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摩托车车体结构,尤指一种可增加置物箱置物空间及降低车体盖单元成本、进而提升摩托车使用功效的摩托车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该摩托车1的车架单元11朝车体后方延设有左右一对侧车架部111,该侧车架部111之间设有一置物箱12,该置物箱12上方设有可封闭该置物箱12的座垫13;该车架单元11的的外周罩盖着车体盖单元14。
如图2、3所示,该置物箱12设于该车架单元11的侧车架部111的内侧,该侧车架部111的外侧罩盖有车体盖单元14的侧车体盖141;更明确地说,由车体侧的外侧朝内侧,依序为侧车体盖141、侧车架部111、置物箱12,而该侧车架部111与该侧车体盖141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距,以便该侧车体盖141的安装。该摩托车1侧向车体宽度是有总宽度的限制,因此该侧车架部111无法向车体左右宽度方向挪移,所以也使得该置物箱12的置物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另该置物箱12为能顺畅地安装于该侧车架部111的内侧,会于该置物箱12近底部上方朝内凸设左右一对容置凸部121,藉由该容置凸部121外侧的凹陷来容置该侧车架部111;然而,该容置凸部121的设置更进一步地使该置物箱12的置物空间受到缩减。
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摩托车车体的结构,来改善摩托车置物箱置物空间受到限制的缺陷,已为摩托车制造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车体结构,藉此可克服常用摩托车车体结构会造成置物箱的置物空间受到缩减的缺陷。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车体结构,该摩托车至少包括有车架单元、一设于该车架单元上的座垫、一吊挂于该车架单元上的动力单元、一设于该车架单元外周的车体盖单元;该车架单元至少具有左右一对侧车架部,该侧车架部具有上升段及延伸段,该侧车架部之间设有置物箱,该座垫盖设于该置物箱的上方,该车体盖单元具有盖设于车架单元前段的前车体盖及盖设于该车架单元的车身边盖,由该侧车架部朝向车体左右宽度方向移出形成该车身边盖的一部分,藉此该左右一对的侧车架部之间可形成一较大的容置宽度,进而可有效增加该置物箱的置物空间。
本发明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由该侧车架部朝向车体左右宽度方向移出形成该车身边盖的一部分,藉此该左右一对的侧车架部之间可形成一较大的容置宽度,因此被安装于该左右一对的侧车架部之间的置物箱也可以适度增加沿左右车宽度方向的宽度,进而可有效增加该置物箱的置物空间,同时该置物箱近底部处也无需再设置容置该侧车架部的容置凸起部,藉此更可增加该置物箱的置物空间。
本发明藉由上述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另一功效在于:藉由该侧车架部朝向车体左右宽度方向移出形成该车身边盖的一部分,藉此该侧车架部的上升段及延伸段的前段可构成该摩托车侧车体盖构件的一部分,更明确地说,该摩托车罩盖侧车体的车盖构件是由该车身边盖的前车身边盖、下车身边盖与后车身边盖,以及该侧车架部的上升段及延伸段的前段所构成,藉此可以藉由该侧车架部的上升段及延伸段来作为该车身边盖的一部分,进而可减少该车身边盖的数量,因此能降低该车身边盖成本。
优选地,该车身边盖具有前车身边盖、下车身边盖与后车身边盖;该摩托车罩盖侧车体的车盖构件是由该车身边盖的前车身边盖、下车身边盖与后车身边盖、以及该侧车架部的上升段及延伸段的前段所构成。
优选地,该前车身边盖是沿该侧车架部的上升段及延伸段设置,该前车身边盖设于该侧车架部的上方侧。
优选地,该下车身边盖设于该侧车架部的上升段朝车体后方处;该下车身边盖设于该侧车架部的上升段的下侧处。
优选地,由侧视观视,该摩托车侧车体前段由上至下依序为前车身边盖、侧车架部的上升段及下车身边盖。
优选地,该后车身边盖具有前段部及后段部,该后车身边盖的前段部设于该侧车架部的延伸段下方处,并与该下车身边盖连接,该后车身边盖的后段部设于该侧车架部的延伸段后段的外侧,该后车身边盖的后段部是将该侧车架部的延伸段后段予以遮罩盖。
优选地,该后车身边盖的前段部及后段部是藉由座垫的驾驶座与乘客座的分界线来界分。
优选地,该侧车架部的上升段上设有供乘客搁脚用的搁脚踏件。
优选地,该侧车架部的延伸段上设有左右一对朝车体上方延设的扶手架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常用摩托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常用摩托车置物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摩托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摩托车的部分分解图。
图6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摩托车置物箱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4、5所示,该摩托车2至少包括有车架单元3、前轮4、座垫5、动力单元6、后轮7及车体盖单元8。
