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上看到一个娃娃教人认识钟表,逻辑非常清晰,介绍分针的时候尤其精彩:
“钟表有60个小格子,走一步就是一分钟,你可以点数,1、2、3、4、5就是5分钟,钟表有12个大格子,一个大格子就是5分钟,2个大格子,5+5=10,就是10分钟。你也可以用百数板的群点法,5、10、15、20……
时针指着8和9的中间,就是8点多,现在分针指向第6个大格子,那就是6*5=30,所以是8:30.”
再看看这个娃的介绍,更不淡定了。4岁就会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识字500,能独立阅读了,英语听力还达到了中考水平!
感觉幼小衔接学了个寂寞。
数感是对数的直接理解。数学是抽象的,如果孩子从小储存足够多的具象资源,积累的现实知识越多,后面的抽象理解就越容易。
我翻了一下这位清华爸爸的视频,发现他对孩子的数感培养,很接地气——使劲玩,科学地玩。
给你一堆豆子,让你数一数,你会怎么数呢?
一个数感好的孩子,会10个、10个地数,或者是5个、5个地数。甚至你问她:“”剩下50颗豆,你5个5个地数,还要数多少次?”我记得我见过一个4岁的孩子想了下,回答:10次。当时有人惊讶地说:这么小就教了除法?其实没有,这孩子只是数感好。
清华爸爸直接说:数感就是给数建模。因此,他经常给孩子玩“十格阵”。具体怎么用呢?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数数,左边4颗糖,右边2颗糖,一共多少颗糖呢?让孩子将数与实物对应,知道数是可以拆分的,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建模,在十格阵上,孩子自己摆一摆,创建“5的模型”,经过多次练习,孩子以后就不用慢慢掰手指数数,直接一看就能得出答案,一年级教的“破十法”、“凑十法”,自己就能“悟”出来了。
当然,所有数学启蒙,都绕不开“百数板”。别以为百数板就是从1数到100,数字认知是对3岁孩子的要求。在玩百数板的过程中,你可以做的事情太多。
看到这位清华爸爸用学而思的《摩比爱数学》我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已经被妈妈圈的亲戚安利了无数次,二宝早就用起来了。
其实我们自己不是学霸,很难像这位清华爸爸一样,经常带孩子玩数学。但我们也想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怎么办呢?当然就是靠绘本啊!
关于学而思有很多低幼的书,包括识字、拼音之类,但我觉得这套摩比数学是最经典的,毕竟畅销400万册了。
我带着二宝刷题的时候,就有一种安心的感觉,因为很多小学生都在用这个牌子,我也比较放心,第二是,有体系地去练习,就不容易有缺漏,不容易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
就像“比较”这个知识点,书里面也按年龄分出不同的理解深度:
里面有很多小游戏,孩子一边玩,一边练习,每个知识点都有1、2分钟的学习视频,长度适中,不会伤眼。二宝刷题很快乐,开心地说:“我也能像姐姐一样上网课。”还说“我也有作业了!”
里面的练习都是贴贴纸、涂颜色、连线,非常适合年龄小的孩子。特别是贴贴纸,孩子贴得可快乐。
作为一个曾经辅导大宝写作业的妈妈,看到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练习题都有“辅导方法”,我真的好感动!因为辅导作业真的太难了,大人觉得很简单,小孩就是不懂,是小孩的错?不是,是大人不会教啊!
就像“对应关系”,一开始二宝搞不懂,我按照提示,让二宝先观察,说一说每一朵花的关系,多说几遍,孩子就悟出怎么做题,而不是拍脑袋随便说了。
现在育儿,大家都很焦虑。克服焦虑就是一点点行动,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