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心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环境……每一件都关系着千家万户。“党报帮你办”作为本报重点打造的民生新闻品牌栏目,一年来,始终坚持上同党心,下连民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期待,通过栏目记者的跟进采访,驾培市场遭垄断、花炮企业复产要“闯”12关、学校违规收取3万元至6万元不等招生费、高标准农田被侵占、群众建房办证难等一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党报帮你办”还携手爱心企业和单位,走进乡村、社区等地,开展了多场公益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困难群众身边。一桩桩实事,一件件好事,无不见证着“党报帮你办”帮办有温度,监督有力度。时光荏苒,转眼又是新的一年,“党报帮你办”将一如既往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用心用情用力帮群众解决好烦心事、揪心事、忧心事,让党心和民心贴得更紧。
简化程序
花炮企业减负了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付强
▲花炮企业负责人谢国付通过视频调度生产。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付强
“感谢‘党报帮你办’栏目的介入,让县里简化了复工复产程序,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日前,芦溪县多家花炮企业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11月8日,本报刊发了《芦溪花炮企业复产要“闯”12关》一稿,报道了芦溪县花炮企业想复产,须找12名负责人签字。报道刊发后,引起了省应急管理厅、萍乡市政府、芦溪县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芦溪县随即召开了专题会议,要求对标“五型”政府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立行立改,全面简化优化复工复产程序,减轻花炮企业负担。同时,对存在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进行全面剖析和自查,以求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紧随其后的是,该县12家花炮企业全部恢复正常生产,芦溪县从原来的12栏6公章复产验收程序,优化为现在的3栏3公章复产验收,取消了花炮商会、乡镇党委和县级政府层面的签字盖章环节,减去了驻厂员和县应急管理局内设股室签字环节。此外,芦溪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有关部门将主动帮助企业办理《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工复产验收、应急预案备案等工作,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发展。
平台多元
驾培市场更规范
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余红举
▲鄱阳县湖城驾校学员通过“驾考宝典”约考。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余红举
12月27日,鄱阳县湖城驾校学员使用“驾考宝典”培训计时平台成功约考。该驾校负责人感叹,现在学员选择的培训计时平台更加多元化,科目一约考的成功率以及通过率比年初提高了。据了解,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驾培机构计时培训平台接入联网流程的通知》后,全省培训计时平台由年初的2家增加到现在的12家。
据了解,省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制定了《驾培机构计时培训平台接入联网内部工作规程》,明确了业务咨询告知单、受理通知单、一次性补正告知单、审查人员职责等事项,还将驾培机构计时培训平台对接联网办理流程和资料要求公开“晒网”,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开建新房
住房困难户笑了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
▲戴军华妻子在搬砖建房。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
搬砖头、倒水泥、拌砂石……12月26日,天气虽然有点冷,但万安县窑头镇窑头村槽下自然村小组的村民戴军华一家,正在为建新房忙得热火朝天。
戴军华一家四口之前一直住在父母留给他的一栋破旧老房里,属于住房困难户。当时镇政府称,因戴军华申请建房的地块处于中心镇规划的控制红线范围,要对土地进行调规,所以其建房证一直未能审批通过。
2月底,在本栏目介入下,窑头镇政府成立帮扶专班,为戴军华重新选址建房。同时镇里还积极与县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帮助他办理土地报批及审批工作,并在一周内把建房证送到他手上。
一视同仁
道路更安全畅通
▲奉新治超站联合有关部门执法。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付强
江西日报3月22日刊发了《同是超载奉新治超站为何“内外有别”》一稿,报道了奉新治超部门执法存在区别对待——外地货车进治超站称重,本地货车呼啸而过;外地货车超载被重罚,本地货车超载畅通无阻。
报道刊发后,引起了江西省交通厅、宜春市交通运输局和奉新县领导高度重视。随后,奉新县交通运输局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为期数月的“治超集中整治清零行动”,采取驻站和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让超限超载车辆无处躲藏。同时,为了一视同仁,奉新县将境内4家重点货运源头企业全部接入省级治超科技平台,建立省、市、县三级工作联动机制,实现了智慧化统一集中监管。
“如今,所有货车都要进治超站称重,连超载的货车也越来越少了。”日前,来自南昌的货车司机熊师傅表示,驾车途经奉新,道路比以前安全畅通。
关爱成长
“童心港湾”揭牌了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黎明
▲岭南村留守儿童在“童心港湾”开心游戏。受访者供图
今年夏天,“党报帮你办”携手爱心企业和单位来到本报定点帮扶村——永丰县藤田镇岭南村,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助力‘童心港湾’”项目建设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向岭南村捐赠2万元,还带去了学习体育用品和益智玩具。
如今,岭南村“童心港湾”项目建设进展如何?记者近日获悉,12月16日,岭南村“童心港湾”正式揭牌成立。“童心港湾”是共青团江西省委、省文明办、省乡村振兴局、省民政厅联合打造的关爱江西农村留守儿童的公益服务品牌。岭南村的“童心港湾”项目设在岭南村幼儿园,旨在把“童心港湾”打造成留守儿童的爱心家园。该项目围绕“亲情陪伴、情感关怀、自护教育、励志教育”等主要内容,开展的活动是常态化陪伴关爱留守儿童,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感情缺失,填补学校、家庭之外的关爱空白。
据了解,岭南村约三分之一人口外出务工、求学,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妇女、残疾人等,其中初中以下留守儿童约300人。据岭南村委会负责人介绍,收到捐赠款后,经过紧张建设,“童心港湾”于9月开始试运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开设了防疫课、安全课、手工课、公益讲堂、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服务留守儿童250余人次。
扩大面积
农户将规模种植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璋
▲周则书在菜地里作业。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璋
今年11月,记者接到周则书的反映,称他家40多亩晚稻在没有收割的情况下,被当地高标准农田改造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擅自推掉。记者介入后,当地政府积极组织双方进行协商。最终,施工单位与周则书签订协议,一次性赔偿2.3万元。
周则书表示,拿到赔偿款后,开始忙着与他人合作种植油菜,面积近百亩。“顺利的话,每亩油菜产量有300多斤,收入八九百元。闲下来的时候,我还会帮别人开挖机,一天也有400多元的收入。”
对于明年的安排,周则书称在与村委会进行商议。“村委会希望我继续种水稻,并帮我找好了土地,面积增加至300多亩,每亩补贴100多元。”周则书表示,明年有信心能种得更好。“我准备全部用机械播种,实现规模化种植。”
危房重生
居民新宅迎新年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蔡颖辉
▲付学琦在新房擦拭家具。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蔡颖辉
付学琦的房子位于西湖区松柏巷76号,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原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33平方米,年久失修破损毁坏严重,经西湖区住建局鉴定后被评定为D级危房。
“以前最头疼的是遇到雨天房子就不断渗水、漏水,评定为D级危房后,更是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房子重新规划建设后,从板壁房变为框架结构,住房安全有了保障,幸福指数也大大提高。”付学琦激动地说。作为南昌市首栋自主改造的D类危房,西湖区不仅让付学琦享受了新政策,还派出区属国有企业用成本价给他建造新房。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也不时来询问要什么帮助。在大家的关心下,新房做得又快又好。
“11月底房子就装修好了,已经搬进来1个月了。”付学琦表示,以前老房子连卫生间都没有,现在窗明几净,有厨房、卫生间,生活很便利。几十年的老房子通过改造焕发了生机,全家人都感觉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