如图4、5所示,该车架单元3的前方枢设有头管部31,该头管部31上方接设有转向把手32,该头管部31连接有下降管部33,该下降管部33连接有左右一对的并朝车体后方延伸且略成平面状的脚踏管部34,该脚踏管部34连接有左右一对并朝车体后方延设的侧车架部35,该侧车架部35具有上升段351及延伸段352,该上升段352的端头连接于该脚踏管部34,该上升段351上设有供乘客搁脚用的搁脚踏件36,该延伸段352上设有左右一对朝车体上方延设扶手架部37;该头管部31的下方枢设有前叉单元A,该前叉单元A下端枢设有前轮4,该前叉单元A邻近该前轮4上方设有挡泥板件B。
如图4、5所示,该侧车架部35于延伸段352上方设有可供驾驶人乘坐的座垫5,该座垫5具有朝车体前方的驾驶座51及朝车体后方的乘客座52;该侧车架部35的上升段351设有引擎吊挂部353,该动力单元6是吊挂于引擎吊挂部353上,该动力单元6接设有后轮7、后避震器C、排气管61及空气滤清器62;该侧车架部35的上升段351上方邻近延伸段352设有连接左右上升段351的前横管354,该侧车架部35于左右延伸段352的内侧设置有一置物箱9,该置物箱9的前端是锁固于该前横管354上,该置物箱9的前端上方可供该座垫5的枢纽件(附图中未绘出)固设,藉此该座垫5即可以该枢纽件为枢转中心来做掀启或关闭的动作,该座垫5是盖设于该置物箱9的上方,也就是说该座垫5盖设于该置物箱9的上方时,该置物箱9即可形成一封闭的置物空间。
如图4、5所示,该车体盖单元8罩覆于该摩托车2的车架单元3的外部,该车体盖8包含有位于摩托车2前方的前车体盖81及车身边盖82,也就是说该前车体盖81盖设于该车架单元3的前段,该车身边盖82盖设于该车架单元3的后段;该前车体盖81包括有遮膝罩811、前面板812及脚踏板813,于遮膝罩811下方且朝车体后方设有上下一组的脚踏板813,该遮膝罩811及前面板812是将该下降管部33以完全地包覆,更具体地说,该遮膝罩811及前面板812于该摩托车2的下降管部33处形成一较具密封性的空间,藉此可避免该下降管部33被地面污水或灰尘所污染。
如图4、5所示,该车身边盖82包括有中央盖821、前车身边盖822、下车身边盖823及后车身边盖824;该中央盖821是设于该座垫5驾驶座51前端下方,该中央盖821两侧设有朝车体后方沿伸的前车身边盖822,该前车身边盖822是沿该侧车架部35的上升段351及延伸段352设置,更明确地说,该前车身边盖822设于该侧车架部35的上方侧;该下车身边盖823设于该侧车架部35的上升段351朝车体后方处(该下车身边盖823左右一对,附图中只显示一侧),进一步地说,该下车身边盖823设于该侧车架部35的上升段351的下侧处,由侧视观视,该摩托车2侧车体前段由上至下依序为前车身边盖822、侧车架部35的上升段351及下车身边盖823;该后车身边盖824具有前段部8241及后段部8242,该后车身边盖824的前段部8241设于该侧车架部35的延伸段352下方处,并与该下车身边盖823连接,该后车身边盖824的后段部8242设于该侧车架部35的延伸段352后段的外侧,也就是说该后车身边盖824的后段部8242将该侧车架部35的延伸段352后段予以遮罩盖;该后车身边盖824的前段部8241及后段部8242是藉由该座垫5的驾驶座51与乘客座52的分界线5a来界分,更明确地说,该后车身边盖824是由该下车身边盖823处朝车体后方延伸至车体尾部。
如图4、5、6、7所示,该侧车架部35的上升段351及延伸段352的前段可构成该摩托车2侧车体盖构件的一部分,更明确地说,该摩托车2侧车体盖构件包括有该车身边盖82的前车身边盖822、下车身边盖823与后车身边盖824,以及该侧车架部35的上升段351及延伸段352的前段所构成,藉此可以藉由该侧车架部35的上升段351及延伸段352来作为该车身边盖82的一部分,进而可减少该车身边盖82的数量,因此能降低该车身边盖82成本;另外更需一提的是,该侧车架部35朝向车体左右宽度方向移出形成该车身边盖82的一部分,藉此该左右一对的侧车架部35之间可形成一较大的容置宽度,因此被安装于该左右一对的侧车架部35之间的置物箱9也可以适度增加沿左右车宽度方向的宽度,进而可有效增加该置物箱9的置物空间,同时该置物箱9近底部处也无需再设置容置该侧车架部35的容置凸起部,藉此更可增加该置物箱9的置物空间。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藉由该侧车架部35朝向车体左右宽度方向移出形成该车身边盖82的一部分,藉此该左右一对的侧车架部35之间可形成一较大的容置宽度,因此被安装于该左右一对的侧车架部35之间的置物箱9也可以适度增加沿左右车宽度方向的宽度,进而可有效增加该置物箱9的置物空间,同时该置物箱9近底部处也无需再设置容置该侧车架部35的容置凸起部,藉此更可增加该置物箱9的置物空间。
本发明另一功效在于,藉由该侧车架部35朝向车体左右宽度方向移出形成该车身边盖82的一部分,藉此该侧车架部35的上升段351及延伸段352的前段可构成该摩托车2侧车体盖构件的一部分,更明确地说,该摩托车2罩盖侧车体的盖构件是由该车身边盖82的前车身边盖822、下车身边盖823与后车身边盖824,以及该侧车架部35的上升段351及延伸段352的前段所构成,藉此可以藉由该侧车架部35的上升段351及延伸段352来作为该车身边盖82的一部分,进而可减少该车身边盖82的数量,因此能降低该车身边盖82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藉由上述的结构,可改善已知的缺陷并达到所诉求的目的,确实已较常用者增进功效,显已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要件,故依法提出发明的申请,祈请贵审查官之详鉴,惠赐为准予专利之审定,至感德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