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虚拟现实概述.............................................................5
1.1虚拟现实简介.............................................................5
1.2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5
1.3VR虚拟实验室汽车装配与检修学科应用.....................................6
1.4建立虚拟现实教学平台的必要性............................................7
1.4.1教学观念的变化.......................................................8
1.4.2教学内容的变化.......................................................9
1.4.3教学手段的变化......................................................10
1.5虚拟现实平台的建设思路..................................................12
第2章硬件平台................................................................14
2.1系统连接图...............................................................14
2.2硬件平台组成............................................................14
2.3标准化机械结构..........................................................15
2.3.1产品介绍............................................................15
2.3.2产品功能............................................................15
2.3.3产品效果图..........................................................16
2.4三维微间距沉浸式显示系统................................................17
2.4.1系统概述.............................................................17
2.4.2特点及优势..........................................................18
2.5光学追踪及动捕系统......................................................23
第3章虚拟现实可视化平台......................................................27
3.1产品概述.................................................................27
3.2功能特点................................................................27
3.3VR虚拟实验室硬件支撑平台..............................................31
3.3.1配套硬件系统........................................................31
3.3.2VR虚拟实验室平面俯视图............................................32
3.3.3教室布置示意图......................................................32
3.3.4网络拓扑图..........................................................33
3.3.5系统连接图..........................................................33
3.3.6多媒体讲台..........................................................34
3.3.7实验台电源控制器、短路保护装置.....................................34
第4章技术支持与服务..........................................................35
4.1服务内容.................................................................35
4.2服务方式................................................................35
第5章系统集成................................................................36
5.1集成建设总体原则........................................................36
5.1.1系统集成原则........................................................36
5.1.2系统集成质量保证....................................................38
5.1.3系统集成服务........................................................46
5.1.4系统技术支持........................................................53
5.2本期集成项目集成规划思路...............................................56
5.2.1集成思路............................................................56
5.3项目成果交付............................................................77
5.3.1项目建设阶段成果交付................................................78
5.3.2项目维护阶段成果交付...............................................80
5.4项目质量服务体系........................................................81
