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建的仿真模型输入电脑中,运行仿真模型会获取一系列的仿真结果,这就是模型的仿真实验。由于是按照先期设计的实验方案来运行的,所以仿真实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仿真的结果又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来衡量呢?这就需要具体辩析仿真结果的可靠性,检验仿真结果可靠性主要有两种方法(置信通道法和仿真过程的反向验证法)。
三、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的仿真技术应用
1、在齿轮设计研究中的应用
2、机械结构设计
3、在复杂数值计算分析方而的应用
4、在复杂机械加工研究方面的应用
结语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现代工业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各生产步骤和工艺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借助自动测试和仿真等计算机技术帮助设计者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尤其是伴随着仿真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使用,实现了设计者从复杂庞大的信息中对机械部件或者加工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解决了传统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无法实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7):148-149
[2]徐宁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塑料机械设计应用[J].塑料工业,2016(3):97-99,118.
关键词:农业机械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1]。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智慧农业离不开高素质农业装备技术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离不开高水平的农业工程技术人才综合能力提高的训练系统[2]。在此背景下,课程教学团队依托国家级农业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和省级农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聚集优势学科科研平台,按照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验教学平台有关工作要求,展开了基于VR技术的农业机械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开发,围绕黄淮海地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耕、种、管、收”环节,完成不同模块的网络化的农业装备虚拟仿真实验与部分农业装备虚拟仿真训练(实践)。为加快发展“新工科”,深化科教结合与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打下基础。
1农业机械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目的
2农业机械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农业机械学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农业机械学》课程虚拟教学资源设置坚持“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建设原则,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加强学科交叉,凸显虚拟教学的特色,实现虚拟教学的创新。结合农业机械化生产实际和教学特点,在原有植保无人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基础上,提出“智慧农场农业机械化生产装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项目方案,项目设有四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块,基本涵盖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及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智慧农场虚拟认知模块、“耕-种-管-收”农业装备虚拟拆装模块、农业装备动态仿真模块、农业装备虚拟测绘模块。每个实验模块均包括专业知识、综合技能和研究创新三种层次的多个实验,并充分与理论课程、真实实验、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2.1模块1:智慧农场虚拟认知
智慧农场虚拟认知主要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真实再现让学生对现代化专业化的农场进行沉浸式的认知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了解不同农作物的耕作、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后处理的生产过程;可以了解整个农作物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使用的不同农业机械的功能动态模拟;可以了解典型农业装备的虚拟驾驶与操作功能。
2.2模块2:“耕-种-管-收”农业生产装备拆装
“耕-种-管-收”农业生产装备拆装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黄淮海地区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环节重点农机设备的正确的拆装步骤、必要的拆装工具,并实现实验过程的自动打分、测评。实现犁、耙、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移栽机)、大型喷雾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关键功能零部件的拆装。
2.3模块3:农业装备虚拟动态仿真与操作训练
2.4模块4:农业装备关键零部件的虚拟测绘实验
农业装备关键零部件的虚拟测绘实验是让学生能通过三维结构的查看和尺寸测量,能够充分理解农机设备重要部件的几何结构,帮助学生提高手绘能力,以及未来对先进设备重要部件的设计和改进能力。比如铧式犁的犁曲面曲线测绘、播种机的排种器、收割机割台、打捆机打结器等关键零件的测绘。
