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配图网络
2019年11月30日—12月3日,山东省组织了全省统一的2020新高考模拟考试。这是山东省进入新课改后,首次举行的全省考生参加的大型考试。
山东此次全省新高考模拟考是2020年高考命题的重要风向标,对2020届乃至今后3年的高考复习备考将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01
语文学科
现代文阅读由原来的“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变成了“现代文阅读Ⅰ和现代文阅读Ⅱ,文本和题型都有所变化。
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合二为一,第一篇现代文阅读即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个考虑很有可能是因为原本的“论述类”和“实用类”在命题上,特别是客观题命题上并不能体现很大的差异,因此借鉴北京卷的考法,合二为一,非连续文阅读分值由原来的12分变成了19分。
现代文阅读Ⅰ,共5个小题,19分。先说命题材料。
三则阅读材料篇幅大大增加,字数接近2100字。
再说题型。
由之前传统的3小题变为5小题,包含2道主观简答题。1~3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
第1小题属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第2个小题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第3个小题属于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
两个问答题中,第一个问”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这样的设问在之前的考试中几乎没有遇到过,相信学生看后,会感觉不知如何下手,可能会怪老师怎么从未教过论证方式的特点呢,估计语文老师会成为背锅侠;第二个问”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完全是开放性试题,你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关键得自圆其说,有根有据,并非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即可。
现代文阅读Ⅱ,共4个小题,竟然16分。
现代文阅读Ⅱ的命题材料让绝大多数语文老师大跌眼镜,让考场上山东考生一脸懵逼:竟然出现一首现代诗歌当作的命题材料!辛笛的《刈禾女之歌》,我们都备考了半年的散文和小说,现在你给我考这个?!估计学生和大多数老师听都没有听说过。
其实,考纲上确实有提到过的现代诗歌鉴赏的,只是我们傻傻地以为文学类文本只包括小说和散文。考纲往下看,紧跟着的还有“诗歌和戏剧”,这里的诗歌特指近现代诗歌。长期以来,教考脱节最严重的就在近现代诗歌这部分内容,学校重点讲,考试却从不涉及,以至于很多同学进入“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认识误区。这次模拟,给教和学也敲响了警钟。以考促教,要得就是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让教与学的实践中真正的重视起近现代诗词这块文学宝藏。但是一套高考试卷中同时涉考古代和近现代诗歌的可能性,似乎并不会太大,从考纲上看、从理论上讲行得通,但从现实角度考虑,可能性不大。所以此一点,不必太过担忧。
再说题目。
设置了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6、7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6分。首先,这个题的命题难度非常大,能在一首短短的现代诗歌中命制出两个选择题和两个问答题,且能保证各题之间不重复,不交叉,的确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艺术。第6小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7小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第8小题考查炼字,第9小题考查人称,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诗歌的考查能力主要侧重在内容理解和手法运用上,难度适中,但因题型平时少有练习,这次模考得分恐怕是“重灾区”了。
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为《史记·萧相国世家》的节选,共5小小题,20分。三个四选一的单选题(10~12小题)分别考查断句、文化知识、概括分析,均为每小题3分,这跟2019年全国卷是一致的。第13小题为翻译题,也是两个句子,这跟2019年全国卷是一致的,但分值调整成了8分,而2019年全国卷为10分。第14小题为问答题,以”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为设问内容,分值为3分。这就是不光选一下答案这么简单的事了,需要读懂材料,从文中找出信息,再用自己的话进行加工才能正确作答。
古代诗歌的材料为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明显是一首宋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情感。从题型上看,是对2019年全国卷的继承。第15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第16题是问答题6分,看似考表现手法,但与平时训练的表现手法又有所不同,并非围绕表现手法命题,而是围绕诗句内容命题。
语言文字运用有新题型,值得注意!!
