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的一天,李某某驾驶电动三轮摩托车在慈利县城某路段掉头时,与张某某驾驶的电动三轮摩托车相撞,造成张某某受伤,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的交通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某负主要责任,张某某负次要责任。
事故发生后,张某某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经诊断,张某某多肋骨折、双肺挫伤、胸腔积液等多处受伤,住院期间产生医疗费9000多元。经法医学鉴定,张某某被评定为十级伤残,误工期120日、护理期60日、营养期60日。
李某某系某快递公司员工,案涉交通事故发生在李某某工作过程中。某快递公司未对李某某驾驶的电动三轮摩托车投保交强险。因未就损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张某某将李某某及某快递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赔偿金、鉴定费、交通费、精神抚慰金、车辆维修费等损失共计5万余元,而李某某及某快递公司认为电动三轮摩托车不能投保交强险,案涉损失应由双方按照事故责任比例分担。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发生本次交通事故时,李某某系履行职务行为,其责任应由某快递公司承担。李某某驾驶的电动三轮摩托车属于机动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条的规定,该车辆上道路行驶应依法投保交强险。而某快递公司作为该车辆所有人和管理人,未为该车辆投保交强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的规定,张某某的损失应由某快递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行予以赔偿,不足部分再由某快递公司与张某某按事故责任比例分担。张某某因案涉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中,除鉴定费外,其余均属交强险赔偿项目,且损失总额5万余元未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应由某快递公司全额赔偿,鉴定费则由张某某与某快递公司按责任比例分担。
法官说法
01
电动摩托车属于机动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2018年5月17日,GB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工信部正式发布,并已于2019年4月15日正式实施,成为电动自行车行业新的国家标准,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应当具有脚踏骑行功能,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质量应小于或等于55kg,软硬件应当具有防篡改设计等。符合这些标准的,依然属于非机动车,而超出该标准的,统统规划为机动车范畴。因此,电动摩托车(包含电动三轮摩托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显然属于机动车。
02
电动摩托车应当投保交强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和管理人,应当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我国实行机动车交强险制度,就是通过国家法律强制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购买相应的责任保险,以提高第三者责任险的投保面,在最大程度上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及时和基本的保障,尽可能保障交通事故中弱势群体的利益。电动摩托车属于机动车范畴,就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投保交强险。
03
电动摩托车能够投保交强险
04
投保义务人在交强险限额内先行承办赔偿责任有明文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未依法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投保义务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交强险责任是法定赔偿责任,具有特殊性,无论被保险人在事故中有无责任,也不管受到损害的第三者自身过错如何,只要该损害不是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都会对受害人的全部损失在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这其实是一种强制保护,为的是保障机动车交通事故受害第三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济,同时降低机动车驾驶人的赔偿风险,弥补其偿付能力的不足。车主购买电动摩托车后,能投保交强险而不予投保,主观上具有过错,其驾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后,应当在交强险限额内先行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分析,电动摩托车属于机动车,应当且能够投保交强险,投保义务人对电动摩托车是否投保交强险是可控的,是通过自身选择便可实现的,未依法投保交强险的电动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投保义务人具有可责难性,应当在交强险限额内先行承担赔偿责任。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二)“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三)“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四)“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五)“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条第一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第一款:“未依法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投保义务人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原标题:《【以案普法】电动摩托车属于机动车吗?需要投保交强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