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苏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答题活动题
及答案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有一批开拓者。
A.新兴前沿交叉领域B.人文领域C.教育领域D.外交领域
2.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
略支点和()。
A.雁阵格局B.中心圈格局C.梯形格局D.“一三”格局
3.属于知识产权法的是?()
A.宪法B.商标法C.专利法D.著作权法
4.以下陈述不属于“大变局”时代特质的是:()
A.社会风险更加多样、复杂B.人化自然程度进—步加深C.社会治理政
策更倾向效率D.人类普遍进入长寿时代
5.《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是人才发展
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
A.人才评价B.人才流动C.人才激励D.人才使用
6.著作权不保护什么?()
A.文字作品B.口述作品C.摄影作品D.时事新闻
7.()是跨系统、跨企业、跨地域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
A.标识解析B.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C.工业互联网平台D.安全态势
感知平台
8.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为本、信任人才、尊
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A.人民B.人才C.效益D.贡献
9.()“大数据“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我国对大数据产业顶层
设计的开始
A.2014年B.2015年C.2016年D.2017年
10.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风险的金融活动。
A.正确B.错误
11.()认为人才聚集有五大推动力:即创造性工作的丰富性;企业家能力
生产的可能性;容易识别知识的消费者;容易识别知识的供应者;未来
提升空间。
A.佩鲁的增长极理论B.佩鲁的增长极理论C.戈特利布的舒适度人才界
集理论D.凯恩斯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理论
12.瞄准东盟市场需求,强化与大湾区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对接和分工协作,
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A.“两国双园”B.“北部湾经济区”C.“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
盟”D.粤港澳大湾区
13.()阿里软件在江苏建立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标志着云计算正
式走入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A.2009年B.2010年C.2011年D.2012年
14.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
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A.均衡B.协调C.高速D.平稳
15.《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意见》提出,把()
和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A.公有制经济组织B.非公有制经济组织C.中外合资经济组织D.外资经
济组织
16.我国目前较成熟的云计算行业中的()已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
区的覆盖,帮助增加政府服务便利性,降低运行成本
A.政务云B.金融云C.交通云D.能源云
17.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基于()网络的应用技术。
A.3GB.4GC.5GD.6G
18.()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环节。
A.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B.生态系统多样性C.科技创新D.科技成果转化
19.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各类人才。
A.用好用活B.用对用活C.用好用准D.用足用活
20.()是数字乡村的基本特征。
A.网络入户B.装备智能化C.生产数字化D.作业无人化
二、多选题(15题)
21.数字经济的基础支撑包括()。
A.云B.网C.端D.台
22.《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提出,专家是党和
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要推进党委联系服务
专家工作()。
A.便捷化B.制度化C.科学化D.常态化
23.创新可分为()。
A.产品创新B.市场创新C.材料创新D.工艺创新E.管理创新
24.数字经济的特点包括()。
A.高成长性B.高融合性C.高互通性D.高流动性
25.除了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还有几个都市圈,分别是()。
A.南京都市圈B.合肥都市圈C.苏锡常都市圈D.杭州都市圈E.宁波都市
圈
26.《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