作文仍然是任务驱动型,侧重交际应用(发言稿)和具体情境写作。2020年备考,有必要在常见应用文体,比如发言稿、辩论稿、演讲稿、书信等上加大力度。
本次模拟题,以”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为内容,以学生、教师、家长的任一身份拟写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从审题上看,没有设置多少障碍,但作文的实用色彩非常鲜明,这也是对历年来高考作文的继承,如高考中曾经让写过书信、写过演讲稿等,而且任务驱动的色彩非常鲜明,即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并且有自己的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且要有希望和建议(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之前那种华而不实的文风可能没有什么效果了,向着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全试卷阅读量有所下降,2019年全国卷I和Ⅱ全卷字数均超过10000,但此次模拟卷字数约为8300。共23小题,比全国卷I和Ⅱ的22小题多了一道。
总之,2019年山东全省的这次模考跟之前的模拟题差别非常大,不再有考查大纲,也就是说命题不拘泥于考试大纲,题型非常灵活,阅读材料非常灵活,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要学的,都有可能出现在考卷上。
因此,2019年全国卷的高考考试范围和题型不能覆盖2020年的高考了,这里可能会渐变,也可能巨变。不管是新课改地区,还是没有进入新课改的地区,试卷都会在2019年高考卷的基础上发生变化。
语文参考答案(非官方)
02
英语学科
英语学科试题由省招考院委托全国命题专家命制。由于没有了考试大纲,依据新课标、参照以往高考全国卷和首批新高考试验区的浙江卷,专家们为山东省此次量身打造的模拟试题无疑对即将到来的夏季高考具有重要的备考指导意义。
2020山东英语新高考模拟试卷题型详解:
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第二节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第9段材料第14至18题,共4题。第10段材料,第18至20题,共3题。
阅读
共两节,满分50分。第一节15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37.5分;第二节5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12.5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第二节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阅读理解改为阅读。阅读理解4篇,A篇3题,B、C、D篇各4题,七选五仍然是5个小题。阅读分值每题增加至2.5分,总分增加至50分,阅读量明显增加。
语言运用
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第二节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第一节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第二节阅读下面短文,在空白处填入1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语言知识运用”变成“语言运用”,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试题名称未出现。完形填空题目减少为15个,分值减半。语法填空无变化。
写作
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满分15分;第二节满分25分。
第一节词数80左右,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第二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其内容和所给段落开头语续写两段,使之构成一篇完整的短文。续写的词数应为150左右。
应用文写作、读后续写的名称未出现。新题型读后续写为原浙江卷题型,但又有不同,山东模拟卷未给划线提示词。
03
数学学科
数学试卷三大改动值得注意!
(1)选择题出现多选题;(2)填空题继续考查一题两空;(3)解答题删除选考题,增加必考题。
题型(顺序)变化情况
选择题由原“12个单选题”变为“8个单选题和4个多选题”;填空题由原“4个单空题”变为“3个单空题和1个多空题”;解答题由原“5个必考题和2个选考题”变为“6个必考题,无选考题”。
题量(小题量)变化情况
选择题总题量不变,共12个;填空题总题量不变,共4个;解答题原来是必答题5个,选答题二选一,现在是必答题6个,无选答,故总答题量不变,但试卷上呈现的解答题的量减少一个。
分值变化情况
选择题和填空题总分值无变化,解答题分值有变化,解答题分值有变化,解答题第一题10分,其余5道大题每题12分。
考查知识点的分布(各模块的知识占比、是否为常规意义的高频等)变化情况
选择题的多选题的难度增加,重视统计、圆锥曲线、立体几何的部分以及函数专题,对其要求的学科思想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较高。
填空题,增加多空题,也为圆锥曲线的内容考查,难度加大,但所占的比重与全国卷的相当。
解答题,原来的全国卷,17题的位置是解三角的问题及数列的问题二选其一,且考查形式较新颖,本次模考来看,两部分内容都呈现了,可见数列及解三角形的模块地位凸显。不分文理之后,文科生增加了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的部分,19题的第二问正是很好的体现。选考题第22,23,不再考查,故不等式的选讲及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不做考试要求。其余专题部分基本保持不变。
1、选择题划重点:
(1)增加4道多选题!
