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表
学生准备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
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1圈是()分钟。
(3)1时=()分
(4)1分=()秒
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
⊙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2时=()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
(2)()时=240分
(3)3分=()秒
(4)4分=()秒
设计意图:例1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你早上几时离家,几时到校呢?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钟,你是怎样计算的?请把你的计算方法讲给组里的同学听。(小组讨论)
预设生1:数钟面上的大格,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生2: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钟。
生3:45-30=15(分)
(学生汇报)
(3)情境练习。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对策: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一、解决实际问题
1、p54(2)
(1)看图理解题意。
1)百货商店:9:30到20:30是11小时。
2)快餐店:6:00到9:00是3小时,中午11:00到1:00是2小时,下午5:00到8:00是3小时,合起来是8小时。
3)超市:周一至周五8:00到22:00是14小时,周六至周日9:00到23:00也是14小时。
2、p54(3)
(2)独立思考
(3)同桌交流
3、完成p54(4)
看图理解题意。
思考解决方法。
有两种方法:
(2)也可以假设从第一天晚上8时睡到第二天早上8时,共睡了12小时,再减去2小时,是10小时。
4、完成p59(5)
(1)看懂火车时刻表,弄清到达和出发的时刻,明确“运行”和“停靠”的.含义。
(3)学生根据运行时刻表,自己提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4)交流各自的问题。
二、介绍数学史料
1、自己阅读第55页上的数学史料。
板书设计:
还可以这样算:
9时50分9时30分
-7时30分-7时50分
2时20分1时40分
课前思考:
课后反思:
使学生理解1小时=60分,1分=60秒,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国庆长假刚刚过去了,徐老师去玩了很多地方,你们去玩过吗?看来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很快乐,徐老师班的陆宇同学在国庆节那天也玩得很开心,他进行了愉快的国庆宁波一日游。大家想知道他在那一天是怎么过的吗?我们一起来听听陆宇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播放录音:今天早上我6:00就起床了,叫了一些同学乘上了330路公交车,8:00到了宁波,下车后买完点心刚好是8:05,然后我们步行,在8:45来到了宁波天一广场……)
师:听了陆宇的介绍后,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生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
6:00——8:007:00——8:05
8:00——8:057:00——8:45
8:05——8:45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从6:00——8:00,8:00——8:05
生:因为8—6=2时
师:那么2时还可以怎么说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一小时等于60分,所以2小时等于2个60分就是120分。
4、练习巩固。
3时2分4时3分,个等于多少?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生:40分
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3、学生讨论说说想法。
a.45—5=40(分)师借助课件来进行说明。
b.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数一数,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八大格,因为一大格有5分,所以8大格就是40分钟。
c.用60-5-15=40(分)用整个一小时减去前面的5分钟再减去还相差的'15分钟,就是经过的40分钟。
4、练习巩固
陆宇同学来到天一广场后他到底在干什么呢?请大家来看大屏幕。
新华书店
9:10—9:55
乐购
10:05—10:30
礼品商店
10:45—11:00
肯德基
11:15—12:15
四、练习巩固
1.陆宇同学下午打算去看一场电影,可是电影院上写着
a.“下午2:10,电影需要放映45分钟,那你知道电影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呢”(播放录音)
2.延伸练习
我们打算在下午4:00到洪塘,如果330路公交车从宁波到洪塘需要开40分钟,我们最晚要什么时候等在330车站了呢?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堂课教学的载体选择的比较好,对于学生学习这一知识很有好处。本堂课进行主题式的教学,进行了用教材,而不是进行教教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去过泰山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游览泰山,想不想去
(播放泰山风景图片,边放师边解说。)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一转眼,我们就游览了两个小时。同学们你们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课件出示问题)师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
例1:2时=()分
(1)你是怎么想的呢
(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师:谁想到前面来用你制做的学具表拨一拨分针走多长是1小时呢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化一下你会做吗我们看题,120分=()时。谁会做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适时表扬)我还想出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题)
(4)反馈练习
3时=()分
4分=()秒
120秒=()分
70秒=()分()秒
1、情境教学:
(1)出示例2情境图1
①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②你能在钟面图上画出7:30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吗
(2)出示例2情境图2①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②你能在钟面图上画出7:45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吗
(3)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把条件和所提的问题连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5)集体读题。
2、讨论算法:
(1)要求小明从家到学校其实就是求什么
(2)请在你的第一个钟面图上画出7:45时分针所指的数字。
(3)数一数分针从6走到9走了多少分钟
(4)学生汇报。
(5)师生合作拨钟面验证。
(6)除了这种用数格子的方法之外你还想到别的算法吗
(7)小组合作讨论。
(8)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9)小结:
师:同学们学习兴趣真浓,敢不敢用所学的知识再次接受挑战
三、知识应用
1、想想做做: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她睡了几小时
2、蛋糕店
6:00---------20:00
一天营业()小时
3、新华书店
8:00--------18:30
一天营业()小时()分
练习4,独立完成,集齐订正。
五、拓展题。
一、目标导航
2、数学思考: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二、要点扫描
1、课标解读
2、内容分析
3、学情认识
4、学法点拨
在教学时应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再交流换算方法。这样既使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的基本方法,又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文档
教学资源
1、课件一只,内有例1、例2教学时的有关内容。
2、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自制的针面。
教学途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呈现信息。
今晚电影:智力大世界
票价:35元
2、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形成算法
1、复习。
2、教学例1。
交流算法:
(1)因为1时是60分,2时是60加60,等于120分。
(2)2时=60分+60分
(3)2个60是60×2=120(分)(如果有这样的说法,教师要表扬)
3、试一试。(课件出示)3时=()分2分=()秒4分=()秒,
做完后交流算的过程。
4、教学例2。
(1)初步感知算法。
(2)教师在钟面拨出:7:30~7:45两个时刻。
(4)交流。
②因为7:30是时针过了7,分针多了6大格,7:45分时针也过了7,分针多了9大格,分针从6到9经过了3大格,分针走一大格就是5分,所以3个5相加就是15分,即:5+5+5=15分。
③分针从6走到12刚好是一小时的一半,是30分,从6走到9又是30分的一半,所以是15分。
④可以是续数法:31、32……45是15分钟。
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同学生们,你喜欢用哪一种呢?