5.4.1项目管理质量控制....................................................81
5.4.2进度管理............................................................81
5.4.3人员管理............................................................82
5.4.4质量管理............................................................83
5.4.5客户满意度管理......................................................88
5.4.6交付管理............................................................90
5.4.7运维管理............................................................91
5.5项目服务承诺............................................................92
5.5.1服务内容............................................................92
5.5.2服务流程............................................................94
第6章装修布线施工方案........................................................97
6.1工程人员配置............................................................97
6.2施工队基本情况..........................................................97
6.3环境建设施工标准........................................................98
6.4施工设备清单............................................................99
6.4.1工程主要测试设备....................................................99
6.4.2工程主要施工机具....................................................99
6.5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进度.................................................100
6.5.1保护管敷设.........................................................101
6.5.2预留与预埋.........................................................105
6.5.3线缆敷设...........................................................107
6.5.4设备安装与调试.....................................................108
6.5.5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110
6.5.6节约措施十二条.....................................................111
6.5.7工程资料整理.......................................................112
6.5.8安全施工管理条例...................................................113
6.6流程图..................................................................114
6.7验收标准...............................................................138
6.7.1电气系统验收标准程序方案...........................................138
6.7.2UPS系统验收标准程序方案..........................................140
6.7.3机房空调系统验收标准程序方案......................................143
6.7.4安保系统验收标准程序方案..........................................145
6.7.5消防系统验收标准程序方案..........................................146
6.7.6机房环境监控系统验收标准程序方案..................................147
第7章VR实训室后期运营保障.................................................149
7.1服务保障................................................................149
7.2VR应用保障............................................................150
7.3校企合作保障...........................................................156
7.4公共平台保障...........................................................157
第8章培训服务方案...........................................................161
8.1培训目标................................................................161
8.2培训方式................................................................162
8.3培训内容................................................................163
8.4培训考核...............................................................166
第9章施工组织设计...........................................................167
