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县交通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制订的《淳安县“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淳安县“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淳安交通紧紧围绕“网络交通、平安交通、效率交通”目标,按照“践行科学发展,推进路网建设,提升运输服务”的总体思路,坚持“建管并重,水陆并进,城乡并举,两手同抓”的方针,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取得了路网建设不断完善、运输能力日益提升、服务水平快速提高的良好成效,先后建成了杭千高速公路淳安段、千汾公路、光左公路、威前公路、千岛湖客运中心站、千岛湖水上搜救中心、千岛湖旅游码头扩建和客运码头迁建工程、东南湖区旅游码头、9座乡镇客运站、152公里康庄工程和255公里农村联网公路等工程,开通千岛湖至杭州城际公交,全面实施“农村客运村村通”工程。“十一五”期间,新增公路里程约516公里,至2010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258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58.28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十五”期末增长11.6公里/百平方公里。县域交通网络及城市公交体系日臻完善,交通行业管理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日渐发挥,为建设全面小康新淳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十一五”期末,淳安交通实现了从“相对落后”到“基本适应”的历史性跨越。
“十一五”期间,淳安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总投资25.566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5.0%。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3.009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9.9%;公路站场完成投资1.355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9.8%;内河航道与港口建设完成投资1.2011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93.9%。
“十一五”期间,完成公路建设和站场建设投资24.4554亿元,比“十五”期投资增长32.8%。“十一五”期间的公路建设主要项目见表1-1-1:
淳安县公路“十一五”建设投资情况一览表表1-1-1
序号
工程项目
建设规模
里程(km)
总投资(万元)
"十一五"完成投资(万元)
备注
1
杭千高速公路淳安段
高速
13.55
83000
36000
续建
2
千汾(淳开)公路
二级
75.6
80047
68547
3
环光公路叶琪至塘边段
9.678
9030
新建
4
威坪至前山公路
4.86
4000
1500
5
潭唐公路临岐至屏门段
10.905
7000
2100
6
上江埠大桥及接线
6.69
51587
44800
7
淳杨公路排岭半岛段改建工程
5.03
10360
3000
8
富文至06省道接线工程
5.398
1560
1110
9
虹横公路改建工程
四级
4.2
500
10
康庄工程
(准)四级
152.27
11
农村联网公路工程
255
16231
12
路面硬化、大修、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绿色通道、养护站
36921
合计
543.18
310596
230099
1.1.1.3公路站场建设
公路站场“十一五”建设情况见表1-1-2:
淳安县公路站场“十一五”建设投资情况一览表表1-1-2
项目内容
占地面积(万平方米)
“十一五”完成投资(万元)
千岛湖客运中心站
5.3
8343
淳安鼓山货运站二期工程
2200
港湾式车站551个
2.6
1322
梓桐、大墅、中洲、瑶山、界首、里商、富文7座准四级客运站,姜家和临岐2座四级客运站
2.1
1690
9.8
14355
13555
1.1.1.4内河航道与港口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力推进内河航道与港口建设,夯实了航区安全管理基础,千岛湖航区品位不断提高。其中主要项目见表1-1-3:
淳安县水路“十一五”建设投资情况一览表表1-1-3
靠泊
能力(吨级)
泊位(个)
吞吐能力(万人/万吨)
总投资(万元)
千岛湖新旅游码头扩建及客运码头迁建
100
54
200
2231
东南湖区旅游码头
78
5858
千岛湖水上搜救中心
2980
千岛湖锚泊区
工作船艇锚泊区搬迁工程
792
GPS导航
50
132
12561
12011
1.公路运输
“十一五”期间,公路客运年运输量从2005年的28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3206万人公里,分别上升至2010年的370万人次和31450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0.7%和35.5%。货运运输量从2005年的206.1万吨,货物周转量7215.6万吨公里,分别上升到2010年的332万吨和17908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61.1%和148.2%。
2.水路运输
由于我县公路路网不断完善,道路运输网络不断优化,县内各航线客运日趋下降,部分航线客运量大幅下降,但旅游客运量有所上升。“十一五”期间,旅客客运量从2005年的10万人次,降至2010年的6万人次,年均递减8%;旅游客运量从2005年的115万人次,增至2010年的184万人次,年均递增12%;水上货运量也相应减少,从2005年的66.3万吨减少到2010年的29.5万吨,年均递减11.1%。
“十一五”期间,按照“完善政策促发展,集合网络优服务”的要求,运输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城区公交车、出租车为主的客运体系和城乡间中、短途班线客运相互补充的客运网络初步形成,“农村客运村村通”工程全面启动,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到98%,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便捷高效出行需求。“十一五”期末,我县客运站场达到12个,平均每百辆班线客运拥有车站4.5个;农村拥有停靠站551个;乡镇站场拥有率达16%,货运配载站2个,货运配载站流转货物占货运量的66%;较好满足了群众出行和社会需要。我县共有二类维修企业23家,三类专项汽车、摩托车修理业户200家,从业人员591人,行业总产值1115万元;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站1座,平均年检测车辆约8000辆次;B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一个,平均年检测车辆4339辆次;平均每百辆车拥有维修点0.79个;全县拥有驾驶员培训机构3家,教练车72辆,教练员91名,年培训能力2000人次。
“十一五”期间,顺应千岛湖水上旅游运输快速发展新形势,稳步实施客(货)运输船舶钢质化、标准化改造,规划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制度,千岛湖水上客(货)运市场的运输体系不断健全。在千岛湖水域范围内探索实施水路客运市场新增运力招投标,水运市场准入门槛和经营秩序得到提高、规范,逐步引导松散型水运企业整合重组,优化旅游运输船舶运力结构,有序发展高档游船艇,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十一五”期间,淳安营运客车达到400辆,8044客位,其中班线客车265辆,7215客位,平均每万人拥有班线客车5.89辆,高级客车比重达43.6%;出租汽车111辆,444客位,平均每万人拥有客运出租汽车2.47辆;旅游车16辆,385客位,租赁车29辆,145客位;非营运客车达1798辆,11434客位;营运货车达到885辆,3807吨位,其中特种专用车辆119辆,占全部货车的13.4%。
货船:“十一五”期间,完成航区水泥货船淘汰退出运输市场工作,并通过新建、外地购置等方式新增钢质货船90艘,9455载重吨。
客船:随着县境内陆路交通的发展,水路普通客运市场客源逐年大幅下降,水路普通客运运力过剩,逐步淘汰原有的11艘普通客船、7艘高速客轮,至“十一五”期末已淘汰普通客船5艘。
旅游船(艇):“十一五”期间,千岛湖航区旅游运输船舶发展迅速,完成全部74艘旧游船标准化改造,合计7680客位。至2010年底已建造完成并投入营运31艘标准化游船(3300客位)、7艘豪华游船(215客位),余下的运力(1085客位)在2011年全部建成。随着千岛湖西南景区的开放,首批2艘160客位的旅游船舶已投入营运。从2007年开始对航区老、旧、差营运艇实行更新改造,4家营运艇公司完成了整合重组,列入营运艇提升改造的144艘旧营运艇中,到2010年底将有123艘旧营运艇完成更新改造,完成率为85.5%。
目前,航区共有各类旅游运输船舶344艘16768客位。“十一五”期间航区共发展水运企业5家总运力4562客位;通过整合重组,注销了不符经营资质条件的水运企业5家。航区目前共有27家水运企业,拥有各类营运船舶731艘16768客位,9396载重吨。
“十一五”期间,淳安县交通法制工作全面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建设法制交通为目标,深化行业管理,扩大便民服务,自觉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1.坚持科学决策,依法管理公共事务
建立健全交通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和法制咨询制度,建立决策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把依法行政贯穿于交通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2.坚持执法为民,规范执法管理行为
细致梳理交通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责权,规范执法考核。同时,根据建立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要求,清理行政权力,加强交通行政执法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3.坚持与时俱进,加快职能转变
坚持许可改革,优化许可流程。进一步推进优化许可流程工作环节,达到程序规范,高效、便民、利民,实现许可流程规范、信息公开、运行透明、实时监督。
“十一五”期间,淳安交通积极开展科技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同时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1.模拟驾驶培训技术
为打造低碳行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期共投放驾驶模拟器7台。在初培驾驶员(科目二)实车培训前,先进行模拟器驾驶员培训。这样,既减少燃料消耗,也减少了废气排放。