3智慧农场农业机械化生产装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设计
3.1系统主要内容与界面
3.1.1登陆界面。进入系统,学生或教师或维护人员首先需使用学号和密码进行登陆,在登陆的同时,系统后台会自动验证账号所具有的权限,并自动加载权限对应的功能模块;此外,登陆过程中,系统自动检测版本号及相应的资源信息,并自动进行对应的更
3.1.3课程选择。学生进入虚拟实训系统首先需进入课程中心进行训练模块选择,当前,我们为系统设计了四个课程应用方向模块,分别是智慧农场三维数字化认知模块、“耕-种-管-收”农业生产装备拆装模块、农业装备动态仿真与操作训练模块、关键零部件虚拟测绘模块。
3.2系统基本模块中的软件与应用
3.2.1模块1:智慧农场三维数字化认知。进入模块1,系统会自动加载农场模型及其中的设备,由于场景较大,所以采用的是分布式动态加载的技术;当虚拟场景较大时,场景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方面是从模型的制作开始,就需要进行面片数和贴图材质的优化;另一方面,是在程序设计时,要考虑到采用图形优化技术对场景的加载和显示进行优化,这其中主要用到几种深度检测技术、遮挡剔除技术、LOD技术等;在漫游功能模块,漫游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学生可以选择让相机自动行走漫游展示农场布局,也可利用鼠标/键盘进行自由查看;整个场景除了农场的布局外,还会有一些工作中的设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字化农场。
3.2.4模块4:农业装备关键部件虚拟测绘。学生选择考核模式后,就会看到界面上有当前所需考核的设备零部件,零部件主要包括犁曲面、旋耕刀轴及刀片、移栽机鸭嘴(或栽插器)、收割机割台、滚筒、拖拉机悬挂系统、播种器等,具体的考核内容由教师端进行设置;首先进行部件测量,进入部件场景,部件摆放在仓库中,考核模式下,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自由选择工具和测量点对部件进行测量,系统不进行任何提示;然后进行工具选择和操作,学生先对测量工具进行选择,然后选择部件的测量点,选择测量点后,镜头会自动切换到适合测量的位置,学生用所选工具进行测量;需要对视角进行调整,由于测量对于视角控制的要求较高,所以系统可切换2D/3D现实,在2D视图下,用户可选择只看物体的顶/侧/底/正面,便于学生考核时的精准定位;同样的,在测量过程可使用鼠标键盘的配合操作,调整一个较为合适的视角进行操作。
关健词:科技创新训练;智能小车;Proe建模;教学效果
一、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目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以前的教学方法是采用成品小车模型和PPT讲解,PPT也只是cad二维图和图片展示,缺乏直观性。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也不能随意进行反转、拆卸、让学生观察内部结构及装配关系,更不能充分展示动态变化过程。这样,给上课带来诸多不便,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科技创新智能小车设计与制作机械知识内容较多,而大二的学生刚接触机械专业知识,有的经过了金工实习训练,有的还没有经过这一过程,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既缺少理论知识又缺乏实践经验,对实际制作中的一些零件及机构都很陌生,训练中学生对部分较难的内容不能很好理解,难以掌握。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学生们对这些机构、零件有些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因而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感觉到很难完成,有的甚至放弃。
二、proe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克服以往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教学部组织教师多次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一些机械工艺基础知识只是简单的记忆,没有真正理解,比如平面四杆机构,由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和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面对二维的图纸学生无法想象出各种机构的运行方式,似懂非懂,遇到具体问题不会分析,还有的同学甚至不明白齿轮是如何传动的。为此,我们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立项,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应用proe软件进行机构仿真辅助教学。我们将智能小车的机构、零件用proe软件做成模型并进行仿真。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优点。首先,教师在proe环境中可以随意装拆、放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小车整体空间结构及组成的理解,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旋转、改变对模型的观察方向,其真实感完全与成品中的零件一样,最为重要的是proe软件能进行机构仿真,可以把各种复杂的机构通过形象、生动、逼真的动画演示,以三维的形式直接展示给学生,克服了采用PPT教学中平面图形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实践经验与启示
针对proe软件的辅助教学方法,我们在2010-2011第二学期科技创新训练选修课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和验证,并得到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1.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量和教学效率,应用Proe软件进行机构虚拟装配和运动仿真演示,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智能小车成品完成率较高。
