握扎实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适应国家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高级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社会学知识结构,了

解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发展科学

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善于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具备较高写作能力,能够从事社会研究工作或

政策咨询、市场调查与社会调查等专业工作,胜任党政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研究教学等

多种职业领域。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政策概论、社会心理学、西

方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学史、社会调

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组织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科

学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文化

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文化人类学、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社会性别研究、人类

行为与社会环境、人口学、民俗学、社区概论等。

深造方向:本科毕业生可以选择在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

民俗学、社会心理学、老年学、社会保障、经济学、管理

学等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继续深造。

就业渠道:国家政府机关、高校与科研机构、新闻出版机构、

金融投资机构、各类社会团体、互联网企业及其它各类企

业的人力资源与市场开发等。

社会工作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对标国际发展

前沿,深度融合跨学科知识体系,形成了一套兼具国际化

视野和中国本土要求的创新课程。紧密结合国家社会经济

发展的迫切需求,推动“教学、科研、实践、社会服务、

政策咨询”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知中国、服务

中国”的南开宗旨和“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

相融合的特色培养理念,构建了成果导向教育和“通专结合”

的专业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社会工作专业致力于培养兼具高度社会责任感、

深厚专业素养和卓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将秉承

“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全面

学习社会工作的系统理论与实务技能,同时深刻理解我国

社会政策的制定逻辑、执行过程及评估机制。通过系统的

专业训练,学生将能够针对不同领域和群体的需求,提供

精准、高效的社会工作服务,并在政策分析、政策倡导以

及政策评估展现出色的专业能力。此外,本专业特别强调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旨在培养学生成长为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

主要课程: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理论、社会政策概论、

社会政策分析、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个案工作、社

区工作、小组工作、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当代社会政策

前沿、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与SPSS应用、质

性研究方法、实践教学、性别与社会、社会服务管理与评估、

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

深造方向:本科毕业生可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

社会政策专业硕士(MSP)、社会保障、社会学、人类学、

人口学、民俗学、行政管理等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继续

深造。

就业渠道:国家公务员、高校与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社会

工作、新闻媒体、各类社会团体及各类企业等。

社会学

社会工作

社会学院38

学院人才培养“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学院注重对外学术交流,现已同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

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数十所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

术交流关系,在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人类学、人口学和

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多次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学院每年有10

余位教师前往海外各高校、研究机构进行讲学、访问、合作研究等

学术活动。学院积极拓展学生国际交流平台,与国(境)外知名高

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学生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邀请国(境)内外多

名专家来访进行学术交流、开设讲座及短期课程。

1981年社会学专业班校友,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学

会原会长

宋林飞

1981年社会学专业班校友,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所

长、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终身教授

边燕杰

1981年社会学专业班校友,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周雪光

1981年社会学专业班校友,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会工作学

院教授

郭申阳

1984级社会学硕士校友,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当代中国研究

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原副会长

周晓虹

1984级社会学硕士校友,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一级教授,

中国社会学会原副会长

张静

1984级社会学硕士校友,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院长、中国社

会学会副会长

胡荣

1985级社会学硕士校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王春光

1989级社会学硕士校友,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原院长、中国社会学

会副会长

成伯清

1987级社会学硕士校友,南开校友总会副理事长、社会学校友会

会长、昆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南开大学资深校董

周达

1989级社会学硕士校友,南开社会学校友会联席会长、深圳市前

海九派资本管理合伙企业董事长

周展宏

1983级社会学本科、1987级社会学硕士校友,南开社会学校友会

联席会长、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

胡明

2005级社会学本科校友,南开社会学校友会联席会长、北雁集团

总裁

王敬宇

1981年社会学专业班校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北

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王思斌

1981年社会学专业班校友,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原院长、

蔡禾

1981年社会学专业班校友,南京大学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院

院长

彭华民

1981年社会学专业班校友,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孙立平

1981年社会学专业班校友,上海大学原校长、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会

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

李友梅

39历史学院历史学院

FACULTYOFHISTORY

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国内领先。历史学科是南开大学的“四大支柱学科”之一。1919

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置有历史学门。1923年,正式建立历史系。著名学者梁启超、

蒋廷黻等先后任教,是历史学科的奠基人。经过百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学科方向齐

备,研究队伍实力强大,声誉卓著,综合排名位居国内前列的专业学院。拥有中国史、

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世界

史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以世界史学科为基础、带动历史学整体发展的南开大

学历史学一流学科建设规划,获得教育部批准。2022年,世界史学科再次入选一流学

科建设名单。一流学科建设,重在培养一流人才。学院秉持“做一流学问,育卓越人才”

