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领取,2024国考备考资料/白皮书/报名人数统计/各岗位进面分数线
嗨,各位参加2024年国考的黑龙江同学们,你们好呀~
公共科目笔试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其中,笔试包括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公共科目为所有岗位必考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与《申论》两个科目。按照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共设置三类试卷。
行测试卷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5个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省级(含副省级)以上试卷共135道题,市(地)级以下试卷和行政执法类试卷共130道题,缺少的五道题为数量关系题。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科目三套试卷会引用不同的材料,有些年份的考试也会出现部分材料相同的情况,但材料数量、题型、题量大致相当,材料主题比较接近,只是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试卷难度略高于市(地)级和行政执法类试卷。
专业科目考试较少,一般只有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岗位才会考察对应的专业科目,例如银保监会、非通用语职位、公安类职位等。
首先应该去华图买备考书。关于备考书主要应该买两类,一类是大纲与真题,另一类是题库。大纲与真题是必买的,因为很多人并不了解具体考察什么内容,通过大纲的大致梳理,心中就有了谱,再配合真题的使用,就能有效查漏补缺。不过大纲毕竟内容有限,只会描述大致的题型,行有余力的人需要配合题库使用。平时训练要只做真题,模拟题没有必要做,历年的国考与省考题足够了。
商品名称
温馨提示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
行测的内容共有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几大模块。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察的内容有很多。关键词和成语的正确使用这一部分需要首先理解历年真题考过成语的意思,其次可以在平时多多积累。这也是高考语文的考点,如果高考语文辅导书没有扔,可以回溯,知识点足够应付国考了。主旨观点、细节判断、词语理解、推断下文、寓意理解、标题添加等题型都有相应的方法,需要对题干进行理解。这一模块的难度不大,尽可能多练真题掌握技巧,提高速度与正确率。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单选题)2021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新疆有5项入选,包括伊宁市俄罗斯族巴扬艺术、塔城市俄罗斯踢踏舞、()、青河县姑娘追,()。
①于田县维吾尔族曲棍球②阿图什市柯尔克孜族约隆歌
③木垒县哈萨克族刺绣④莎车县维吾尔达瓦孜杂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传统民俗。
第二步,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85项,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140项,其中新疆有14项入选。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伊宁市俄罗斯族巴扬艺术、塔城市俄罗斯族踢踏舞、于田县曲棍球(维吾尔族曲棍球)、青河县姑娘追、木垒县哈萨克族刺绣。与A项表述一致。
因此,选择A选项。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单选题)其实生活中本没有那么多烦恼,一切只不过是________,只要我们稍微停下脚步,就可以更好地珍惜生命本原的美丽,那时候,你将发现,在人生的幽僻处、________处,都闪耀着光芒。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找麻烦僻静
B.自怨自艾细微
C.庸人自扰细小
D.杞人忧天琐碎
正确答案:C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生活中本没有那么多烦恼”可知,生活中的烦恼都是自找的。A项“自找麻烦”指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事,而横线前的“一切”指的是生活中的烦恼,与“自找麻烦”语义重复,排除A项。B项“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D项“杞人忧天”指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文段均未体现B项和D项的意思,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符合语境。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细小”指很小,与“幽僻”并列,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考试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作答要求三部分构成。
每套申论题目都有一个特定主题,考生需要通过理解主题、处理给定资料,回答指定题目,展现出自己优秀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五大题型几乎都是命题的重点,虽然每年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备考的重点,不可顾此失彼。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四不两直”彰显务实之风
热点背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严明工作纪律方面强调,调查研究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
“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一句话概括,“四不两直”就是上级为了解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真实想法、发现真实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工作方式。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重视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是为了找回调查研究的初心,避免“为了调研而调研”的形式主义。
“四不两直”是找到治堵治淤的务实之举。《尚书》有言:“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政治乃众人之事。治国理政,亲身征询于田野,虚心问计于百姓,才能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以“四不两直”方法去调研,才能切实转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避免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的务实做法。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的“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查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四不两直”是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作风。老一辈革命家搞调查研究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特点,在基层调研时亲眼看、亲耳听、亲手掌握材料、亲自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是要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作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在调查研究中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真正找到破解难题切实可行的办法和路径。
“四不两直”方式让领导干部们真正走出“信息茧房”,避开精心设计的“参观”式调研路线,从而看到真情况、找到真问题。用“四不两直”方式绕到“门面”“窗口”后,看看“后院”“角落”,才能把情况摸实摸透。
“四不两直”方式还能减轻基层负担。频繁的“走秀式”调研,确实让基层不堪重负,甚至只能把真正要做的工作放在一旁。“四不两直”方式推广开来以后,那些花里胡哨却又造价高昂的展厅不必再建这么许多,基层也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真抓实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