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不可测工业软件之谜

工业软件是是来自制造的需要,跟工业产品密不可分,因此也跟工业门类一样,浩瀚如海。在这广袤的深海中,既有10亿美元以上产值的头部大家伙,看上去各种软件都有,就像大白鲨、座头鲸那样地显眼——包括达索系统、西门子工业软件、ANSYS、Synopsis等;也有一些CAD/CAE/EDA软件等单打独斗的头部明星,只要稍加注意就能认出来这些海豹、章鱼,如法国ESI仿真、美国MSC、Altair,还有日本富士通旗下的迪普勒、广州中望、苏州浩辰等。

然而,更多的工业软件,都是深海物种。丰富多彩的生命,需要深度下沉,才能一睹芳容。正是这些不动声色、不为人所知的海底生物,用另外一种方式,暗自统治着海洋。而当前被热捧追逐的为人熟知的商业软件,仅仅是海洋中热闹的一角而已。

每一个零件都离不开软件

说起这些无处不在的软件,不妨先从汽车行业开始。汽车是大规模工业化的典范,工业软件在这里无比繁荣,也就不足为怪。早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刚刚萌芽的时候,除了航空制造,汽车业就是最好的摇篮。

在汽车的设计研发领域,通用的CAD、CAE软件已经广泛应用,自不必说。而这之外,有许多隐藏的工业软件独狼,并不容易为外人知晓。

先说说最重要的动力装置:内燃机。作为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开发和测试技术的独立公司,奥地利AVL应该是所有发动机制造商的座上客。而中国无疑是跟AVL渊源最深的国家之一。它的创始人曾经在同济大学任教,回国之后在1948年建立了AVL公司。与中国良好的渊源,也使得它随着中国汽车成为制造大国,儿受益匪浅。在国内的许多汽车制造s商的研发中心,都可以看到AVL的各种设备。而价格也毫不含糊,一套排放检测设备,动辄就是几千万。AVL旗下的软件很多,如AVLFIRE作为专业的发动机流动力学软件,能对发动机内部的燃烧进行详细的模拟分析。同时带有尾气后处理模块,用于各类催化转化器的研究。这些软件,由于得到了大量汽车用户的经验的哺育,可信度很高界面也很熟练,因此用户的依赖度极高。

当下内燃机时代,正在受到愈加普及的电气化和日益严苛的环保法规的严重挑战。那么这些内燃机软件,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

答案正好相反。这些源自一线工程领域的软件公司,恰好在这里体现了它独到的敏感性。用户在转向,这些公司也随之转向。AVL的电驱软件eSuite,可以完成电驱动总成设计,而对于齿轮箱的啸叫、电机转子等都有很好的适应性。实际上,这些软件的功能,也不再仅限于ICE本身(“完全灵活的内燃机”),而是分布在整个动力系统(“完全灵活的动力系统”)上。通过平衡电气化和内燃机的互补特性,在减少排放物方面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可以说,在电气化和电子控制的时代,软件的应用,同样得心应手。而AVL公司当前的软件方向,也同时覆盖自动驾驶系统等新领域。就是这样一家公司,2019年全球营业额将近20亿欧元。大概可以排在中国机械制造500强的头400名以内。中国汽车,完全离不开它的设备和软件。

而对于汽车制造业如此大的市场,也很难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吃独食。除了AVL之外,世界上还有三大发动机设计咨询公司,德国的FEV、英国的Ricardo、美国的SouthwestResearchInstitute。这几家设计咨询公司,都有着软硬一体的工程优势。由于这些机构往往有着非常好的工程咨询背景,早已成为汽车制造商的贴身顾问,而非简单的软件提供商。软件当家,则是一个显著特点。如里卡多RicardoSoftware的内燃机仿真/分析和设计软件,也是汽车的常客。而RicardoIGNITE则是完整的车辆系统建模和仿真系统,包括驱动循环、性能和热系统分析等。

而美国CSI公司开发的发动机流体仿真软件CONVERGE,也被国外主机厂使用。相比于经典的Star-CD和AVLFire等软件复杂的网格划分而言,它在网格划分上,独具亮点,如自适应加密网格、化学反应动力学燃烧模型等。这样的软件,能得到学术界(国内大学和燃烧实验室)的厚爱,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家公司也是由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所创立,最初只是一个CFD咨询公司。后来将工程经验知识固化成软件,2008年才开始顺势进入流体分析软件领域,并一举得手。