本次模考选择题仍为12道,但由原来12道单选变为8道单选和4道多选,整体选择题的分值未变,仍为每道题5分,共60分,其中多选题每题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分析:多选题不易得满分,但容易得分,变相增强了对知识全面性的考查。
2、填空题划重点:
(1)继续考查2019高考新题型:一题两空
填空题仍为4道题,但增加了一道一题两空的题目,在15题的位置,第一空2分,第二空3分,和2019年全国II卷第16题一题两空形式相似。
(2)填空题仍为4道题目,分值仍为每题5分,共20分,整体变化不大。
分析:一题两空与多选题类似,容易得分,但不容易得满分,对中层学生而言是略微难度,高考容易多拿分。
3、解答题划重点:
(1)删去2道选考题,增加一道必考题!
解答题由之前的5道必考题和2道选考题改为6道解答题,其中删去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及选修4-5:不等式选讲这2道选考题.
(2)6道解答题分别设置考查数列、解三角形、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与导数这6大模块,其中第17题数列题目做了一定的创新,在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并解答,若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则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3)解答题的分值仍为70分,其中第17题10分,第18-22题每题12分.
数学试卷真题(向左滑动查看部分截图)
04
物理学科
1.等级考总分值少了10分;各题分值也有所变化;
2.单选题增加4个;计算题由2个必做两个2选1,变成了4个都做。
3.最明显的【3-3】【3-4】内容都是必考,题加在了选择和计算题上,没有选考内容了。这就是说高中参加等级考,所有课本都必须学。
4.内容更要注意前沿科学,更加强了物理规律的实际应用:题3.“绞吸挖泥船天鲲号”;题5.“2019.10.28天王星冲日”;题8.“秦山核电站”;题10“2019.11月上海举办进博会”;题13.“2019.9月我国高速列车”;题15.“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等。
5.等级模拟考物理1小时30钟,理综(物、化、生)共2小时30分钟。
05
政治学科
试题结构相比全国卷增加了三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增加了开放性、评价性试题等新题型,是新时代高考政治转型的一大亮点。
1.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例如:第3题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新提法,第五题乡村振兴的新措施,第六题的《密码法》的实施的考查突出体现了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
2.对课程目标的考查
试题能够很好地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思维方法和对社会问题的正确认知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传统文化和山东特色文化的考查。
例如:第11题的稷下学宫思想光芒的孕育,第14题的曲阜孔庙的“勾心斗角”,第15题的“黄河平,天下宁”的考查,突出了鲜明的山东本土特色。3.对命题建议的考查
本次命题很好地遵循了《课程标准》对于高考命题的建议,符合命题原则和路径。
命题设置了评价性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需要在不断探究中解决问题,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过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问题的设计自然合理。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遵循满意原则。
例如16题的对于企业是否强大才能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以及两道哲学试题都是谈谈理解的开放型试题,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政治试卷真题
(向左滑动查看部分截图)
06
化学学科
▲题型(顺序)、题量(小题量)变化情况
我们先来看一下本次山东模拟化学卷和2019年全国卷Ⅰ的题型题量变化对比情况:
1.本次山东模拟卷与2019年全国卷Ⅰ相比,取消了选做题。
2.选择题中增加了不定项选择。
3.非选择题中小问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但需要填的空变多了。
▲分值变化情况
1.在分值变化方面,本次山东模拟考化学卷与2019年全国卷Ⅰ比较,定项选择题从每题6分降至每题2分,不定项选择题从每题6分降至每题4分。
2.非选择题整体从58分变为60分,每题中每个空的分值降低,以1分为主。
▲考查知识点的分布变化情况
1.在考查知识点分布方面,本次山东模拟考数学卷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与2019年全国卷Ⅰ基本相同。