(1)从3时15分到3时35分,经过()分。
(2)从5时35分到5时50分,经过()分。
(3)从7:50分到8:00分,经过()分。这一题你是怎样算的?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的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因为8:00我可以看作7:60,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是7时多,所以计算方法是:60分-50分=10分)
7、复名数的换算。
3分36秒=()秒,先请你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三)、巩固知识实践应用
1、填一填:
1时=()分2分=()秒60秒=()分
60分=()时75分=()时()分180秒=()分
4、书上“做一做”第二题。出示图:
(1)请看图说一说,图上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练习,特别是第2题的练习,建立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的,反过来数学知识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四、错例点击
错例:9:50到10:10经过了()分钟。许多学生会在括号上填1小时40分钟。
错因分析:
五、精彩存盘
时分时分
6:42:568:54:3045:35:12
3、先看钟面上的时刻,再在里填数。
(2)再过分就是4时。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演示钟、钟面模型,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
一、复习准备
1.口答:1时=(60)分,1分=(60)秒。
2.5时=(300)分120分=(2)时3分=(180)秒180秒=(3)分
9时48分12时25分11时5分23时00分
(2)在11时5分的基础上,再加15分,分针应拨到什么地方?4
二、揭示课题
三、教授新课
1.教学例1。
(1)提问:1时等于多少(60)分?2时就是几(2)个1时?是多少(120)分?
(2)2时是120分,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相加,60加60就是120分。
(3)试一试:3分=(180)秒,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教材第62页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题目要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出示第一、二个钟面图。
②讨论:你是怎么想出来的?(6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③教师重点讲解数大格的方法。分针从7时30分开始走到7时45分,一共走了3个大格,一个大格是5分,3个大格是15分。
4.练习: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出示图片第2题,学生思考后口答。
课堂练习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10)分,1时比45分多(15)分。
(2)一节课是(40)分,课间休息(10)分,再加上(10)分,就是1时。
2.练习十四第4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2,3,4题。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一、复习导入
(1)小明刷牙需要2()。
(2)小红系红领巾用了16()。
(3)课间休息10()。
(4)爸爸每天工作8()。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学生独立完成P63页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
2、完成P63-64页第4、5题。
(2)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3、完成P64页第6题。
(1)学生先估计,填空。
4、完成P66页第9题。
(2)在课本上完成66页表格。
三、实践应用
1、在书上完成P65第8题。
(2)分小组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提出的问题。
2、完成P64第7题。
(1)说一说你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有哪些?
(2)回家后想办法把它们的开始和结束时刻都记录下来。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一)知识技能目标:
2.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性目标: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自拍的录像(请一名同学当导游,浏览太原的著名景点)、钟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导游,她要带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我们美丽的太原,你们想认识她吗?
(播放录像,出现一位漂亮的小导游。)
导游: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桃南小学的学生,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想采访大家,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和我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
出示:快乐的星期天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1)导游:你们知道今年是太原建城多少周年吗?(2500年)对,我们家乡太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现在就跟随我一块儿去看看吧!
(播放录像:游览太原2500年的变化,滨河公园、龙潭公园的场景。)
(2)导游:现在我们来到了春秋大鼎,它记载着太原2500年悠久的历史。瞧瞧去!我游览了两个小时了,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
生:2小时是120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
(3)导游:你们真聪明!可KITTY猫不服,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出示题:
3时=()分3分=()秒
240分=()时1时=()分
2分=()秒180秒=()分
指名说。
问:24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
师:小导游又来了,走,瞧瞧去!
(播放录像:在山西剧院的场景)
(1)情境教学。
导游:同学们,这几天正上演迪斯尼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呢,很好看,你们想看吗?一起走吧!
(进电影院,小导游和售票员阿姨的对话。)
导游:请问阿姨,《海底总动员》几点钟开始呢?
阿姨:10:45分开始。
导游:谢谢阿姨。
出示钟面:
(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好方法讲给组里的小朋友听。
(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介绍你的好方法?
汇报:①数钟面上的大格,有3个大格就是15分。
②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
③45-30=15(分)
……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大家认为用算式计算比较方便,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情境练习。
网
(播放录像:在儿童科技中心的场景)
导游:还有更好玩的地方,走吧!
(录像:游览科技城)
生:用了40分钟。
师: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讲一讲。
(同桌交流算法)
(4)小结。
(播放录像:小导游的结束语)
导游:今天我和大家游览了太原2500年的变化,我的收获很多,你们呢?也一样吧!我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太原建设得更加美丽!记得有空和我联系呀!
三、钟表王国
师:你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钟表王国的国王,今天王国里要举行盛大的比赛,邀请聪明的你们去参加,想去吗?走吧!
1.拨表比赛。(教科书第63页的第4题)
师:王国里正举行拨表比赛,按要求拨表,填出答案。
2.智慧大比拼。
出示:
3.运动会比赛。
生:我想参加50米跑,用1小时。
4.比速度。
师:这里有三只可爱的小动物在比速度,它们都认为自己最快,想请你们当评委,帮它们排排名次,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