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试题库《刑法》试题库第一章刑法概述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刑法反映的意志,刑法的阶级性质是由的阶级性质所决定。※2、我国刑法的解释从解释的效力来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学理解释。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刑法就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分,共30分)1、刑法是关于()的法律规范的总和。A、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总和B、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C、总则和分则※2、下列()没有法律效力。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3、我国刑法第91条至99条是对“公共财产”等规范含义的说明,属于()。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4、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所做的解释是()。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5、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6、直接对法律条文的文字和语义加以注释说明的是()。A、论理解释B、学理解释C、文理解释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我国刑法的解释从方法上分类可分为()。
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____________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以不追究。※2、凡在_______内犯罪的,除______,都适用于我国刑法。3、犯罪的或者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4、享有外交特权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解决。5、我国刑法的溯及力采用的原则为_______________,已经生效的判决____________。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2、犯罪行为与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就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B、保护原则C、普通原则
D、以原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在一定范围内也兼采普遍原则
A、1980年1月1日B、1979年7月6日C、1997年3月14日D、1997年10月1日4、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之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按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况不予追究()。
A、最低刑为5年以上有期徒刑B、最高刑为2年以下有期徒刑
C、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D、最高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
5、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A、应当免除处罚B、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C、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6、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C、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7、当开往A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B国境内时,A国公民甲某与C国公民乙某发生斗殴,甲某愤怒之下用刀将乙某捅死。对甲的犯罪行为()。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8、甲国驻中国使馆的武馆A因违反交通规则,将中国公民B撞死,对其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解决。A、我国人民法院B、甲国法院C、外交途径D、我国人民检察院※9、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我国有限制地对犯罪的外国人行使管辖权,其根据的原则是()。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保护原则10、我国刑法对溯及力之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A、主观方面B、客观方面C、主体D、客体5、我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十种犯罪的根据是()。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犯罪对象※6、我国刑法分则按犯罪所侵犯的(),把犯罪分为十大类。A、同类客体B、一般客体C、直接客体D、简单客体7、复杂客体是指()。
A、一种犯罪行为侵犯了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B、一种犯罪行为侵犯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
C、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两个以上的具体犯罪对象D、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8、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客体属于()。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9、下列犯罪中,侵犯复杂客体的犯罪是()。A、抢劫罪B、盗窃罪C、伪造有价证券罪D、故意杀人罪10、下列罪中,属于侵犯复杂客体的犯罪是()。
A、诈骗罪B、抢劫罪C、放火罪D、背叛国家罪
A、故意杀人罪B、刑讯逼供罪C、贪污罪D、抢劫罪E、盗窃罪
A、犯罪目的
B、犯罪对象
C、危害行为
4、在下列情况下,属于无意识和无意志行为的是()。A、被胁迫而实施的危害行为B、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实施的危害行为C、在被诱骗情况下实施的危害行为※5、盗窃贼将仓库管理员某甲绑在值班室内的柱子上,用毛巾堵住甲的嘴,搜出钥匙,偷走仓库内大量物品,某甲的行为属于()。A、不作为犯罪B、胁从犯C、过失犯罪D、不构成犯罪※6、刑法理论上将危害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概括为()。A、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B、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C、作为和不作为7、甲为某商场的保安人员,在其值班时与朋友乙约好盗窃该商场,当晚甲值班时装睡,乙进入商场盗窃,共盗得价值2万元的财物,甲的行为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为()。A、犯罪故意B、间接故意C、不作为D、作为8、刑法把各种危害行为的客观形式归纳为以下两种基本形式()。
