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手机滤光片前五家供应商市场份额达到70%,公司出货量位居业内第一,约占全球市场份额21%,在光学元器件领域远超其他竞争对手。
公司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2)成长期(2007-2014年):2008年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进入快速发展车道。2010年公司投资建设高亮度LED用蓝宝石衬底项目,2014年收购反光材料龙头企业夜视丽成功进入反光材料行业,并且收购日本光驰20.38%股权精进镀膜工艺。
4)新曲线(2019-至今):启动第二次发展曲线并确立“5+3”战略规划。
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实现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的量产,并与安卓系终端客户展开合作。这表明公司在高端光学滤光片领域的技术已经成熟并开始商业化。
芯片镀膜技术:公司在芯片镀膜产品上攻克了光刻、镀膜等技术难题,实现了从玻璃镀膜到芯片镀膜的重大技术突破,并成功开拓市场,为公司贡献了可观的销售收入。
光学系统设计:致力于成为全球卓越的一站式光学解决方案专家,拥有薄膜光学、光学冷加工、半导体光学、光学系统设计等核心技术,并在消费电子、车载光电、元宇宙光学三大行业进行布局。
公司主营业务分五大业务板块:
1)光学元器件:主要包括手机摄像头用红外截止滤光片、潜望式摄像头用微棱镜、相机用低通滤波器等。光学元器件发挥“压舱石”作用,2022年营收20.20亿元,新产品吸收反射复合型滤光片快速在智能手机中高端机型中推广应用,公司投入主要资源推进的微棱镜模块战略项目于2023年落地,将提供未来增长动力。
2)薄膜光学面板:主要产品包括摄像头盖板、指纹识别盖板、智能手表盖板等。该业务过去几年业绩持续创新高,快速发展成为公司第二大主业,较好支撑公司业绩增长。随着黄金线建设拉开公司智能制造序幕,产品线各工序将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串连,该业务板块毛利率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
3)半导体光学:主要包括3D传感器窄带滤光片、DOE/Diffuser等采用半导体微纳工艺制作的光学元器件。随着公司不断探索新型DOE、超声波屏下指纹等新产品,并通过对晶圆加工技术、微纳加工技术和光刻技术等的持续开发,有望加快半导体光学业务发展速度。
4)汽车电子(AR+):主要产品有AR-HDU/W-HUD、车载激光雷达视窗片、反射/衍射光波导光学模组、VRPancake光学模组等。车载AR-HUD成功实现量产,VRPancake技术完成开发并实现光学模组小批量试产,反射/衍射光波导光学模组正在积极研发过程中。汽车电子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二次成长新动能。
5)反光材料:主要包括服装箱包类反光织物、车牌/交通类反光膜产品。子公司夜视丽为国产反光材料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新品落地与新市场开发。随着2022年全面搬迁至新厂区,正式迈入反光材料滨海新时代。
公司股权较为分散,推出七期股权激励计划,加强管理层利益绑定。
1)图像获取:红外滤光片,薄膜光学面板,棱镜
2)3d获取:窄带滤光片,激光雷达里面的一些产品
3)传感:指纹识别,
4)信息呈现:ar\vr,用在汽车端,ar-hd产品,消费电子的投影模组;
主营业务收入:光学元器件业务、半导体光学业务、薄膜光学面板业务、汽车电子(AR+)业务、反光材料业务。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5%。
主要业务板块营情况如下:
公司已构建了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第一成长曲线,奠定公司的业务基石;
以车载光电为代表的第二成长曲线,实现突破性发展;
以元宇宙光学为代表的第三成长曲线,获得业务机会。公司周期性跨越式发展路径清晰,为企业持续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第一,公司与智能手机头部企业保持深度合作,头部智能手机企业的销量始终稳定,甚至部分品牌保持正向增长;
第二,2023年下半年,国内安卓头部品牌回归,带动安卓系智能手机销量回暖,尤其是中高端旗舰机型销量有所回升;