表1常见汽车仿真软件

汽车行业,一般都是使用的德国dSPACE公司的软件和硬件。通过定制代码,可以无缝连接软硬件,快速搭建原型,一体化实现模型在环、硬件在环和系统仿真这三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但是这种软件、仿真器那都是相当贵——数千万元,也只有汽车企业才能享用。由于德国大众汽车等都已经先行使用,形成很好的示范效应,国内一汽、奇瑞、宇通汽车等都在使用。对于其它如航空航天、电力电子、风机等领域,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往大里看,自动驾驶,无疑是群雄逐鹿之地。要获得足够的安全验证,往往需要十亿级甚至上百亿公里的模拟测试服务。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由于真实道路测试效率较慢,目前很多车企都倾向于选择自动驾驶仿真测试。据称自动驾驶测试的90%将通过仿真完成,9%通过测试场完成,只有1%到实际道路上进行。既然智能网联是未来汽车的重点,这里自然就囤积了仿真界的重兵。包括仿真平台(VI-Grade)、场景仿真(如ESI的Pro-SiViC)、动力学(SimPack)、车联网仿真(德国戴姆勒汽车信息技术创新研究所DCAITI开发的VSimRTI)、硬件在环(如NI)等,有三四十种软件产品聚集在这个尚未发育完全的新处女地,进行日以继夜的密集计算轰炸。

德国虽然在大型通用工业软件的成就不算太(除了西门子收购了大量的工业软件),但在垂直行业的软件,借助于强大的工业力量,还是很有建树。成立于2005年的德国VI-grade公司,凭借着德国汽车产业界的优势,为车辆动力学的仿真、软件在环、硬件在环及人在环仿真测试,提供了汽车驾驶模拟系统,大幅度减少了物理样车。

成为装备制造商的美味

机械制造是软件的富矿区。往下逐一挖过去,软件就会一一浮现。机械传动是一个庞大的门类,而齿轮则是一个最常见的子类。但齿轮却是量大面广的关键基础零部件,已成为中国机械基础件中规模最大的行业。2018年全国齿轮行业的产值2400多亿,居世界首位。这样的产业,自然离不开软件的身影。

要说精密,从奢华手表,到导弹,背后的精密机构,都离不开齿轮的设计。既然瑞士以精密手表、精密机床著名,那么瑞士的齿轮传动软件,也就不足为奇。瑞士KISSsoft公司开发的机械零部件设计,及传动系统分析的工具软件,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可以设计风机齿轮等。然而这两款软件,已经被美国格里森齿轮机床公司收购了。

美国格里森的机床是美国机床界少数存活下来的稀缺品种,它一向以加工精密齿轮和传动系统知名,国内许多汽车齿轮箱和汽轮机,都是它的用户。而它,也是美国军火商的供应商之一,而且跟美国国防部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也是美国机床的一个特点,许多很小众的加工机床,已经转变成为专门瞄准美国军火生意的机床。生意照样做得不错。

可以想到的是,格里森自身也有一套齿轮软件,这是它能够在提供传动解决方案的重要保障。通过并购,一个高端、一个中低端,二者有机结合,格里森公司实现了在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及其轴系零件CAD/CAM上的全面覆盖。数控机床必须依靠软件实现运动控制,正是这种软件和机床本体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格里森数字化齿轮制造体系。格里森的机床和齿轮软件的关系,就如同电脑和软件的关系,没有软件的支持,机床就很难加工出具有高精度高性能的齿轮。

这也正是国内最吃亏的地方——无论是软件,还是设备。先看软件,国内湖南也有一家专门做齿轮软件传动的企业,可以为各种齿轮提供软件和方案。但由于缺乏规模,往往只能采用项目定制化的方式;再看设备,国内西部老牌厂秦川机床,多年一直咬牙死磕,跟着美国格里森机床,一路对标闯关。还有近些年兴起的民营企业,如跟三菱滚齿机对标的浙江陀曼,也都有很大的进步。但如果说在机械和数控时代,差距还是可见的话;那么到了数字化时代,差距就变得隐性,变得不可测量了。因为设备必须靠软件,才能发挥更卓越的性能。然而,这其实仍然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正如我们在多处地方看到的,工业软件背后是数学、是物理、是工程,这才是它的筋骨;IT的编程只是它最后要穿上的衣服而已。格里森齿轮机床的软件之所以强大,跟它的数学基础密不可分。格里森有很多的数学家,在齿轮理论上非常有造诣,这才是它能成为齿轮曲面加工之王的根本原因。

