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几何的初步知识

线和角

(1)线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1.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1254300000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2.543亿。

2.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1302490015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13亿。

3.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345900万后面的尾数约是35万。省略4725097420亿后面的尾数约是47亿。

4.大小比较

1.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位,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7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1.3.2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ab=ba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ab)c=a(bc)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ac

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

⑴数字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

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

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

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与3x的和,2x与3x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和3分别是着两项的系数。

一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

ax+bx=(a+b)x

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与bx这两项的系数。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1.4.2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a÷b=a(b≠0)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⑴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⑵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⑶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

1.5.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7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

2.1.1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2.1.2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⑴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⑵

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的方法与有理数运算中括号类似。

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例如x),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性质和运算律等。

去分母:

⑴具体做法: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⑵依据:等式性质2

⑶注意事项:①分子打上括号

年龄问题:已知两人的年龄,求若干年前或若干年后两人年龄之间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叫做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解题规律:抓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数(常数),而倍数却是每年都在变化的这个关键。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8岁,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⑴父子年龄的差是多少54–18=36(岁)

⑵几年前父亲年龄比儿子年龄大几倍7-1=6

⑶几年前儿子多少岁36÷6=6(岁)

⑷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18–6=12(年)

答:XX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倍。

2、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归一问题特点)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由上所述,解答归一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位量的数值,再根据题中“照这样计算”、“用同样的速度”等句子的含义,抓准题中数量的对应关系,列出算式,求得问题的解决。

3、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植树问题总结)

植树问题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

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

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5、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简易方程

(一)方程和方程的解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1、行同一段路,甲用5小时,乙用4小时,甲乙速度的比是5:4。()

2、大于90°的角都是钝角。()

3、只要能被2除尽的数就是偶数。()

4、每年都有365天。()

5、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扩大3倍。()

6、12/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7、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9整除。()

8、a、b和c是三个自然数(且不等于0),在a=b×c中

A、b一定是a的约数()

B、c一定是a和b的公约数.()

C、a一定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

D、a一定是b和c的公倍数.()

9、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10、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11、“光明”牛奶包装盒上有“净含量:250亳升”的字样,这个250毫升是指包装盒的容积。()

12、x+y=ky(k一定)则x、y不成比例。()

13、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四边形。()

14、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两者一定是等底等高。()

15、比例尺就是前项是1的比。()

16、1千克的金属比1千克的棉花重。()

17、1/100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

18、圆锥的体积比圆柱体积小2/3。()

19、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20、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个角的内角和不变()

21、任何长方体,只有相对的两个面才完全相等。()

2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23、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物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24、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26、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

27、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5%。()

28、比例尺大的,实际距离也大。()

29、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和圆的面积比是∏∶4。()

30、分数值越小,分数单位就越小。()

31、7米的1/8与8米的1/7一样长。()

3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3、小王加工99个零件,合格99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99%。()

在小升初奥数中平均数问题,有一些基本的公式和算法需要大家掌握,具体如下: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1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3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4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如果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增:第二单元课外知识拓展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

(两数和+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甲:28-19=9

8、锯木头问题。

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5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注意事项

1.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几个特殊数:

25×4=100,125×8=1000

因数×因数=积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有哪些初中数学学习是对学生逻辑计算能力的培养,学好初三数学的关键就在于要适时适量地进行总结归类,共同阅读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请您阅读!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一、直线、相交线、平行线

1.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

2.线段的中点及表示

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两点间的距离(三个距离:点-点;点-线;线-线)

5.角(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

6.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线及其表示

8.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9.对顶角及性质

10.平行线及判定与性质(互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传递性);

②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定义、命题、命题的组成

13.公理、定理

14.逆命题

二、三角形

分类:⑴按边分;

⑵按角分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

②外角和;③n边形内角和;④n边形外角和。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讨论:①定义②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积

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7.重要辅助线

⑴中点配中点构成中位线;⑵加倍中线;⑶添加辅助平行线

8.证明方法

⑴直接证法:综合法、分析法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⑶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常通过证三角形全等

⑷证线段倍分关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证线段和差关系:延结法、截余法

⑹证面积关系:将面积表示出来

三、四边形

分类表:

1.一般性质(角)

⑴内角和:360

⑵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

推论1: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

推论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

⑶外角和:360

2.特殊四边形

⑴研究它们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⑶判定步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

⑷对角线的纽带作用:

3.对称图形

⑴轴对称(定义及性质);⑵中心对称(定义及性质)

