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4.22甘肃
语言表达运用2:21-40,50题
【21】(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石榴树碧绿的叶片,泛着油亮亮的光泽,填满了枝丫间所有的缝隙。先是艳艳的花蕾,____①____,像少女抿着娇嫩的小嘴,羞涩地在绿叶丛中躲躲闪闪。然后是零星开放,绽吐金蕊,花红叶绿,____②____,搭配成世上最和谐不过的图画。最后便是____③____,满树泼彩。花的塔,花的楼,花的山,仿佛憋了一春的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
石榴树是花果同枝,这边花开得艳红,那边果子已有雏形,像一群调皮的孩子,红着脸,翘立枝头,随风嬉戏。果实稍大,便褪去了艳红,如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透着一股勃勃的生机。石榴真正成熟,要等到中秋节。胖胖的,圆圆的,红红的,小灯笼般挂在枝头,很远就能看到它的笑脸,感觉到它的招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处是几个短句,请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又胖又圆又红的石榴挂在枝头,很远就能看到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2】(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自限性疾病”是一个医学概念。这类疾病的病程不会无限扩大,就算没有特殊的针对病因本身的治疗,在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运作下,____①____。
每个人都跟自限性疾病打过交道。比如大家熟悉的上呼吸道感染和诺如病毒感染,就属于自限性疾病。得了这些常见的自限性疾病,患者走完整个病程之后,通常就会痊愈。当然,如果得的是传染性的自限性疾病,____②____。
在自限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对于引起疾病的病原体本身,往往缺乏特效药物。虽然是病毒感染,很多情况下也并不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感染后,'不当回事'可以吗?常见自限性疾病的患者可以在家里静养休息,注意隔离防护,避免感染扩大,观察病程,等待痊愈。但如果出现了较重的症状,____③____,以减轻患者痛苦,防止产生并发症。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不当回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B.屈原是爱国诗人,他的爱国精神体现在“虽九死其犹未悔”等诗句中。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水浸一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D.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位京剧名家被称为“四大名旦”。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参考答案·解析】
18.示例:①含苞欲放(含苞待放)②相得益彰(相映成趣)③花团锦簇(繁花似锦)(每空1分。答案不唯一,不是成语不给分)
19.褪去了艳红的稍大的果实如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般透着一股勃勃的生机。(4分)
20.①原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榴的成熟与可爱。②原句运用叠音词,突出了石榴成熟后又大又圆又红的特点,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③原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表达出人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A解析:A项的引号和文中'不当回事'的引号作用相同,都是表示突出强调。B项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C项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反语、讽刺。D项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22.示例:①通常疾病也会好转②要注意隔离防护③也需要及时治疗(每空2分)
…………………………………………………………………………………………………………………………
【23】(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①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许多趣味与艺术感兼具的各类型文化,十二生肖文化就是其一。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对第二自然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4分)
【24】(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以往,“碳汇的增加”,主要靠陆地的植树造林。其实,②_。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这个庞大的碳库储碳量是陆地碳库的20倍、大气碳库的50倍。海洋每年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海洋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在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18.①源远流长②不同凡响③不可磨灭(每空1分,意对即可
1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多表示虚数,与历法、十二生肖都有关联,十二生肖文化兼具趣味与艺术感,影响深远。(4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20.①上下联意义紧密相连。“年逢寅虎”和“岁别丑牛”两两相对,分别用十二生肖的“寅虎”和“丑牛”代表新到的一年和过去的一年,表明迎新辞旧之意:“群情奋”和“大地春”相对,以人与自然的表现彰显新年的美好。(2分)②上下联对仗整齐,平仄相谐,节奏分明,气势不凡,有助于表现节日的欢快气氛。(2分)
22.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②海洋才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③了解海洋碳汇(每点2分,意对即可)