2.GPS卫星定位系统
全部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都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或行车记录仪,县运管和专业运输企业安全监控信息平台与省市平台联网,并实施实时监控。到“十一五”末,全县共205辆客运车辆、18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了GPS,72辆营运客车安装了车载视频监控系统。
3.航标技术改造
4.船舶航行定线制
通过对重点水域、重点航线划定航道航线,铺设助航和导航标志,规范船舶航路,减少触礁和碰撞事故,切实保障水上航行安全。
“十一五”期间,加快培养高素质交通人才队伍的步伐,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队伍建设的同步发展。
人才建设是交通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和保障。在抓交通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人才建设,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努力造就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敢于争先、务实清廉的干部职工队伍,为淳安交通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十一五”期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线,突出水上陆交通安全管理,强化日常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了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交通工程建设等各项任务得以顺利实施。
1.完善水上应急预案
2.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全部客运车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分别都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或行车记录仪,县运管和专业运输企业安全监控信息平台与省市平台联网,并实施实时监控;建立了行业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进行了预案的演练。
3.完善公路养护应急处置预案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了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监控制度和公路沿线安全设施增设规划,有效地减少和控制了与公路行车条件有关的道路交通事故等各类事故的发生。
1.县域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围绕“畅通出口网络,沿湖成环网络,农村通达网络”三个网络建设,千方百计加大投入,致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杭千高速公路(千岛湖支线)、淳开公路淳安段、光左公路一期等一大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淳安交通的外疏口更为畅通,“一纵、一横、一环、十出口”的县域公路网基本形成。
2.农村公路条件日趋优化
抓住了全省实施县乡道路砂改油工程、康庄工程和农村联网公路工程的机遇,主动争取,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基本实现了通行政村公路等级化、路面硬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落实养护管理经费,强化公路执法,农村公路保畅通能力稳步提升。
3.交通运输能力日益提升
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积极推进农村客运二、三级网络完善工作,完成农村客运企业公司化改造,稳妥实施出租车更新工作,开通公交车运营,城乡客运网络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切实加强客运基础投入,努力改善客运场站建设和港湾式车站、公交车停靠站等设施,客运车辆逐步由农用车、客货两用车发展到中级和高一、二级客车,旅游船艇和客船实现了安全、美观、舒适、环保的标准化改造,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4.安全管理水平日渐提升
强化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实施县乡公路路面大中修、道路安保设施增设、病危桥加固改造工程,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模式,组织开展农村公路路障清理集中行动,道路畅通能力稳步提高。全县所有营运客车、危化品运输车辆和客旅船均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建成了千岛湖水上交通指挥中心,实施了船舶出航电子签证。客货运输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群众出行更为安全便捷。
1.必须坚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支持,营造交通发展的强大合力
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的工作理念,按照“打基础,增后劲”的思路,多方筹资,全力以赴,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省市交通部门对我县交通给予了特殊的关心和支持,各乡镇和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带着浓厚的感情致力投身交通事业建设,舍小家顾大家,为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真正当好“先行者”
3.必须坚持善于抢抓机遇的意识
淳安交通快速发展,得益于我们抢抓机遇,自加压力,咬定目标,迎难而上。“十一五”期间的交通建设,我们通过抓住“交通西进”的有利契机,建成了05省道一级公路、杭千高速公路淳安段、千岛湖大桥、淳开公路淳安段等重大工程;抓住省政府实施康庄工程和联村联网工程的历史性机遇,自加压力,提前一年完成了康庄工程“双百”任务,实现了村村公路等级化,村村公路路面硬化的目标,同时继续推进联村联网工程,极大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
4.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
交通运输是服务性行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运输网络,优化运输服务,保障了城乡居民便捷高效出行。要继续秉承交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交通依靠人民,交通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努力让交通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5.必须坚持抓好行业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政治保障
淳安交通人始终坚持以交通发展为中心,以加强领导班子、机关和基层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具有行业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狠抓队伍建设,树好队伍形象,为整个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队伍保障。
“十一五”期间,淳安公路水路交通状况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有效供给尚不能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
淳安交通基础设施在总量上虽然有了明显增加,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新型城市化迅速发展、人们出行观念的改变和出行品质的提高,对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淳安交通设施总体有效供给能力依然不足,与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还有一定的差距。此外,目前我县存在国省道干线公路少、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行条件差和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衔接尚不完善等现象,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进一步增加,交通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将进一步显现。
2.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不能全面适应三个一体化发展需要
淳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公路、站场和港口的集疏运体系尚不完善,造成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与城乡城际交通之间无法顺畅衔接,不能满足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和综合交通一体化的要求。此外在同一运输方式间,如公路网与城市道路网,不同层次路网之间也存在衔接不畅、结构不尽合理、管理养护不够完善等诸多不足,制约和影响着运输效率的提升。
3.交通体制机制尚不能全面适应交通可持续发展需要
随着大部制改革和交通费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有交通体制机制问题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交通管理责权不够统一、各种运输方式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机制未能理顺、内河水运建设缺少融资平台、农村公路养护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等方面。随着淳安交通行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升级,交通建设以及运输服务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各种行政性、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对交通的束缚不断加深。交通运输业必须不断深化交通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综合运输协调机制、基于公益性特征的交通投融资及运行管理体制,适应交通可持续发展需要。