第三,在安卓系智能手机回暖背景下,安卓系智能手机在感知端呈现明显的升级,主要体现在吸收反复复合型滤光片的渗透率提升、棱镜对长焦摄像头的升级、3D感知类功能的升级等;
第五,通过内部挖潜实现毛利率、良率的提升。
在成像端,由摄像头的外围向内看:第一,安卓系高端手机的镜头尺寸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摄像头的表面处理难度越来越高,在耐划伤和硬度上,水晶有独到的处理方式,未来也会逐步往这个方向发展;第二,长焦摄像头,尽管可能不是微型棱镜模块的形式,但是棱镜的市场机会肯定存在。当然微型棱镜模块还是普通棱镜,水晶会在其中选择合适的方向;第三,随着成像复杂,光路也更加复杂,光的抗干扰、杂光抑制要求越来越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极大地影响成像质量。所以在光路处理上,水晶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在感知端,包括3D识别、结构光等未来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现在市场非常看好的AI手机,要实现的很多功能需要捕捉环境信息反馈到主机处理,需要用到生物识别器件。除此之外环境光传感类的器件,过去这类元器件主要来自于海外进口,伴随着半导体国产化,国产化的比例将会逐步提升。
传统业务基石稳固,预计增长稳定。滤光片:公司是全球手机滤光片龙头,市场空间/竞争相对稳固,产品将迎来向吸收反射式滤光片的升级,该业务公司收入有望得到稳步成长。得膜光学面板:大客户带动该业务营收和毛利率快速提升,未来仍保持合理增长。反光材料:子公司夜视丽已突破微棱镜类高端反光材料的业务壁垒,我们预计可受益国产替代稳定成长。
2020年之后,潜望式摄像头热潮出现降温,我们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内部限制因素:技术性价比及消费者体验仍待提升。作为新型技术,潜望式摄像头仍有一定弊端:潜望式摄像头占用手机内部空间大、实用性场景不够、潜望式模组要新增较高成本。以OPPO的潜望式摄像头为例,据公众号“差评”,FindX2Pro的潜望超长焦摄像头周打开率只有10%,使用率较低,故FindXE系列中去掉了潜望式摄像头。下游终端厂商搭载潜望式摄像头面临“吃力不讨好”的局面,因此下游终端搭载的意愿并不高。
外部限制因素:智能手机行业衰退、终端光学创新意愿低迷。2021-2022年,智能手机市场需求不景气,整体销量持续下滑,终端厂商配置升级意愿不强;同时光学创新积极的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创新进程放缓,智能手机摄像头整体降规降配。
这样的市场局势下,潜望式摄像头搭载意愿下滑,市场增长停滞。
华为2024年销量重回国内第一,同时加大潜望式摄像头搭载力度。在解决了自有5G芯片的供应问题后,2023年8月底Mate60系列未发先售,因其搭载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9000s芯片且支持5G网络,市场接受度保持较高。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数据显示,华为夺得了2024年前两周中国智能手机销量第一的位置。意味着从2020年国内销量第一位置下来后,华为又一次回到国内份额第一。
潜望式摄像头创新亦在加速。OPPO在2024年1月初首发双潜望智能手机,据智东西披露,本次发布的FindX7系列旗舰机,其X7Ultra超大杯版本在一部手机里塞进了两组5000万像素潜望式镜头,一颗等效65mm焦段的3倍长焦,一颗等效135mm焦段的6倍长焦,实现潜望式摄像头应用进一步推广。
四重反射微棱镜的制造难度相对传统微棱镜大幅提升。微型棱镜的制造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产品复杂程度较高,需要多达上百道工序;第二,是多项工艺技术的集合,涵盖光学薄膜技术、半导体光学技术、冷加工技术、胶合技术、丝印技术等,不是简单的光学工艺加工;第三,客户要求达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不仅产线规模大、效率要求高、加工设备的信息化程度要求高,要达到可精准追溯的程度。对供应商量产水平、综合能力、光学理解、自动化、AOI检测等等要求非常高,行业能供应者较少。
如前所述,多重反射式的潜望式摄像头具有轻薄、能搭载更大感光元件等优点,我们认为安卓系潜望式棱镜亦会考虑技术更加复杂的多重反射方案,带来对微棱镜的增量需求。
