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6)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网|2017-05-2511:14
收藏
河南省特岗教师考试内容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教学技能、新课程理念及教师专业标准等基本的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针对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河南华图特岗教师招聘网为大家提供了复习备考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杜威倡导的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2.在我国当前农村教育改革中,提出要推进“三教统筹”,其中的“三教”是指()
A.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B.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C.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D.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3.在教学中侧重于对过程管理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4.平常所说的“大器晚成”表现了智力()的个别差异。
A.能力结构
B.发展水平
C.语言思维
D.表现早晚
5.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的代表作是()
A.《教育漫话》
B.《爱弥儿》
C.《人的教育》
D.《教育论》
6.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7.新课程改革提倡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8.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趋向阶段属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水平
9.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由动荡走向成熟。研究表明,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阶段。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0.对倔强的学生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A.心事倾诉
B.认知调整
C.情绪疏导
D.谈话沟通
11.()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A.注意
B.思维
C.意志
D.认识
12.某人智力测验原始分为95,其年龄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10,此人的离差智商为()
A.100
B.115
C.120
D.125
13.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卢梭
14.教学模式的要素主要包括()
A.目标、原则、方法、程序
B.目标、原则、策略、方法
C.主题、目标、原则、策略
D.主题、目标、策略、程序
15.暗适应表现为感受性()
A.提高
B.降低
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
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
16.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
A.阶段发展理论
B.道德发展理论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D.人格发展理论
17.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提出教育应培养()
A.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C.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
D.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8.德育的基础内容是()
A.教会学生做人
B.提高学生成绩
C.热爱共产党
D.热爱祖国
19.漫画家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别人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的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A.1976年
B.1986年
C.1988年
D.1999年
二、多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基本特点包括()
A.强制性
B.基础性
C.灵活性
D.普遍性
E.科学性
2.社会态度的功能有()
A.适应功能
B.自我防御功能
C.价值表现功能
D.认识或理解功能
E.传递功能
3.下列活动中,属于智力技能的是()
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
E.书写
4.下列属于文字板书类型的是()
A.表格式
B.线索式
C.简笔画
D.示意图
E.演算式
5.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A.学校不得开除学生
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C.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
D.学校不得设重点班
E.平等对待学生
三、填空题
1.中国古代“有教无类”思想的早提出者是____________。
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学校分为:官学、__________。
4.教育法规的“母法”是《____________》。
5.“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反映了____________的教学原则。
6.我国情境教学法的首倡者是____________。
7.概念掌握的行为指标是____________。
8.班集体的特征包括:共同的奋斗目标;____________;一定的共同的生活准则;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____________。
10.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____________或反应倾向性。
四、简答题
1.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2.简述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4.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五、论述题
1.试述德育的任务。
2.结合实际,谈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其对教学的启发。
六、案例分析题
生活中常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样的说法。
以上这一说法说明能力发展受什么因素所决定简述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2.B。解析:“三教”是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3.A。解析:形成性评价强调对过程的评价。
4.D。解析:人的智力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的性别差异等方面。智力表现早晚差异是指智力的成熟有早晚之分,有人早慧,有人则大器晚成。
5.C。解析:福禄贝尔的代表作是《人的教育》。
6.A。解析: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的一般特征,也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7.A。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现代师生关系是合作关系。
8.B。解析: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可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是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9.B。解析: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初中二年级这一阶段。
10.B。解析:认知调整的直接目的在于矫正被认为是导致不适行为和情绪反应的特殊思想和信念。
11.A。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12.B。解析:根据离差智商公式可知,其离差智商为115。
13.C。解析:裴斯泰洛齐是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14.D。解析:教学模式的要素主要包括主题、目标、策略、程序。
15.A。解析:暗适应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
16.C。解析:维果斯基是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创始人,特别强调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
17.D。解析: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8.A。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成才先成人,德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做人。
19.D。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为一个整体。
20.B。
1.ABD。解析: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基本特点包括强制性、基础性和普遍性。
2.ABCD。
3.ACD。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写作技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其中写作技能特指写作构思技能。
4.ABE。解析:文字类板书包括表格式、线索式和演算式。
5.ABDE。解析: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
1.孔子
2.考试焦虑
3.私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6.李吉林
7.运用概念
8.一定的组织结构
9.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
10.内部准备状态
1.【答案要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6)建立学生档案;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组织。
2.【答案要点】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答案要点】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4.【答案要点】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5.【答案要点】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
(1)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④尊重需要;⑤求知需要;⑥审美需要;⑦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学的启发: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接近现实,对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学校里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所以,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答案要点】
(1)说明能力发展受遗传因素所决定。
(2)看法: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有研究发现:遗传关系越密切,个体之间的智力越相似。但是遗传只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许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因此,遗传因素是能力形成的自然基础和前提;遗传因素不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