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另一个虚拟世界B真实存在的C锡安是什么?没印象
A看到半小时左右B看到影片中间C快到结尾时
3.你认为梦是?
A内心愿望的体现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C一种预兆
A很带劲B有点乱C很头疼
A黛安杀了卡米拉,她疯了B黛安、丽塔、贝蒂、卡米拉是同一个人C贝蒂帮助丽塔逃开追杀,她们相爱了
A他残留着真实世界中的记忆B维持幻觉的药物失效C医生流汗了
A喜欢他B偷取theone的代码C让他的爱人崔妮蒂和自己的丈夫嫉妒
8.《死亡幻觉》中,为什么那个骑车的女孩后来不认识男主角了?
A因为只在另一个时空里她才认识他B她装作不认识C她的记忆被抹去了
A他没有妻子,全是幻想的B他的妻子在新婚之夜被歹徒杀害了C是他自己把妻子杀了
A穿越时空B复制物质C瞬间移动
计分方法:
1-5题选A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0分。
6-10题正确答案依次为C、B、A、A、B
结果分析:
24—30分:《盗梦空间》一定是你最喜欢的那种电影,不必担心,尽情期待吧!
15—24分(不含):在看片的时候一定要盯紧了,或者你需要看至少两次。
15分以下:是否继续往下读?考虑一下吧。
头脑大爆炸
我的神啊,巴黎被叠起来了!
这TMD到底是什么电影?
每个人从《盗梦空间》的美国首映场走出来的时候,都带着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有人脸上写着迷惑不解,有人好像脑子里刚发生过一场大爆炸,余波未了似的,亢奋与惊讶之色还没褪去。
有人看晕了,大量的预设概念——从弗洛伊德到爱因斯坦;多层次和多线索叙事;每一步都是迷宫,每一步都埋了伏笔。你能跟上诺兰的步子吗?你愿意把自己以固定姿势钉在座位上暂时忘了爆米花可乐厕所,和姑娘的小手手吗?或者说,看一部电影真有必要如此吗?
是的,《黑客帝国》!那种见证奇迹降临式的战栗喜悦感又回来了。用不了多久,将有无数人、无数个帖子、无数个不眠夜,只为逐帧逐格地分析与讨论这部电影,就像我们曾经对《黑客帝国》做过的那样。哈利路亚!
这些人看爽了
当《盗梦空间》放映结束,影院的灯亮起来时,你会呆呆地坐在位子上凝望着银幕,回想刚才究竟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对照表可以评价诺兰引领的复杂世界的风尚。这是一场史上最出色的智力狂欢。
《盗梦空间》绝不是那种怪异的艺术电影,如果你想寻找智慧以及流行的娱乐成分,那就选对片了。梦是生命中的一场伟大冒险——无论快乐或恐惧,都是由梦境提供给我们的,这种独特的梦境经验,其他人根本体会不了。
这些人看晕了
视觉:梦中高潮
先别考虑剧情。整部《盗梦空间》就像一个梦,而我们要做的先走进这梦里,看看它究竟有多神奇。虽然片子里出现了许多场梦,但诺兰始终把“真实”作为首要准则。“最基本的想法是,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感到梦是真实的,这也是片中的一句台词,”诺兰说,“这一点对这部影片的方方面面都十分重要。我们不想让梦境段落体现出任何画蛇添足的超现实感。我想让这些段落和真实的世界一样坚固。所以我们的方法是让梦像真的一样。”
高潮场面之一:城市折纸游戏
高潮场面之二:零重力走廊
幕后揭秘:拍摄时整个走廊像烤肉架一样旋转,一家公司为它设计了一套旋转木马式的电力系统。同时,因为要拍高速镜头,需要大量的光,所以这里的温度也跟烤炉差不多。高登-列维为这场戏吃尽了苦头,更惨的是经常会在跳起来时撞到墙——除了学会掌握时机外别无窍门。诺兰承认自己从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里拍摄无重力场面的办法中得到启示。他想得到一种有趣的混合体:超现实、离奇,但拥有惊人的动作节奏——毫无疑问,他成功了。
高潮场面之三:电梯惊魂
幕后揭秘:这个场景在英国卡丁顿(Cardington)的一座飞机棚内拍摄,这里是拍摄许多镜头的大本营,《蝙蝠侠前传》和《黑骑士》的大部分内容也都摄制于此。棚内搭建好了壮观的布景,包括一间可以倾斜30度的宾馆酒吧,以及一座水平放置的电梯。把电梯平放是诺兰的主意,这样能得到别的方法都拍不到的视角。如果是一般的好莱坞电影,这里一定会成为特效密集的场景,但我们的策略是尽可能实拍完成,为了真实,结果非常成功。”
高潮场面之四:血染雪山堡
请允许我用伊斯特伍德的一部电影来形容这场梦:垂直攀登、滑雪、枪战和爆炸。
高潮场面之五:闹市中的火车
一列怒吼着的火车突然出现在闹市街头。
高潮场面之六:坠落的卡车
一场惊险的飙车戏,最后这辆重型卡车以非常夸张的姿势冲入水中。
幕后揭秘:为了实现货车的360度旋转,特效人员用钢梁搭建了一条隧道,诺兰开玩笑称之“天价隧道”,货车就在里面翻滚。
故事:诺神的迷宫
诺兰大神的《盗梦空间》和《黑客帝国》一样,提出一个终极问题:你如何分辨梦与现实?你怎么知道自己是梦还是醒?是庄周做梦变成一只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晕了吧?
