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拍照搜题”作业App饱受诟病。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其中提出,对于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App,暂时下线。整改到位并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恢复备案;未通过审核的,撤销备案。
依赖App寻求答案
对暂时下线“拍照搜题”作业App持赞成态度的大多数是老师。吴景瑞是一名初中物理老师,他告诉记者,一次物理课上,他冲学生“发火”了。原因是,全班三分之二学生答案“整齐划一”,他打开某款“拍照搜题”作业App,发现这些学生几乎一字不差将答案“还原”。“我再让其中几位同学口述解题思路,没人能以完整的逻辑复述,答案没有错,但学生根本没有掌握知识点。‘拍照搜题’作业App提供了捷径,也混淆了老师的判断。作业原本是学生反馈‘会不会’的途径,这么一来,老师没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也没办法做到‘拾遗补阙’。”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建平西校特级校长赵之浩对暂时下线此类App表示支持。他认为,学生依赖此类App寻求答案,其实都是教孩子“知其然”,而不是教“知其所以然”。“对学生的认知提升毫无意义,反而是为一部分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提供另一种形式的‘抄作业’方法。”在他看来,此类App导致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完全依赖其完成作业,这就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不能及时发现上课的问题。“这类‘拍照搜题’App还导致部分家长或监护人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误判。平日作业每次都是‘优’,但到了考试就成绩不佳,增添父母焦虑。”赵之浩说。
有些工具答案错误百出
对倾向亲自上阵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这类“拍照搜题”作业App已经成为他们的工具。一部分家长看到通知,觉得给自己辅导功课增加了障碍。“比如,那些不会的数学题一看App就懂了,然后再把解题思路和孩子说。没了这类App,有的难题也没法解了。”
学校应该加强作业答疑
其实,“拍照搜题”作业App自面市起就饱受争议。开发商和运营商认为,“拍照搜题”作业App好比“老师”或一个成绩优秀的“学伴”在身边,便于学生请教,获得解题思路。但质疑者认为,这非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还方便学生偷懒。有不少学生下载这类App,是为了快速完成作业、抄袭答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规范此类App,是让正确的学习方法回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能力。而“拍照搜题”作业App的存在,又在刺激学生的依赖性。“拍照搜题”作业App暂时下线,并非不允许所有作业类App存在,而是要趋利避害,限制弊端,发挥优势。作业App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布置个性化作业、弹性作业、反馈学生作业效率等方面还是有优势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规范‘拍照搜题’作业App后,有的教育培训机构转向开发具有类似功能的‘实体产品’,把线上培训内容、App产品化,号称‘某某智慧学习机’卖给学生和家长,而产品功能和以前的App差不多。对此,需要把这类产品也纳入统一规范治理,防止机构打擦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