而软件与机器密不可分的这套理念,对于从三坐标测量仪起家的瑞典海克斯康计量集团,一定是融化在企业运营的血液中。瑞典海克斯康已经收购了上百家的软件公司,近来收购了英国Romax软件,主攻风电领域,正是对齿轮箱、轴承及齿轮传动进行虚拟样机设计分析。而海克斯康10月底收购的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Esprit,再次让人震惊。Esprit以机器优化、无需编辑G代码(刀具路径)而广有知名度,但六年前海克斯康收购全球CAM软件排名第一的Vero公司的时候,那可是一下子就抓了一大把CAM软件,包括机床常用的EdgeCAM、WorkNC等,还有专门用于钣金加工的RADAN软件。那么,一个测量仪器出身的制造商,一直在不停的软件收购、收购,到底要有多少软件,才能算满意?或许对于质量的要求,就是无止境,机器对于软件的需求也就没有尽头。

而这次并购格外让人感到震撼的原因在于,这是一个连环响炮。因为就在同一个月份,全球第一的刀具制造商山特维克可乐满,也是瑞典制造商,出手收购了CAM仿真公司的CGTech。刀具公司与CAM软件是井水不犯河水,两相共生的好伙伴,这次CAM软件被刀具商给吃掉了。而且,这两个CAM公司都在美国加州,2019年销售额都在2-3亿人民币。有好软件,最好就拿下。这就是国外机器制造商,对于CAM的态度。

CAM软件曾经是一个很独立的软件领域,对于数控机床的运行至关重要。西门子工业软件中最知名的品牌NX(UG),最早就是从CAM起家的。然而,最近这几年独立的CAM软件厂商,被大量并购,品牌迅速减少。这也让这种软件,越发显得宝贵,也越发隐蔽。

然而这样的轰轰雷鸣,也不足以震醒中国的制造业。中国智能制造的战火,烧到另外的“智能“战场上去了。发展到现在,中国智能制造最吃亏的地方之一,就是对CAM软件的熟视无睹。而这正是国外工业4.0或智能制造发力的地方。要想用好机床,提升机器的柔性,CAM软件实在是离不开,德国每年都在这方面有扶持,而国内则几乎淡忘。

海克斯康也不是孤例,德国蔡司去年收购测量技术的软硬件供应商3GO,纳入旗下。如果要了解软件给硬件设备带来的变化,对比一下同样也是计量出身的英国雷尼绍,就很有代表性。雷尼绍在软件方面,可以说是乏善可陈,除了自行也研发软件之外,最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建立联盟,跟各个CAM软件进行合作。整体上,表现出了一种对软件的钝感,这也使得它在计量领域显得有些消沉。

对于许多专业性的软件,行业协会、研究所和大学往往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日本AMTEC可以用于类齿轮传动设计领域、塑料/粉末冶金齿轮设计分析领域。它是日本齿轮协会下属机构所开发的一套齿轮传动设计分析工具软件。而WindowsLDP则是美国俄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开发的齿轮动力学和齿轮噪声实验室开发的齿轮载荷分布分析软件。而国内的齿轮传动CAD集成系统软件ZGCAD,则是由郑州机械研究所开发,囊括了常见的齿轮传动设计计算方法。

可以看到,国外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无论是工业母机的机床,还是事关精度与质量的测量仪器,或者是作为工厂中最大消耗品的刀具,都在向软件靠拢。软硬结合,才是王道,这也使得国外的工业装备制造,越发呈现智能化的特点。而国内制造,则缺乏这样的环境。硬件不硬,软件更软。这种制造战场上的对阵形式,类似青龙刀与激光剑,这是两个时代的竞争。

那些来自大学的精彩

锅炉制图软件的选择很多,比如可以采用达索的Solidworks,或者国内的软件。这类软件一般都是通用化的CAD软件。但在锅炉工艺软件,则需要有较深的行业背景,这是因为对锅炉内部的传热、流动、介质等要进行复杂的模拟计算。很多企业往往都是采用专有技术,如早期的日立、GE、西门子、ABB的锅炉,都有大量的自研软件。这也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之一。现在这类软件也基本上都商业化,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GT-PROThermoflow、德国KED软件、GE的GateCycle热量平衡分析软件。而为了弥补编程能力的不足,工业巨头也会选择与外部软件公司合作,例如GateCycle就是GE跟一家软件公司联合开发的。

这一方面,浙江大学做了非常好的工作,它所开发的锅炉本体仿真软件BESS,基本上国内头50名的锅炉厂都在采用。跟麻省理工成功的轨迹一样,这个软件的主创团队,最早就是来自浙大化工学院。这听上去像是一个外行,实则不然,因为锅炉燃烧的过程,本质就是一个化工过程。而BESS软件的成功,让人看到了产学研结合难得一觅的好案例。从1995年国家基础项目支撑,就有锅炉厂在其中;随后十年的打磨,更多锅炉厂的介入,成就了这款国产锅炉软件的崛起。