的理念,始终坚持德育为先、以本为本、改革创新、协同育人的本科教育教学方针。

近年来,南开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三个专业全部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并获批开设考古学专业。同时,学院亦首批入选“基

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与“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高

端人才培养基地。

历经百年,实力深厚,形成了“古今贯通,中外交融”的学科特色,和“做一流学术,

育卓越人才”的育人理念,入选“世界一流学科”。

培养特色鲜明,以本为本,创立了高端引领、跨学科、国际化和开放多元的卓越人才

培养新模式。

毕业生综合素养高,适应能力强,保送研究生比例超过40%,就业率在全国高校同类

专业中名列前茅。

无论未来希望从事专业历史

研究,还是想通过历史学训

练来切实提升自己,追求“惟

真惟新,求通致用”的南开

史学都将是您无悔选择!

022-85358998

历史学科创建100周年大会

历史学院40

课程体系完备,学术特色鲜明。本科生实行大类招生。以雄厚

的师资力量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课程布局,学院业已建立起较

为完善的“通识+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齐全,选修

课程丰富多彩,并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

的优势学科方向。如中国史学科的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

朝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国社会史、思想史、史学史、

生态环境史、医疗社会文化史、抗日战争史、华北区域史、近

代乡村史和新革命史等;世界史的日本史、美国史、拉美史、

古希腊罗马史、拜占廷史和国际关系史等;考古学的博物馆理

论与实物、汉唐宋元明考古、陵墓考古、文物研究等。“中国

古代后期史”“世界上古中古史”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首批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诸子的智慧”“生态文明”获评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拥有“中华国学”(线上、线上线

下混合)“拜占庭历史与文化”“生态文明”“博物馆文化创

意产品设计与开发虚拟仿真实验”等五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同时,

为适应跨学科教学的需要,学院设立了“数字史学实验教学中

心”,并与校博物馆共建“文博考古实验教学中心”。

学风严谨敦厚,注重实际能力培养。学院始终秉承“惟真惟新,

求通致用”的优良传统。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一贯重视

基础课程建设,注重研究实践训练,以课程思政优秀典型引导

课程改革,强调宽、博、专、精有机结合,倡导自主学习和独

立思考,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价值塑造、学术创新精

神与历史人文情怀,提高他们的理论思维、史料解读、问题分析、

论文写作、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和团队协作等多种实际能力。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学院积极

通过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协同育人等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

与深度融合,以打造文科复合型人才,培育具有引领能力的新

时代社会科学家,作为历史学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主攻方向。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知中国服务中国”

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优势突出。现有专任教师103人,包括:

教授42人副教授39人

讲师及助理研究员22人

博士生导师43人

国务院学科评议委员会历史组成员2人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

全国优秀教师1人

教育部领军人才计划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4人

中组部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青拔人才1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

天津市教学名师2人

天津“131”创新型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2人

天津市“131”创新团队1人

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2人

担任全国性学会的正副会长20+人次

坚持做好高水平学术讲座,邀请名师走进历史学院

学院停云合唱团在2023年南开大学学生合唱比赛中获得全场最高分

连续16年组织开展历史文化节

41历史学院全球交流

历史学院有着广泛的海外影响,国际化程度高。学院现有外籍专任

教师3人,港澳台籍专任教师4人,与海外知名高等学府和学术机

构开展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学院每年有10余名教师在海外各高校

及研究机构讲学、访问及合作研究,数十人次参加海外学术活动。

每年邀请数十名国内外史学名家来访进行学术交流,极大丰富了学

院的学术氛围,收到了学术交流的良好效果。每年都有若干名本科

生获选教育部留学师资“百人计划”资格,赴世界知名高校深造和

交流。另外还有多种机会前往欧美、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

区的著名学府进行学习访问。

2023年10月“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国际研讨会”高端对话

学生赴香港大学参加研讨

学生赴日本东洋文库展览馆交流学习专业介绍

历史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课程完善丰富,重视对学生学术能

力的培养。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前期史、中国古代后期史、

史料学与学术训练、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

唐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中国近代史、20世

纪中国史、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史学写作、历史文选、

历史学电子资源应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经济史、史

学通识与前沿、中国环境史、历史地理、中国婚姻家庭史、

中国风俗史、中国社会史、医疗社会文化史导论、中国城

市史、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中美关系史、中日关系史等。

世界史世界一流学科,“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科特色和优势明显,重视国际交流和外语教育,常年聘

