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及应用(继续教育公需课)【2020~2023题库】
人工智能及应用公需科目答案
一、判断题
1.智能的本质古今中外诸多哲学家、脑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研究的问题,至今任然没有完全解决。
答案:正确
2.智能是知识与智力的总和,其中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智力是获取和知识并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即在任意给定环境和目标的条件下制定决策和实现目标的能力,它来自人类的思维活动。
3.人工智能就是要研究如何使机器具有听、会说、能看、会写、能思维、会学习、能适应环境变化、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功能的一门学科。
4.人工智能这个术语自1956年被提出,并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5.人工智能到目前为止,已有确切定义。
答案:错误
7.感知是智能活动的前提。
8.记忆与思维是人脑最重要的功能,也是人类智能不重要的表现形式。
9.学习和自适应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10.人工智能权威明斯基在《感知机》一书中指出了单层感知机模型存在严重缺陷,致使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落入低潮。
11.1988年,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研究还没有复苏。
12行为主义学派又称进化主义学派或控制论学派,是基于控制论和感知-动作控制系统的人工智能学派。
13.智能传感器是指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
14.1982年,霍普菲尔德提出了新一代神经网络模型。
15.机器感知不是机器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
16.神经网络计算也称神经网络或神经计算,是一类计算模型,其工作原理模仿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规则。
17.我国虽然是世界上仪器仪表生产大国,但在光谱仪器、电化学仪器电测仪器等产品的技术水平远不及当前国际同进水平
18.人工智能是在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单选题
1.1950年,图灵发表了著名论文《计算机与智能》,明确提出了“机器思维”的观点,并设计了一个著名的测试机器智能的试验,称为(B)。B图灵测试
2.人工智能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已经渗透到(A)的诸多领域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A科学技术
3.智能主要指(A)的自然智能,其确切定义还有待于对人脑奥秘的彻底揭示。A人类
4.智能取决于可运用的知识,这种观点被称为(A)。A知识阈值理论
5.行为能力是人类对感知到外界信息做出(B)反应的能力。B动作
6.人工智能是研究理解和(B)人类智能、智能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B模拟
7.(A)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特定领域中需要由专家才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计算机程序。A专家系统
8.下列(D)事件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学科的诞生?D1956年达特茅斯夏季人工智能学术研讨会。
9.1948年,(D)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用信息的形式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描述心理活动的数学模型。D香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
10.人工智能的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是(B)。B相互依存的
11.福岛邦彦在(D)年创立了卷积神经网络。D1980
12.工业4.0是以(C)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C智能制造
13.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开始的示教再现机器人到第二代(B)机器人,一直到现在的智能机器人。B有感觉
14.AlphaGo大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事件证明了(C)在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C深度学习
15.(机器学习)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机器学习
15.机器视觉主要研究目标是使计算机具有通过二维图像认知(B)环境信息的能力。B三维
16.制造的执行系统MES是指一套面向制造企业(B)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B车间执行层
三、多选题
1.人工智能是在(ABCDE)哲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A数学、B计算机科学、C控制论、D信息论、E神经心理学
2.自然界四大奥秘为(ABCD)。
A物质的本质、B宇宙的起源、C生命的本质、D智能的发生
3.思维活动的特征分为(ABD)等。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D灵感思维
4.感知能力是指通过视觉(ABCD)等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A听觉、B味觉、C嗅觉、D触觉
5.可以从四个方面给出人工智能的定义:(A、B、C、D)。A类人行为方法、B类人思维方法、C理性思维方法、D理性行为方法
6.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人工智能本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下列(B、C、D)。B符号主义、C联结主义、D行为主义
7.要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就必须开展对(A、B、C、D)的研究。A机器感知、B机器思维、C机器学习、D机器行为
8.要让计算机理解人类自然语言,难点在于:(ABCD)。自然语言充满歧义,自然语言结构复杂多样,自然语言的语义表达千变万化,自然语言的结构和语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联系。
9.2016年Deepmind公司研发的AlphaGo击败了围棋大师李世石。Alphago使用的主要短发有(BD)。B深度学习D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
10.工业4.0等表达了用(ABCD)等技术引领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A云计算B大数据C物联网D人工智能
11.中国制造2025的四大转变是指(ABCD)。
A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B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
C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D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12智能装备指具有下面(ABCDE)功能的制造设备。A感知B分析C推理D决策E控制
13.机器人主要由(BCD)组成。B传感器C智能控制D驱动部分
【题源】
1、1956年达特茅斯夏季人工智能学术研讨会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学科的诞生。
2、人工智能是研究理解和模拟人类智能、智能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3、人工智能是在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4、通俗地说,人工智能就是要研究如何使机器具有能听、会说、能看、会写、能思维、会学习能适应环境变化、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功能的一门学科。
5、感知是智能活动的前提,机器感知是机器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感知能力是指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言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
6、记忆与思维是人脑最重要的功能,也是人类智能重要的表现形式。
7、学习和自适应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8、人工智能的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是相互依存的。
9、算法、数据和硬件算力是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三要素。
10、人工智能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已渗透到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11、1950年,图灵发表了著名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明确提出了“机器能思维〞的观点,并设计了一个著名的测试机器智能的实验,称为图灵测试。
12、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特定领域中需要由专家才能解決的那些问题的计算机程序。
13、1948年,香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用信息的形式来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描述心理活动的数学模型。
14、机器学习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15、在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人工智能本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符号主义、连接主义、行为主义研究学派。
16、行为能力是人类对感知到的外界信息做出动作反应的能力。
17、英国数学家图灵在1936年提出了理想计算机模型。