这种发展轨迹,在国外软件发展史上是屡见不鲜。它遵循了许多软件发展的基本规律,国家经费扶持基础研究,但市场应用方一直牵手其中。项目验收后,持续经费投入,更多应用加入,最后走向商业化。

化工过程模拟的顶级软件ASPEN的团队,来自麻省理工的化工系。AspenPlus是一个面向流程行业的流程模拟与优化的系统,国内化工行业使用非常广泛。这也是中国国内流程行业的重要命穴之一。这个软件源于七十年代后期,由于石油危机引发了整个流程行业效率提升的巨大动力。美国能源部委托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新型流程模拟软件。这个项目名称就是“过程工程的先进系统”(AdvancedSystemforProcessEngineering,简称ASPEN),1981年底完成整个软件的编制。

同样在先进过程分析APC软件,ASPEN的DMC3也占据很大优势。而国内来自浙大的中控软件,也有类似的APC产品,只是商业化相对偏弱,主要与中控的DCS系统联合使用。如果中国石化等大型企业,可以给与中控APC更多的机会,这种腾飞也是指日可待。而随着中国存量市场面临着软件升级的大窗口期,APC的升级换代处于刚性阶段,相信中控也将迎来爆发期。

这些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背后的工业知识点,这是工业的精髓,是企业不想说出来的工艺秘密。而要描述这些问题,则又必须借助于数学方程、物理方法和化学方程等进行联合求解,以及对复杂边界条件的简化等。正是这种过于数学化的要求,一般企业很难把自己的知识变成软件。这不是IT企业能够解决的问题,它需要企业自身有工程知识软件化的能力。能够跟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大学教授,往往有着更好的优势。

显然工业软件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很多软件一开始的起源,都有大学背景,或者工程咨询背景。没有这些基础或者工程背景,这类大型软件,是不可能开发出来的。单纯的IT公司,几乎完全无法胜任。如电厂的热电联产热能分析所用的美国Thermoflow软件,它的源头跟ASPEN几乎如出一辙,也是来自麻省理工,也是来自化学系。

纵观工业软件发展的历史,要想培养各个行业的工业软件,大学和院所是一个诞生火种的重要发源地。激活大学的机理研究优势,然后跟工程应用相结合(国产软件学院派吃过大亏),是发展万紫千红的工业软件的重要路径。

科学计算三剑客

科学计算是一类最常见的软件。这其中,除了六月份因为断供哈工大而更加名声大噪的美国Mathworks的MATLAB之外,还有加拿大的Maple和美国的Mathematica。

Mathematica则主要是做数值符号运算。而在工程上的仿真和数值,则比MATLAB差不少。这是一个数学家Wolfram建立的软件,大学广泛使用它来进行数学计算。后来这位科学家,还开发了一个直接回答问题的搜索引擎Wolfram,被看成是智能搜索引擎的重要方向。但后来,互联网界的兴趣都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了,应用程序App四处开花,搜索引擎不再成为流量的唯一入口,这个引擎也就不温不火了。

科学计算三剑客,还是以MATLAB跟工业的结合最为广泛。MATLAB在哈工大被禁用事件之后,国内人士群情激昂,寻找“国产MATLAB”的话题,也迅速走热。苏州同元软件、北京联高软件都呼声很高。实事求是讲,这只是一种可能,或者在局部功能上,能有所替代。要想立刻全面替代,几乎是不可能的。MATLAB在各类仿真引擎和数值计算工具比较齐全,用户依赖性很强。但苏州同元软件MWorks,在局部也有一定优势,它是基于Modelica物理建模,这是MATLAB起步较晚、但正在快速追赶的领域。

然而,基础功能的替代其实不难,真正难的是用户习惯的把握和复杂生态的建设。那些日积月累攒下的应用场景的算法、文档,并不是一朝一日能够打磨下来的。

优秀用户造就优秀软件

电力行业是一个对安全高度敏感的行业,对于软件的仿真要求很高。而在中国电力高速发展的几十年,电力仿真软件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电力系统软件,大致可以分为机电、电磁暂态和实时仿真。

中国机电暂态分析软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经过几十年的运维,已经发生了完全的改变和颠覆,并且完全重写了代码。国内中国电科院已经开发了电力系统仿真综合程序PSASP,完全自主产权,并在网省公司广泛应用。

而用于电力系统电磁暂态分析的仿真软件EMTP,则是对高压电力网络和电力电子进行仿真。它包含通过现场测试证实的用于变压器相传输线的模型、各种电机、二极管、晶闸管和开关、控制器等模型。它侧重于系统的运行,而非个别开关的细节。最早的EMTP程序,是由美国能源部的邦维尔电力局BPA在上个世纪70年底所主导的。由于这种研发属于公共财政,因此其成果可以免费提供给任何一个感兴趣的团体。而到了1984年,这种基础研究免费、产业界共享的田园风光,开始被打破。这种程序被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流派开始走商业化路线;另一流派则继续捍卫免费路线。这方面软件,以加拿大的PSCAD较为知名。目前中国的电磁暂态仿真,国家电网也有自己开发的版本,但商业化程度不如国外。