4.有关定理: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1、2

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③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如,找下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5.重要辅助线:①常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

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对角线、作高、连结顶点和对腰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转化为三角形。

6.作图:任意等分线段。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第四章直线形

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判定、性质。

内容提要

一、直线、相交线、平行线

从“图形”、“表示法”、“界限”、“端点个数”、“基本性质”等方面加以分析。

3.直线、线段的基本性质(用“线段的基本性质”论证“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8.垂线及基本性质(利用它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讨论:①定义②__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⑵间接证法―反证法:①反设②归谬③结论

⑴内角和:360°

推论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

⑶外角和:360°

菱形――

②梯形中常“平移一腰”、“平移对角线”、“作高”、“连结顶点和对腰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转化为三角形。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代数部分: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几何部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圆。

1、实数的分类

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

无理数: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无限小数;二是不循环.二者缺一不可.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等。

注意:判断一个实数的属性(如有理数、无理数),应遵循:一化简,二辨析,三判断.要注意:"神似"或"形似"都不能作为判断的标准.

3、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三要素")。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5、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THE END
1.四年级口算题大全200题,每天50道,赶紧给孩子练习四年级数学口算练习(一) 1) 360÷40 2) 500÷50 3) 280÷70 4) 34×2 5) 15×5 6) 490÷70 7) 21×3 8) 15×6 9) 120÷60 10) 25×4 11) 14×5 12) 480÷80 13) 30×60 14) 1800÷60 15) 25×40 16) 1800÷90 17) 5×17 18) 48÷3 19) 90×6 20) 1400×5 21) 12https://www.sohu.com/a/831840483_121124329
2.小升初数学口算练习题.docx小升初数学口算练习题1.直接写出得数。(1)×=(2)0.375×8=(3)÷=(4)-=(5)+=(6)0.9÷=(7)24×=(8)1-0.22=2.直接写出得数。11.5÷0.05=1040-104=3.直接写出得数。48+62=0.65+0.5=30×(+)=4.直接写出得数。×=7×÷7×=75×10%=5.直接写出得数。510÷30=1÷0.04=÷-÷2=0.1×0.1https://m.renrendoc.com/paper/285901153.html
3.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册下册数学公式定律手册小升初口算应用题思维训图书 > 科学与自然 > 数学 > 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大全通用版人教版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册下册数学公式定律手册小升初口算应用题思维训练教材 wyy 数学 静思轩图书专营店 小学数学公式定理大全通用版人教版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册下册数学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https://item.jd.com/10088518804031.html
4.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大全(精选115道)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大全(精选115道)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试题,试题可以帮助学校或各主办方考察参试者某一方面的知识才能。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30×3= http://kaoshi.yjbys.com/shuxueshiti/216114.html?mType=Group
5.小学数学13年级口算练习题大全(上下册).pdf小学数学1-3年级口算练习题大全(上下册).pdf 14页内容提供方:156***0593 大小:218.84 KB 字数:约1.76万字 发布时间:2024-10-06发布于河南 浏览人气:1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小学数学1-3年级口算练习题大全(上下册).pdf关闭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001/8015047000006132.shtm
6.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大家要在平时多做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口算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提供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大家可以参考练习,更多习题练习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400×4= 0×66= 50×30= 640×8= 880×4= 400+300= 34+39= 360×6= 99×10= 0×20= https://m.oh100.com/kaoshi/shuxueshiti/361099.html
7.荣恒2024新版小升初必做1000题语文数学英语【荣恒】2024新版小升初必做1000题 语文数学英语 品质保证 专属客服 先行赔付 配送 至 选择地区查看预计配送信息 快递:0元起 服务退货包运费 · 支持退换 · 7天无理由退货 选择 科目 共6种科目可选 26人已购买 查看全部 大* 07月05日买了1件 https://h5.youzan.com/v2/goods/3nh0voje6j9kw79