【25】(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了这个节点,一切都变得格外淡定,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去留自如。晚秋,也因红叶的渲染,变得绚丽多彩,分外壮观。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上天置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即使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它们历经风雨,不畏干旱,以博大的胸襟反哺晚秋。岁月在盛衰中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所有的抵达,都会以另外一种模样重生;已经重生的又正在抵达的路上:一如这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晚秋。
18.文中四处加点词语,不能与括号中的词语互换的一项是()
A.依依不舍(难解难分)B.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C.周而复始(循环往复)D.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使之语序、句序合理,可以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6】(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饮食习俗都①,“冬至饺子夏至面”“雨前香椿嫩如丝”“立秋啃秋瓜”等民间俗语皆是对节气饮食文化的提炼,直至今日仍不过时。因此,我围绕不同节气的特色美食,创作了《二十四节气吃什么》系列插画,让人们在了解“吃什么”的同时,对节气背后的历史渊源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系列插画的创作过程中,色彩是十分重要的表现元素。我注重在大自然中取色,②。如插画《春分》描绘了大面积的粉色樱花,并点缀鹅黄色和嫩绿色,直观地呈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象。夏季以绿色系为主,但从《立夏》到《大暑》,又呈现出由浅绿到深绿的微妙变化。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所以金灿灿的害羞地低下了头的麦穗、红彤彤的绚烂的枫叶等都可以成为凸显节气色彩热证的重要元素。
在人们的惯常思维中,春天的场景大多是暖色系,③,但在进行插画创作时,却可以打破常规,注重情绪的表达。试看插画《立冬·猫》,虽然窗外寒风阵阵,但家中的暖黄色壁纸、冒着热气的红色水杯,一只睡得香甜的橘色小猫,营造出暖意十足的空间基调,这未尝不是一种对节气面貌的真实记录。
四季交替,节气轮转,每时每刻都可以化作斑斓的色彩,留在画作中,更印在我们的记忆里。
20.下列诗句中加点词与文中“害羞”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清·查慎行《三闾祠》)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C.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汲。(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D.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宋·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
21.“冬至饺子夏至面”“雨前香椿嫩如丝”等谚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8.D
20.C
22.示例:①遵循着二十四节气的更迭(变化)规律②用色彩变化突出(表现)各个节气的特色③冬天的场景则多为冷色系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依依不舍”,形容感情很深,舍不得离开。“难解难分”,意思是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文中是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互换。
第二空,“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井然有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互换。
第三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去而复来。指反复进行,没有止息。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互换。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害羞”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麦穗以人的情态。
A.“想见”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湘兰沅芷以人的思想感情;
B.“赴”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群山万壑以人动作;
C.没有修辞手法,大意是:西峰山势峥嵘,瀑布喷射,山下巨石横斜,溪流蜿蜒曲折,水声潺潺。
D.“商量”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山以人的动作情态。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这里说的是“饮食习俗”,再结合后文的引用“冬至饺子夏至面”“雨前香椿嫩如丝”“立秋啃秋瓜”可知,中国人的饮食习俗是遵循二十四节气的。可填:遵循着二十四节气的更迭(变化)规律;
第二空,此处是创作插画时注重“取色”,结合后文《春分》“描绘了大面积的粉色樱花,并点缀鹅黄色和嫩绿色”“夏季以绿色系为主”等可知,插画利用色彩变化表现不同节气的特征。可填:用色彩变化突出(表现)各个节气的特色;
第三空,此处是人们的“惯常思维”,春天是暖色系,此句与之相对,应该说冬天是冷色系;结合后文“虽然窗外寒风阵阵,但家中的暖黄色壁纸、冒着热气的红色水杯,一只睡得香甜的橘色小猫,营造出暖意十足的空间基调”也可推知惯常思维里冬天是冷色系。可填:冬天的场景则多为冷色系。
【27】(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最近几年,无糖饮料赢得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很多消费者认为,饮用无糖饮料让人在尽情享受甜食的同时,不用担心长胖。然而,事实和大家的认知有很大出入。
首先,无糖饮料并非“零糖”。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的,即可称之为无糖食品。因此,无糖饮料只是低糖,但很多人以为无糖饮料是完全无糖,就疯狂摄入,结果越喝越胖。