随着电网发展,纯粹依靠软件仿真不能满足要求,就出现了实时数字仿真、数模混合仿真,有代表性的就是RTDS。这种软件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昂贵。一套RTDS软件,仿真规模为100多个三相节点,动辄200万元。中国的电力系统,最开始也只能是不断地购买。再后来,也开始研发了ADPSS软件,性能基本可以跟RTDS相比,而价格只有三分之一。采用的服务器也是浪潮之类的国产品牌。尽管实时仿真系统中,硬件里的一些芯片还是进口的,但基本上也算实现了国产化。

可以跟电力强国加拿大做一个对比。目前加拿大开发的电力系统软件,拥有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配电网仿真软件CYME、接地仿真软件CDEGS、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大规模电网仿真软件DSA-Tools等。

如果从电力软件国产化方面来看,中国的机电暂态仿真PSASP对应于DSA综合软件;电磁暂态仿真EMTDC软件对应于加拿大的PSCA;而代表更高水平的实时数字仿真系统ADPSS,则直接对标加拿大RTDS。

核电从堆芯结构出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设备,而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等,都需要严格仿真。考虑到一般要求都是60年的随机寿命,仿真验证是谁也不敢马虎的事情。以前的校核,都是根据ASME标准,进行手工计算。不得不建立很大的安全系数。而现在的审核,都是按照标准规范,只需要去看仿真报告就可以。不仅仅是流体分析、电磁分析等非常普遍,甚至连一个螺丝、焊缝,都要做仿真。这是一个仿真意识深入民心的领域,这也使得核电发展软件有着深厚的基础。

随着中国核电独立自主的提升,核电软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2015年国电投的COSINE软件公开测试版发布,成为核电设计与安全分析的国产软件,包含热工水力设计与安全分析、堆芯物理设计等8个大类的15个软件。这个突破耐人寻味,因为它是跟随国家的三代核电自主技术AP1000,同步发展而来。目前COSINE软件,已完成基于AP1000和国和一号三代核电堆型的工程应用研究,其工程应用版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石化、核电、电力系统等这种对安全要求极高的大型设备,专业软件从来没有缺席。这些在国外设备与技术引进的时候,往往都是谈判的焦点。在大量的国外设备引进中,这些以硬盘或者软盘进来的程序,不会不被引起注意。因为许多大型的工业设备(如电力、如核电等),天生就跟软件绑定在一起。例如西门子的机电和电磁暂态软件NETOMAC,是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开发。而西门子后来还收购了美国公司的PSS/E软件,进一步强化输电系统的分析。软件是装备的一奶同胞,从来没有落下。这种现象,在当时其实只是一个微弱的信号。然而,一些有心的技术型领导者发现了这一点,并且局部放大,就会促使这个行业的国产软件的发展。

这也再次说明了,一个行业工业软件的强大,其实是来自用户的信心。如果用户信任某一类软件,那么这个软件就会像得到阳光和雨露的春笋一样,长大拔高要容易得多。欧阳修的《卖油翁》早已道出了工业软件的秘密,“无他,但手熟尔”。只是国内大部分产业,以前从未让国产工业软件找到“熟练手艺“的机会。这些练手机会,以前都给了国外软件。这就形成了一种“系统自锁循环”,用户使用的反馈越多,国外软件用的越顺手,国内软件就更加被冷落,就没有多少机会去发展。

清晰的进球套路

专业的工业软件实在难以数得清楚,数万个不同的软件也完全可能。要找到并理解这些不同的软件,一个人需要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开始。因为每一个行业背后,都有着工业软件的痕迹。

随着复合材料在工业化的更广泛应用,需要围绕复材进行结构设计、分析和尺寸优化。HyperSizer就是一款专业软件,它将数百种分析失效方法囊括其中。凭借着其快速的分析和复合材料优化能力,在国内外航空航天项目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减重作用,例如洛马公司的高空高速侦察机SR71、格鲁门公司的全球鹰的机翼、空客A350客机的发动机短舱等,都使用HyperSizer软件。而中国商飞C919客机的复合材料后机身、中央翼、平尾和垂尾,也离不开这款软件。它最早起源于NASA兰利研究中心,这是一家气动研究和风洞而知名的实验室。游泳王子菲利普斯的大名鼎鼎的泳衣鲨鱼皮,其实就是诞生在这里。那是材料与仿真的一次完美体验。这种技术现在由美国Collier公司持有,能与常见的商用有限元软件相结合,对各个部件自动生成安全裕度报告。而这个案例,又是一个美国NASA基础研究向外扩散成商业化软件的典型。