4.梦:他们进入菲舍的梦,梦境发生在一座下着雨的大城市里。
5.梦中梦:比前一个梦更深层次,发生在一座旅馆。
6.梦中梦中梦:菲舍的第三层梦,场景转移至雪山。
7.梦中梦中梦中梦:第四层梦,属于?(不能透露)。
8.?:神秘的“迷失域”(limbo),故事的一切秘密将在此揭开
理论扫盲:梦和潜意识
长话短说,梦是一种心理活动。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按照深浅分成几个层次。我们清醒时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叫作“意识”,但还有很多原始冲动和本能(比如性欲)是被深深压抑的。它们被称为“潜意识”,虽然无时无刻不在活动,但人自己却意识不到,因为我们的社会理性和道德观念形成一道“检查机制”,不允许这些野蛮的(罪恶的、淫邪的、有悖伦常的……)想法浮现。
弗洛伊德说,“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有些梦很简单,比如睡眠时口渴就会梦见饮水;而复杂的梦却令人迷惑——因为这些梦其实反映了人潜意识中的愿望。可即便人睡眠时,那些“检查机制”也在发挥作用,尽管有所减弱。它们不允许潜意识明目张胆地出现在梦里——否则每个人的梦不都成了罪恶?怎么办?它们会给梦“伪装”、“加密”,使得你根本辨识不出自己的梦到底意味着什么。
联梦机
联梦机(PASIVDevice),这玩意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注射特殊的镇定药剂,让两个(或者更多)人的梦境可以彼此联通。也就是说,想进入目标的梦里,你必须先得想办法给他下药才行,整个高科技的行动都建立在这种小伎俩上……
诺氏相对论
另一个理论基础是,梦并不总是独立的。一个梦往往会被不相干的事件和场景突然插入、打断,接续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梦。
现实中的5分钟将等于第1层梦的1小时,相差12倍。
随着梦层次的深入,这个倍数也将增大。等到第4层梦时,几十年的光阴不过相当于现实中的几个小时。
“诺氏相对论”,将是许多关键情节的基础,这就需要诸位自己细心琢磨了。
技巧:盗梦入门课程
就算全背下来也不能保证你看懂电影的……
盗梦团队的组成
抽取者TheExtractor
或者说是盗梦者。从别人的潜意识中抽取出所需要的信息。迪卡普里奥饰演的科布就是个技术高超的抽取者。
药剂师TheChemist
药剂师负责配置进入梦境的药剂。这需要高超的技巧,因为配方不同的药剂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强力药剂可以让人达到更深层次的梦境,但也有副作用,更危险。此人名叫优素福,是个来自肯尼亚蒙巴萨的神秘人物。
建筑师TheArchitect
严格来说,盗梦并非进入目标的梦里,而是凭空建造出一个梦境,把目标的意识“邀请”进去。建筑师将设计出一个梦的大致框架——比如一座小城镇、街道之类。当目标的意识来到这里后,会用自己的记忆和潜意识逐渐将细节填充进去,最终他将相信这是在自己的梦里——甚至以为这就是现实(这很正常,人们在做梦时往往会以为自己身处现实)。
梦想者TheDreamer
梦想者不是一个专门的分工,每个人都可以担当。他与建筑师的区别在于,建筑师构建“舞台”,他来负责“情节”。举个例子:在“下雨的城市”一场梦中,阿里阿德涅构造了这座城市,“梦想者”由优素福来担当,结果由于他在现实世界里喝了太多香槟酒,潜意识中需要上厕所,于是他想象出来的这个梦便下着大雨。
伪造者TheForger
与阿里阿德涅不同,“伪造者”埃姆斯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与科布早年曾有过故事。伪造者负责扮演梦中的主要人物——他们很可能是目标所熟识的,因此必须伪装得不露破绽才行。在年轻富商菲舍的梦里,埃姆斯变身成他的父亲,引诱他上钩。