其次,无糖饮料一般不含有蔗糖和淀粉糖,但它可以含有代糖,如糖醇、低聚糖、阿斯巴甜等甜味剂。甜味剂本身热量不高,但长期、过量饮用含甜味剂的饮料也可能使人发胖。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果蝇进行实验,发现甜味剂可以使果蝇的摄食量增加将近三分之一。患尼嘉文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实验也证实了这种现象。研究人员称,①在人们摄取甜味剂但没有搭配相应的热量时,大脑会发出增加操食量而使人补充更多的热量。②此外,因为饮用者觉得自己喝的是“零糖”“零热量”饮料,所以会下意识地放纵自己摄入过量食物。③你要是天天用无糖可乐配炸鸡,想不长肉那是谁也拦不住。
18.将文中划线句子改成一个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句义。(4分)
19.文段中画波浪线并标有序号的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写出修改意见。(3分)
20.看完这则材料后,你的同桌说:“无糖饮料问题那么多,以后我们再也不要喝无糖饮料了。”请你用含有条件关系的句子来反驳,不超过40字。(4分)
【27】(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若认真品,'混清涟而不妖'很值得玩味。_____①_____?没有。不管在'清水'还是无毒的浊水,莲的生长过程和状态都大同小异;即使生于浊水,花骨朵照样不妖;即使生于“清水”,盛花照样妖艳。
莲并不能生长在没有泥沙的纯粹的清水之中,_____②_____。植物长期身处纯水,将造成清水变浊、植物营养不良而病死。许多荷塘的水不清,甚至浑不见底,但不表示水质差、没营养、有毒害。事实证明,出淤泥的莲总比不染泥的清水芙蓉要长得好;纯水培的莲光长叶、不开花,其浸水部分的表面容易滋生细菌、代谢掉后留存水中会污染纯水。
那为什么古人常写芙蓉出自清水呢?因为清水之下有淤泥——给养花的水加入土壤,由于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水里的大分子化合物,大颗粒杂质也能沉淀至底,被土壤稳固,久而久之水便变得清澈,植物也活得健康了。
简单地说∶_____③_____,污染清水的是莲。这里头的曲径通幽之味,就留待你品、你细细品了。
2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加点词语“许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胙猛舟,载不动许多愁。”
B.唐僧道:“贵府至灵山还有许多远近?”众僧道:“我们未走,不敢妄对。”
C.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儒林外史·第一回》)
D.县主又问客人道:“你银子是许多?”客人道:“五十两。”(《古今小说》)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18.参考示例:
①赢得众多消费者喜爱的无糖饮料被认为能让人尽情享受甜食且不会让人长胖。
②众多消费者喜爱被认为能让人尽情享受甜食且不会让人长胖的无糖饮料。
③被认为能让人尽情享受甜食且不会让人长胖的无糖饮料赢得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④由于很多消费者认为无糖饮料能让人尽情享受甜食且不会让人长胖,无糖饮料赢得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共4分;语法上符合一个单句且语句通顺,得1分;语义上,表明'赢得众多消费者喜爱',表明“很多消费者认为”,表明“能让人尽情享受甜食且不会让人长胖”,三个信息点,答出一点给1分;允许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①“摄食量”后加“信号”(“指令”“命令”)
②将“因为”和“饮用者”调换位置
③“想不长肉”中去掉“不”
解析:①这句的语病是成分残缺。“大脑在人们摄取甜味剂并没有搭配相应的热量时会发出增加摄食量”中,谓语“发出”缺少中心语,可在摄食量后加上“信号”“指令”等。“热量”后加“信号”,不得分。
②这句的语病是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造成“会下意识地放纵自己摄入过量食物”缺少主语,将“因为”和“饮用者”词换位置,使前后分句都有主语。
③这句的语病是不合逻辑。“想不长肉那是谁也拦不住”多重否定不当,“天天用无糖可乐配炸鸡”的结果是谁也拦不住“长肉”,因此,“想不长肉”中去掉“不”。每项修改正确得1分,共3分。
20.参考示例:
①无糖饮料可以喝,只要我们注意饮用频率,不要天天喝,就不会出大问题。
②无糖饮料可以喝,只要我们注意饮用量,不要过量喝,就不会出大问题。
③无糖饮料可以喝,只要我们不经常喝,不过量喝,就不会出大问题。
④只有长期、过量饮用无糖饮料,才会产生问题,你可以少喝、不常喝。
⑤除非你长期、过量饮用无糖饮料,才会产生问题,你可以少喝、不常喝。
(写出表明条件关系的词语得1分,如“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都……都……”等。内容上,表明反驳的立场“无糖饮料可以喝”,得1分。点出“少量饮用”或“不经常饮用”其中一项,即可得1分,句子通顺1分;共4分)
21.C。A项:这么多,表感叹。B项:多少,表疑问。C项:很多,表陈述。D项:多少,表疑问。
22.①濯清涟和妖不妖有逻辑关系吗②反而扎根淤泥才可以茁壮成长③净化污水的是泥(每空2分)
【29】(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黄霑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一生游走在歌词创作之中,为我们留下许多①的词作。如果你欣赏过黄霑的文字,体会过他的豪迈之气,你一定会对他的才华佩服得②。
1982年,日本公然篡改历史教材,企图掩盖侵略的事实,国内民愤难平。时任永恒唱片老板的邓炳找到黄霑,想请他写首国语歌。黄霑很少写国语,本来打算拒绝,可当他听说是爱国题材的歌时,二话不说便一口答应,他联想到当时的时局,满腔愤慨,奋笔疾书,很快就写下了《我的中国心》。
1990年,为给电影《笑傲江湖》作曲,黄霑前后写了6个版本,徐克皆不满意。黄霑翻开古书《乐志》寻找灵感,当他看到“大乐必易”四字,顿时③!所谓大音希声,音乐中最“易”的莫过于中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于是,黄霑将“宫商角徵羽”五音的倒序,乐器只用笛子、三弦、古琴三种,中国古曲的风韵便淋漓尽致地完全展现出来了。
流星划过天际,俱往矣。黄霑,远去了一个背影,深植了一份回忆;氤氲了一个时代,成就了一世传奇。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曲线部分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连用了几个“一”字,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分析。