4.转型升级进程尚不能全面适应社会公共服务需要
目前以量的扩张为主要目标的外延式、粗放型发展在淳安交通中仍占有主导地位,对已有交通资源的利用、整合、扩展、提升未充分达到统筹规划和积极拓展,传统交通运输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步子还不大,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升级的对策措施还不够有力,总体进程尚不稳健。
5.要素瓶颈制约仍然将影响交通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交通是资源占用型、能源消耗型行业,对资源要素有着巨大的需求。目前淳安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随着土地资源的逐渐紧缺以及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资源要素已成为制约交通发展的瓶颈。目前淳安交通建设项目前期推进困难日益增加,“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手续怎么办”等难题制约明显,加快项目建设的要求与要素制约的矛盾十分突出。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面临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深入体制机制改革等形势,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交通运输发展思路,统筹安排交通工作重点。因此,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十二五”交通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随着“以湖兴县,融入都市,建设全面小康新淳安”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交通对内对外出行基础条件,完善城乡客运网络,健全物流体系,为交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和源泉。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要加快推进以城镇化为主导的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为加快推进淳安融入都市,统筹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也为淳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迫切需要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努力为城乡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条件。
交通是一项资源消耗性产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升级,交通发展面临的要求日趋严格,需要进一步转型提升,促进综合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领域。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制约,交通运输也日益受到要素制约,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前期审批压力日渐加大,特别是受到千岛湖生态资源限制越来越严格,交通运输受到能源制约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转变交通发展方式,通过走集约化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交通大部制改革和燃油税改革对交通运输发展有着全局性、长远性的影响。对此,我们务必要进一步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规划综合交通发展,切实转变职能,逐步推进管理精细化,真正把管理的着力点放到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市场监管、服务发展上来。
根据“十一五”时期有关经济社会主要指标,采用定量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对淳安县“十二五”时期公路水路交通做出分析和预测。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小康新淳安的关键时期,我县公路运输和水路客运量必将随着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同时随着县域内路网不断完善,水路货运量仍呈下降趋势。淳安县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预测见表2-1。
淳安县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预测表
项目
运输
方式
单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5年
客运量
公路
万人次
678
630
1059
1330
1373
2084
4012
水路(旅客)
6.08
水路(游客)
115
140.1
160
165
174.6
184
294.4
803
779.1
1227
1501
1553.68
2274
4039.4
旅客
周转量
万人公里
43923
51277
43869
49728
51646
53389
74637
水路(客运)
356
320
285
214
216
107
水路(旅游)
4094
4988
5696
5874
6216
6550
10481
48373
56585
49850
55816
58078
60153
85225
货运量
万吨
363
417
354
332
309
352
428
水路
118
64
45
39
38.65
32
29
481
399
371
347.65
384
457
货运
万吨公里
22257
24497
18821
16933
34096
17427
18951
6207
3405
2243
1405
1998.75
1051
28464
27902
21064
18338
36094.75
18749
20002
随着淳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区域统筹协调的发展,特别是县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千岛湖旅游经济的日益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5年,交通量将产生极大增长。
干线公路交通量预测表(pcu/d)
路线名称
交通量(辆/日)
新淳线
3123
5056
7443
建淳线
7732
8687
11087
白小线
655
897
183
千威线
1259
1694
3407
淳杨线
2370
2973
5477
郑鸠线
2480
3111
5483
潭唐线
1375
1725
3178
环瑶线
520
699
1470
昌文线
1323
1719
3458
淳开线
4320
5516
9294
淳安县港口吞吐量预测表表2-3
淳安港区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2
2015
货运(万吨)
65
62
57
37
41
67
120
客运(万人)
359
441
316
337
420
488
610
“十二五”期间,淳安交通面临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城乡统筹加速推进期;同时也处在建设高潮的持续期和行业改革的攻坚期。“十二五”期淳安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以湖兴县、融入都市”总战略,一是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和谐交通;二是坚持统筹城乡,推进区域协调;三是坚持转型发展,构建综合交通;更加注重安全、便捷、绿色、低碳交通,努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努力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构建“三个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加快建设小康新淳安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
1.坚持转型发展。
转变交通发展理念,注重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以往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综合运输发展转变。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推进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2.坚持统筹发展。
交通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先导性工程。要牢固树立综合交通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既要大力改善事关县域交通环境的大项目,又要统筹考虑不同区域交通项目的平衡;既要改善基础设施,又要着眼一体化建设,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
3.坚持安全发展。
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交通工作始终要牢固树立安全为先的工作理念,稳步推进安保设施增设工程,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和交通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4.坚持可持续发展。
注重土地、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尽最大努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要素,以最小的代价促进交通跨越式发展,努力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之路。
