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学校一直明文规定不允许带手机,但是对智能手表大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次禁令升级为什么?
事出有因
智能手表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会带来诸多问题
智能手表需在家长书面申请政教处批准后方可带入学校使用,并要求家长对孩子使用的智能手表的部分功能进行禁用或限制(交友功能、拍照功能与上网功能等,家长可尽量选择仅有通话功能和定位功能的智能手表),以避免孩子形成攀比心理或不良交往方式。
记者了解到,学校里一直明文规定不允许带手机,但是对智能手表大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带手机的现象不多,在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智能手表则在小学生群体里占了近四成。
昨天,记者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小学生20人,中学生20人。记者发现,小学生当中,近五成有智能手表或者手机,且集中在高年段。差不多8成以上的中学生有手机,不过宁波很多中学都是明令禁止带手机进校园的,也有学生会偷偷带,或者回家再用。
校方回应
做出限制出发点只有一个
不让其过度占用孩子精力
昨天,消息在升旗仪式上宣布后,学校里一片哗然。
“其实初中带手机一直是禁止的,这一次是重申,关键还是智能手表的问题。”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校长陆琦说。
消息宣布后,有一位五年级学生直接找到了校长,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智能手表一方面是要和父母联系,另外一方面是保障在路上的安全。”
对于这样的规定,有家长点赞,也有家长表示不买账。
“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新鲜,她课间也会发个信息来,我们也是挺开心的,知道她在干什么。大点起来,心思就多了。我现在有点后悔给她配了个多功能的手表,我发现她在偷偷听歌,听歌不是说不能听,只是她在作业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开起来。”一位六年级的家长告诉记者,“现在女儿快毕业了,已经提出要买一个手机的要求,我真是很纠结。”
反对的家长其实理由也很简单。“我们也是担心他在学校,会不会有事情发生,比如忘带东西了,比如受伤了,可以及时联系到父母。现在年龄大一点了,就是放学后自己走路回家的。我们需要这样便捷的通讯方式,确认他是否安全到达。”一位家长坦诚地说。
记者调查
学校基本不提倡用智能手表
认为“会影响正常秩序”
其实,在带不带手机进校园这个问题上,曾经有一段无比纠结的时刻。大概在11年前,小学生带手机已经成了校园里一件十分时兴的事情,引起了老师家长的注意。江东中心小学还特意举行了一场听证会,学生、家长和老师组成正反双方,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证。
在辩论过程中,江东中心小学形成最后的决议——不带手机进校园,这个规定依然延续至今。对于这几年出现的智能手表,学校的态度也是“不提倡”。
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校长胡震珍告诉记者:孩子在学校,一有什么事情就联系家长,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觉得,孩子遇到困难也是可以通过自己或者寻求老师来解决的。所以智能手表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很多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有的小朋友甚至想爸爸妈妈都会通过手表告知,其实这是会影响学习的连贯性的。
广济中心小学的一位二年级家长说,学校是不支持使用智能手表的,但是也没有特别的规定。如果不能管理好,就不能使用。比如像我们班,曾有同学的手表上课突然发出了声音,后来就被老师批评了,之后智能手表就不允许使用了。
也有学校虽然允许,但是规定一到学校就要上缴到班主任那里保管,比如曙光小学。
记者发现,虽然宁波很多学校对于“智能手表”没有直接说不,但基本上都是“不支持不倡导”的态度,认为会影响学校该有的秩序。
多方建议
儿童智能手表功能尽量简单
学校设置保存柜,到校统一保管
昨天,记者通过淘宝搜了“儿童智能手表”几个字,就跳出了众多品牌,价格在几百到上千不等,功能也有多有少。记者随便咨询了一家品牌有啥功能,除了主打的定位功能,“微聊、交友”都列在其中,有的甚至还有支付功能。
儿童智能手表也非常畅销,记者逛到的几个品牌月销都在几千台。
宁波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受欢迎,肯定有这个需求。”
那么对于这样有利有弊的事物,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弊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