【30】(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中。篇幅短小精悍。一般而言,①,以专讲道理为耻。即使是以意为主的诗,也不可脱离形象的描绘。如果哲理离开诗情和意象,去做抽象的理念宣示或训示式的说教,那至多会成为伦理学或哲学讲文,根本算不上哲理诗。好的哲理诗,不是唯恐读者不懂而去指而明之,②。诗中对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是和生活中触动诗人思考的形象交织在一起的,是生活形象的概括和升华。其常见形式是在吟咏自然景物,描绘自然现象时阐发哲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是以春草喻离情,但是形象大于思想。读者从诗中描写的古原野草的枯荣转化,联想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之不可抗拒,因而把凡是客观上或者主观上无法压抑或扼止的事物或情感,借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加以形容或表达。也许诗人创作并没有阐发哲理的意思,③却能理解到其中的哲理。
2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短小精悍B.触动C.转化D.因而
18.①脍炙人口②五体投地③茅塞顿开
19.①“黄霑将'宫商角徵羽’五音的倒序”谓语残缺,改为“黄霑将'宫商角微羽’五音倒序排列”;②“中国古曲的风韵便淋漓尽致地完全展现出来”重复赘余,改为“中国古曲的风韵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或“中国古曲的风韵便完全展现出来”。
20.①“一个背影”“一份回忆”的小“一”和“一个时代”“一世传奇”的大“一”形成对比,突显了黄霑不凡的人生。②反复咏叹,重复使用“一”字起到了强调作用,表达了对他逝去的强烈的惋惜怀念之情。③连用四个“一”,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的美感,读来朗朗上口。
21.A
22.①诗要有鲜明的形象;②而是让读者通过形象思而得之;③读者借助联想。
【31】(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19.请简析“毒瘤”一词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2】(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黑眼圈”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术语,业内称之为“眶周色素沉着”。但其实“黑眼圈”真不都是熬夜熬出来的。①: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与黑眼圈关系密切;皮肤内色素增多,如真皮色素细胞增多、表皮内色素沉着等,都可造成黑眼圈。
另外,很多人分不清卧蚕、眼袋的区别,②,还沾沾自喜。通俗地说,卧蚕其实是饱满而紧实的匝肌,可以想成是一条“瘦肉”;③,可以想成是一块“肥肉”。卧蚕眼是生理性眼轮匝肌的增厚引起的,眼袋大多是由于生理性眼睛老化或一些遗传因素造成的脂肪过多的膨出形成的。因此,黑眼圈的形成,遗传、自然衰老的影响更大。
改善黑眼圈时,不少人选择涂抹眼霜。其实,含有咖啡因成分的能够加强眼部细胞代谢、促进血液微循环并改善黑色素沉着的眼霜并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黑眼圈。对于黑眼圈还是要以预防为主,虽然先天性色素沉着、面部结构阴影以及衰老带来的面部松弛等无法预防,但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后天性黑眼圈的形成。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8.①难辞其咎;②不可或缺;③对症下药
19.①含义:“毒瘤”本指严重侵害人的机体的恶性肿瘤,此处用来比喻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问题。②效果:生动形象,突出了这些网络问题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必须清除。
21.①诱发黑眼圈的原因较多②错把眼袋当作卧蚕③眼袋则是松垮不紧实的脂肪
22.含有咖啡因成分的眼霜能够加强眼部细胞代谢,促进血液微循环,改善黑色素沉着,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黑眼圈。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①根据横线前面所说的网络问题,而网络平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可填“难辞其咎”。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
②根据横线前面所说的“审核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可填“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③根据横线后面的“聚焦其关键要害”,此处是说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所以可填“对症下药”。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毒瘤”比喻具有很大危害性的人或事物。结合文本可知,文中的“毒瘤”是用来比喻前面所说到的“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网络问题”。
效果:比喻成“毒瘤”,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突出了这些网络问题的危害性极大,必须清除。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的句子有两个语病:
二是语序不当,“显著”应当修饰“成效”,因此把“显著”放在“成效”的前面。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挖空处后的“:”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而根据其后“过敏性疾病,如……与黑眼圈关系密切;皮肤内色素增多,如……等,都可造成黑眼圈”可知,前文应总述造成黑眼圈的诸多其他原因,故可填:诱发黑眼圈的原因较多。
第二空,根据前文“很多人分不清卧蚕、眼袋的区别”可知,后者应是“分不清卧蚕、眼袋”的具体表现,而根据后文“沾沾自喜”可知,应是把不好的当成好的,故可填:错把眼袋当作卧蚕。
第三空,根据两个分句中“瘦肉”与“肥肉”的对比可知,挖空处应填与“卧蚕其实是饱满而紧实的匝肌”相对应的内容,故可填:眼袋则是松垮不紧实的脂肪。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转换句式的能力。
画线句中,句子主语是“眼霜”,“含有咖啡因成分的能够加强眼部细胞代谢、促进血液微循环并改善黑色素沉着的”都是这一主语的修饰定语,“并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黑眼圈”则是谓语和宾语成分。也就是说句子主要说的是“眼霜并不能解决所有类型的黑眼圈”。
在所有定语中,其中“含有咖啡因成分的”表示成分,“能够加强眼部细胞代谢、促进血液微循环并改善黑色素沉着的”表示功效,因此仍可以把表示成分的短句作为主语“眼霜”的修饰成分,而把各种不同的功效转换成各个短句的谓语和宾语,由此可得:含有咖啡因成分的眼霜能够加强眼部细胞代谢,促进血液微循环,改善黑色素沉着。