3.3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构建“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目标,立足淳安交通发展现状,根据淳安经济社会对交通发展要求,结合淳安地区特点和经济发展定位,构筑综合交通网络、完善城乡运输体系、打造和谐品质交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期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网络完善、结构合理、衔接顺畅、功能齐全、运行高效、服务优质、方便快捷、安全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满足城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物流畅通快捷运作的需要。“十二五”期末,实现淳安交通从“基本适应”到“适度超前”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围绕“高速融入大都市,快捷通达乡镇村”交通目标,把建设“一纵、一横、一环、十出口”公路主骨架(其中“一纵”为昌文公路、临岐至千岛湖大桥公路(即规划中的18省道);“一横”为千黄高速公路;“一环”为环千岛湖公路(淳杨公路等);“十出口”为:塔岭出口、淡竹出口、岭后出口、毛良坞出口、杨禾出口、璜尖出口、前山出口、门岭出口、界牌岭出口、紫槽岭出口)为全县交通发展的重点,提升干线路网行政等级,加快农村联网公路和县、乡公路改造,提高路网通行能力,构建县域1小时交通圈;进一步贯彻水陆结合方针,加快水上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水运发展方式,提升旅游运输,实现港口体系现代化、干线航道高等级化;全力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建立高效优质的现代运输系统,提供安全、便捷、经济、可靠的人性化运输服务;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路通达网、安全保障网、养护管理网、运输服务网。
“十二五”期间,淳安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规划建设总投资131.30亿元,其中实施项目88.38亿元,预备项目42.92亿元。规划重点项目实施后,新增高速公路48.6公里,一级公路1.0公里,二级公路128.8公里;新建农村联网公路300公里。预计至“十二五”期末,全县公路总里程为293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66.19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期末增长7.9公里/百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建设在合理配置高速公路、国省道区域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路网结构,拓展港口功能,提升航道等级的同时,要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设施建设的衔接,进一步完善交通综合枢纽的功能,提高公路水路基础设施的网络性、功能性、协调性和安全性。
1.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清晰、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
淳安县公路交通网规划目标是:以“高速融入大都市,快捷通达乡镇村”为目标,立足淳安交通发展现状,加快覆盖城乡路网建设,重点建设出口畅通的对外交通网络,沿湖成环的县内交通网络,农村公路成网的通达网络,不断提高县域交通网络密度、布局、等级,实现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交通与产业发展融合度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建成“组织高效、服务专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公路运输服务体系
坚持客货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优化布局公路客运枢纽及交通物流基地,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地位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以零换乘为目标,以现代化物流为追求,高效集散客货流,逐步形成面向全社会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通信信息和辅助服务等基本功能的公路运输站场体系,完善农村客运站场及港湾式停靠站建设,进一步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
1.公路网建设
续建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及接线工程和潭唐公路临岐至屏门段改建工程;新建05省道淳安九龙至西阳段改建工程,杨璜公路杨旗坦至中洲段改建工程,千黄高速公路淳安段,临岐至千岛湖大桥公路改建工程,淳杨公路改建工程,屏河公路改建工程,昌文公路淳安段(三期)改建工程,05省道与千岛湖高铁站接线工程,淳开公路与梓桐镇连接线工程和300公里农村联网公路工程,以及其他区域干线公路项目(包括国省道等干线公路大中修、安保工程、危桥改造、公路绿色通道、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隧道维修和增设照明设施等)。“十二五”期公路规划主要建设项目合计投资84.19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资55.76亿元,其它项目投资合计28.42亿元。
公路“十二五”具体规划建设情况详见附表3、附图2。
2.公路站场规划建设重点
续建鼓山货运站二期工程;新建淳安文昌公铁客运中心站,千岛湖周坑口客运枢纽站,汾口和威坪汽车客运站迁建工程,屏门、王阜和鸠坑汽车客运站,青溪新城(坪山)综合物流配送中心,毛竹园物流基地,汾口和威坪货运站,广场、淳中、前坞、旅游码头和里杉柏公交车首末站,姜家、汾口和石林公路养护管理站,浪达岭应急抢险中心和淳开公路治超检查站。“十二五”期站场规划主要建设项目合计投资2.76亿元。
公路站场“十二五”具体规划建设情况详见附表4、附图3。
突出“全方位为千岛湖景区旅游服务,以发展水上旅游客运为龙头,旅游货运为支点,港随景建,景以港热,联景成网,景港共兴”的发展方针,鼓励企业自主投资新建码头,完善码头基础设施,最大限度的发挥航运与港口在旅游经济中的先导、支持和推动作用。“十二五”规划期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整、集疏便捷的现代化绿色港口群,力求水运发展与本县经济发展相适应,各类运输方式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运的综合服务功能。
新建千岛湖镇四十万吨货运码头迁建工程,青溪新城(坪山)综合作业区,文昌旅游码头,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安龙半岛码头,威坪和石林客旅码头,西南渔港码头。“十二五”期水路规划建设重点项目合计投资1.43亿元。
内河航运“十二五”具体规划建设情况详见附表5、附图4。
“十二五”期间公路、水路和站场规划重点项目投资合计为88.38亿元,其中高速公路55.76亿元,其它项目32.62亿元。
“十二五”期间淳安县全面迈入“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的新阶段。淳安县公路网总体技术水平进入杭州地区中等水平行列,服务水平基本满足淳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做到“精心施工、细心养护、用心管理、尽心服务”,实现公路养护规范化,作业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做到节约养护、循环养护、科技养护。
1.大力推进养护工程实施
(1)省道公路
加强省道干线预防养护,继续开展文明公路创建活动,使全县省道公路路面平整整洁、设施齐全规范、绿化美观协调、行车舒适安全。
(2)农村公路
①加大农村公路养护投入力度
健全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管养责任,建管养并举,提高农村公路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每年统筹安排2%~5%左右的农村公路大中修,确保农村公路运行安全、便捷、畅通。
②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畅通能力
在全面完成县、乡公路安保设施增设的基础上,加大村道安保设施增设力度,基本完成农村公路病危桥的改造,逐步实施隧道病害治理,开展农村公路防灾能力研究,着力提高公路抗灾能力。
③推进农村公路现代化管理
加大投入,提高养护管理机械化、专业化水平,完善农村公路数据库,采用电子信息技术管理手段,提高公路管理水平,努力为群众出行提供更为详实方便的信息服务。
2.构建高效养护保障基础
(1)加强养护站房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建公路养护站房3个、应急抢险中心1个、治超站1个,基本达到规模使用、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2)提升养护机械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加大养护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力度,实现公路大中修、路面病害处理的机械化,提高路面清扫、路肩清理、公路绿化和抢险救护等机械化作业水平。建立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养护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提高养护人员技术水平
(4)推行“四新”技术的应用
以省道大修和危桥改造工程等项目为依托,在养护作业的各个环节加大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提高公路养护的科技含量,并通过良好的养护与有效的管理,使路网发挥更高的效率。
(5)提高预防性养护措施
采用先进的公路检测设备,及时掌握可靠的技术检测基础数据,实现养护时机合理、养护决策科学化,以达到降低公路养护成本,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确保公路路况稳中有升。
3.创建现代养护管理体制
(1)完善养护标准制定
完善各级公路养护技术标准的制定。针对省道干道、农村公路的各自特征完善相应的养护考核内容及标准。
(2)推进养护质量管理
积极推行“业主负责、社会监督、行业监管、企业自检”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建立养护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路况考评体系和监督制度,养护工程绩效评估制度。并逐步引入养护建立制度和技术咨询制度。
(3)实现养护管理信息化
基本实现公路养护管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建立一整套公路信息传输、维护、更新系统,建立与省、市统一的数据库,全面推广应用路面管理系统和桥隧管理系统。
(4)加强养护施工现场管理
以“建养并重,干支统筹,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保障畅通”为原则,提升支线航道等级,发挥高等级航道网投资的综合效益,缓解航道干支不匹配结构矛盾,完善干支直达的航道网。
1.进一步加强骨干航道的养护力度