第10章设备清单..............................................................311
第1章虚拟现实概述
1.1虚拟现实简介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也称为灵境,是一种可以创建
和体验虚拟世界(VirtualWorld)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形成一种“人
能沉浸其中、超越其上、进出自如、交互作用的多维信息空间”。VR
技术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三维环境,不仅使参与者能够感到景物
或模型十分逼真地存在,而且能对参与者的运动和操作做出实时准确
的响应。虚拟现实技术是综合性极强的高新信息技术,在军事、能源、
医学、建筑、工业、艺术等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虚拟现实是高度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各种领域的应用过程中的结
晶和反映,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依托学科的高度综合化;
(2)人的临场化;(3)系统或环境的大规模集成化;(4)数据表
示的多样化和标准化,数据存储的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高速化与
数据处理的分布式和并行化。
1.2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
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载体,虚拟现实系统具有缜密的组成和较高
的结构复杂度,归结来说,可将其分为两大部分:以数字软件为基础
的虚拟环境生成系统,及以硬件为基础的人机交互系统。
1)虚拟环境生成系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主体部分,它依托于数码
工作站式的计算机硬件,主要涵盖虚拟现实图形数据库及三维数字模
型生成软件等,能够根据产品功能或者展示要求产生所需的、具有6
个自由度的场景和设计实例,通过虚拟现实浏览器可全方位观看其造
型、材质、色彩及结构等。虚拟环境模型的建立既可以通过三维软件
进行数字建模,还可以通过逆向工程(RET)进行环境的反求。
2)人机交互技术是虚拟现实系统的显著特征,集中体现在视觉、
听觉、触觉三大方面。人机交互系统使得数据不再是单方向强制性地
传递给用户,用户可以借助外延设备实现与虚拟环境的双向信息交流,
并将用户的口令或者所做修改以实时的方式显示出来。虚拟现实中的
人机交互系统依靠数据手套、头盔显示器、音响及多维跟踪器等设备,
使处于虚拟环境之中的使用者产生立体式“沉浸感”,使用户的动作
和操作更加真实与自然,体现出人机交互系统的多通道属性。
1.3VR虚拟实验室汽车装配与检修学科应用
a)一个良好逼真的教学情景是整个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采用虚
拟现实技术表现力通过真实细致的汽车模型,立体仿真的动画将原本
复杂,枯燥无味的内容生动再现,系统还可以模拟一个汽车维修实训
中心,学员通过点击鼠标可以认知汽车各个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系
统详细的演示了汽车车门及后备箱开启,汽车底盘的维修,车轮的更
换等操作步骤。同时系统还结合人机交互操作,运用“虚拟手”与车
身零部件进行互动操作,演示如何通过旋转,拆离,组装等方式进行
汽车轮胎零部件的拆装,同时系统还提供了拆装的指导顺序,以免学
员进行误操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虚拟培训系统可以帮助公司培养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解决
他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虚拟装配则有效改善了产品的装配
工艺。改进了产品的装配质量。对于缩短产品开发研制周期,降低产
品开发成本有站重要的意义。
1.4建立虚拟现实教学平台的必要性
在高等院校,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广泛的作用和影响。虚拟现实技
术走向应用的核心技术是交互技术,亲身经历、亲自感受比空洞抽象
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主动地去交互与被动的观看有质的差别。正如
教育界专家所指出的:崭新的技术,会带来崭新的教育思维,解决我
们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尤
其在科技研究、虚拟仿真校园、虚拟教学、虚拟实验、教育娱乐等方
面的应用更为广泛。虚拟现实应用于教育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
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由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代
之为学习者通过自身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得到知识、技能的新型
学习方式。
1.4.1教学观念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观念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学观念决定了教
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是以班授课为主,授课则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教师是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决定教学内容、
结构、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为主,学生始终处
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
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以讲授引导思维,以教导激发
感情,并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虚拟现实教学有利于创造这样的环
境,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将会被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教
学、合作化教学和环境中自我探究得以真正实现。