最后加以整理即可。
【33】(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天文学是进行科学教育最好的切入点。它从远古时代就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且天文学作为六大基础学科中唯一未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学科,可以不受已有学科教育范式的束缚。
“比宇宙更大的是什么?”“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火星上有植物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在云南做科普报告时,遇到纳西族小学生的连环追问。这些①的问题,武向平已回答了多次,他说:“小孩子是②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也有很多③的想法。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份好奇心,通过科学教育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理念告诉他们,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火种。”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不要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而是让每一个孩子们都成为科学家。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曲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34】(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腊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虽是隆冬,小小腊梅就用枝头萌动的春意、芬芳馥郁的香气悄悄拉开了春的序幕。和许多在春天开花的木本植物一样,腊梅也是先开花后长叶。开花初期,枝头还有少量黄叶留存;待到盛花期,①,只剩金灿灿的满树繁花。弥漫在空气里的花香,隔着老远都可以闻到。
当然,腊梅令人陶醉的香气本意并不是为了吸引人类,②。但是在冬季,因为气温极低和昆虫活动的减少,大多数的花通常不会选择此时绽放;腊梅却选择了在最冷季节开花,开花后,腊梅花被片基部的蜜腺会分泌花蜜。飘散在空气中的花蜜气味,对于寒冬食物匮乏型的昆虫来说,极具诱惑力。③,而这些昆虫也帮助了腊梅传宗接代。
虽然说腊梅的芳香并不是为了人类而散发,但人类却被腊梅的芬芳深深吸引,中国“赏梅”的传统足以为证。我们在赏腊梅时,偶尔会发现枝头上零星生长的腊梅果实,形如小坛子模样,那是上一年还未完全干枯脱落的果托。
21.下列句子中的“那”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那”,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既然他不来,那我就不再等了。
B.那时候的广州,不叫广州,叫番禺。
C.才刚抹眼泪,又装没事人,那熟练那专业,真让人佩服。
D.回南天结束,抽湿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还买那干啥
18.①千奇百怪(稀奇古怪)②天真烂漫③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出人意料)
19.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要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20.①运用比喻,将打下天文知识学习的基础比作培育一片土壤,把高深的天文知识比作高格调的乐曲,把科学的发展比作大树枝繁叶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文科学教育的作用。②运用排比,三个“让……”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天文科学教育对天文学、科学、青少年带来的积极影响。
21.D
22.(1)秋叶几乎全部凋落(2)而是为了吸引传粉的昆虫(3)腊梅为昆虫提供花蜜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指奇怪的问题,可以用“千奇百怪”或“稀奇古怪”。“千奇百怪”,十分的奇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稀奇古怪”,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第二空,结合语境“小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可以用“天真烂漫”。“天真烂漫”,意思是指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第三空,语境指孩子由很多新奇的想法,可以用“天马行空”或“异想天开”或“出人意料”。“天马行空”,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多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比喻人浮躁;不踏实。也有说明不切实际之意。“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出人意料”,意思是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多种否定失当,“不是不要”改为“不是要”。二是搭配不当,“每一个孩子们”的“们”需删除。三是逻辑不当,“教育的目的”对应“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不合逻辑,应把让“孩子都成为科学家”的意思与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意思互换位置,即: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要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开展天文科学教育,可以培育一片深厚的土壤”“让天文学不再'曲高和寡’”“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运用比喻,分别把打下天文知识学习的基础比作培育一片土壤,把高深的天文知识比作高格调的乐曲,把科学的发展比作大树枝繁叶茂,给读者对天文科学教育的作用具有鲜明深刻的印象,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说“开花初期,枝头还有少量黄叶留存”,后文又说“只剩金灿灿的满树繁花”,说明此时叶子几乎落光了,故此处可填“秋叶几乎全部凋落”。