坚持航道分类养护,加强骨干航道重点养护。根据航道建设的发展趋势,结合航道养护总能力,按照养护技术规范,在坚持分类养护的原则下,适当调整养护格局,加强航道的重点养护。
2.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航道养护管理水平
积极研究、应用、推广科技新成果,增加航道养护与管理的科技含量,逐步实现航道养护与管理现代化。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初步建立航道数据库和航道信息网络,实现航道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注重水文资料的收集,逐步实现基础数据采集及处理自动化。
3.创新航道养护机制,提高航道养护效率
创新航道养护机制、实现养护投入与效益统一,通过逐步培训航道养护工程市场,逐步实现航道养护工程的市场化运作。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养护机制的改革创新。
4.进一步提高航道养护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努力提高航道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加强对航道建设工程的效果观测和研究,维护和巩固好航道建设成果。严格执行国家《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和《内河通航标准》等规范标准。牢固树立航道养护与管理服务共同促进水路运输发展思想,提高航道养护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以提高道路运输的保障水平、服务水平和监管水平为重点,努力实现网络运输、智能运输、信用运输、平安运输,从而形成安全、便捷、通畅、高效的客货运输系统。以网络化的公路基础设施为依托,以转运换乘衔接紧密的客货运站场为节点,以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车辆为载体,以运输组织的技术创新为道路运输发展的切入点,形成城际间快捷与城乡间便利的道路客运网络,形成畅通城乡并为其他运输方式提供集疏运衔接、优质高效的道路货运网络,使传统道路运输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早日实现现代化。
按照网络化、集约化、公交化、市场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优化运输运力结构,彻底改变弱、小、散的客运企业。
(1)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适应市场需求,细分服务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跨地区长途客运要着力培育高附加值的高速、快速班车客运,到2015年增开安徽黄山、江西、江苏等临近省的省级客运班线,跨市县的省内长途班线达到41条。按照“公交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稳妥推进城际公交,到2015年县内涉杭普通客运班线实行公交化运行。
(2)城乡客运网络
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对现有区域农村客运的统筹协调、规划,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客运企业参与扩大经营规模,彻底改变客运企业弱、小、散的现状。通过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培育2—3家客运企业,保持客运市场的适度竞争。
完善农村客运网络,积极推进客运村村通工程,将农村客运服务向自然村延伸,2015年实现农村行政村客运通达率100%。同时大力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建设,到2015年,千岛湖镇到汾口、威坪、姜家、临岐、文昌等主要乡镇的农村客运实现公交化运行,构筑网络一体、市场规范、管理高效、运行安全、服务优质、出行方便的城乡客运服务体系。
(3)城市公共客运体系
优化千岛湖镇公交线网的布局结构,大力推广公交优先政策,加快公交场站建设,满足居民方便出行的需求。随着高铁的开通,及时开通千岛湖镇到文昌高铁火车站的快速公交,“十二五”期末开通11条公交线路,公交车辆拥有量为8标台/万人。
加快出租车服务区和营业点建设,改善出租车经营环境,提高出租车的运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千岛湖的城市形象。规划“十二五”期末出租车拥有量为12—15辆/万人。
加快货物运输、经营结构、车辆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大型、重型和厢型车辆和特种车辆,促使车辆由技术落后、低档次、低吨位、高消耗型向技术先进、高效型转变。按照“建设大路网、发展大物流”的发展思路,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企业,以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促进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发展,推动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强物流基地建设,完善物流基地功能,建立有形货运市场,向仓储、包装、装卸、冷藏、配载信息等方向发展,开拓现代仓储业务,发展农产品冷链运输,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到2015年,建成3个综合物流基地,培育2家以上服务区域工业和农村物流的县级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建成1个物流信息系统,在全县各乡镇建立农村货运网点。
1.加强货物道路运输的发展和管理
加快货物道路运输经营结构、运输装备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集装箱等多种箱式车辆和特种车辆,调整运力结构,促使运输装备由技术落后、低效高耗型向技术先进、高效低耗型转变,鼓励科技进步,利用资金、管理和场站的优势建立快运网络,大力发展物流业,综合运用智能运输,加强车辆货运站,货主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定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加强道路货物运输业与制造业和商业部门的紧密联系,逐步推进统一采购、统一订货、统一配送和统一管理,提高道路货物运输业适应能力。
2.汽车维修体系的发展
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本着“均衡布局,适度集中,方便用户,优化结构”的原则,向维修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效益规模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完善汽车维修市场整体宏观调控监督体制,总体上以城镇为依托,以一类企业为龙头,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专项修理户为补充,以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为质量保证的多层次、多形式汽车维修市场格局,树立“优质服务,诚信服务”修车理念,以“维修质量”取得市场竞争力。形成一个与车辆结构基本相适应的维修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建立健全维修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优胜劣汰,提高全行业技术水平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使行业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汽车驾驶员培训行业发展
强化汽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培训业户学员的合法权益,满足道路运输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强化市场准入制度;严格管理培训机构。加强监督检查,切实保证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和培训水平。
规范发展水运企业,引导水运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优化运力结构;逐步实行游船艇运营公交化;发展环保、节能型运输船舶;拓展、培育新的水路旅游运输市场;适度发展游艇俱乐部及豪华游艇。
1.进一步规范发展水运企业,引导水运企业做大做强;优化运力结构,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运输向多层次、休闲度假等旅游运输形式发展。
2.拓展、培育新的水路旅游运输市场。
3.建立游艇俱乐部准入机制,有序发展豪华游艇及游艇俱乐部等项目。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装备的发展要从追求总量规模的外向型向注重质量的内涵提高型转变,以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进步为手段,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通过采用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运力总量,不断提升运输装备档次,优化升级运输结构,提高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益。
1.公路运输装备
(1)深化结构调整,注重转型发展,大力发展节能、高效、安全、环保的公路运输装备。进一步提高干线客运车辆档次,在农村客运中推广使用符合要求的经济适用车辆,对安全、节能、环保性能达不到国家标准以及存在超限超载隐患的车辆,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注重政策引导,鼓励发展厢式运输、甩挂运输和汽车列车,引导运输经营者购买、使用节能、环保、标准化的车辆。完善营运客车等级评定制度和货运汽车推荐车型制度,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油型车辆。鼓励使用全承载式客车,提高高级客车比例,提升客车安全系数。
“十二五”期末全县道路营运客车力争实现280辆,中级以上客车比例占96%,高级客车比例占45%。其中县内农村客运车辆180辆,长途客运车辆(含包车客运)100辆,长途客运车辆高级客车比例为95%,所有客车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全县营业性货运车辆达到1000辆,其中厢式货车每年增长10%,重型货车和专用货运车辆每年增长10%和15%;城市公交车达到100辆,其中大型公交车比例占总数的25%;出租车总数为150辆。