8.六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大全300道(word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300道 六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500道(带答案)_图文 六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400道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口算题及答案300道word版本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300道 小学六年级上册口算题及答案300道 整理六年级小升初数学300道计算题 https://m.gywlwh.com/k/liunianjishangceshuxuejisuantidaquan300dao/
9.小升初数学毕业总复习计算题(口算题)专项练习一苏教版精选这份文档是针对2021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包含了口算练习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他们在过去一年中所学的数学知识点。以下是根据题目内容解析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基础计算: 2018年人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计算题脱式计算专项.doc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44012932/24847363
10.中小学各年级口算题计算题练习题大全,A4纸排版好直接打印带答案本站专业为您提供小学1-6年级,中学7-9年级各种题型的口算题和计算题。内容包含整数、小数、分数的各种加减乘除法运算。一步计算,多步计算,横式计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巧算简便运算等多种题型应有尽有。A4纸排版好WORD电子版,直接下载打印做题即可,全部附有答案方便http://kousuanti.com/
11.小学四年级数学常考的100口算题【小学四年级数学常考的100口算题】相关文章: 2017中考常考的数学公式大全10-10 2017高考数学常考知识点10-12 小升初常考的数学练习题例题10-10 中考数学常考的知识点:平行定理02-06 中考常考的数学知识点大全06-09 高考常考文学常识10-20 中考数学常考的知识点:因式分解06-07 https://www.cnfla.com/shuxue/205223.html
12.阳光同学暑假衔接语文数学英语+暑假阅读+暑假口算题+暑假练字帖全套6阳光同学暑假衔接语文数学英语+暑假阅读+暑假口算题+暑假练字帖全套6本 3升4年级语文数学3本人教版2024秋 小学三年级下册升四年级上册暑假作业2025新版 阳光同学暑假衔接作业2024秋季新版到货,正版现货速发!点击进入9.9元专区>> ¥93.00 (5.04折) 降价通知 定价¥184.80 http://product.dangdang.com/1844343641.html
13.04期末真题04:口算题100题(提高) 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常考易错题人教版(广东广州) 试卷说明:本试卷试题精选自广东省广州市及各区县2020-2022近三年的六年级期末真题试卷,难易度均衡,适合广东省广州市各区县及使用人教版地区的小升初复习备考使用! 一、口算。(100题) 直接写出得数。 2021-11-24更新 | 108次组卷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23pt3707ct10955n300078.html
14.口算题卡天天练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口算速算运算新版新课标部编版小学生成语词典 价格:¥36.88 中华中国成语故事大全注音版正版全套4册7-10-12-15岁儿童课外阅读书籍 价格:¥39.80 商品详情 规格参数 用户评论(0)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口算题卡天天练一年级下册 人教版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口算速算运算巧算同步练习册1学期5-10-20以内加减法训练辅导书资料每天100道 https://www.netshop168.com/goods-170676.html
15.初一代数式计算题及答案初一代数式计算题100道题初一数学上代数式单元检测.doc 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义乌市名师教育辅导站数学习题库七年级(上)第四章《代 页数:4页格式:doc 下载文档 小升初数学脱式计算.doc 数学试题一李叔叔到苹果产地收购苹果,收购价为每千克0.6元,从产地到水果店距离300千米,运费为每吨每千米1.0 https://www.taodocs.com/topdoc/97541-0-0-12.html
16.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题口算练习题对二年级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很有帮助,因此在做数学作业时,不妨有意让孩子多练习口算题。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题目,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题1 ( )×6=30 42÷7= 35-6= 28÷7= ( )×8=48 https://m.xuexila.com/xuexifangfa/ernianjishuxue/3188335.html
17.小学数学计算题(四)打印版式沪江3G手机网站—免费手机小学学习网站:小学数学计算题,小升初数学,小升初计算题,小升初数学计算题http://m.hujiang.com/xx/p17601/
18.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打印下载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打印 大小:0 B / DOCX 小学数学教师简历 小学数学教师求职简历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足球教案 数学教案 小学生奖状 小学生小升初简历 小学生简历 小学生个人简历 小学生自我介绍 小学生成长手册 小升初小学生简历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课程表 一年级数学教案 首页 收藏 https://m.51miz.com/wendang/shuxuejiaoan/1062401.html
19.三年级数学SJ(苏教)上(2012.04印刷)星级口算天天练(含答案)小学数学必做题 举一反三 突破应用题 三年级 黄斌 编写 河海大学出版社 ¥18.80¥12.20 详情 2013小升初数学百题大过关:图形与统计百题(先“数与代数.. 侍作兵 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1.00¥15.10 详情 小学数学口算、心算、速算练习册 一年级 《小学数学..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 ¥15.00¥11.50 详情 轻松http://www.chinakaoyan.com/book/BookShow/id/3250.shtml
20.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口算题卡练习(可保存打印)1-6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②卷(可保存打印) 四年级上册数学竖式计算题100道(jpg打印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卡1000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17页(每天一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大全(含单位换算)暑假练习!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生字笔顺练习表(可保存打印)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90976626_109097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