公司汽车业务已度过消费电子企业上车最艰难的时刻,未来有望随行业快速成长。车载HUD:国内市场高速增长,搭载率约10%,W-HUD为主流,AR-HUD潜力大。从结构看,车载HUD产品包含光机(PGU)、放大光路以及挡风玻璃三部分,其中光机负责生成像源,放大光路用于放大图像,并消除畸变,而挡风玻璃则用于反射画面并解决重影等问题。
AR光波导有望成为公司跨越式发展的新阵地,具备卡位优势。AR眼镜有望对标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具备更大屏幕、第一视角、解放双手等独特价值,远期市场空间较大。光波导是AR眼镜形态落地的关键零部件,但面临技术还不够成熟的难点,多种技术路径均面临量产前的升级状态。公司在元宇宙方向技术储备达十余年,在Birdbath、衍射光波导、几何光波导等技术均有布局;借助微棱镜项目的锻炼,公司在几何光波导卡位优势明显,有望助力公司成为元宇宙时代核心供应商。
第二,产品结构。除了整机模组一体化解决方案HUD之外,我们还供应车载光学元器件,比如HUD、激光雷达、2D、3D摄像头中的光学元器件,也为车载光学板块的毛利率压力提供了支撑;
第三,技术结构迭代。HUD领域除了布局就是性价比最高、推广率最高的TFT方案之外,我们在Lcos方案和衍射波导方案也进行了布局。另外在市场占有率领先趋势下,我们通过采购、技术和管理降本,内部挖潜以保持成本领先效应,通过成本和技术双领先来巩固龙头的地位。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战略布局清晰,在消费电子、车载光学和元宇宙光学,公司始终领先布局,实现行业战略卡位;
第二,在坚定的战略导向下,坚定不移地研发投入。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投入,2021年-2023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0.02亿元,平均研发费用率达7.46%。;
第三,人才策略与战略规划匹配。公司成立水晶学院,下设领导力学院及工程学院,为公司管理团队和资深工程师队伍培养、储备人才;第四,全球化的资产配置。2023年公司启动越南工厂二期建设,同时公司2023年末在德国斯图加特设立了市场办公室以匹配欧洲的OEM车厂。
展望2024年,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营业总收入10%-30%的增长。经营方针是“调结构优布局,缩支出降风险,打造内生竞争力”。
2024年公司的战略方向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坚定AR/VR战略方向。元宇宙光学是是公司战略方向的重中之重,AR/VR聚焦资源,围绕行业龙头需求开发项目,精准投入,力争突破;
第二,HUD卡位。2024年我们将持续巩固车载AR-HUD的行业地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客户结构和项目结构,着重提升经营质量;
AI手机将会成为新的潮流,并很有可能改变过去延续了多年的智能手机格局。过去几年下行的智能手机行业将逐步恢复,给手机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更加重要的是随着AI进入手机,未来很有可能将进一步推动元宇宙发展。AI手机伴随着AI眼镜的融合使用将会成为一种可能性,过去我们畅想的元宇宙时代将会到来。
第一,产品结构不断优化,10亿量级以上的拳头产品增多。除了传统的滤光片产品,薄膜光学面板已经成长为我们新的拳头产品,微型棱镜模块、AR-HUD等产品都有潜力成长为公司新的拳头产品,为未来业绩的成长做出贡献;
第三,半导体光学板块在新的业务领域的突破;
第四,随着元宇宙时代的到来,公司元宇宙光学板块从大单品到模块甚至解决方案组合产品的业务爆发。
公司光学业务范围较多,A股并无业务结构完全相同的公司。
参考资料:
投资顾问:王德慧(登记编号:A0740621120003),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交易品种的买卖指令或买卖出价,投资者应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或作者无关,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和作者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