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出:“(),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
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道循的首要原则。”
A主权平等B和平发展C和睦共处D独立自主
正确答案:A
2、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
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好地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
()的意愿和利益。
A西方国家
B社会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正确答案:D
3、2015年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提出:
“我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设立丝路基金、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等,目的是(),而不是要谋求政治势力范围。”
A助各困脱贫B实现各国和平共处
C支持各国共同发展D协助各国完善治理
正确答案:C
4、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理念。
A机会平等B合作共赢
C发展第一D经济为要
正确答案:B
1
5、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空间,需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做到主动参
与和引领全球经济议程,参与全球治理和()供给,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
际经济秩序。
A公共产品B农产品C工业产品D高科技产品
6、2023年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
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开展(),举办本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
A创新创业培训
B市场营销人才培训
C数字技术人才培训
D高新技术人才培训
7、2018年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以共建“一带
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
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
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
A平等互惠B开放合作C天下大同D人民至上
8、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
作,构建()的大国关系框架。
A总体稳定、同步发展
B总体稳定、均衡发展
C长期稳定、平均发展
D长期稳定、同步发展
2
9、“一带一路”建设要有“向外看”的胸怀,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
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
A全球化均衡化B多样化便捷化C自由化便利化D信息化智能化
10、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空间,需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做到积极同
有意的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逐步形成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
向()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A东盟B亚太经济合作区C国际合作经济走廊D全球
11、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倡导各国秉持()原则,共同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
秩序的公平正义,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
A统一战线B相互尊重C发展共享D可持续发展
12、2014年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建
造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亚洲安全大厦,就应该聚焦()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发
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
A绿色B发展
C创新D和平
13、"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促进科技同()、科技同
金融深度融合。
A人才B生态
C产业D社会
3
14、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就是要着眼于打通内陆开放、()通
道,畅通海上开放通道。
A向东开放
B向南开放
C向西开放
D向北开放
15、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强互联互通合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硬联
通”和()“软联通”。
A政策规则标准
B便民规则标准
C物流网络
D信息网络
16、“一带一路”建设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为()。
A根本宗旨B努力方向C关键支撑D行动目标
17、坚持与时俱进,建设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要以()为基础,更好反
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A平等B开放C合作D共享
18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其中,“共享”是指实现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A均衡发展B优势补C平等互惠D互利共赢
4
19、2016年在向第十届中国一拉美企业家高峰会致贺信中提出:“以中拉论坛成
立为标志,中拉整体合作顺利起航,中拉携手推进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共
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各领域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A特殊合作伙伴关系
B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C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D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2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A全球经济危机
B世界和平发展
C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
D文化输出与融合趋势
21、2014年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出:“亚太互联
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实现()的前提,更事关各方长远发展。
A区域政治合作B多边对话协商C世界和平D区域经济一体化
22、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洞:“要坚持以()为中
心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实施政策、采取措施、开展行动都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