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书占据书店半壁江山,质量堪忧的模拟题“登堂入室”引发担忧,专家指出——
考试改革不断深入,应零容忍“教育垃圾”
■本报记者储舒婷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看似戏言的话被不少教辅书,甚至一些学校的老师作为考试“成功法宝”向学生灌输。但是,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日前举办的“2019考试评价国际研讨会”上,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惠中直言:“模拟试题集就是‘教育垃圾’,不能再让这些垃圾利用高风险考试的品牌效应,利用考生的焦虑心理牟利。”他的话得到在场几乎所有中学和大学老师的赞同。随着新高考改革更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能力,不少学者表示,当下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更应该对模拟试题零容忍。
市面上模拟试卷质量堪忧,命题科学性存疑
记者调查发现,《直通上海名校全真模拟试卷》《×年级××科目一卷搞定》《中/高考××科目模拟》……几乎任何一家书店,最显眼位置都有一半被教辅书占据。而且即便寒假还未来临,下半学期的教辅书就已经更新上架了,其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学段的模拟试题集占了这些教辅书一半以上。
模拟题真有用吗?一位知名中学数学特级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市面上的模拟题和真题差距很大,且质量参差不齐。他说:“我去书店研究过,不少模拟题就是互相抄来改变些数字而已,有些数学题目还会出现缺少条件无法解的情况,反而会误导学生思维和学习方向。”
越是高风险高利害的考试,模拟题集种类就越多
考试评价方式更科学、灵活,所以做再多模拟试题,无论是对提高考试分数还是能力培养,都是无用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称,中考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的命题,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实现由“考什么教什么”变为“教什么考什么”。而高考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方向是一致的,随着考试改革推进,模拟试题终将失去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