A、劫持航空器罪B、抢劫罪C、侮辱罪D、强奸罪
1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B、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D、犯罪行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联系17、李某骑摩托车违章撞伤田某,造成田某腿部表皮破裂。李某送田某到医院治疗,护士未作皮试,即给田某注射破伤风针剂,田某因药物过敏而死。李某的行为属于()。A、过失致人重伤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交通肇事罪D、不构成犯罪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情况中属于无意识无意志的行动,因而不可能构成犯罪的有()。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B、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C、人在精神受到强制情况下的行为D、人在身体受到强制情况下的行为E、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2、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可分为()。
A、基础条件B、先决条件C、必要条件D、选择条件
A、无辨认能力和无控制能力的人B、醉酒的人C、未满16周岁的人D、又聋又哑的人
10、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某甲()。
A、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C、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D、应当负刑事责任※11、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因故意杀人而被捕,经鉴定甲犯罪时精神正常,而杀人后精神病发作,甲对自己的杀人行为()刑事责任。A、不负B、可以负C、应当负D、可以负,但应减轻处罚※12、刑法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A、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负刑事责任※1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4、单位不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是()。A、走私罪B、偷税罪C、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D、叛逃罪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根据我国刑法,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A、放火B、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C、惯窃D、抢劫※2、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爆炸罪B、投放危险物质罪C、抢劫罪D、贩卖毒品罪E、强奸罪F、放火罪G、惯窃罪3、我国刑法规定,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A、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B、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C、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D、又聋又哑的人E、盲人F、生理性醉酒人4、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包括()。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B、又聋又哑的人C、盲人
D、醉酒的人E、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5、无责任能力的医学标准要求的条件有()。
A、行为人有能辨认自己的行为B、行为人患有精神病。
C、行为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D、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
E、行为人处于生理醉酒状态※6、我国刑法中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有()。A、盲人B、又聋又哑的人C、发病期间的间歇性精神病人D、醉酒人7、犯罪主体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哪些特征()。A、年满18周岁B、具有刑事责任能力C、具有特定的职务或义务D、达到法定责任年龄E、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8、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分为()。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时期
B、限制刑事责任时期
C、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
D、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
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2、某戍有外遇,欲杀死其妻,便买来毒鼠药,悄悄掺入其妻饮用及待客的咖啡中。一日,其妻女友来,二人冲饮咖啡后从中毒身亡。某戍对其妻女友的死亡所抱有的心理态度为()。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3、甲上山打猎,发现猎物的旁边不远处有一人影在动,甲打猎心切举枪便打,结果将人打死。甲的主观心理态度是()。A、间接故意杀人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4、下列罪中,刑法规定以"明知"作为构成犯罪条件的是()。
A、窝藏、包庇罪B、交通肇事罪C、玩忽职守罪D、泄露国家秘密罪
5、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区分的标准是()。
A、认识因素不同B、意志因素不同C、危害结果在定罪中的作用不同D、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均不同
※6、甲与乙口角被人劝开,在甲要离去时,乙又骂甲,甲即返回与乙撕打,并用随身携带的剔骨刀照乙左胸左腰及后腰连刺三刀,致乙心脏破裂,引起急性休克,当场死亡。甲的主观罪过形式为()。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间接故意D、过于自信的过失7、甲欲杀乙,在乙杯内投毒,乙丙同住一室,水被丙喝下,甲对丙的主观心理态度为()。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8、甲与乙发生口角,乙被甲当众打几个耳光,乙羞愧难当,顺手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一边大喊:“我杀了你!”一边用力向甲的胸部刺去,甲被刺中心脏,抢救无效死亡()。A、故意杀人既遂B、故意伤害致死C、过失伤害致死D、过失杀人既遂※9、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高压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10、依照我国刑罚的规定,故意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必须负刑事责任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
