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大半个月,各种年终总结、年度盘点、平台榜单层出不穷。不管是平台还是个人,都卯着劲将2018这个年份写了又写,这种回顾总带着一些仪式感,或许只有整理完2018,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一年。
其中,各大互联网平台依托于自身内容与用户数据推出的年终回顾,则更像是一面时代的镜子,映照出这一年的跌宕与悲喜。
2019年伊始,送上这份盘点的盘点,和你最后一次好好告别2018。
但从民生、文娱、经济到科技、政治、军事,那些战乱、灾害、离别带来的伤痛,那些获救、胜利、重逢带来的喜悦,即便相隔甚远,我们也都曾真切地感知过。在时代的风起云涌面前,每个“我”的情感是相通的,我们见证着,同时也投入其中;我们或许是旁观者,但又与其密不可分。
媒体的年终回顾,多以视频呈现。
三支视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盘点给人感觉更加宏大与磅礴(也可能是我自己的心理暗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节点上,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被进一步放大,而新京报和腾讯新闻则更聚焦个体的情感,以受众的情绪反应作为结构脉络进行呈现。
再来看看网易新闻和界面新闻的几支H5。
网易新闻的娱乐圈画传继续沿用前几年的古风形式,在嬉笑怒骂中写尽娱乐圈的是非与恩仇,犀利又泼辣。
而堪称“爆款制造机”的哒哒这一次和欢乐谷联合推出的新年Flag,操作很简单,就是写新年目标,却又实实在在地刷了一次屏。
界面新闻的年终H5则通过问答形式,带我们一起回顾了王菊走红、退ofo押金、信小呆成为年度锦鲤等互联网热点事件。
百度和谷歌的年终盘点的最大特点自然是基于其搜索数据推出的关键词榜单。
2018百度APP沸点,根据百度搜索风云榜2018年数据推出榜单和回顾视频,现象榜分为年度关键词、年度国内事件、年度国际事件、年度国民骄傲、年度泪点事件、年度流行语、年度人工智能关键词,回顾视频汇聚了过去一年的搜索热点,以期与用户一起记住2018。
谷歌则围绕年度热搜词"Good"推出年度回顾视频,"Goodthingsareworthsearchingfor"将更多积极的能量传递给每一个人。此外谷歌还公布了全球范围内的热搜榜单,涵盖新闻、演员、运动员、已故名人、电影、音乐和电视等维度,值得注意的是《延禧攻略》排在谷歌年度全球热搜电视剧集榜单首位。
豆瓣的书影音榜单一向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大概因为不管玩不玩豆瓣,都会看看它的评分,或者偶尔打个卡。对我个人来说,看豆瓣的电影榜单和个人数据报告是我的一大乐趣,今年看了哪些好片烂片,自己紧跟了潮流还是走向了小众,有哪些不错的片子值得再看或者先码上的,在豆瓣的榜单中都能找到答案。
知乎的年终回顾,有一个专题页。除了一支大事记的视频,还从站内今年新创建的940万个问题中,结合阅读量和回答数等数据综合选出了300问,影单、书单也相继出炉,还有一份个人知乎轨迹的数据报告。虽然2018年我个人对于知乎的印象大不如前,但以“新知青年请回答”为主题的知乎2018盘点,还是蛮有嚼头。不管是300问还是榜单,多少可以瞥见2018年我们所共同经历的热点与一些天马行空的疑惑。
跟去年相比,网易云音乐今年推出的年度听歌报告有些乏善可陈,沿用去年的话术,乍一看和去年的私人歌单大差不差,除了在最后加上了陌生人社交的功能(希望世界上少一些尬聊),这不影响网易云音乐的刷屏,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晒出自己的“听歌品味”。
虾米音乐的用户体量远不如前两者,它的个人年度数据报告,也是走心的风格,但个人感觉更专业也更加中规中矩。
视频平台的年终盘点,这里只有两例:腾讯视频和B站。
这个专题当中,以“我”的观看行为为核心的个人观影报告,则通过治愈系的文字与手绘风格的H5呈现。
另一个有相似判断功能的是微博。今年年初,迟迟没有出现的支付宝年账单还上了微博热搜。
微博的个人年度数据,以“2018微博小世界”和“2019年预测词”两部分组成,预测词虽然是随机生成,但“帅的一无所有”、“因存款10亿而登顶热搜”、“帮王多鱼数钱”、“同事脱发你脱单”等结果都很有梗,适合朋友间自嘲。
本以为今年支付宝年账单不会再有了,就像这篇1月8日才发布的稍显过期的盘点一样。支付宝2018年账单需要验证身份,需要用户进入支付宝App界面,搜索“账单”即可看到,不知道是否会由此涌现出一批账单式小康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