2.学生对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的过程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把学到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成品完成质量上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3.基于Proe软件辅助教学方法有别与以往的教学方法,在科技创新训练课堂教学中加人了虚拟的机构动画,对于一般从没接触过工程实践的学生来说,可大大增强对各种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对于学生快速掌握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训练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并结合科技创新训练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用Proe软件进行机构仿真辅助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举措,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减轻了教师教学工作强度,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达到了教学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仿真;虚拟样机;计算机辅助设计
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理论、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系统仿真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的是,系统仿真技术在机械设备制造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世界上的许多大飞机制造公司(如美国波音、洛克希德马丁、法国空中客车等公司)和大汽车制造公司(如通用、福特、戴姆勒-奔驰、丰田、宝马、大众等公司)都在产品的开发设计、实验分析、制造和管理的各个阶段大量地、充分地使用仿真技术,不仅大大地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极大地减少了人力。
一、机械设备制造仿真技术概论
仿真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性能分析与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利研手段,逐渐形成了专业的机械系统仿真技术。主要的仿真技术包括cAD三维建模、结构有限元分析、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优化设计。应用它们可以解决从零件到装配件的结构刚强度和产品的各项性能要求等问题,这些技术作为机械系统仿真技术中的几个最为关键的部分,相互渗透,相互关联,大有一体化和集成化趋势。
二、设备仿真技术发展
(一)加工设备布局仿真
设备布局是构造一个有效车间系统最为重要的环节,相同车间地址、相同的人员、相同的技术和设备,仅仅由于布置方式的不同,生产系统的功能可产生天壤之别。高效率的设备布局作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手段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工业发达国家,除了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外,已把改进物料搬运、改善工厂中的物流组织看作是减少和节省开支以获取利润的重要方面。现代生产管理理论减少企业内部生产物流的具体途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是通过最优的工厂布局,建立顺畅的物流线路,或者采用加工中心,实现工序集中,减少运输次数,缩短物流距离;二是成组搬运,直接减少搬运次数;三是确定最优的运输路线和运输速度,建立连续短捷的运输路线,减少运输的停顿、路线交叉和倒流现象。
(二)多学科优化理论在仿真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技术及设计方法学的研究大都开始于工程应用问题的研究,再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逐步上升为独立的理论,然后反馈应用于产品设计的实践。多学科设计优化理
论的研究也遵循了同样的规律。在航空航天领域发展起来的MDO技术是当前国际上一个最活跃的研究课题。MDO问题涉及到的变量数目较多,学科之间的信息交换极为复杂,直接搜索目标函数和约束值的计算量令人难以忍受,某些学科分析会产生一些无法预计的失真,难以采用效率较高的梯度算法进行设计空间搜索,影响处理速度。因此,优化过程中一般不将设计空间搜索程序与多学科分析直接祸合起来,而是对目标函数和约束给予近似的表达,将直接搜索和这些易于计算的近似表达祸合起来,得到近似问题的最优解后,通过最优解处的重分析来修正改进近似模型,避免频繁的多学科全分析。
(三)基于虚拟样机的机械仿真
在机械设计领域,虚拟样机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产品开发方法,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综合仿真式开发手段。机械系统虚拟样机是基于虚拟样机的机械系统仿真技术,是指在制造的一台物理样机生产出来之前,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该机械系统f产品)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即虚拟样机);对其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较好地仿真该机械系统的运动过程,以预测机械系统的整体性能。该技术以机械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理论为核心加上成熟的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基于图形的用户界面技术,将分散的零部件设计和分析技术集成在一起,提供一个全新的研发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法。它通过设计中的反馈信息不断的指导设计,保证产品寻优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sOILDwROK建模导入ADAMS
ADAMS软件具有强大的动力学解算器,但其实体建模功能相对比较薄弱。对于比较复杂的零部件,如用ADAMS建模模块进行三维实体建模,不能保证模型的尺寸精度和装配的位置精度。应用SoildWorks软件对设备进行整机建模,按工程图纸将其变为一个数字样机,然后将其转换并导入到ADAMS坏境中使用。由于SoildWorks和ADAMS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所以各自的数据都难以被对方识别。要将SoildWorks中创建的三维实体模型导入到ADAMS环境中,必须两种软件具备某一相同的几何数据转换模块,先将SoildW01.ks的数据转换成中性(不依赖于SoildWoI_ks系统),然后将中性数据通过几何数据转换模块转换成AI)AMS数据。
(一)虚拟设备的装配