而对于一个行业而言,往往采用了综合的软件体系。例如一个造船厂,会使用法国施耐德AVEVA这样的厂房设计软件(是的,设计一艘船,就是设计一个工厂,或者就是一个城市)。然后会采用西门子收购的CD-Adapco,旗下的通用CFD软件STARCCM+,进行多面体网格划分和流体解析。这个软件从1980年开始,就跟湍流、热传递和氧化燃烧打交道。尽管有着这些巨头公司的工具,造船业仍然给很多不起眼的工业软件小公司,留下足够大的空间。比利时的NUMECA公司,依然可以为船舶与海洋工程打造的专业CFD软件包。这款软件包含全六面体非结构网格生成器HEXPRESS和功能强大的后处理工具CFVIEW,然后配上由法国国家科学院开发的不可压粘性流场求解器ISIS-CFD,可以用来模拟船舶周围的单流体和多流体流动。

这个公司是由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系主任、流体力学科学家所创立的。他曾在80~90年代,为欧洲宇航局(ESA)所编写的空气动力数值求解器(EURANUS)。在此基础上,工程化软件和商业化利益随之而来。这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大学与工业界、国家研究经费与商业软件之间,有着如此顺畅而密切的通道。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法国,以及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工业软件背后的国家基础经费的成果转化,可以说没有拖泥带水的。工业软件的知识产权输送,从大学院所到商业货架,就像是足球场的一记长传,然后就是射门。一起、一接、一射,就完成了所有的得分过程。这也正是国外软件,到处都充满了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的原因。

每个赛道都有一个中国影子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往往国外有的软件,国内总会存在它的对标物。德国威图公司旗下的Eplan电气设计软件在电气盘柜上使用较多,而国内就有利驰电气软件相对应;国外有Sigmetrix这样的公差分析软件,国内就有河北明睿智能;面对国外三大电磁仿真软件,复旦大学孵化的EastWave的高频电磁仿真软件,也是勇敢地进行挑战。至于前面提到的德国dSPACE软硬一体的实时机,国内的经纬恒润也在做同样的工作,借助于汽车的电控时代而迅速崛起。瑞典的多物理场仿真的老牌明星Comsol,作为一个平台,近些年来积极进行无代码化开发APP。生成一个仿真APP,只需要几个小时。而清华云道智造的年轻团队迎头追赶,在互联网方面甚至走得更彻底。

这种有点”兵对兵,将对将“的挑战场景,十分常见。德国MagmaSoft铸造仿真软件,能够对铸造过程中的充型、凝固、冷却、热处理、应力应变等进行模拟分析。这可是早在1988年就开始发布的经典软件。但也不要紧,老爷爷级的软件,现在碰上了年轻的挑战者,清华大学科班出身的博士们创立了北京适创公司,正是为此而来,而且采用了更加灵活的SaaS订阅方式。

再说一点更偏门的,例如散料领域。听起来够陌生,其实它就在身边。如制药药剂,还有装载机挖的泥沙,都需要进行颗粒力学的仿真。这就是散料分析的范畴,它最大的特点,既有固体块状物,但同时还有流体特征。中国作为工程机械大国,三一重工、柳工机械等都少不了这种软件。德国Fraunhofer研究院SCAI研究所的流体和固体耦合MpCCI软件,从1996年开始就开始跟各个商业化软件合作,实现不同学科求解器的耦合分析。而北京合工公司开发的软件UninSim,就可以实现这一点,也可以进行燃油/液压油污染特性分析。

这是国内产业的一个特点,在每一个细小的缝隙中,都有惊心动魄的挑战赛。这样的挑战,只能用“死磕”来描述。因为二者的体量,往往都不成比例,但并不妨碍顽强的国内选手,数年数十年紧盯着目标不放。只要盯紧,就会有结果。像德国系统建模仿真Modelon,国内苏州同元紧盯不放,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厂房管理软件与数字孪生软件PDMS方面,针对法国施耐德的AVEVA和美国鹰图,国内的图为和中科辅龙的管道软件,都有很好的突围。而在家居设计领域,早期的法国软件KD,加拿大老牌2020Design等,许多国内市场都被广州圆方软件(尚品宅配旗下)、酷家乐、数码大方等所攻占,也开创了智能家居的个性化定制的一派大好风光。