第二处,前文说“腊梅令人陶醉的香气本意并不是为了吸引人类”,说明此处应填“而是为了……”,结合后文的“昆虫活动的减少”“飘散在空气中的花蜜气味,对于寒冬食物匮乏型的昆虫来说,极具诱惑力”,说明腊梅散发香气是为了吸引传粉的昆虫,故此处可填“而是为了吸引传粉的昆虫”。
第三处,结合后文的“而这些昆虫也帮助了腊梅传宗接代”,此处说的是“昆虫”和“腊梅”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前文的“飘散在空气中的花蜜气味,对于寒冬食物匮乏型的昆虫来说,极具诱惑力”可知,腊梅为昆虫提供了花蜜,故此处可填“腊梅为昆虫提供花蜜”。
【35】(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B.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D.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36】(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①“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想起这句话是站在窗前,看到窗外三环路上涌动的车流。远远地望去,那些金属的小铁盒子,在四只滚动的胶皮轮子上,像一队蚂蚁似地列队而行。这令人想起了童年,童年最有自然特色的体验,就是在暴雨前夕,蹲在花园的树丛前,看一队蚂蚁匆匆地搬家。当我们的孩子不能蹲下来,在树丛边看到一队蚂蚁爬过他的童年,这也许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但它是一个信号,就是我们已经成为了②“城市动物”。我们生活在一切都经过计算机程式化了的世界中:像一部部煌煌大作,每一本书都经典,都文化,同时也都落满灰尘;________________!城市用各种办法填充我们的需求甚至欲望,把我们填得满满的,以至于内心没有一个小角落放下一个③“自己”。于是,我们被一种力量召唤,走出去,到空旷的草原、荒漠和群山间去,去像一只蚂蚁爬过暴雨的树丛。
21.下列各句中引号的用法与选段中①②③三处引号的用法都不相同的一句是()
A.“关关雎鸠”的洲就在不远的雎鸠岛,那是黄河中唯一有人居住的洲。
B.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C.青菜挑子上带著一束束大白莲花骨朵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D.每一个爸爸的肩膀,都曾是孩子的“战场”。
22.仿照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续写,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字数上可略有不同。
18.①魂牵梦萦/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牵肠挂肚;②必不可少/不可或缺;③穷乡僻壤/穷山恶水/不毛之地
19.原句的表达更好。①“更多人”能够显示出“对方言的态度转变”的人在数量上的变化,“更坚定自信”“更强烈认同”中的“更”字表示在原有基础上程度的加深。③“可能”表猜测、推断,原句中使用“可能”表示后文的结论属于作者的推测,增强了表达的严谨性。
20.D
21.B
22.示例一:像一台台冰箱,每一样食品都营养,都保鲜,同时也都令人没有胃口!
示例二:像一个个超市,每一个产品都诱人,都必需,同时也都写上了交易价钱!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此处是说方言给游子带来的眷恋感,突出更强烈的牵挂,可用“魂牵梦萦”“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牵肠挂肚”一类的成语。魂牵梦萦(魂牵梦绕):形容万分思念。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②处,文中强调“带有方言特色的表达”的重要性,已经成为“Z世代”日常社交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填“必不可少”或“不可或缺”。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③处,语境中强调贫穷,对应后文“丰衣足食”,可以填“穷乡僻壤”“不毛之地”或“穷山恶水”一类的成语。穷乡僻壤:指贫穷落后、荒远偏僻的地方。穷山恶水: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改句将“更多人”改成了“人们”,“人们”是一个更普遍的概念,不存在前后的变化;而“更多人”表明“对方言的态度转变”的人在数量上有所变化,比以往要多,从而证明方言的重要性在增强。
综上所述,原句的表达效果要更好一些。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句用“水土”“桑梓”代指家乡,运用了借代手法。
A.比喻,把月光比作流霜。
B.比拟,“瘦蛟舞”指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一个“舞”字把瘦蛟赋予了人的行为。
C.夸张,意思是: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其中的“连天”“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是夸张。
D.借代,“铁衣”代指戍卒,“玉著”代指思妇。与原句修辞手法相同。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蚂蚁爬过暴雨前的树丛”是引用,“城市动物”“自己”是特殊含义。
A.表示引用。B.表示反语讽刺。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B。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和续写的能力。
文段中画横线句的句式是:像一(两个相同的量词)+名词,每一(量词)+名词都……,都……,同时也都……(动词性短语)。内容上表达对“我们生活在一切都经过计算机程式化了的世界中”的形象理解。修辞上注意运用比喻。
仿照“像一架架煌煌大作”仿写“像一台台冰箱”或“像一个个超市”,然后仿照“每一本书都经典,都文化”仿写“每一样食品都营养,都保鲜”或“每一个产品都诱人,都必需”,最后仿照“同时也都落满灰尘”仿写“同时也都令人没有胃口”或“同时也都写上了交易价钱”。
【37】(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材料一:2022年2月4日,举世瞩目的冬奥北京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用科技手段将中国人的浪漫展现得__①__。11000m2地面显示屏、1200m2冰瀑布、600m2冰立方、1000m2鸟巢两侧看台屏,这是利亚德用“数字科技+美学创新”为冬奥北京开幕式打造的视觉标签。尤其是以水墨动画方式呈现的冰立方,让网友惊呼“__②__”。
除了开幕式上肉眼可见的“科技感”,冬奥会背后也是卧虎藏龙,无线电、信息通信和网络安全等低调且强大的科技保障力量,以及一系列幕后的专业团队,都在为这场视觉盛宴__③__。