经上面步骤零部件导入AI)AMS后,各构件之间还只是毫无联系地独立存在于ADAMS中。这种状态下即使全部零部件都己导入,也不能构成一台具有现实意义的虚拟样机。这就如一堆拆散的零件摆在地上不能构成一整的机器。下面的工作就是要将这些分散的零部件"装配"成一整的机械,并赋予一定的工作环境,使其能够模拟现实的工况工作。
(二)仿真实验
所谓仿真就是在模型上进行实验,它是将被研究的对象及其特征抽象成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探讨和推断对象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
四、结束语
机械设备制造中的仿真技术,其本质也是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但是与以往技术相比,它更形象、更先进。需要看到的是,与发达国家我们的路还很漫长,只有迎头赶上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殷国富.杨随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原理及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刘德贵.动力学系统数字仿真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仿真隧道衬砌台车3Dmax工程机械
1、引言
2、隧道衬砌台车的结构
衬砌台车是隧道施工过程中二次衬砌不可或缺的非标产品,主要有简易衬砌台车、全液压自动行走衬砌台车如图(图1)和网架式衬砌台车(图2)。全液压衬砌台车又可分为边顶拱式、全圆针梁式、底模针梁式、全圆穿行式等。全圆式衬砌台车常用于水工隧道施工中,不允许隧道有砼施工纵向接缝,在水工隧道跨度较大时一般使用全圆穿行式,边顶拱式衬砌台车应用最为普遍,常用于公路、铁路隧道及地下洞室的砼二次衬砌施工。
本文设计一全液压自动行走衬砌台车。台车是靠自身具有的支撑体系、模板体系,同时又具有走行系统,形成既能快速移动又能快速支撑和拆除的一整套模板系统。台车由行走机构、台车架、钢模板、模板垂直升降和侧向伸缩机构、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6部分组成。
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3、衬砌台车的设计
衬砌台车是按衬砌断面图和技术要求来设计的。钢模板衬砌台车外轮廓与隧道衬砌理论内轮廓面一致,通过封堵模板两端的开挖仓面,与已开挖面形成封闭的环形仓,然后浇注混凝土而实现隧道的衬砌施工。台车动力为电机驱动,轨行式行走系统;模板动作方式为液压缸活塞运动方式,完成立收模及模板中心偏差的调整等动作;台车立模后,需要通过丝杠把模板与架体连成整体,以承受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荷载。
3.1就位
台车试车合格后,在确保台车上下、左右无障碍物的情况下,启动行走电机,操作台车前行至待衬砌里程,前后反复动作几次,使台车结构放松,停在正确衬砌位置,关闭行走电机,并在行走轮处打好木楔或使用阻车器,防止溜车或衬砌中骨架受偏力产生位移,引起跑、爆模。旋紧底梁下的螺旋支腿,应确保底板落在坚实的基础上。
3.2浇注
(1)浇注起始,应从距离基础上约1.5~2m处的作业窗开始浇注,并注意倒换浇注位置,防止局部受力过大引起变形、甚至跑模。严禁由拱顶的浇注口直接浇注。(2)浇注混凝土的速度严禁大于6~7m3/h。(3)当浇注至拱肩处时,应设专人在拱部端头处观察排气口,以防灌满后过度泵送压坏模型板。(5)浇注过程中,采用捣固棒捣固即可,若需在模型板内侧安装使用平板式振荡器,应事先增加辅助支撑。
3.3行走
钢模板台车脱模之后先收起门架下面的支撑千斤顶,然后旋紧顶部台架支撑千斤顶和模板限位装置,启动行走电机即可行走。
4、隧道衬砌台车协调动作仿真设计
4.13D模型的建立
利用3DMAX建立零部件的三维模型,大部分模型可直接通过几何体完成,部分零件模型例如挡板需通过可编辑几何体形式建立,由于模型面数过多会减慢渲染速度,所经需建高级建模以有效的减少模型面数,有利于后期动画制作,如图4所示。最后在MAX中将所有零部件进行组装,建立台车模型。
4.2模型导入与组装
将建立好的各个零件图,进行组装,如图5所示。读取INode的材质的时候,如果存在多个SubMaterial,可以通过Mtl的接口NumSubMtls获得子材质数量,然后通过GetSubMtl接口获得每个材质(参数为从0开始的下标)。一个INode节点中的所有三角形面可能应用了不同的材质,因此必须将这些三角形面按照应用的材质索引分类存储。无论是通过Mesh的接口getFaceMtlIndex,还是通过Face的getMatID接口,都可以获得指定三角形面。
4.33DMAX路径动画的制作
利用目标摄影机结合LINE线命令制作路劲动画,利用MAX手动关键点功能调节制作零部件客观运作动画。具体的制作过程如下:
(1)进行运动形式的策划,在所有操作之前第一步我首先思考了运动的一个过程和方式。
(4)确定关键之位置:设计动画演示流程之后,用手动关键点的形式确定关键点的位置,根据要求可以适当增加关键点的数目。如果编辑复杂程度较大,可以增加关键点数目到1200。
(6)目标摄影机的设定:目标摄影机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在动画中它就相当于我们的眼睛,所以它的位置,视角范围都要进行严格的设置从而达到一个最完美的视角效果。最后将设定好的目标摄影机绑定在线条路径上完成路径动画的制作,目标摄影机的设定如图8所示,其摄影追踪效果如图9所示。
(7)演示成品渲染输出:用3D自带动画演示确定动画无误后,调节渲染参数最后输出动画,如图10、图11所示。
5、结语
本文根据隧道衬砌台车结构特点,对全液压自动行走衬砌台车工作流程进行了3D仿真,这不仅在设计开发阶段可以进行机器的优化设计,还可以对操作工人进行安排的调试的培训,通过虚拟程序就可深刻的了解机器的操作与运行。3DMAX高质量的衬砌台车运行动画使仿真效果更加清晰,可以对产品的起到宣传和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1]胡小强,胡素强.《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江西科技[17]师范学院学报.2004,8(4):168-246.
[2]张国宣,韦穗.《虚拟现实中的LOD技术》[J].微机发展,2001(1):13-15.
[3]吴懋亮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漫游系统设计》[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6,22(3):287-290.
[4]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23-158.
[5]成显珠.《自行式液压隧道衬砌台车》[M].山西机械.1997:112-165.
[6]王克伟.《3DSmax7三维动画特效精髓》[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卢桂萍(1976.4-),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虚拟现实与网络化制造;
孙在辉(1973.8-),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