请外国专家任教。主要课程有: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近

现代史、外国史学史、外国史学名著选读、史学网络资源

检索与应用、古希腊史、古罗马史、拜占廷史、基督教史、

东欧国家文化艺术史、美国史、日本史、德国史、英国史、

俄罗斯史、加拿大史、美国外交史、日本外交史、拉丁美

洲史、拉美外交史、专业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拉丁语、

希腊语等。

考古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

课程完备,重视实践性教学,学生实习实践活动较多,以

此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专门技术,获得从业经验。主要课

程有:中国通史、世界文化史、考古学概论、文物学概论、

博物馆学概论、中国考古、中国陶瓷考古、科技考古、美

术考古、佛教考古、田野考古学、考古田野实习、中国古

代物质文化史、博物馆展览策划与实施、物质文化史、文

物类(青铜、玉器等)。

历史学院42

历史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创新精

神与历史人文情怀。近年来,学院不断强化学生学术科研训练、

拓展专业实习实践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为国

家党政机关、大型企业、教育文化行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等重点领域和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就业率在全国高校同类

历史学院本科毕业生国内外升学率约60%,其中保送研究生比例超

过40%,96%以上的学生升学到“双一流”大学。在选择境外升

学的毕业生中,约有73%的学生赴世界排名前100名的境外高校

百年来,历史学院为社会各界培育了大量人才。他们不少人已成

为知名学者、政界精英、商业才俊、军界将领、文艺明星,为学

院赢得了巨大声誉。其中杰出的代表:

2023年5月南开校友总会历史学科分会成立

历史学院本科毕业生国内外升学率约60%

国家党政机关

教育文化行业

大型企业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在选择境外升学的毕业生中,约有73%的学生赴世界

排名前100名的境外高校深造

其中保送研究生比例超过40%

96%以上的学生升学到“双一流”大学

60%

73%

40%

96%

理论思维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综合能力

学术创新精神

历史人文情怀

著名历史学家

南开大学终身教授、著名书画家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著名先秦史专家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唐史及中外关系史专家

复旦大学一级教授、著名美国史专家

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

中央纪委原副书记、原监察部部长

海南省委原书记

中国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女中音歌唱家

蔡美彪

范曾

朱凤瀚

张国刚

李剑鸣

邵鸿

马馼

罗保铭

关牧村

43哲学院哲学院

COLLEGEOFPHILOSOPHY

设立哲学伯苓班。依托教育部“强基计划”和“拔尖计划2.0”,本硕博通贯培养,造

就从事哲学学术研究的专门人才。

实行“全程导师制”。本科生自入学起配备班导师引领入门,高年级根据学术兴趣自

主选择专业指导教师,一对一地进行科研训练。

推免比例高。作为基础学科人才基地,各专业应届毕业生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率达

30%以上,伯苓班则达60%以上。

历史悠久名家辈出

南开大学自1919年建校即设有哲学门,后改称哲学教育系。抗战期间,与北大、清华共

同组成西南联大文学院哲学系。一批中国近现代学术大师,如张彭春、凌冰、黄钰生、冯

文潜、汤用彤、黄钰生、查良钊、喻传鉴、庞景仁、王逊、张世英等先生,先后曾在哲学

系任教。

建国后经历院系调整,1962年哲学系复建。2010年更名为哲学院。哲学系于1981年获

哲学一级学科是天津市重点学科,也是天津市“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设有哲学、逻辑

学两个本科专业。

专业一流平台卓越

哲学专业1994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是全国

七个哲学类基地之一。2008年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获批

哲学是爱智之学,是求真、向

善、尚美之学,亦是养心、安

身、立命之学。南开大学哲学

学科经历105年风雨,几代

人辛勤耕耘,搭建了国家一流

平台,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

亲爱的青年学子,南开哲学院

为你开启智慧之门!

——哲学院院长翟锦程教授

022-23508268

哲学院44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6人,其中:

专任教师中获得省部级以上称号奖励的有: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会议室

资料中心

逻辑推理与分析实验室

讨论室

硬件优越设施齐全

哲学院坐落于津南校区,具有独立的楼宇和优越的硬件条件,建

有设施先进的会议室、环境优雅的讨论室。资料中心图书文献资

料丰富、设备齐全,阅览区面积180㎡,书库面积240㎡,中外

文藏书已达50000余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册。

科研重镇成果丰硕

近年来,哲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教育部、天津市重大科研项目,

教师人均主持项目数量居全校前列,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高等学校“强基计划”,

入选教育部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是全国哲学类九个基地

之一。“逻辑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成立的第一批同类本科专业,

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哲学院建有“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为天津市教委重点建设智库,