※11、某甲为电工,一日在田里有电泵抽水灌溉,因讨厌前来戏水的儿童,便将电线通入水池内意欲吓跑他们。不料其中最小者触电溺水而死。某甲的行为属于()。A、故意杀人罪B、过失杀人罪C、故意伤害致死罪D、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2、下列犯罪只能由过失罪构成的是()。A、危害国家安全罪B、贪污贿赂罪C、共同犯罪D、交通肇事罪※13、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犯罪,二者的区别是()。A、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B、意志因素有所不同C、行为的动机与目的不一致D、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14、李某持猎枪上山打猎,忽听远处草丛中有响动,以为猎物,未及明辨即开枪,不幸将一割草农民打死。李某的行为是()。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不构成犯罪※※15、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16、张某、王某、纪某三人均系油漆工。1989年7月9日为某工厂车间地板刷油漆,中午休息时,张某说不知这油漆是否能燃烧,纪某说我去试试,说完纪某便用火柴去点,结果引燃了油漆,将车间烧毁,纪某对车间烧毁的心理态度是()。
A、意外事件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17、甲是公安人员在手枪中装了子弹,但忘记关保险,掏枪误触扳机,子弹射出,穿过了乙的身体,经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A、间接故意杀人B、过失致人死亡C、过失重伤罪D、过失重伤致死※18、甲与邻居因琐事发生争吵,乙气极朝甲右眼打了一拳,即要退回房内,甲追上朝乙胸部打了一拳,乙倒地因反射性心跳停止而死亡。甲的行为()。A、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伤害致死D、不构成犯罪19、24岁的青工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一日,张某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涛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涛掉入河中,张某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A、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意外事件※20、下列犯罪有犯罪目的的是()。A、直接故意犯罪B、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C、间接故意犯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21、犯罪目的只存在于()。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失犯罪※22、下列犯罪存在犯罪目的的是()。A、直接故意犯罪B、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C、间接故意犯罪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23、引起意外事件的“不能预见的原因”是指()。A、行为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B、行为人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C、行为人可能预见,但无力避免※24、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同意外事件中造成他人死亡的情况,相区别的关健是()。A、犯罪的罪过形式不同B、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C、主观上有无罪过不同D、行为人的意志因素不同25、无蓬汽车司机开车时眼睛被突然刮来的沙粒迷住失去对方向盘的控制,将正在路边行走的乙撞死。甲的行为是()。A、交通肇事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玩忽职守罪D、意外事件
26、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这种行为是()。A、犯罪B、意外事件C、过失伤害D、紧急避险※27、司机某甲正在行车,8岁小孩某乙玩弹弓,石子击中甲的面颊,甲被击中后左手本能地去捂脸,使方向盘失控,将在骑自行车的丙撞成重伤。甲致丙重伤的行为应当()。A、按过失致人重伤罪承担责任B、按交通肇事罪承担责任C、作为紧急避险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D、是意外事件,不承担刑事责任28、司机张某开车时打了个喷嚏,使方向盘失去控制,于是车冲向路边,将电线杆撞倒,电线被拉断,供电中断30余小时,张某的行为是()。A、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B、毁坏公共财产罪C、意外事件D、交通肇事罪29、甲欲杀死乙,却误把丙当作乙杀死。对甲()。A、应按两罪处理,即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故意杀人既遂B、应按故意杀人未遂处理,甲对丙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C、只按一个故意杀人处理30、甲欲杀乙,误将丙当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之()。
A、目标的错误认识
B、手段的错误认识
C、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
D、行为误差
※31、甲欲杀乙,一日甲藏于乙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乙,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家的一头牲畜。甲的行为属于()。A、故意杀人未遂B、过失致人死亡C、意外事件D、不构成犯罪32、某甲与某乙有仇,与杀害某乙,而在夜间误认某丙为某乙加以杀害,未造成某丙死亡。对某甲()。
A、因无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B、应付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
C、属于意外事件D、构成犯罪,但因无实际危害,应免除刑事责任※33、甲欲杀乙,将白糖当成砒霜投入乙碗中,甲的行为()。A、不构成犯罪B、故意杀人罪(未遂)C、过失犯罪D、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34、某犯罪分子意欲爆炸一座工厂,由于误把农药当作炸药使用,使其行为未能得逞,该犯罪的主观方面应属()。
A、行为性质认识错误B、行为手段认识错误C、行为对象认识错误D、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行为既可以由故意构成犯罪又可以由过失构成犯罪的,包括()。A、杀人B、伤害C、非法拘禁D、非法经营※2、构成直接故意犯罪,应当符合下列条件()。A、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B、应当预见危害可能发生而没有预见C、希望危害结果发生D、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E、放任危害结果3、犯罪故意的特征可作如下表述()。A、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希望这一结果发生B、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希望这一结果发生C、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放任这一结果发生D、已经预见危害结果必然发生,放任这一结果发生4、犯罪的故意可分为()。