2.人教版《选修3》《选修5》内容选择题中有涉及,选择题与大题的总分基本与原选修所占分值一致。
除此之外,这次的化学考试让不少同学都有点懵,对于以前作为选考内容的有机化学这次变成了必答题,而且内容不在少数。
“每科考试均为1.5小时,答题速度快的也就能刚刚答完。”不少考生说。
化学试卷真题
07
生物学科
生物试卷真题
08
历史学科
历史试卷真题
1.C绢帛受到市场排挤和铜钱短缺,说明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已不能较好地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水平。但是,由于错误落后的货币思想的影响,唐代统治阶级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主动地调整货币制度,而是采取了极力维护钱帛兼行制度的多种措施,结果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对良好的货币流通的客观要求得不到满足,与落后的货币制度间的冲突日趋激化,成为中唐以后,特别是两税法实行以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现为钱重物轻即所谓“钱荒”问题的不断恶化。
2.D朱熹改革儒家繁琐的礼节,是因为从三国到五代,儒家的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朱熹等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儒学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作用,根本目的是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
3.D从“役”到“田”和从“役”到“口”,说明清朝前期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4.C表格内容共有3个,第一个和第三个强调“妇女和男子同等权利分到土地”和“妇女是天足,摆脱了缠足的束缚”,第二个强调“妇女要服从丈夫”,所以A是新中国土地改革,B和D从表格第二个内容可以看出不对。
5.A1902年清政府的士兵还有很多“优秀分子”,到了1905年9月废除科举后士兵只有“30多人”,说明科举制让部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绝望,开始倾向革命。
7.C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是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民族部分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特色,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和各民族一律平等,同时在民权部分强调了民主权利应是所有人共有,不能为少数人所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而民生主义部分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强调耕者有其田,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更加贴近人民群众需要。
8.C1927年到1928年工人比例下降,农民比例上升,是因为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1949年至1956年工人比例上升,农民比例下降,是因为我党工作从农村转向城市。
10.B美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是西半球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1960年9月28日,中古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确认建交。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启了中非关系新纪元。从那时起,中非人民在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在发展振兴的道路上,相互支持、真诚合作。
11.B工匠等普通人可以“站起来发言”,外邦人要“紧闭嘴巴”,说明演说自由是雅典公民的一项权利。A无法体现,C区分依据包含内容更广,是能否享有政治权利和占有土地,演说自由仅仅是政治权利的其中一项重要标志,并不能称为依据。比如雅典本地的聋哑人,虽然无法“站起来发言”,但仍然是公民。
12.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符合前两个特征。人文主义者一般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宗教改革者则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文艺复兴的领袖们信奉温和与宽容;路德和加尔文的信徒们则强调信仰和服从。查阅了一些版本的教材,并没有明确的表达,指出宗教改革者认为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的是一些高中老师们的课件。