虚拟现实正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使用新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的尝试。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到教学,从多媒体虚拟现实系统的组织形
式看,虚拟现实是非线性的网络结构,逼真的虚拟环境可提供良好的
人机交互功能,在这个基础上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将特别强调由学生
主动参与来构建知识结构,变学生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由
“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这种情况下,教材的意义也将由传统
的“教材控制”转变为“学习者控制”,教学内容外在形式的生动化
与内在结构的科学化将更紧密的结合起来,这种环境将极大地促进教
学观念发生变化。
1.4.2教学内容的变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
技术、发展能力的主要源泉。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使教学内容
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结构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教学内容外在形式的变化。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是在
实验、实训中培养出来的,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实验课内容主要是
学科性的理论验证和学会使用设备、仪器,并从中归纳、总结出规律。
这些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从原来只是用录音、录像来辅助
文字教材进行教学的方式发展为使用具有人机交互的多媒体技术。多
媒体的信息类型有静态的、运动的、超级链接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媒
体信息形式通过计算机的集成处理,提供了超文本、图形、图像、图
表、音频、视频和动画。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对于抽象的、概
括的概念、原理,除了用文字和语音协同描述外,还可以用三维实景
虚拟现实过程,对于不可视的变化、无法触摸的物体或有危险的场所,
甚至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事件,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
术去展现。多媒体技术存贮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
来表现,而且同一教学内容还可以用多种信息形式来表现,这就有利
于克服单一媒体表现及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虚拟现实所提供的人机
交互的特点尤其适用于个性化教育,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培养高素
质的综合型人才。
二是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的变化。虚拟现实的应用将带来教学内
容结构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就是学科知识结构设计,知识结
构是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学科内含智力因素的信息源。传统的
教材及实验指导材料都是以线性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的,知识内
容的结构及顺序都是以教为主,教学顺序性很强,学生只能在教师的
讲授下获得正确的概念、原理及逻辑关系。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对
教师的依赖性很大,教材也只是一种教授材料,学生利用它学习的自
由度不大,灵活性不强,难以促使学生从己建立的知识结构向新知识
结构迁移。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后,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网络化超链接,
就可以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方式去组织和展示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结
构,这种网状的信息组织方式是一种非线性结构,链是知识之间的层
级逻辑关系。虚拟现实与普通多媒体是多媒体信息处理的高度集成,
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
生提供了一种动态、开放的结构化认知形式,既包括了学科的基本内
容,又包括了学科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既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
注重知识的结构,凭藉视觉、听觉、触觉信息的协调作用使教学内容
的统一与灵活性得到了完善的结合。虚拟现实的这种非线性结构利于
学生进行扩散思维,联想原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
1.4.3教学手段的变化
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后,可以促使教学手段向科
学化、高效益方向发展,其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互动启发式教学。虚拟现实有助于启发式教学的开展,与传
统的幻灯、投映胶片和课件相比都有很大的进步,尤其在演示教学内
容方面能提供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以一种直
接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亲临其境的、自主控制的人机交互,由视觉、
听觉、触觉获取“外界”的反应,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
展现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等,形成知识点。学生则从思维、情