“政治哲学与和谐社会建构研究中心”为天津市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逻辑推理与分析实验室”天津市重点社会科学实验室,另建有

5个校级研究机构。2022年,“逻辑推理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

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全国模范教师”者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及其他项目

教育部规划项目及其他项目

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

入选国家社科成果文库

出版专著、教材、译著

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教授

外籍教师

国外获得博士学位者占比

另有师资博士后

讲师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者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宝钢优秀教师奖”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

“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者

“天津市教学名师”

1

5

2

58

49

42

7

64

1100

%

18人

4

28

8

45哲学院专业介绍

该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哲学专业知识并

兼通其他专业知识的人才。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了解中外哲

学的历史和当代哲学思潮,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基础课主要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

哲学、逻辑学导论、科学哲学导论、伦理学导论、美学导论、

宗教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原著、当代马

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形而上学、西方哲学原著、中国哲

学原著等。

该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成立的第一批同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

突出逻辑学与科技哲学的结合与融通,以造就适应现代社会

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逻辑学

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和方法,具备扎实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

知识,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科研能力和

表达能力。

该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逻辑学导论、科学哲学导论、伦理学导论、美学

导论、宗教学导论、数理逻辑、哲学逻辑、实验逻辑学、西

方逻辑史、中国逻辑史、科学通史、科学方法论等。

哲学专业

逻辑学专业

伯苓班活动

本科生志愿服务活动

百年南开哲学论坛讲座

第十六届哲学文化周主题文艺晚会

哲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与国外格拉斯哥大学、埃塞克斯大

学、科隆大学、日本武藏野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除定期邀请国外知名哲学家为学生开办学术讲座外,还充分利用南

开大学的各项交流计划,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近年来,每

届本科生中都有多人获得国际学术交流机会或者毕业后到国外知名

高校继续深造。另外,哲学院定期为本科生开设“哲学前沿问题系

列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研究能力和交流能力。目前,

哲学院已引进多名境外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哲学院按哲学类招收本科生,入学后先学习哲学大类基础课程,

一年半之后,再根据意愿自主选择哲学专业或逻辑学专业就读。

自2002年起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一、二年级设置班

级学术导师;在二、三年级设置专业指导教师,一对一地进行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引领学生逐步进入学术研究。