A、有预谋的故意
B、无预谋的故意
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5、高某,搬运站板车工人。在码头货站承担短途货运工作多年,对这里的道路情况十分熟悉。某日,天下雨,高某与另一板车工人张某,搬运铁块去货场。行至路坡时,张对高说:“今天路滑,你的车没有刹车装置,我来帮你驾车下坡。”高说:“没关系,我技术好!”说着便单独驾车下坡。终因车重路滑,控制不住车速,将1名行人撞倒,轧断双腿。下列关于高某的心理态度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不属于意外事件B、不属于过失C、不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D、不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6、可以作为犯罪动机的因素有()。A、嫉妒B、仇恨C、奸情D、图财7、引起意外事件的原因是()。A、行为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B、行为人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C、行为人已经预见但不可抗拒的原因D、行为人已经预见的原因8、甲意图杀死其妻,某日误以碱面为砒霜投放其妻将要吃的粥碗中,其妻吃后安然无事。甲的行为属于()。A、对象错误B、故意犯罪C、意外事件D、不构成犯罪E、手段错误※9、行为人在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有()。
A、对犯罪客体的认识错误
B、对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
C、对行为性质的认识错误
D、对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10、下述情况中属于对象错误的有()。
A、误以兽为人而予以杀害B、误以人为兽而予以杀伤。
C、误以张某为王某而加以杀害D、误以死人为活人而加以杀害。E、误以白糖为砒霜而投毒杀人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第十章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我国刑法规定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3、正当防卫的对象必须针对_____________实行,防卫行为___________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4、正当防卫所引起的损害准许等于或者不法侵害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所要避免的损害。5、紧急避险必须是受到危险的威胁,且危险正在发生。避险行为必须在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实施。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李某为逃避被人追杀,破窗而入张某家躲避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正当防卫的目的是()。
A、保护本人的利益免受不法侵害B、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C、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权益免受侵害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7、甲潜入乙家行窃,被乙当场抓住,将其捆绑后,乙又将甲打成重伤,乙的后行为属()。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事后防卫D、不构成犯罪8、下列()实施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A、盗窃罪B、抢劫罪C、妨害公务罪D、走私罪※9、甲某见自己的弟弟遭三个流氓毒打,前去制止,而遭流氓进攻,被迫自卫还击。正在这时,便衣民警丙某赶到,未及时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甲某以制止殴斗。甲某把丙某看作流氓同伙,随即捡起一块砖头将丙某砸成重伤。甲某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过失伤害C、故意伤害D、假想的防卫,按意外事件处理10、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橇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成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A、故意伤害罪B、正当防卫C、防卫不适时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11、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恰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拣起石块将其头部砸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故意杀人17、吴某家多次被盗,一天吴回家正遇程某在房内行窃。吴某上前抓住程某,程用拳猛击吴胸部。吴某拿起木棒打程某头部一下致其倒在地上,程正要起身,吴紧接着又猛打程腰部一下,致程三根肋骨骨折而残废。吴的行为应属于()。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6、故意杀人罪属于()。A、行为犯B、结果犯C、危险罪D、状态犯
7、甲投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甲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C、犯罪中止D、意外事件8、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应当以()为构成既遂的标准、A、被煽动者进行活动造成严重后果B、被煽动者从事所煽动的活动C、煽动者实施煽动行为※9、甲某实行诋毁社会主义制度的宣传煽动,结果无人响应。甲某在被捕后自称是犯罪未遂,法院认定是既遂。这种犯罪属于()。A、结果犯B、危险犯C、行为犯10、某乙因琐事与其妻争吵,被其妻抓伤面部,盛怒之下将毒鼠药偷偷投入其妻的饮食内,其妻食后中毒,痛苦万状,某乙追悔不已,速将其妻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某乙的行为属于()。A、犯罪既遂B、犯罪中止C、防卫过当D、意外事件※11、一日晚九时许,某甲躲在胡同口的暗处,将一女孩打倒在地,夺去她的提包,拔腿欲逃,突然发现倒地的女孩是其同事的女友,便立即将女孩扶起,口称“开玩笑”,并将提包还给女孩。某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12、甲投毒杀害其妻乙,乙中毒后昏迷。甲急送乙去医院抢救,经抢救脱离危险。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未遂B、犯罪既遂C、犯罪中止D、意外事件
※13、对于中止犯()。A、应当比照既遂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免除或者减速轻处罚C、应当从轻或者免除处罚D、应当免除刑事处罚
A、从轻处罚
B、从轻、减轻处罚
C、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构成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的行为B、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