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讲一下有关重分类尤其是负数重分类这个话题。
什么是重分类(我的理解就是实质重于形式)
重分类有很多种情形,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如:
往来科目的负数重分类;
固定资产与持有代售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之间的重分类;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重分类;
长期借款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的重分类等。
重分类有正有负
这里不展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研究。
什么是负数重分类
与常见的的核算错误不同,负数重分类并不是报表有什么错误,它的会计核算是正确的,只是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分类不符合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如未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归入流动负债类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下列示。这类误差,是由账项分类与表项分类的不一致所造成的。因此不要求位调整账簿,而是直接调整财务报表,即所谓的调表不调账。
调表不调账,即不调整会计分录及相应账目,只调整报表项目,具体说来,它是根据会计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制,当资产类往来会计科目期末出现贷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债权而是一种债务,应重新分类到负债类科目;反之,当负债类往来科目期末出现借方余额时,这时不再是一种债务而是一种债权,应重新分类到资产类科目中去。如果不这样进行重分类而直接以总账余额反映到会计报表当中,则不能反映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甚至导致财务指标异常。
不重分类,就是当资产类出现贷方余额或负债类科目出现借方余额时,不考虑项目本身的情况,只是按照科目的期末余额取数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里。
以下是负数重分类的一些常见情况:
往来款项:由于账户设置的原因,可能在“应收账款”中记录有预收账款等,就有可能在应收账款账户中出现贷方余额,其实质是预收账款;预付账款账户出现贷方余额表示实际采购金额大于预付账款金额,其实质为应付账款等。像这样的账户一般有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在期末填制资产负债表时,如果这些账户某个明细账出现与正常余额借贷相反的记录,而又不是记账错误,就应将这些账户进行重新归类。
所得税税款:当企业实际交纳的所得税税款大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税时,超过部分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列示为”其他流动资产“;反之,差额部分应作为”应交税费”列示。
简而言之就是把余额为负数的账户调整到对向账户,变成正数。比如我的资产为-100,就说明它已经不是资产了,而是我的负债100。这种重分类通常涉及六大往来科目:
应收账款预收款项(合同负债)
应付账款预付款项
其他应收其他应付
这六大往来科目重分类的逻辑可以看以下公式: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预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数—计提的相应的坏账准备计算填列
预收款项=应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预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
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所属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预付账款所属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
预付款项=根据应付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数+预付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
其他应收款=根据其他应收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数+其他应付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合计数一计提的相应的坏账准备计算填列;
其他应付款=根据其他应收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其他应付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计算填列
小企业会计准则由于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以没有坏账准备等类似的处理
新收入准则下还含有合同资产、合同负债重分类,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对原收入准则做了重大修订,其中新增了“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的概念。本准则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以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为例:
例如销售商品,形成了应收账款,但如果客户发生了退货,同时需要将款项退回给客户的时候,在实际业务中,只退货了,还没有退钱,而此时本身钱是需要退回给客户的,那么应收就变成了预收,如果按做账原则和凭证发生来处理的话,则在资产负债表中应该选择重分类。
哪些不可以重分类
在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对其进行分类后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也不得随意重分类。
重分类的优缺点
不进行重分类调整可能会对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企业享受优惠政策产生影响。例如,在确定小微企业的资产总额时,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的计算依赖于准确的财务数据。如果财务报表中的往来款项没有进行重分类,可能会导致资产总额计算失真,从而影响企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资格。
此外,不重分类可能会导致科目余额显示不准确,因为某些项目的分类错误会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取数准确性。例如,如果负的预付账款在分类前被错误地放在资产科目下,这可能会错误地抵减资产总额。实际上,如果预付账款实际上是应付账款的贷方余额,那么正确的分类应该是增加负债而非减少资产。因此,重分类可以确保了表项余额的准确性和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列示规则。
如果企业故意通过填写往来款科目的负数来骗取小微企业优惠,少缴税费,涉税事项将会被按偷税处罚。
因此,在报送财务报表之前一定要认真检查,确保进行了必要的重分类调整。此外,反向思考,对于资产总额超过5000万的企业,可以通过重分类调整来控制资产总额。
举个例子来说明,如果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出现负数,这实际上应该是预收账款或合同负债。将这部分进行重分类调整到负债类科目后,资产负债表的总额就会超过5000万,这将影响企业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优惠的条件。
重分类调整属于账务无错误,但报表列示不正确的情况。财务如果把资产贷方余额以负数列示在资产栏或将负债借方余额以负数列示在负债栏,在申报时过不去,并且会引起财务指标异常,所以财务报表需在会计准则要求下进行重分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