材料二:时值春节假期,中国楹联学会组织广大楹联专家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创作了一批春联,希望用对联这种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学形式,为冬奥场馆建设融入中国元素、烘托文化氛围、弘扬奥运精神。这些对联言简意赅,富有文采。对联爱好者小刘也为中国冬奥会场馆撰写了一副春联,在上下联分别嵌入了去年、今年的生肖名称:“冰天逐梦承牛气;()。”
19.请从下面四副对联中,选出最适合悬挂在冬奥村运动员楼的一副()
A.玉骨三分酬白雪;冰心一片付青春。
B.万国心连晴宇阔;五环旗映绿荫浓。
C.大筑鸟巢迎凤舞;高擎圣火看龙飞。
D.犁开雪海三分浪;滑出冰山一道虹。
20.请为小刘的春联补写合适的下联,并简述你的补写理由。
下联:______________
补写理由:_________________
【38】(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狗真的有计算能力吗?______①_____,但动物学家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进行了一项特别的实验,测试对象是一条以擅长“计算”而著称的达克斯猎犬,这是条“身经百战”的猎犬,在此前的测试中每次拿到算式卡片后,它总是会仔细观察主人,然后顺利从几个答案卡片中挑选出正确的。但这次实验的方法很“奸诈”:不是向“算数”的狗传达错误答案,而是让狗的主人得出错误的答案。动物学家做了一套卡片,在卡片的正面写着一道简单的算式。可有一点是主人不知道的,那就是卡片用几层透明纸制成,最后一层上印了另外一个算式,从背面是能看见的,卡片的背面对着主人,卡片的正面对着狗。毫无疑心的主人看到______②_____,以为就是狗要“计算”的算式,就不自觉地把这个算式的答案传递给了狗,殊不知这个答案和卡片正面的问题完全对不上,于是狗接二连三地答错。
因此,动物学家的结论是:狗,_____③______,但它们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人惊叹。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上文画横线句中“身经百战”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的“本色派”作品,说白凝练而又生动,唱词优美而又节奏鲜明。
B.《雷雨》展现了一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暗藏的污浊与腐朽,揭示其没落的趋势。
C.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
D.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①
②
③
18.①淋漓尽致
②美轮美奂
③保驾护航
19.D
20.①.下联:雪地争雄壮虎威②.补写理由:“雪地”对应“冰天”,预示这是冬季的冬奥会;“争雄”对“逐梦”指运动员在赛场上争取好成绩;“壮虎威”对应“承牛气”,分别是今年和去年的生肖。
22.①很多人认为有(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②卡片背面透出(显示)的算式③并不具有计算能力
第二空,根据语境,填入成语是形容以水墨动画方式呈现的冰立方非常美丽、大气,可以填入“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第三空,根据语境,填入成语是形容冬奥会背后的保障团队为冬奥会提供保障,可以用“保驾护航”。“保驾护航”,喻为某事或某人担任保卫工作,使得到保护,能正常地进行或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
A.写梅花的对联,“白雪”“冰心”对应冬奥会的主题,但没有扣住运动元素。
B.对联主要写奥运会,而不是冬奥会,“绿荫”不适合冬奥会环境。
C.“大筑鸟巢”“高擎圣火”写运动场馆和圣火传递,没有体现运动员楼。
D.“雪海”“冰山”具有冬奥元素,“犁开”“滑出”具有运动元素和美感,能体现运动员楼的特点。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对联要求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或词组,其词性必须一致,也就是指上下联的词语必须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等等,而且最好能用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比如叠音词,双声词的对应。本题在拟写下联时要结合文段中提到的“在上下联分别嵌入了去年、今年的生肖名”,同时根据词性及内容的对应关系来进行写作。上联“冰天逐梦承牛气”,这里有“生肖牛”,下联就应对“虎”,最终可得下联:雪地争雄壮虎威。
根据对联的对应原则,“冰天”为偏正式名词,下联也需要一个这样的词语,我们应知道常用语有“冰天雪地”之说,因此可用“雪地”与“冰天”相对;
“逐梦”是动宾结构的词语,表明各国运动员为了梦想而奋斗,下联也要体现这一意思,要把运动员为争取好成绩而奋斗的拼搏精神表现出来,因此可以用“争雄”来与其对应;
“壮虎威”对应“承牛气”,分别是今年和去年的生肖,正好符合文段中“在上下联分别嵌入了去年、今年的生肖名”的内容。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的能力。
句中“身经百战”表示特殊含义,语境中的含义是指狗经历了很多次考验。
A.“本色派”表示特定称谓。
B.“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表示否定或讽刺,说明其实际上“暗藏污浊和腐朽”。
C.“生存还是毁灭”是对台词的直接引用,故是表示引用。
D.“科学家”表示特殊含义,是对“认为水池就是一切”的鲤鱼类群的特殊含义。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情境性补写能力。
第一空,根据“狗真的有计算能力吗”和“但动物学家并不这么认为”可推知①应填写的内容是一般人的看法,故可是“很多人认为有(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第二空,根据“最后一层上印了另外一个算式,从背面是能看见的,卡片的背面对着主人”可推知②应填写的内容是主人看到背面的内容,故可是“卡片背面透出(显示)的算式”。
第三空,根据“于是狗接二连三地答错”和“动物学家的结论是”可推知③应填写的内容是动物学家根据试验做出的结论,故可填“并不具有计算能力”。
【39】(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美的历程》恐怕是李泽厚先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部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经典之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经出版,便掀起畅销热潮。在那个人们的思想刚刚开始解放,对美的追求刚刚开始复苏的年代,《美的历程》①,成为“现象级”的文化读物,深深影响了那一代的年青人。该书自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之美开始,到明清时期的文艺思潮结束,从宏观角度鸟瞰中国数千年的艺术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漫长而动人心魄的“美的历程”。冯友兰曾盛赞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在这本书中,李泽厚用才气逼人的笔触描述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中那些艺术作品的动人风貌,同时也②地概括了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更重要的是他开拓性地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以寻找不同审美倾向的成因,这使他的观点③,发前人所未发。
