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习软件变身“作业神器”,一些家长和老师深感担忧。
家长怒斥“作业神器”
近日,在城口县政府工作的周先生发朋友圈,怒斥多个在线作业APP:“互联网难道不应就此设立禁区?这些软件运营商,请你告诉我,你的软件是否可以搜出人生答案?”
周先生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他的小孩就读城口实验小学3年级,暂时还未用上智能手机。但从今年暑期开始,身边有不少朋友吐槽孩子做作业依赖“作业神器”。
周先生说,现在的学生用智能手机很普及,很多家长甚至都不知道孩子是如何完成作业的。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大家都对这种现状深感愤怒和无奈。他由此引发感慨,就发了朋友圈。
曾是辅导孩子学习神器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周先生自己也下载过“作业帮”APP来辅导孩子学习。
“我给孩子辅导奥数,但以前的知识点都模糊了,所以就下载了‘作业帮’。”周先生说,那时的软件,还不能找到完全正确的答案,但却能给出一些知识点的介绍,对家长来说很有帮助。
同样,对部分教师来说,这个软件也是有帮助的,“以前可能思考很久,现在很简单,用作业帮查一下,就能了解清楚。”
“但随着软件功能不断升级,现在只要把题目拍下来上传,就能立刻得到答案。”周先生无奈地表示,学习神器变味成为作业神器,近半年火起来,目前已能搜索出10多种类似软件。他说,网络带来的便利是不可否认的,“但网络上不健康的东西,是否应该进行监管?”
或者,对软件功能进行调整,仅限于学习课堂知识,将搜索答案的功能删除,也能对学生有所帮助。“另外,还可展开付费方式搜索答案,也可减少对学生群体的影响。”
搜题软件并非免费午餐
9月18日,记者在苹果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二字,出现的搜题答疑软件多达数十种,其中“作业帮”、“小猿搜题”等软件的下载量已达几十万次。这些软件页面中,大多都有“作业一拍,秒出答案”、“随手一拍,答案立现”等描述。
但是,记者并没有明白其中解答的思路,记者随后点击了“老师答疑”的选项,页面很快出现多位老师,然而要老师来解疑答惑,则须支付相应费用。记者看了一下费用套餐,小学、初中阶段90分钟冲刺套餐价格为79元,高中费用则为89元,但这类套餐有效期只有7天,套餐有效期越长价格越贵。
调查>>
家长:态度褒贬不一
是否赞同孩子使用这类在线作业软件?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家长。
蒋女士的孩子乐乐读四年级。她表达了明确的反对:“把孩子思考的过程都给省了,长此以往,孩子肯定对这类软件形成依赖,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付女士说,如果拍照就能给出答案,且有详细过程解析,那么家长不妨可考虑借用这种软件来辅导孩子。但使用时应慎重,最好有家长监管,才能收到正面效果。
学校:有班级使用率达20%
据周先生介绍,城口有学校一个初中班50余人,用在线学习APP当“作业神器”来完成作业的学生占了约20%。“由于学生是非公开使用,所以暂时也没办法去约束。”学科教师介绍。
那么,主城学校使用情况如何?在江北区某小学,老师对五年级两个班的同学展开调查,每班分别有4—5名学生在课余使用学习软件。这部分孩子表示,自己都是在家长的支持下使用的,其中有4个孩子是家长在进行辅导时,查答案进行讲解。
根据班主任介绍,这部分学生都是班级成绩较好的孩子,家长支持孩子在不懂的情况下,去看答案及思路。
学校的另一名老师说,自己的孩子在家也用作业软件,有些不懂的题,就让孩子上网去看。她表示,老师的支持是指在孩子不抄答案、看思路的情况下,可帮助孩子更好完成作业,养成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习惯。
专家>>
学习软件有利有弊应把握好分寸和度
在重庆市教科院原副院长王纬虹看来,这些在线学习软件既有利也有弊。
首先,作为智慧教育、信息社会的学习产品,它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对学生来说,在家做题更方便、训练选题更海量,可根据自身需要来选题,并针对某些薄弱环节选题训练,进行突破。
而在部长家长谈到的弊端方面,王纬虹认为,在使用过程中,主要责任其实并非这些APP,而是使用者的态度、方法以及目的。对那些学习积极主动的同学,做完题目后进行答案对比,可发现错误并重新思考,这时答案就相当于老师的作用;而对能力稍弱、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来说,可能就直接看答案和解题过程了。这样一来,掌握到的知识就很少,仅仅获取答案就会成为弊端了。
那么,在线作业软件该怎么用?王纬虹认为,老师、家长首先应做好引导工作,一味切断使用不一定恰当。家长可和孩子商定,要独立完成,而不是遇到困难就去看答案,切勿让孩子养成依赖答案的不良习惯;对老师来说,也要做好引导,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从而克服学生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完全禁止使用智能手机并不现实,但没有管束、放任使用也不行,所以我们应更多强调自觉性和主动性。”王纬虹认为,应积极探索一些方法,怎样引导和督促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把握好分寸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