(2)提高全行业的节能意识,加速淘汰高耗老旧运输车辆。推动道路运输企业加快车辆报废和更新步伐,加速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等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运输车型,积极研发并鼓励使用适合交通节能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引导企业投入使用节能、环保的客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3)调整运力结构,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公路运输效率。干线公路鼓励发展大型客车,提高运输能力,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农村客运班车要大力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的客车车型;长途货运鼓励发展大型柴油车辆、集装箱车辆和专用车辆;城区内短途货运鼓励发展集散用封闭小型货车。
2.水路运输装备
水路运输装备要朝着实现“六化”方向发展,即实现散货船舶大型化、旅游船舶高档化、特种船舶专业化、船型标准系列化、动力节能环保化、设施现代智能化。提高船舶平均载重吨位,降低平均船龄;研发制造低耗、高效、安全、环保、智能化的新型船舶,大力推广内河船舶标准系列化,加快船舶更新改造,限制和淘汰吨位小、安全性能差、航速低及污染大的老旧船舶。
(1)适度发展集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档豪华旅游船艇。水路客运要加快实现常规客运向舒适化、高速化、区域化、旅游化、多层次化多结构方向发展。适度发展多功能高档豪华的大、中型观光船舶、高档快艇,以及水上公交船舶。“十二五”期,增加高档豪华游船艇20艘,增加500个客位。
(2)增加各类工程船舶。包括新建大型、专业、多功能的救捞船舶,建造智能化、机械化配置的疏浚船舶、勘察船舶、工程船舶、垃圾处理船舶等等。
(3)加强船舶更新改造,提升船舶服务能力。
①加强对现有普通货运船舶的更新改造,推行内河船舶标准系列化。按照船舶标准化、专业化、系列化要求,以简统、优选船型、低污染和提高船舶平均吨位为重点,根据不同的水文条件、航道等级、船舶用途等,按照交通部的统一规划,推行不同系列的标准化船型。
②加快对现有旅游船艇的更新改造,推行旅游船艇特色化、系列化。旅游船艇更新改造以提高安全性、舒适性和高档豪华为基本要求,根据不同的水文条件、航道等级、旅游需求、外观要求等,设计不同风格特色的旅游船艇,形成特色化的系列旅游船型。
围绕“五型公路”,以打造浙江路政品牌为目标,构建纪律严明、执法文明、管理一流、保障有力”的路政队伍,实现管理队伍高素质化、管理手段法制化、管理装备现代化的目标。建立与现代化公路体系相适应的科学高效的路政管理体制,强化淳安路政的服务功能,促进淳安路政的健康发展。
1.管理队伍高素质化
2.管理手段法制化
进一步规范路政许可,确保路政许可正确率达100%,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管理装备现代化
努力提升路政队伍硬件设施,使路政装备能够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
1.强化路政执法行为监督
强化路政巡查,加强路政执法,规范执法行为,依法办案。建立以千岛湖镇为中心,辐射威坪、汾口、大市、临岐和姜家5个片的路政执法网络以及覆盖全县23个乡镇、362个行政村的农村公路路政信息员网络,达到路政案件发现率、查处率99%以上,路政许可正确率达100%。进一步推行阳光执法运行机制,通过外聘行风监督员和内部督察的方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加强路面执法力度、完善治超工作体系
以现有的路政执法网络和即将建成的超限检测站点为依托,采取固定站点检测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大货运车辆运行的监控与治超执法力度,重点打击避站绕行、短途驳载等超限运输违法行为。超限运输检测站24小时全天候检查,并对县乡公路进行超限运输路面流动检查,平均每星期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0小时。继续执行全国治超工作小组确定的超限认定标准,大力推广区域联动治超、部门协同治超,努力改变目前各自为政路政单兵治超这一局面。“十二五”期间将干线公路超限率控制在3%以下,农村公路超限率在4%以下。
3.规范标志标线管理
根据最新版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继续完善、更新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确保安全、醒目、规范、符合国家标准。普通国省道公路指路体系设置率达90%以上,完好率达99%,农村公路指路体系设置率达70%以上;县道公路完好率85%以上,乡道65%以上,村道45%以上。清理和调整公路限速标志。统一设置非公路标牌。
4.加强车辆装备投入
执法车辆按3人/辆的标准设置,超限运输检测站执法车辆按每个站3辆标准配备。GPS车载设备及车载手提电脑按“每辆路政巡查车辆一台”的标准在前两年内配备,台式电脑按“人手一台”的标准在二年内配备,手提电脑按“2人一台”的标准逐步到位,录音笔按每人一支的标准逐步配备。路政办公用房普通公路路政中队实行站队合署建设。
总体目标:抓住“构建体系、健全保障”两个环节,构建“法制建设、科技创新、人才教育、信息建设、安全保障、廉政建设”六个体系,积极探索普遍性的规律,着力构建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天候的管理保障,加速提升全行业的管理能力,认真履行全效能的管理职责,切实创建全优化的管理行业,努力跟上交通设施现代化的步伐,为交通行业整体功能的发挥和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基本形成“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和谐交通管理新格局。
推进交通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执法队伍和机制建设,提高专业素质和整体功能;健全交通行政决策机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加强交通队伍建设。通过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严格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建立执法人员轮训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律咨询制度。加强交通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十二五”期,努力建立适应淳安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现代化要求和符合交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交通科技人才,提高淳安县公路水路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淳安县公路水路交通的科技含量,打造以人为本、科技为先、安全为重、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交通。
1.继续加大对交通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
(1)进一步研究公路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定位及与其它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加大对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和综合交通一体化的研究,不断探索交通体制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2)重点抓好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和维护管理技术水平;加大交通信息化工程发展力度,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数字交通”、“智能交通”;进一步提升交通资源利用和环保技术,成为建设节约型行业和发展绿色交通的可靠保障;提高交通安全保障技术整体水平,以及在事故预防、应急反应、救助打捞等方面的水平。
2.推进道路运输两个系统和八个中心建设
(1)两个系统
①、完善电子运政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处理各类事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用考核、网上签证等运政业务,全程网上操作,完善运输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建立数字化监管;
②、建设道路运输指挥系统,提高运管部门的执法效率和对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和应急能力,实现行业管理手段的再创新,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运输市场监管效率及综合决策的能力。
(2)八个中心
①、建设县级指挥分中心,中心建设包括大屏显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门禁系统、会议集中控制系统、语音呼叫系统、媒体直播室等;
②、建立一个移动执法和应急指挥平台,完成移动执法车(含全套移动稽查设备)的配置,包括工业级手持终端、移动打印机、移动视频、随身录等设备的配置,提高现场执法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建立日渐完善的应急预案库,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联动协调机制,包括对道路运输安全事故、突发公共事件、节假日运输量激增时期等事件的应急指挥;
③、建立一个动态视频监控平台,接入公安、城管等的现场监控图像,新增移动监控视频摄像,建立统一的视频图像的采集平台;
⑤、建立一个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各业务管理系统信息,通过内部网络提供工作人员办理日常管理业务和执法任务的平台;
⑥、建成一个辅助决策分析平台,采集各个系统记录的数据,分析其中的相互联系、重点信息的出现频度、数量等,进行深层挖掘、研究,探究规律,为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统计分析依据;
⑧、搭建一个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组织人员管理、统一认证服务、应用审计、数据交换和整合、GIS平台等基础服务。
3.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根据《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节能“十二五”规划》以及省、市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核心,进一步提升节能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先进运力,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强化科技支撑,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促进淳安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淳安交通节能减排工作要严格落实省、市有关量化考核指标,抓好节能减排专项行动。重点做好道路运输结构优化、水路运输结构优化、港口设施技术改造、废旧沥青再生利用、隧道照明技术改造、汽车维修行业“五废”回收和“两废”控制、工程建设等方面。同时要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抓好能源消耗统计、适当安排节能技改补助资金、做好节能减排宣传、进一步提升系统机关节能减排等工作。