13.D材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外省农民不支持”和第二层“德国人混入社员”;A从第二层可以看出,但第一层无法体现;B从第一层可以看出,但第二层无法体现;C“德国人混入社员”对普鲁士当局立场影响甚微;A和B不够全面,D为了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最全面,可以涵盖A和B。
14.B材料中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中爬起来开始赚钱,变得玩世不恭。关押在战俘营的丈夫却背叛了婚姻,说明战争对民众的负面影响不仅包括生命和财产,还有更深层次的道德观念。材料没有提到“经济繁荣”,排除C。A冷战涉及不到,D民族分裂涉及不到。
15.C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发展再次超过英、法。1951年美、英、法取消禁止联邦德国资本输出的法令后,1952年联邦德国的私人对外投逐步扩大。岳麓版必修三《经济成长历程》P107倒数第4段楷体小字提到“联邦德国生产率高,产品成本低,出口竞争力强”。
09
地理学科
地理试卷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7年,一位法国人和一位美国人在新加坡创立了某茶叶品脾,推出了牛奶乌龙荼、火烈鸟萘、鸡尾酒时光茶等800多种不同口味的产品,销售价格从每50克60元到6000元不等。该品牌茶叶的原材料来自全球不同的茶园,产品由欧洲顶尖的制茶师手工调配,销售门店的装修风格气派优雅。据此完成1-3题。
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广州的河涌纵横交错,景色优美,曾经是城区居民的生活水源(图1)。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城区内的河涌,污水易在涌内迂回往复,消散缓慢,污染严重.1997年广州开始采取“两闸联控”、“抽水补水”等措施整治河涌。其中,“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据此完成4-5题。
二、综合题部分敬请期待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而这次山东省新高考模拟确实出现了很多变化,为2020年高考,甚至以后的高考命题方向做出预告,给未来半年的备考指引方向。
模拟考试结束后,会进行模拟志愿填报。
模拟考概述
日程安排:
与浙江的7选3模式、上海提前进行“小高考”不同,山东省新高考模拟考试日程安排,对其他省份更有参考意义。
其中,外语考试听力和笔试分开考试,而且这次听力考试考了两次。
命题人:
此次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这种规模的高考模拟考试前所未有,试卷变化反映了2020年新高考试卷的改革趋势。未来高考的命题思路、考查形式、试题结构和侧重点,基本由此确定。
在2020年高考时,北京、天津将自主命题,山东、海南将由教育考试中心统一命制语数英试卷,等级考试题由省市自主命题。
成绩作用:
本次考试是2020届山东、海南最能够直观反映考生学习成绩及排位的一次考试,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完全以高考标准来进行的考试,尤其是等级考试的三个科目的赋分,检验出最真实的省内排名。
模拟志愿填报:
此次模拟志愿填报之后,预计会再出台关于2020年具体的志愿填报规则,是对于考生一次整整意义上的全面演练。填报志愿暴露出的问题也将是省教育厅、学校、家长和考生在未来半年的备考、准备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模拟考试各科目真题、变化趋势
总体评价
除了语数英的特殊变化,6科目等级考试均呈现题量增加增加,取消选做题,题型和知识点没有大的改动等趋势。
山东2020新高考模拟与2019年高考全国卷的试题对比:
各科目试题变化详解
数学
①数学不再分文理卷
新高考数学只有一套试卷。难度在文理卷之间,基础题型门槛底,选拔提升题型落点高,展示良好的梯度以便有所区分。
②新增多选题
从以往的单选,改为8道单选+4道多选,每道5分,共计60分。其中多选部分选对得3分,选错得0分。
③部分填空题一题两空
以往没有出现过一题两空,此次出现一题两空,更好展现考生的逻辑步骤,分步得分,有简有难。
④阅读量增加、注重知识综合应用
以往只有两页多的试卷,此次数学试卷长达4页半。阅读量翻了将近一倍,考验考生的阅读能力,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点,也将各种知识点贯通结合考察。
⑤数学思维的考察
相比传统的出题套路,多了实际生活题型、创新题型、竞赛题型。只要想到思路,就很简单;想不到解法就是运算的泥沼。
语文
①兼考现代新诗鉴赏和古代诗歌鉴赏
前者分值为16分,作为现代文板块考查,古诗词鉴赏保持2019年高考的9分(2000年高考全国卷曾考查过郑敏诗歌《金黄的稻束》)。考生复习一直以小说为主,突然考现代新诗,有些猝不及防。
②题型变化
文言文出现主观题,保留了断句、文化常识、文意理解(选择题)等传统题型,分值20分(近年全国卷一般为19分),翻译减少2分,整体相对于之前的三个选择题加2小题翻译题,强化信息筛选概括,难度明显加大。
③现代文阅读篇幅增加