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参与教学活动,这也是形成启发式教育的基础。虚
拟现实教学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带来方便,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分析总结能力,产生知识结构的新生长点,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网
络,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增长,培养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
二是发现式教学。发现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形式,
虚拟现实在实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入问题存在的环境,有针对性地
建构虚拟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它以一种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网
络化结构形式,每个节点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知识点,各知识点之间
的逻辑链接关系构成了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提供了发现式的学习
思维轨迹。虚拟现实教学不但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还允许学生出错
时,自行了解错误的根由及后果,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通过分
析、综合、比较、归纳、推理等高级思维技能围绕假设进行论证,接
近或掌握真理,形成发现式的学习风格和策略,培养高层次的思维技
能,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协同工作式教学。以往的教学手段交流只能限于师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协作,而虚拟现实教学不受空间位置和相互距离
的限制,可让远距离的师生或位置分散的学生“共处于”一个虚拟空
间中,通过共同参与,且必须具备协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某些项目的
设计或训练。这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仅局
效交流,而且学生之间能实现协作,培养协同工作的意识,使学生具
备适应大系统工作的能力。
四是情境式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动画虚拟现实的能力,能够
把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原理、真实的实验过程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给学生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获得示范性的知识,把握概念原
理的实质。
1.5虚拟现实平台的建设思路
第一阶段,建立虚拟现实硬件环境与多通道立体显示软件平台,
其中硬件环境包含主动立体投影显示系统、动作捕捉交互操作系统、
专业图形工作站、其它辅助设备,后续可根据需求对环境进行升级;
第二阶段,利用目前成熟的虚拟现实开发平台软件,针对西安建
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教学内容开发实用课件,并与虚拟现实环境连
接,内容直接服务于教学建设;
第三阶段,科研平台建设,利用前两阶段的环境,根据科研需要
实施科学研究。
整个虚拟现实实验室满足包括教学、培训、科研三方面的需求。
硬件、系统开发平台的投入既考虑当前的教学、培训和科研的需求,
也考虑到可扩展性,为后续的发展留足够的空间。后期甚至作为全系
乃至整个学院的平台,成为服务于全系,全院,乃至全校的虚拟仿真
教学培训科研的开放硬件和开发平台。
第2章硬件平台
2.1系统连接图
--------VGA传输线一
^—1394(火线)一
局域网——B\C同步线一
兆网线金
3D立体信号
DVS3DClient
2.2硬件平台组成
>实验室VR系统的硬件平台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沉浸式立体显示系统:作为整个虚拟现实仿真平台的显示部分,
显示系统效果的好坏对整个系统表现的影响非常大。系统一般由
微间距显示屏机械结构实现。其核心是根据使用要求和现场情况
(环境光情况、场地情况、观众等),选择适当结构形式以形成最
佳的视场。由于显示屏面积较大,图像均匀性及一致性要求突出。
>图形集群处理系统:由于虚拟系统所采用的软件占用较大空间资
源,因此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随之提高,当前虚拟系统中的计算
机硬件以高性能图形工作站为主流,具体配置因所采用的建模和
分析软件不同而不同。
>交互系统:虚拟设计平台中的人机交互设备包括数据手套、动作
捕捉系统、三维鼠标等,可以使设计者和观察者实时地对多通道
显示屏幕上的内容进行综合操控,实现用户与三维模型的交互浏
2.3标准化机械结构
2.3.1产品介绍
独有的角落式设计,让您真正实现虚拟“探索”的奥秘。产品由
三面相互具有公共邻边的光路系统构建而成,采用LED呈现方式,三
通道画面系统分离控制,非常适用于方案评估对比,给您呈现出一个
综合视角。
应用方向:适用于多角度产品审视,产品内部构造分析等应用,
三通道光路系统能够较充分的表达多维度空间的包围沉浸感,在建筑,
高端制造,科研教育,能源,国防军工,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
用。
2.3.2产品功能
由机械结构设计师设计,包括微间距显示屏固定安装结构、反射
系统安装机械结构、追踪系统支撑安装结构,采用全封闭一体化铝合
金结构,经久耐用,具有抗震性,耐腐蚀,可现场快速安装拆卸,便
于后期实验室搬迁。
产品采用三通道立体画面展示,使体验者仿佛置身于真实世界。
数字色彩管理、自动显示系统校准、电动光学融合多项专利技术的采
用,严格保障的高端可视化应用的需求。提供精确帧显示效果,满足
高速模拟环境的苛刻需求。
2.3.3产品效果图
2.4三维微间距沉浸式显示系统
2.4.1系统概述
显示子系统是一套硬件外设和配套软件组成,是一个大型的可支
持多用户的沉浸式产品,能为用户提供大范围视野的高分辨率及高质
量的立体影像。显示子系统在各种交互设备的支持下拥有极佳的交互
性并能提供给用户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感,方便用户深入到产品内部