自2020年开办“哲学伯苓班”,依托教育部“强基计划”和“拔

尖计划2.0”,建立“本科——硕士——博士”的通贯培养体系,

造就从事哲学学术研究的专门人才。伯苓班单独编班,小班授课,

学生在科研、推免、出境、奖学金等方面享受政策支持。

哲学院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学生开设专业学术讲座。针对每

一届本科生开设“知南开·知哲学”和“哲学与职业规划”系

列讲座,邀请知名校友和专家对学生做专业学习和就业方面的

针对性指导。

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坚持近二十年举办“哲学文化周”系列活动,

已成为南开校园活动一大品牌。同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主办

THE END
1.2025年4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级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2025年4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级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 【导语】继教大学生在线了解到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2025年4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级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的通告已公布,具体如下: 2025年4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级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https://www.eol.cn/ceici/e2-kaoshiyuan-363808.shtml
2.2025年4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2024年上海市成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将于2024年12月2日至2024年12月27日进行。录取将分为两个批次进行:本科批次(含高中起点升本科、专科起点升本科)和专科批次(高中起点升专科)。考生可根据录取日程安排(见附件),及时查询录取结果和了解征求志愿等信息。 http://xuemaedu.net/news/detail?id=ca77924215fd4587a3b6cb20a88239fc1721
3.平台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职业招生高考志愿大学排名优志愿_高考志愿填报平台实时掌握高考动向,了解最权威的招生动态,分享最有价值的高考事件,解读最新的高考政策,大数据引领未来https://www.youzy.cn/news/detail?id=6748780b065b537dee8eba1e
4.2025年4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级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1.此表是按照主考学校和专业排列的 ,查找教材考纲信息时请据此进行查找 。 2.根据全国考办专业规范管理的要求 ,本表部分课程的名称、代码已进行了调整和规范 。 3.教材名称前加“﹡”或有两个版本的,表示与上一次公布的信息相比 ,本次的内容不变,只是出版社重新印刷时改变了版本信息 ,考纲不变。 https://www.zikao365.com/shanghai/news/ch20241128171622.shtml
5.2025年4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http://www.huaue.com2024年11月28日 来源: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2025年4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点击查看 关于上海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http://www.huaue.com/zxks2024/20241128155804.htm
6.上海市2025年4月自考市级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自学考试历年自考真题及答案※ 2025年自考报考指南 2025年自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自考报名条件 各地2025年自考教材大纲※ 2025年自考时间安排0 分享到微信 收藏该文章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上海市2025年自考考试时间安排汇总 (2024-11-28 17:35:21)·上海市2025年4月自学考试各专业课程考试日程安排 (2024-11-28 17:22https://www.exam8.com/xueli/zikao/jiaocai/202411/4935774.html
7.沪202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公布2025年4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考和市级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公布,详见↓全国统考 (点击查看大图) 市级统考 (点击查看大图)https://www.shobserver.com/sgh/detail?id=1469475
8.沪202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公布上海市教育沪202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公布,考纲,书目,自学考试,高等教育,统考课程,上海市教育考试院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5798RE053494QU.html
9.2024志愿填报大学专业武书连中国统计出版指南报考书新高中生职业现货正版2024高考志愿填报挑大学选专业武书连中国统计出版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高考报考工具书新高中生职业规划报考指南解读全国通用72.8 元 去天猫购买声明:此商品数据来源由淘宝官方接口提供,所有交易过程在淘宝或天猫与第三方卖家进行,本网站不参与交易,如有交易产生的疑问请联系天猫卖家【昊文图书专营店】,如需删除此页面请https://m.ftxia.com/item.htm?id=N2rxa2WhnP8w8bqaTpg
10.全国普通高校报考指南京东是国内专业的全国普通高校报考指南网上购物商城,本频道提供全国普通高校报考指南商品图片,全国普通高校报考指南价格,全国普通高校报考指南多少钱信息,为您选购提供全方位全国普通高校报考指南怎么样,全国普通高校报考指南好不好参考,提供愉悦的网上购物体验!https://m.jd.com/hprm/1713b85d0657faf51422.html
11.正版新书全2册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高校简介及录取分数【正版新书】 全2册 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高校简介及录取分数线速查+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 2024年新高考填报志愿书一本通填报规划师手册书籍通用点击进入9.9元专区>> ¥109.00 (5.47折) 降价通知 定价¥199.60 暂无评分 5人评分精彩评分送积分 http://product.m.dangdang.com/11020436814.html
12.2024最新版CISP认证超详细报考指南,零基础入门到精通,收藏这一篇就够了国测官方规定参加CISP考试前必须先接受授权培训机构的系统培训。自行学习是不能获得认证的。 08 CISP知识体系 CISP的知识体系结构以信息系统系统评估框架(GB/T 20274)为基础,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来构建。每个知识类根据其逻辑划分为多个知识体,每个知识体包含多个知识域,每个知识域由一个或多个知识子域组成。 https://blog.csdn.net/Python_paipai/article/details/142202572
13.报考指南苏州大学2024年报考指南电子书 2024-06-20 苏州大学2024年报考指南(江苏版) 2024-06-24 苏州大学2024年报考指南(拔尖创新班-江苏招生) 2024-06-24 苏州大学2024年报考指南(非江苏省版本分省汇总) 2024-06-24 苏州大学2024年报考指南《与苏大共成长》 https://zsb.suda.edu.cn/xzzq.aspx
14.注册安全工程师备考必读书籍推荐及选购指南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分为多个专业方向,包括建筑施工安全、化工安全、金属冶炼安全、煤矿安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道路运输安全等。考生在购买教材时,应根据自己的报考专业进行选择,以确保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辅助资料的补充 除了官方教材外,考生还可以选择一些辅助资料来加强备考效果。这些资料包https://www.zkjan.com/exam/detail-13481306.html
15.2024年单独招生网上报考操作指南二、报考网址 江西省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网上报考系统(https://dzzy.jxeea.cn),考生进入单独招生网上报考系统后,须认真阅览界面右侧《江西省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网上报考填报说明》,然后按左侧图例指导登录系统。如图所示: 三、查询院校计划 https://zsb.jxlsxy.com/tzgg/36f124cce7e34ca5aeeb40c785a42e77.htm
16.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2024/12/02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召开2025届就业工作月度推进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及教育部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精神,推进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11月26日下午2点,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召开202http://www.qicheedu.com/
17.2024年二建新教材购买指南(二建教材变化大吗)2024年二建新教材购买指南 1、认准官方正版教材。二建正版教材质量较好,错别字少,也不会出现漏章漏节的情况。 2、购买宜早不宜迟。二建新书购买越早考试复习时间就越长,也越好通过。二建考试省时又省心,还能提前备考! 考二建需要看什么书 考二建需要看的书有《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https://www.yousenjiaoyu.com/anquan/zixun/3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