字数接近2100字,由之前传统的3小题变为5小题,包含2道主观简答题。
④主观题增加,客观题减少
语病、成语题不见了。语言基础题继续强化在具体语段结合语境来考查的特点。
⑤作文仍然是任务驱动型
侧重交际应用(发言稿)和具体情境写作。2020年备考,有必要在常见应用文体,比如发言稿、辩论稿、演讲稿、书信等上加大力度。
⑥全试卷阅读量有所下降
2019年全国卷I和Ⅱ全卷字数均超过10000,但此次模拟卷字数约为8300。共23小题,比全国卷I和Ⅱ的22小题多了一道。
主观题增加对阅卷提出更高要求相比客观题也更能显示区分度。而区分度到底会不会显示出来,还要看试题的难度设置。这一次模拟考试,对后期学生复习备考具有一定的风向标作用。命题思路、考查形式、试题结构、出题重点,或由此大致确定。
英语
外语听力考两次首次成为现实。上午9点开考外语听力,下午是外语笔试部分。外语听力连续进行两次,每次约20分钟。
考生说:
省教育厅说:
讨论意见:
有家长提出,天津的做法是3月份考一次,到高考的时候再把听力和笔试一起考一次,这样考两次会比连续考两次效果好。不过,也有人认为,如果第二次听力考试和老高考一样与笔试一起考,很难想象还有没有人愿意参加第一次考试,“这样听力两考就变得有名无实了。”也有家长表示,如果不能分开考,两场听力之间如果允许学生出去放松一下,效果应该会比连续考两场要好。
不过,也有人表示,两场考试中间之所以不允许考生出场,是为了防止作弊。所以中间不太可能让考生离开考场。
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求证,2020高考英语听力极有可能在2020年1月8日考,与这次模拟考采取的方式基本一致,即都放在上午考,连续考两次。其中第一场9点开考,第二场9点50分开考,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物理
由于新高考不再设置理科综合试卷,物理科单独命题。题目数量由原来理综物理部分14道题增加为18道,其中单选增加3道,计算题增加1道,题目分值有所降低。
②考试题型基本不变,不再设置选考题
新高考试卷仍然保留单选+多选+实验题+计算题的题型设置,区别在于不再有选考题。原先理综物理热学、机械波和光学二选一,现在是都要考,那么就要求学校教学时全部内容都要上。这实际上一定程度增加了考试难度。
③具体变化
4.内容更要注意前沿科学,更加强了物理规律的实际应用:
题3.“绞吸挖泥船天鲲号”;
题5.“2019.10.28天王星冲日”;
题8.“秦山核电站”;
题10“2019.11月上海举办进博会”;
题13.“2019.9月我国高速列车”;
题15.“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等。
5.物理试题,从内容上来讲,有些重心后移,选修3-3、3-4、3-5部分较多,并且在试题中的位置比较靠前:选择题部分:1、2、3、4、6、7、8都是选修内容。目前的考生,还没有复习到这部分内容。刚刚开考做选择题,就一个接一个的选修内容,这给考生带来了心理上的极大考验。另外,电磁部分较多,电磁学的题目结合了动力学和功能关系,也有少量数学上的几何关系应用。这给考生带来了“比较懵”的感觉。
随着复习的推进,这种情形必定会有所好转,因为涉及到选修这些题目,比较基础,没有太多思维含量。而电磁的综合题目,随着一轮复习训练综合性和难度的增加,加上二轮专题复习,必定能从容应对。
化学
有机化学部分的知识增加,以前只是作为选考内容,如今变成必答题,难度增加。
①题型(顺序)、题量(小题量)变化情况
1.与全国一卷相比,取消了选做题;
2.选择题中增加了不定项选择;
②分值变化情况
1.与全国卷一比较,定项选择题从每题6分降至每题2分,不定项选择题从每题6分降至每题4分;
③考查知识点的分布(各模块的知识占比、是否为常规意义的高频等)变化情况
1.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与全国卷1基本相同;
2.人教版《选修3》《选修5》内容选择题中有涉及,选择题与大题的总分基本与原选修所占分值一致。④作答的文字量变化情况
整体书写量减小,但实验现象描述等书写量较大的题仍然保留。
⑤素材体裁、题材等变化情况
素材与原全国卷一变化不大,其中15题与全国卷一28(3)的素材基本相同,19题与全国卷二的26题基本相同。
政治
②各模块分值及题量的变化
分析:
例如:第11题的稷下学宫思想光芒的孕育,第14题的曲阜孔庙的“勾心斗角”,第15题的“黄河平,天下宁”的考查,突出了鲜明的山东本土特色。
3.对命题建议的考查
③新高考的“不变”
(2)从选择题的题型来看,仍然没有计算题。坐标曲线题、推导题等题型仍然出现,这说明在平时的复习中要重视这些题型的训练。
(3)从非选择题的设问方式来看,依旧保留了评析类试题。这要求我们在训练时重视这一类题型的特点及解题方法的归纳。
政治应对策略
其实,“变化”对我们政治学科来说是常态,我们应立足不变应万变。
①坚持研究真题不变
从历年真题中寻找规律,将常考题型进行强化训练,形成较好的答题思路;
②坚持问题导向不变
承认问题的存在,各学校期中发展情况不乐观,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要借助期中考试数据和省模拟考进行问题查摆,及时跟踪针对性措施;
③坚持目标导向不变
各学校从优秀数(得A)、优秀率(A率)、重本数、重本率、普本数、普本率六个维度制定期末目标,围绕目标,群策群力全力备考期末;
④千条万条,落实第一条
落实到课堂上、落实到自习上,落实到考试拉练上、落实到讲评上,落实到学生掌握上,总之要将落实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