“十二五”期,淳安县交通系统人才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交通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充分认识人才在交通发展中的第一资源作用,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贯彻德才兼备的原则,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更宽的胸襟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着力打造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行业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四支队伍,为实现淳安交通新的历史性跨越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1.明确人才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与交通的改革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管理机制;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公开、公平、竞争、择优、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加强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使各类人才的数量满足交通事业发展的长远需要,人才分布更加合理,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2.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交通系统人才队伍稳步发展
(1)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增强人才工作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和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制,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
(2)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为人才成长提供资金保障。一是要充分用足用好县政府出台的各项人才政策,并认真兑现政策;二是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订一些更优惠、更吸引优秀人才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交通工作;三是要用好交通工程中科研项目的配套资金,确保科研任务的顺利开展;四是研究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并制定相应的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3)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要更新培训理念,改进培训方式,推进校、企、地的合作与智力资源共享,采取院校与网络、综合与专题、集中与分散、理论与实践、走出去与请进来等形式大力实施人才队伍的知识更新工程,以达到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拓展思路、促进工作的目标。
(4)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集聚更多急需人才。有条件地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加快交通高层次、高技能紧缺人才的引进和集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探索人才智力柔性引进办法,把引才和引智有机结合起来,对拥有科技成果、发明专利或掌握高新技术及紧缺专业知识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要积极探索柔性引进办法,通过项目合作、提供咨询服务、兼职、短期聘用、长期聘用和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人才智力,促进人才“柔性”流动,让更多的外智为交通所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行业日益呈现出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交通运输智能化和智能交通综合化的趋势,信息化成为交通运输现代化、智能化的必然选择。加强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提高交通行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政府的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协调地推进交通信息化进程,为实现淳安县交通“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支撑保障。
1.在交通系统全面推广办公自动化。在现有OA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在全系统启动OA办公自动化系统,并逐步升级和完善OA办公自动化设施的硬件建设。并借助省交通厅的视音频会议系统,实现交通全系统的视音频会议系统联结。
2.逐步完善开通网上服务和管理功能,主要是电子政务、行政执法处罚、罚款和网上查询功能,并分别建立运政管理和服务系统、航政和港政管理和服务系统、路政管理和服务系统、交通业务培训管理和服务系统、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系统等,并保持交通局域网的畅通,不断升级换代。
3.建设交通运输分网站及分系统。包括运政门户网站建设;运政内网建设;数据中心建设;96520应急系统建设;GPS监控调度系统建设;客运从业人员IC卡管理系统。
4.推进道路运输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从公众出行信息、车辆动态信息、运政服务信息、企业服务信息四个方面着手,加快建立以96520为基础的全县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服务系统、以联网售票为主的全县客运公众服务系统、以货运信息系统为主的全县货运公众服务系统、以网上审批为主的全县行政许可公众服务系统和以市场监管为主的全县公共道路运输信用管理系统,构建运输信息网络,为运输企业和公众提供直接、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和服务。鼓励推广使用互联网、GPS、GIS、ITS以及条形码等技术,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效率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完成交通(运管)信息指挥中心建设,提升运管信息服务与应用能力。建设淳安运管网站并投入使用,完善网站的各项服务和宣传功能,扩大淳安运管的政务公开程度和社会影响力。构筑现代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推动物流业的信息科技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物流服务水平。
5.打造高度信息化的水上搜救中心。水上交通指挥中心将运用最为先进的数字3G化管理,对航区实行全天候监控,完善水上遇险求救、船舶定位等的信息化工作。
6.构建结构完善的航运信息化基础网络环境。更加完善联通航运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办公业务信息网,船岸无线通信的信息传输链路网。充分适应和满足航运管理、服务和生产等各个领域发展的信息化需求。
7.打造完备规范的航运信息化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包括航道、港口、船舶、海事管理、治安消防管理、通信管理等航运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的数据库系统,如数字化地图等,为航区航运的数字化、智能化、行业管理网络化及社会化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支撑。
8.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逐步完善交通网站的各项服务和指导功能,提高网站的社会影响力和点击率。
“十二五”期,淳安交通系统将紧紧围绕“打造平安交通”这一目标,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抓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标准和规范;加强与安监、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跨地区的部门协作,健全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和救援保障网络,增强安全事故的抢险能力;积极推进安全管理创新理念,倡导科技强安战略,实现淳安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行业稳定发展。
1.以“降事故、控指标、保平安”为目标,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为抓手,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标本兼治,强化预防,不断提高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安全管理水平,全力打造淳安公路“平安生命线”。
2.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打造安全管理模式。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要求,分别制定出不同的行为规范。开展规范人才建设,从基层班组、站所抓起,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坚持定期对职工的安全行为规范进行考核,将安全生产纳入规范化管理,从而带动整体安全管理上台阶。