了解产品特性,让虚拟环境完全媲美真实世界。整体采用特别研发的
一键式电控式机械结构,无需费力即可完成系统变形,让包容沉浸瞬
间转变成为震撼的超大画面,体验魔术般虚拟现实的魅力。
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和交付项目的积累,目前掌心在显示子系统部
分,提供基于小间距屏的方案:
显示子系统由微间距屏(间距2.5mm)、高清视频处理器、发送卡
及主控系统等模块组成,系统依据微间距屏幕显示系统各设备功能特
点及兼容稳定性,遵循科学的设计原则、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突出
先进性、适用性和经济性而进行设计,主要实现高分辨率全屏显示、
信号画面任意漫游、缩放显示、信号画面叠加、图像剪裁/字符叠加
及主动立体图像还原显示的要求。
2.4.2特点及优势
>无拼缝、完美显示
彻底消除视觉拼缝,尽享超大、完整的显示画面;
采用顶级面板墨色处理技术,甄选优质纯黑LED发光管,使屏体达
到低反光、高对比、高均匀性,画面层次分明、281亿色彩给人美妙
绝伦的视觉体验;
室内显示尤其是广电演播厅强光的环境下,要求背景显示屏的灯
光反射越小越好,以减轻摄制画面中恼人的光斑,在这方面,G-MD屏
具有独特优势。
>现场逐点校正,亮度色度均匀一致
度、色度不均匀;
LED屏采用先进的逐点校正技术,可实现对每一块LED小间距屏的
现场校正;
可对出厂前及多年后的LED屏进行校正,确保整屏亮度、色度均匀
一致,低灰处不偏红,彻底消除亮暗线。
>NTSC广播级色域,色温智能可调
采用RGB三基色成像技术,色域超广,色彩更丰富,达到广播级标
准;
经过单点亮度、色度校正后,可使屏幕的亮度、色度保持高度一
致性,无需二次补偿,色彩高保真;
色温可调范围大,满足各种显示应用领域对色温的需求,尤其是
演播室及综艺节目等场所。
液晶和投影在处理快速动态画面时出现的拖尾、重影叠加现象,确保
观众收看到连贯、清晰的图像,在视频监控及广电显示领域具有极大
优势。
>超宽视角,任意角度完美显示
独创宽视角技术,上下左右视域160°~170°,观看无死角、
无偏色,图像始终完美无缝,显示覆盖面积更大。
>智能化亮度调节,自动适配环境
微间距屏独有的智能亮度调节技术,亮度可调范围达100-
800cd/m2,可根据周围明暗变化,自动调节亮度,确保在室内各种亮
亮度调节技术,亮度可调范围大。
微间距屏满足7X24小时观看不刺眼
>极速刷新,明显提升视觉舒适度
数字自主研发高端播控系统,支持超高刷新率输出,驱动解码急
速响应,摆脱图像残影,使画面播放细腻流畅,观看更舒适;
摄取画面稳定无波纹不闪烁,应对动态显示画面,图像边缘清晰,
有良好的动态表现力,将图像信息准确真实地还原。
微间距屏(高刷新)传统屏(低刷新)
>单元高精度控制技术
独创V-Smooth技术:行业第一家自有模具加工设备和生产车间的
公司,确保每个显示单元箱均采用高标准模具级加工处理,从而使拼
接误差近乎为零,实现屏体平整无凹凸,消除画面亮暗线。
>运行“零”噪音
1.先进的V-Structure设计理念:主体结构采用高性能导热铝材,
内部电路优化布局,箱体内部采用大面积散热设计,可快速带走箱体
内部热量,使整屏温升低,运行更稳定。
整无
三
大
洁
功
——
。
率
花
热
就
源
合
理
鼠
箱体内部热量排散示意图
>双路信号热备份
采用双路信号热备份输入方式,各单元显示控制模块会自动检测
两路输入信号的完整性,故障自动切换,确保画面稳定可靠;
微间距屏高端控制系统支持加密输出,避免信号恶意切断及输入,
确保显示的安全性。
ITI短丫机
w
I+“I篇产I
曼恒G-MD屏传统屏
信号系统疑信号系统螭
>拼接成本低
黄金显示比例,独创单元箱体8:9宽高比设计,体积小巧,轻松实
现4:3或16:9大屏显示比例,在规定的信号源和既定场景双重条件下,
显示单元高度灵活匹配,为客户大大节省显示屏拼接成本。
联建5Me屏
8:9X2:16:9
325mmX365mm拼接示意图
>维护成本低
与传统屏相比,微间距屏单点故障时无需更换面板,仅需对单个
像素LED或单个模块进行维护,成本低、速度快;
与DLP拼接屏相比,微间距屏显示单元超薄设计,后部维修空间小
于0.8m,可以嵌入现有的墙体,而不用改变建筑结构,经济便捷;
微间距屏功率低、温升低,长期使用时维护成本低,寿命长。
2.5光学追踪及动捕系统
G-Motion动作捕捉系统是实现人与沉浸式环境直接交互的必要
外设,整套追踪系统使用光学跟踪摄像头作为核心支撑部件,该摄像
头能够通过追踪佩戴标记点的人的动作及位置,通过计算软件确定跟
踪目标的6自由度位置和方向。有虚拟现实软件实时获取位置数据并
实时调整画面,以便适应参与者在位置运动变换后的画面的变换。
广泛用于虚拟装配技术、虚拟仿真培训交互、动作捕捉以及科研
等诸多领域。通过动作捕捉系统可以实现人体和虚拟数字的各种交互,
将各种机械能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从而评估可视性和
可达性。
外部网络(以太网)/1394
应用系统
>系统组件
追踪系统计算软件
摄像头
最多20个跟踪目标
>追踪系统计算软件
整个跟踪系统的核心计算软件,具有优化的算法,快捷的实时响
应能力,计算跟踪目标的6自由度位置和方向,能实现多个摄像头的
同步运行,并可根据需要安装立体眼镜等外部元件。
>跟踪摄像头
系统配备的全部“跟踪摄像头”均为智能型摄像头,其辅助配件包
括:低噪音CCD芯片、用于标记数据优化分析的“现场可编程门阵歹U”
(FPGA)、以及负责全部二维计算的内部PC机。另外,摄像头还配有
红外闪光灯,可照亮跟踪目标。
红外摄像头
专门为主动式立体系统快门眼镜设计的跟踪目标,将快门的位置
角度信息与虚拟场景中的模拟摄像机相互关联匹配,通过追踪人头部
的运动状态来实时控制虚拟摄像机。
>目标与标记
跟踪目标分为许多类别,其中包括虚拟现实专用的交互设备,如:
手指追踪、三维交互摇杆,或测量工具等;同时也有各种形状的非交
互式目标,包括立体眼镜、头戴式设备、以及符合人体各部位的目标。
定制目标有效地弥补了现有标准目标无法使用的空缺领域。我们
可以根据客户要求量身打造各种坚固耐用型、防水防尘型、或是较大、
较小或其它各种形状的目标。用户也能创建自己的目标,并采用简便
快捷的校准程序将其添加至系统当中。
规格参数
>测量原理:红外光学跟踪摄像机,与被动式或主动式标记物一起使
用集成图案识别元件
>红外光源:内置红外线LED闪光灯,波长850NM
>闪光灯亮度8档可调
>帧频:最大120帧(可调)
>工作距离:5米
>6自由度目标数:4
第3章虚拟现实可视化平台
3.1产品概述
DVS3D是虚拟现实协作工作平台。可以直接实时获取多种3D辅助设
计软件数据内容,也可以自由的搭建3D的虚拟场景,并且结合3D立体
沉浸式投影系统和交互设备,具备协同设计、可视管理、实时交互等
特点。让使用者置身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设计展示、方案评审、决策评
估、机械装配、模拟训练等。
DVS3D工作流程
无维获取3D应用程序:
UG
Catia虚拟现实
协同设计三维立体交互
ProE场景编辑数据传输人机交互应用
SolidWorks
编辑器:对三维数据进行渲染端:对模型进行直观完成最终虚拟现实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