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减几》教学设计过程资料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54页例6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被减数是6,7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被减数是6,7的减法算式。在问题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看一幅图列两道减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6,7减几”的减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减几”的减法,理解一幅图列两道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体会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具:课件,7个圆片。

学具:7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对数游戏巩固旧知

师说一个数,生说一个数,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得6。用同样方法换成和起来是7。

二、谈话导入

小朋们喜欢看变魔术吗?老师今天就给小明友们变变魔术,这个魔术会和我们一起来学。

设计意图:用这种边魔术的方式导入,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知道魔术与学有关,带动他们的思维。

三、探究新知

(一)学6-4和6-2

1.看看老师给你们变了什么?出示主题图(6个小朋友)

师: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分成了几部分?

2.数一数有几个男同学,几个女同学?生齐答。现在老师又开始给你们变魔术了,仔细观察,老师把图中4个男同学怎么样了?

3.谁能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点名回答)

4.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问题。怎样列式呢?(点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经历根据实际情景提出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你能说说6,4,2各表示什么意思?6-4=2又表示什么?(点名回答)

6.提出问题:为什么用6来减?为什么减4呢?

师总结:6是总数,减去4个男同学,才能得到女同学人数。

设计意图:了解算式中每个数字及整个算式表示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总数与部分的关系。

7.现在老师又把男同学变回来了,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呢?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啦!老师接下来又要变了,我把女同学变走了。(让学生说说图意)怎样列式?(点名回答)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2=4

老师追问:算式中6,2,4各表示什么?6-2=4表示什么?(点名回答)

设疑:为什么用6来减?为什么减2?

老师总结:用总数6减去女生人数,就得到另一部分男生人数。

8.引导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回答)

引导:为什么都用6来减?为什么2和4刚好换了位置?(点名回答)

师总结:一共有6个的小朋友,6是总数。把它分成了两部分,男生这部分的4个和女生这部分的2个,去掉男生这部分的4个就得女生的2个;去掉女生这部分的2个,就得到男生这一部分的4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做铺垫。

(二)学7-2和7-5

用例6的学方法教学试一试。

设计意图:对总数与部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强化。

(三)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增加一个列式为6-3=3的图。

引导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是多少,独立列式。点名说说,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6-3=3只能列出一个减法算式?

(四)总结这四组算式

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并且都是从总数中减去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

(五)巩固练,有序排列“6,7减几”的算式。

老师:同学们拿出6张圆片,你能摆一摆,写一写,列出其他“6减几”的算式吗?看谁列的最完整。

汇报交流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展示,用到学生有序排列的“6减几”的算式。用同样的方法完成“7减几”的算式。贴出完整的算式,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有序的思维,总结整理的方法。

三、总结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今天学的内容:“6,7减几”的减法(板书课题)。

四、课堂练

1.师出示两张数字卡片,学生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五、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6,7减几

6-4=27-2=5

6-2=47-5=2

《6、7减几》教学反思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思维过程中存在一个思维方向的问题,怎样由加法的“合起来”思想再次进入减法的“去掉一部分”思想仍然值得我们注意。上完课后,又在思考,哪些环节备课时考虑得不够周到,课堂教学的处理不够科学,试作以下分析:

1、列式

教师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进行植树?

生:6个

师:男同学有4个,你知道女同学有几个?

生异口同声:2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4和2合起来是6

生2:一共有6个人,男同学有4个,所以女同学有2个

生3:4+2=6

师:谁会列出算式?

生1:4+2=2.(谁会列出减法算式?)

生2:6—4=2

(看似已经得出了6减几的算式,教学可以顺水而下,实际上上述的教学环节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反省。1.第一个问题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中应该包含至少两层理解水平,一层是从图中直接看到了有2个小朋友,不去思考2和6、4的关系,属于低层次的理解;二层是既看到了图画上的人数,又知道6—4可以求出女同学有多少人,这是对数量关系的一种掌握,属于较高层次的理解。当时自己虽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但是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现在想来,这样的问题最好解决了,我可以将教学挂图的一部分遮掉,引发学生从6个人、4个男同学中去思考女同学的人数。)

2、理解

接下来的讲解算式的意识基本上属于教师一言堂,少数学生会配合一起表达,一共有6个人,去掉男同学的4人,剩下的就是女同学的人数了。(主要问题是前面的先入为主,学生已经部分丧失了思考数量之间关系的主动性、积极性,只能由我强行牵引了,教学效果当然可见一般了。)

3、尝试

试一试的图画是分萝卜,“分掉几个就可以减去几”这是理解算式的基本含义,书本的图画将7个萝卜分成了5个和2个,中间用虚线隔开。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小磁铁进行直观演示,用小棒将7个小磁铁从中间隔开,分成5个和2个,让学生明白中间的虚线就是分开的意思。

试一试是一图两式的,7—2=5,7—5=2,为什么列出的是这两道算式,学生还不是非常清楚,从作业中发现,学生有的列出7-2=5,7-3=4类似的算式,其实在课堂上学生曾经就这样问题进行过专门的思考:

师:由7-2=5你还能想出哪道算式?

生:7-5=2

师:对,从这幅图上,我们既可以理解为把7个萝卜分掉2个还剩5个,列式为7-2=5;还可以理解为把7个萝卜分掉5个还剩2个,列式为7-5=2。

THE END
1.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复习67的加减法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复习6、7的加减法 这篇《学前班数学活动教案:复习6、7的加减法》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https://www.51test.net/show/4772433.html
2.青岛版小学数学《67的减法》优秀教案.doc青岛版小学数学《 6、7的减法》优秀教案.doc,6、7的减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4 (41——44页) 教学目标 1. 能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被减数是6,7的减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10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615/6234234111004200.shtm
3.6和7的加减法课件ppt/教案/教学设计资料优选教辅-6页- 第1课时 6和7的加、减法(作业课件)-【优翼·学练优】新教材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2024) 人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课件2024 所属专辑: (作业课件)【优翼·学练优】新教材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2024) https://sx.zxxk.com/p/books-catalog262902/
4.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数学(人教版)①从小到大:0、1、2、3、4、5、6、7、8、9、10。 ②从大到小:10、9、8、7、6、5、4、3、2、1、0。 6—10的书写: 比较大小 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 https://blog.csdn.net/houlinghouling/article/details/86672310
5.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教案6和7的减法应用教学反思 对于“6、7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都已能口算,教材编者可能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而在这一课时的编排中体现上述这些意图。整节课都是“看图写算式”而没有“算”的感觉。我想,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有关6、7的加减法的得数,但他们只是根据家长教的凭记忆或直觉,我觉得这样是不够的,我们https://www.unjs.com/h/b/899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