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提出猜想)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因为镁条可能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Ⅱ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还夹杂着极少量淡黄色的固体
Ⅲ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解释与结论)
(1)步骤Ⅰ的实验目的是_____。
(2)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中的_____(写一个即可)可以推测猜想2成立。
①(继续探究)经查阅资料得知氮化镁(Mg3N2)为淡黄色的固体,于是小晴猜想镁条还可能会与空气中的_____发生反应;
②(设计实验)她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_____;
③(实验结论)镁条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④(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
下列对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Fe2+表示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B.2H表示2个氢元素
C.2H2O—表示2个水分子D.SO2一表示二氧化硫中有氧分子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B.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溶液能导电也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将5.6g铁粉加到150g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克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液一定呈浅绿色
B.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5.6g,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150g
C.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可能部分溶解
D.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Cu,则滤液中只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将下列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煤油B.面粉C.酒精D.冰块
2018年10月24日上午,被称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1)大桥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吊装,吊装缆绳采用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聚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n,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大桥横跨“伶仃洋”。海洋中蕴含丰富的水资源,海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我们可以通过_____操作除去海水中的难溶性杂质。检验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方法是_____。
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B.镁在空气中加热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A.AB.BC.CD.D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一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①二氧化碳②活性炭③氮气④不锈钢,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__;
(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___;
(3)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的是________;
(4)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是________;
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
(3)若收集的是氧气,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装置________(填装置序号)收集,如果在集气瓶中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集气瓶底部炸裂,可能原因是_______,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