侦察兵ThePointMan
阿瑟是科布的长期伙伴,一个忠心耿耿的跟班。“侦察兵”意味着他经常扮演替科布扫清障碍、留意细节的角色。
过客TheTourist
日本人齐藤是位权势与财富都很惊人的商界巨头。当然,他不属于这个小组也没有专业技能,因此,只能算是“过客”。
这个角色是诺兰专门为渡边谦写的,因为他们在《蝙蝠侠前传》时的合作非常愉快,诺兰觉得当时渡边谦的角色有点小,不够过瘾。
目标TheMark
他即将继承父亲的数十亿美元资产,但在内心深处,他对父亲既尊敬又畏惧——典型的俄狄浦斯情结案例。虽然下决心要努力经营这份家产,其实在潜意识里他果真这么想吗?这次行动的目的就是彻底改变他对父亲的看法。
阴影TheShade
高阶盗梦辞典
植入:Inception,愿意指“开始,开端”,在本片中是一个专门术语,指在目标潜意识中“植入”一种想法,又必须让他认为这个念头完全出于他自己。
悖论建筑:Paradox,即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矛盾建筑,如没有尽头的楼梯之类。“建筑师”用这种装置来确保“目标”被困在梦里,以免他走到梦中世界的边缘而警觉——他一辈子也走不到头儿的。
投射:Projection,心理学名词,指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电影中,他们的作用就像白细胞或者《黑客帝国》里的史密斯。当目标意识到自己被愚弄时,投射就会自动激活,以雇佣兵的形象出现,凶猛地发动攻击。
图腾:Totem,即便是手段再高超的盗梦者,有时也会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于是他们总带着一件特殊的小玩意。科布就靠一只陀螺来鉴别:如果陀螺一直旋转不停下来,那就是在梦中。
踢:Kick,这个词将在片中反复出现,它指的其实是把人从梦中唤醒。想象一下你做梦的时候别人踢你一脚会有何结果吧!但《盗梦空间》里的梦是分层的。这意味着,如果你已经进入了第2层梦——此时在现实和第1层梦中你都是熟睡的——就需要有人在第1层梦中把你“踢醒”,而不能跳过第1层。依此类推,第3层梦需要从第2层“踢”,第4层梦需要从第3层“踢”。
“踢”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枪将其杀死——不推荐;或者让其从高处下坠——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从梦中惊醒。
“踢”十分必要,否则一个进入深层次梦的人就将无法醒来,他在现实中将持续昏迷——而他的意识终将进入“迷失域”。
迷失域:Limbo,这本来是个基督教术语,在但丁的《神曲》中也曾提及,指地狱边缘的一个中间地带,既不能入天国也不能下地狱的灵魂暂时聚于此处,等待救世主拯救。在《盗梦空间》里,这是一个虚无的空间,如果你在第3层、第4层梦中死去,就会来到limbo。进入这个地方人会丧失记忆,除非他们死去否则无法离开。
大神十诫: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Nolan
这场造神运动早就开始了……
至今为止,诺兰没有失手过,从几乎零成本的处女作到2亿美元的《盗梦空间》,他一步步成为影评人的宠儿、观众的兴奋剂和老板的摇树钱。将诺兰视为天之恩赐的影迷们,甚至狂热到不相信他会失败,因为诺兰大神意味着梦想成真、快感源泉,以及绝不会把你当白痴。
1.创造一个新世界
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诺兰对电影最早的记忆,那也是电影第一次带给他震撼,邪恶皇后变成老巫婆的镜头着实吓了他一跳,接下来,是《星球大战》,“它改变了我的一切。”
“对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星球大战》才是电影史的开始。那是一个你前所未见、无限可能的世界,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孩子也会喜欢它的原因。每拍一部电影尤其是大投资电影,我最为深切的渴望,是着力于创造一个观众信以为真、超越了现实的世界。”