在他看来,艺术的风格与审美的趣味,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因此,他对看似杂乱无章、充满偶然性的美学现象加以分析,为了探讨美对于人类、对于社会、对于自然之间的必然关联,而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躲藏着的内在规律。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2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0】(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①。它固然遵守了中国人命名的传统规范,但更彰显了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匠心,二者相辅和成,相得益彰。
《红楼梦》人物命名②,这是《红楼梦》中人物命名的一大特色,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大多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出典。如,宝玉之名现于岑参诗“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句,林黛玉之名取义于晏几道词“黛含春怨,闲倚栏杆遍。自弹双泪惜香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宝钗之名取于李义山的“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贾府四位小姐之名也都取自诗词:“展礼肆乐,协此元春”“迎春且薄妆”“一枝两枝梅探春”“长安豪贵惜春残”。史湘云之名取自张籍的“湘云初起江沉沉”。李纨之名也是诗词中化出的,李白《拟古诗》中有“闺人理纨素”句,“理纨”恰谐李纨。
若将《红楼梦》取名的种种巧思细加梳理,简直可以写出一部内容翔实的“中国人命名艺术大观”。
21.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这”,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陈辰一会唱歌儿,一会跳舞,哄了半天,孩子这才不哭了。
C.毕业二十年后再相聚,我们俩说这说那,聊了整整一个晚上。
D.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
18.示例:①风靡一时/风行一时/盛极一时②高屋建瓴③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19.通过探讨美与人类、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必然关联,来揭示庞杂的关联下面潜藏着的内在规律。
22.①体现着中国人的命名艺术②与古代诗词密切关联③四春姐妹之名合为“原应叹息”
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居高临下地概括了各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所以应该用成语“高屋建瓴”。“高屋建瓴”,在高高的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这使他的观点独特,自成一家,所以应该用成语“独树一帜”,或者“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主张,自成一家。“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自成一家”,指在学术、艺术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体系和风格。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
一是关联词语运用不当,“为了”表目的,根据前后文,此处应用表手段或方法的“通过”;“而”表转折,两句话之间没有转折关系,应用表目的的“来”。
二是介词运用不当,“对于”应改为“与”。
三是搭配不当,“躲藏”指“把身体隐蔽起来,不让人看见”,“潜藏”“隐藏”是指“藏起来不让发现”,修饰“内在规律”应用“潜藏”或“隐藏”。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句子“冯友兰曾盛赞它'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引用冯友兰的话,对《美的历程》这部书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称赞《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美学、美术史、文学史、哲学史和文化史,展现了《美的历程》这部书在美学、文学、哲学、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也表达了对作者李泽厚先生由衷的赞美。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把握能力。
文中“这些”的“这”,是指示代词,指代较近的事物,修饰限制后文的“主要人物”。
A.“这”是这时候,指说话的同时。
B.“这”,口语,这样,这么。
C.“这”,是指示代词,泛指谈话的内容。
D.“这种”的“这”,是指示代词,指代较近的事物,修饰限制后文的“长幼分划”。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本处是说《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原则,既遵守了中国人命名的传统规范,也彰显了作家艺术创作上的匠心,所以说《红楼梦》人物的命名体现着中国人的命名艺术。
第二处,本处是说《红楼梦》中人物命名的特色,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大多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出典,所以《红楼梦》人物命名与古代诗词密切关联。
第三处,本处是说主要人物的命名多隐寓人物的命运结局,而是她们红颜薄命的预兆的是四春姐妹的命名,而四春姐妹之名合为“原应叹息”,所以可填“四春姐妹之名合为'原应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