工业软件就像通山之路,既有大道,也有羊肠小路。可以说,在每一个狭窄的山道,国产软件都像是甩不掉的影子,上演着小角色的大精彩。而这背后都是有着企业家锲而不舍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九死而求一生。不妨说,每一个小小的缝隙,都能找到工业软件或大或小的上甘岭之战。

小记:吃小灶,不如广育土

想搞清楚工业软件的全貌,未免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可以说,工业产品有多少,工业软件就有多少种。工业软件就像是工业的DNA,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基因片段。它无处不在,各自长得完全不同,但在基础底层又有着强烈的共性。这意味着,一个国家想快速发展工业软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面对的不是一两个软件的突破,而是整个工业基础的松土。

从这个意义来看,简单地寻找明星软件和头部软件,热情洋溢地给予资金和政策进行催生,并不符合工业软件的发展特点。工业软件这个行业的特点,第一是慢,上门媳妇熬成婆的那种慢。急性子无,慢性子有。它是与工业化程度,相辅相成。工业吃不透,软件也吃不透。第二是广,工业软件无处不在,就像田野的野花漫漫,要想逐一辨识,非常困难。逐个苗株进行施肥,只能偶尔为之。

这自然会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工业软件需要的是全面开花,而不是人为地集中栽培几颗标志性的植物。这是一个建立生态丛林的过程。培养头部植物明星固然重要,但建立好的土壤和天气,则是更重要的事情。扶持工业软件的发展,它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常规想象,喧嚣的热情和肤浅的投资,远远不能解决问题。中国的工业软件的政策,必须有面对百花齐放、小苗满地的“精准扶贫”的耐心。几十人的公司,一两千万的收入,或许正是扶持的最佳对象。如果当前按照大手笔、大配套资金的方式,会让许多优秀的工业软件被遗忘在黑暗之中。

而发展工业软件最难的地方,并不在于技术上的复杂,而是在于人们对工业软件充满了太多错误的认知。(完)

