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3.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4.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6.《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7.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9.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10.《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二、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C)目标的范畴。
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
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遵循幼儿为本的原则,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B)。
A.主观性B.主动性C.主体性D.主导性
3.幼儿园应和(D)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A.家长B.学校C社区D小学
4.《指南》从(A)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A.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B.唱歌、跳舞、画画、故事、手工
C.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D.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劳动
5.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ABD)。
A.支持者B.引导者C.指导者D.合作者
三、判断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教育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教育要面向全体,就是面向全体进行教育,因而划一目标、统一行动,以集体的形式组织教学,就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3.幼儿园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
4.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主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关键在于良好的课程资源。(×)
5.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标准化的艺术技能训练中形成的。(×)
四、简答题:(每题4分,总计20分)
1.简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幼儿园的任务是什么?
答: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3.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的原则有哪些?
答(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4.习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是哪四有?
答:要有理想信念
要有道德情操
要有扎实学识
要有仁爱之心
5.简述《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答:(一)幼儿为本(二)师德为先(三)能力为重(四)终身学习
五、论述题:(10分)
在实施《指南》中教师应把握几方面的问题?
答: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六、案例分析题(20分)
教育案例分析:放羊与复制
曾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例事实:留学美国的教育学博士黄全愈的儿子,在国内时三岁学画国画,寄到美国的“竹子图”让美国教授大为惊叹。黄博士的儿子五岁到美国后继续去学画,去学校几次后,儿子不愿再去了。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儿也不教!”黄博士悄悄去学校观察,发现美国老师的教学几乎是将孩子们“放羊”,出一个题目,让孩子自由去画。老师不讲基本的笔法,不讲布局结构,也不在黑板上画示范画让孩子临摹。这样的教学方式黄博士觉得是误人子弟。
请你谈一谈对此种教学方式的看法;并结合当前学前教育新理念,阐述在工作中应如何处理“放羊”与“复制”的关系?
2.如何处理好“放羊”与“复制”的关系:
(1)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要认真学习《纲要》和《指南》精神,大胆实践,把《纲要》和《指南》中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要求,从而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对幼儿的认识。(5分)
(2)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满足其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空间。教育中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不是”“像不像”,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创造兴趣,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和体现。(5分)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名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能力差的幼儿可以“复制”多一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放羊”多一点,只有将“复制”和“放羊”有机结合,才能为幼儿的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