2.越现实,越像梦
3.成功是一种责任
《黑暗骑士》是诺兰迄今最为成功的电影,同时让他在好莱坞拥有了普通导演不敢奢望的权力,但诺兰没有被成功的压力所困扰,反而“感到了一种责任。一般巨大的成功后,你可能难以再让观众兴奋,所以《盗梦空间》也是一次极为珍贵的机会,我们放手一搏,就是为了证明能够拍出更好更有趣的电影。”
4.电影不能失去神秘感
在上映前,《盗梦空间》制造出空前的神秘感,人们只知道有这么部电影,什么时候上映,以梦为主题,除此之外几乎一无所知。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故弄玄虚的宣传伎俩,而在喜欢保密的诺兰看来,“适当地保持神秘感会有助于宣传,观众不会想看你已经跟他们讲得一清二楚的电影。”
诺兰个人最向来的观影经历,对于普通观众可能比较极端:“我希望当电影院灯光变暗时,自己对要放的电影一无所知,不知道故事梗概也不知道人物会干什么,我希望能得到惊喜和娱乐。这,也是我想给观众的。”
5.创作越主观越好
当被问起是否对梦做过科学调查时,诺兰很坦白:“没多少。”在他看来,所谓调查,无非是为了证明所做的事情正确可行,但一旦结果与预想相矛盾的话,可能会令人产生放弃的念头,“所以,我的个人经验是,如果你越是想接近观众,不如尽可能地主观,把你最原始最真实的想法写成故事。”
6.如果这是最笨但又是最好的方式,那我们就这么做
正如之前拍摄时不用监视器(不过现在诺兰喜欢上了可随身携带的迷你监视器,和伊斯特伍德一样),诺兰可能是全世界少数仍坚持手工剪片的导演,“这是件很恐怖的工作,这次就特别麻烦。不知道我们是否是世界上最后不用数码中转剪片的人,但我们就是觉得这么做才对路。”如果涉及影片质量的话,平时谦逊的诺兰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妥协的人,“如果观众付钱来看我们的电影,我们就不能随便应付他们,应该使尽浑身解数。如果这是世界上最笨、最费力气但也是最好的方式,那我们就这么做。”
7.拒绝戴3D眼镜看电影
诺兰自认对高科技的态度非常保守:“我清楚科技能带来便利,但我仍然认为自己动手去做是最好的科技,比如《盗梦空间》里的无重力动作场面,我们没有完全用电脑特效,而是搭建了一个庞大的机械装置。观众其实能够分辨出电脑特效的痕迹。”诺兰承认考虑过把《盗梦空间》做成最时髦的3D形式:“测试效果相当不错,但最终我还是不希望戴着眼镜看电影,所以当我在最后一刻决定把影片洗成最高质量非3D胶片时,真的是非常高兴,因为我更喜欢又亮又有质感的画面。”
8.掠夺电影史,然后溶合出新意
9.成功取决于你自己
在好莱坞取得成功难吗?诺兰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过“它更多取决于你自己,而非外部条件,而我只是幸运选择了正确的题材,选择了正确的人一起工作。”曾有人问诺兰,好莱坞是否改变了他?诺兰的回答很简单:“对我来说,在哪里拍片都是一样的。我拍片时习惯站在观众立场,所想的是‘这个镜头讲了什么,它将怎样推进整个故事,下一个镜头又该怎么拍?’仅此而已,这和你拍大片还是独立电影或在哪儿拍都没关系,过程都是一样的。”
10.让观众感受到你的真诚
神之标签:
打碎叙事:《追随》的三条线平行前进,《记忆碎片》的正反交错,《蝙蝠侠前传》的大段闪回,他永远愿意在故事结构上动脑子。
异常状态:“短期记忆丧失症”、失眠、幻觉、梦——他的电影总是跟我们大脑过不去,要么受伤要么被蒙蔽,要么是错乱。
骗局:也许我们可以把他的电影概括成“秘密与谎言”,小丑骗了蝙蝠侠,《魔道争锋》则通篇是把戏,最后更骗得所有观众团团转。
反英雄:他的主角都是黑色电影里跑出来的反英雄,从来没有道德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