18、机器视觉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使计算机具有通过二维图像认知三维环境信息的能力。
19、福岛邦彦在1980年创立了卷积神经网络。
21、人工智能发展大致分为孕育期、形成期、暗淡期、知识应用期、集成发展期等五个阶段。
22、可从类人行为方法、类人思维方法、理性思维方法、理性行为方法四个侧面给出人工智能的定义。
23、要让计算机理解人类自然语言,难点在于:自然语言充满歧义、自然语言结构复杂多样、自然语言的语义表达千变万化、自然语言的结构和语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联系。
24、2016年DeepMind公司研发的AlphaGo击败了国棋大师李世石。AlphaGo使用的主要算法有深度学习和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
25、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核心“百度汽车大脑”包括高精度地图、感知、定位、智能决策与控制模块。
26、自然界四大奥秘为: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智能的发生。
27、思维活动的特征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等。
28、要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就必须开展对机器感知、机器思维、机器学习、机器行为的研究。
29、对照人类学习的模拟方式划分,可分为符号学习、联结学习、分析学习、遗传学习、记忆与联想等。
30、什么是智能?智能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古今中外诸多哲学家、脑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研究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完全解决。
31、可以认为,智能是知识与智力的总和,其中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智力是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即在任意给定环境和目标的条件下正确制定決策和实现目标的能力,它来自人脑的思维活动。
32、行为主义学派又称进化主义学派或控制论学派,是基于控制论和感知-动作控制系统的人工智能学派。
33、神经网络计算也称神经网络或神经计算,是一类计算模型,其工作原理不是模份达尔文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规则。
34、人工智能权威明斯基在《感知机》一书中指出了单层感知机模型存在严重缺陷,致使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落入低潮。
35、1982年,霍普菲尔德提出了新一代神经网络模型。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1、“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表达了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引领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2、CPS使生产设备获得智能,使工厂成为一个拥有自律分散型系统的智能工厂。
了、AlphaGo大战世界国棋冠军李世石事件证明了深度学习在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4、制造执行系统(MES)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5、智能生产、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是企业智能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6、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开始的示教再现机器人到第二代有感觉的机器人,一直到现在的智能机器人。
了、智能装备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设备。
8、机器人主要由传感器、智能控制、驱动部分组成。
9、智能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要体现载体,智能装备涉及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主要行业的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
10、“中国制造2025°的四大转变是指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12、现阶段国外智能制造的发展主要以德国正在推行的“工业4.0”计划及美国正在发展的工业互联网装备为代表。
13、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
14、智慧化的城市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推进,也需要管理和制度上的完善。
15、车辆与周围移动交通控制系统〈包括车辆、红绿灯等交通设施、云端数据库)实现交互的技术是V2X。
16、智能交通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应用。
17、人工智能算法是支撑自动驾驶技术最关键的部分。
18、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核心“百度汽车大脑”包括高精度地图、感知、定位、智能
决策与控制模块。
19、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车辆视图大数据平台是针对公安交警用户的车辆多维特征识别技术应用平台,基于车辆视图数据,可以实现高效锁定嫌疑车辆范围、提高公安交警办案效率、降低办案民警工作强度的效果。
20、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
21、智能汽车主要从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智能网联三个方面分析其应用。
22、智能汽车在实现无人驾驶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引发行车安全问题。
23、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驱动下,商业模式创新最终将把金融服务推向新的高度,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随人、随需、随时、随地”成为未来金融服务的新标准。
24、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有身份识别、图片搜索、违规图片识别等。
25、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电子金融、线上金融、智能金融。
26、智能金融以大数据和智能算法为基础,在反欺诈和风控体系上实现了风险管理
从滞后、被动、局部到实时、主动、全面的转变。
27、智能金融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依托无处不在的数据信息和不断增强的计算模型,提前洞察并实时满足用户的各类金融需求,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重塑金融价值链和金融生态。
28、智能医疗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有三项:计算机运算能力、计算机运算方法和大数据库建立。
29、智能农业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态,是农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30、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耕作、播种、采摘等智能机器人。
31、各种农业机器人不断涌现,如剪羊毛、挤奶、移栽等机器人。
32、智能农业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形态,是农业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
3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教育机器人不会代替人类教师而处于主导地位。
人工智能伦理道德与法律秩序
1、2018年5月25日,欧盟成员国制定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个人数据保护法规。
2、2017年7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自动驾驶法案,对《美国法典》第49卷交通运输部分进行修正,提出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标准、网络安全要求及豁免条款。
3、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始终坚持技术服从和服务于人类的基本价值原则。
4、著名科学家霍金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内,人工智能可能终结人类。
5、智能机器人已经广泛进入人类的学习、生产、生活中,成为人类学习中的帮手。
6、人工智能的伦理价值中应包含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
了、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的收集、使用等环节都面临着新的风险。
9、人的认知可以分为三个水平,由低到高分别是: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
10、智能技术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类服务。
人工智能伦理道德与法律秩序(2/2)
11、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结合,使人类暴露在一个无隐私可言的环境中。
12、人工智能应遵循的四大基本道德原则为:人本位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公开透明原则、权责分明原则。
13、公开透明原则是规范人工智能设计、研发、应用环节的重要原则。
14、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法律科技正在改变法律服务市场,精准诉讼、个性诉讼正在成为可能。
15、越来越多的技术元素参与到人和人之问的关系中,是机器伦理思想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
16、智能时代,体力劳动者不再为社会所推崇,也不再是社会劳动力结构的主导。
17、智能时代的“机器人”拥有“智能化人格”。
18、智能机器人究竟是机器还是人,在法理上涉及主客体二分法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