THE END
1.Unity3D驱动的自动驾驶仿真平台SimuMap3DPro详解SimuMap3D Pro是一个先进的自动驾驶仿真数据采集平台,基于Unity3D开发的仿真环境,旨在为研究和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该平台能够采集并输出以BEV(鸟瞰视角)为基础的车辆、车道线及其他相关数据,为自动驾驶算法的训练和测试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我们可通过以下地址获取更多信息:SimuMap3D Pro 仓库但是这https://blog.csdn.net/lovely_yoshino/article/details/142949710
2.文章技术博客探索云计算与AI的世界这款开源免费的 Electron 应用让 AI 瞬间变身你的电脑助手。快速上手指南:将 重命名为 ,添加你的 Anthropic API Key就这么简单!现在你可以指示 Claude 在你的电脑上执行各种任务了。支持系统: 主要支持 MacOS,理论上 Windo 3DCAT实时渲染云平台 2024-11-04 汽车虚拟仿真软件有哪些?行业软件大盘点! 边缘云数据https://developer.volcengine.com/articles?category=1
3.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技术(一):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概述汽车技术目前行业上有应用的自动驾驶仿真软件是百花齐放、五花八门,常见的有PanoSim、PreScan、Carmaker、51VR、VTD、CARLA等。 1、PanoSim 图7 PanoSim PanoSim是新一代自动驾驶模拟仿真软件,专注于通过模拟仿真技术实现汽车虚拟研发的一体化化工具与平台。PanoSim 集高精度车辆动力学模型、汽车行驶环境模型、车载环境传感模型https://www.auto-testing.net/news/show-109922.html
4.最主流的编程语言目前主流编程语言有哪些 编程语言是计算机世界中的重要工具,不同的编程语言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了解各种主流编程语言的特点和用途,对于从事软件开发和编程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1. C语言 C语言是一种通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被广泛应用于系统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和游戏开发等领域。C语言具有高效、灵活和可移植等http://www.shucuole.com/xbc/13156.html
5.台积电与三星美国项目延迟!特朗普上台的新挑战1.亚利桑那州项目 首座亚利桑那晶圆厂:台积电在凤凰城的第一座半导体制造工厂计划于2025年初开始量产。这座工厂将专注于生产先进的逻辑芯片,主要应用于5G/6G智能手机、自动驾驶汽车及高性能计算领域。据报道,工厂的早期生产良率与台积电在台湾的工厂相当。 https://www.eet-china.com/mp/a364730.html
6.TCASE《特定应用嘲自动驾驶服务可信性评价方法第1部分:自动驾驶TCASE《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服务可信性评价方法第1部分:自动驾驶巴士服务》编制说明.pdf 17页内容提供方:nhk355 大小:441.69 KB 字数:约1.77万字 发布时间:2024-11-23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22/8056135102007001.shtm
7.嵌入式仿真软件高效模拟开发工具1. 什么是嵌入式仿真软件? 在现代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嵌入式系统已经成为各种电子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些系统通常由微控制器或单片机驱动,它们在汽车、智能手机、医疗设备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这些复杂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并且安全可靠,工程师们需要使用到专业的仿真工具。这就是嵌入式仿真软件登场的地方。https://www.mdxjyddwdj.cn/xing-ye-ke-pu/333274.html
8.新闻动态IAE司长柏杰、公安部交管局副局长石勇、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长君等部委领导,在江苏省交警总队副总队长孙玉奎、苏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冯晋、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局长朱建华和副局长刘芳等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领导陪同下,莅临IAE智行众维调研苏州市相城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情况以及自动驾驶仿真测试技术和应用http://www.iae-icv.com/%E6%96%B0%E9%97%BB%E5%8A%A8%E6%80%81/page/10/
9.端到端的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与传统的模块化自动驾驶相比,端到端自动驾驶的设计简单,人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端到端驾驶研究呈指数级增长的推动下,我们首次对使用深度学习的端到端自动驾驶进行了全面调查。 端到端自动驾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模式,因为它避开了与模块化系统相关的缺点,比如较高的系统复杂性。自动驾驶超https://www.51cto.com/article/764296.html
10.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术装备开发与应用 41.符合环保要求的特种动物纤维、麻纤维、桑柞蚕丝、彩色棉花、彩色桑茧 丝类天然纤维的加工技术与产品生产 42.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 (五)纺织服装、服饰业 43.高支棉纱的生产 44.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服装及服装半成品生产 45.功能性特种服装生产 http://www.pj.gov.cn/art/2021/1/14/art_1229172500_59059791.html
11.2024年自动驾驶行业专题报告:智驾发展方向确立,激发配套软硬件据统计,自动驾驶测试中有 90%的场景通过仿真平台来完成,仿真测试为检测自动驾驶模型的关键一环。 特斯拉 Simulation World Creator,高效构建自动驾驶仿真虚拟环境。在掌 握大量自动标注的真实世界道路信息,和丰富的图形素材库后,特斯拉采取 以下五个步骤完成对虚拟仿真测试环境的构建。1)路面生成:根据路沿进 行路面的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28de9c42d5f26524c457c774a8.html
12.展望2025AI行业有哪些创新机会?B2B目前,合成数据已经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医疗影像、金融风控和增强现实等领域。然而,这项技术也伴随着一定风险与挑战,例如合成数据与真实数据分布不一致可能导致模型偏差,以及隐藏的误导性模式可能影响模型的可靠性。 在前沿数据领域,峰瑞资本投资了整数智能。整数智能致力于成为AI行业的数据合伙人,对标美国头部公司https://www.ebrun.com/20241128/566794.shtml
13.作业设计资料:六年级信息科技《过程与控制》(第三四单元)三、实践题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或编程工具,模拟实现一个开环控制系统.例如,设计一个程序,控制机器人按照预设的路线行走,而不考虑机器人是否遇到障碍物. 第11课通过反馈知效果基础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个场景中没有体现反馈?A.骑自行车时,根据路况调整车速B.用电热水壶烧水,水开了自动断电C.玩游戏时,根据游https://www.jianshu.com/p/783a114b9944
14.Products2024R2.03(SP3)win/linux授权激活教程ANSYS 2024破解版是完善的工程仿真软件解决方案,用于预测产品设计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2024新版本旨在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工作流程和功能,帮助用户在各种环境内中快速进行创新设计,改善方案,将仿真模拟与基于云的高性能计算结合在一起,并具有更多的高级扩展功能,帮助用户比以往更轻松,更快地生成更大,更复杂的设计,提高生产http://www.sd173.com/soft/9496.html
15.电控悬架研究:电控悬架和空气悬架的四个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二:中国OEM和Tier1正快速拉低空气悬架的应用门槛 空气悬架对汽车操控性、舒适性提升明显,多配置于60万元以上的进口豪华汽车中,如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路虎、保时捷等高端车型;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和以吉利、一汽红旗、长城为代表的的传统车企为了提升品牌,在高端智能汽车上配置空气悬架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11199055073526276
16.在阿里「死磕」自动驾驶,一个应用型AI科学家「命中注定」的故事眼看天猫精灵的发展越来越好,就在这时,王刚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主动请缨,带领团队从 0 到 1 做自动驾驶。 “这个事情是值得做的,它属于技术应用的第一象限,既有社会价值也有商业价值。”王刚解释道。 而他的这个决定,也获得了阿里高层的支持和重视。 https://chuangke.aliyun.com/info/10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