3.建立抗灾救灾预警机制。针对涉及公路建设和养护的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灾害,制定快速灵活的抗灾救灾预案。在灾情发生后,要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快速作出抗灾救灾决定,统一领导、指挥和调度。灾情发现、信息传递要快,措施要及时。在平时通过组织不同规模的演练,完善应急机制,提高抗灾救灾能力。
4.加强各种抗灾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储备。抗灾救灾物资准备和设备性能关系到抗灾救灾的效果,要不断提高抗灾救灾物资储备,提高抗灾救灾设备性能,保证灾害来临时物资和设备的充足。
4.5.5.2公路运输安全
加强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强安战略,实行信息化管理,杜绝重特大恶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各项指标控制在上级行业管理部门下达的考核目标范围内,实现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形势稳定。
1.建立以行业管理部门为核心,各道路运输企业、汽车站、汽车维修企业共同参与的道路运输行业应急处理系统,进一步拓展96520受理范围和汽车急修抢修网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置。
2.在营运客车更新改造时,推广使用安全性能高、全承载式客运车辆,提高安全保障系数。在营运客车上推广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营运客车的运行动态情况,进行适时监控,进一步完善GPS监控平台。
3.加强车辆及驾驶员的源头管理,推进安全仪(驾驶指纹识别仪)工程。在三级客运汽车站配备安装危险品检测仪,强化三级以上客运汽车站危险品的查堵工作。以“三关一监督”为核心内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以长途客运、农村客运、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等为重点的道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推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奖惩机制,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4.5.5.3水上运输安全
1.加强内河航道应急抢险和清障打捞能力。千岛湖航区是我省三个重点航区之一,水深、面广、线长、点多,给全方位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2.建设和完善船舶管理系统、船员管理系统、船主管理系统、通航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五个系统。
通航管理系统:根据航道及船舶密集度情况分别在上江埠、小金山、宋村等分叉经济航段,实行分道航行,确保船舶通航安全。
船员管理系统:坚持以人为本,开发船员管理软件,随时掌握船员动态,严把船员资质审核关,加强培训,提高素质,防止和减少人为事故。千岛湖航区现有持证船员2200余人,考照人员也不断增加,为了提高船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等级,在“十二五”期间,对船员进行轮训,提高船员安全意识、综合业务素质和业务技术等级。对船舶服务人员培训,使他们的服务规范,安全意识、消防意识,救生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船舶管理系统:加强船舶更新改造,全面推行标准化船型,提高船舶的工作和安全性能,开发3G管理系统。积极筹建自己的SMS体系(安全、防污染)。
船主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船舶所有人登记、变更等管理系统,保护船舶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应急管理系统:依托千岛湖水上搜救中心,建立集通讯联络、船舶监控、事故报警、快速救助为一体的现代化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水上应急救助能力,同时配备水上消防专用艇,及时扑灭船舶火灾事故。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以完善具有交通特色惩治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加强以交通工程和行业管理领域为重点的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以构建“和谐交通”为重点的行业风气建设,致力打造“廉洁交通”,为促进我县交通事业新一轮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纪律保证,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1.落实改革创新,深化完善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
2.加强监督检查,强化领导干部正确履行好职责。
3.深化廉政宣教,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意识。
4.严格监督管理,全面深化交通工程和行业管理领域廉政建设。
5.推进行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6.重视信访举报,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
7.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纪检监察队伍整体素质。
“十五”、“十一五”期以来淳安的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从逐步缓解到基本适应。随着经济发展和千岛湖山水价值和后发优势的不断显现,千岛湖品牌优势的不断提高,交通建设仍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着眼长远,拉高标杆,在规划指导下加快新一轮的发展,遵循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客观规律,通过加快发展,突出交通建设的战略地位,做到交通建设适度超前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完善并深化交通建设投资管理体制和交通建设项目业主责任制,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积极提倡和鼓励乡、镇、企业和其他投资者合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以市场为导向,本着“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交通作为产业来办,优化经营主体,鼓励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道路,建立具有活力的交通建设投资机制和资金运行体系。有效整合路、航、港、站等资源,充分发挥县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合力推进项目建设。继续采用贷款建设、收费还贷的“四自”建设办法,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交通投资管理新体制。
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应坚持宜陆则陆、宜水则水、水陆并举、优势互补的原则,“精心谋划、确保水准”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要确立大杭州的观念,正确处理远期和近期、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做到点上互补、线上互动、面上互进。规划一旦批准,就具有了法律保障、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加强交通规划实施的政府监督,使规划成果不被随意更改,认真做好技术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储备,避免项目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坚决按规划期限、规模、功能依法实施。
交通建设无论是公路还是水路,都要大力引导发展现代物流业,挖掘运输潜力,积极拓展多式联运、仓储、配送、订货、采购、物流信息、电子商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服务功能。打破行政区划、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的限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发展程度,鼓励从业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道路,建立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形成规模效应,增强竞争力。尽快改变近年水运发展缓慢的局面,努力形成水陆并举、功能齐全的良好发展态势。
面对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新目标、新挑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又快又好的发展目标,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保障,以廉政建设为关键,坚持“两手”同抓,即业务与队伍“两手抓、两手硬”,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交通工作最关键、最根本的任务。不断提高交通干部职工促进发展、推动改革、维护稳定的本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本领,依法办事、依法服务的本领,从而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廉政高效、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队伍,为交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着重推进交通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加大科技成果应用,构建“便捷、绿色、低碳”交通,在交通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输组织、行业服务等方面要不断研究和推广应用节能减碳的措施,努力实现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行业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实现交通行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