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新高考模式“3+1+2”下高一生如何选科?对高二高三生有何影响?163

点击上方蓝色“轻轻家教东莞升学”,进入公众号

回复“加群”即可加入东莞小初高家长群

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了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那么“3+1+2”是什么?“3+1+2”模式下选物理还是选历史?高一生该如何选科?对高二高三又有什么影响?本文为你一一解答!

“3+1+2”模式优点

“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1”是指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

“2”是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

在“3+1+2”模式下的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学生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这等于给偏文、偏理的考生指出了更简便的选择之路。

对全体考生来说,对比前两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3+3”的几十种组合,“3+1+2”模式降低到了12种组合。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考生而言,选择所带来的压力和困惑都可能有所减少。这种模式在保留了学生一定选择性的同时,有利于减少学生弃难就易,避选物理导致的物理科学素养的下降的问题。总体上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提高了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的地位。物理的知识结构对于学生大学选专业、科学思维的训练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历史在培养人文素养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降低走班科目。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学校更易安排课程,在走班数量人数巨大的情况下,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带来极大困难。有利于高校选拔更合适的人才。高校招生很多王牌专业有必学科目要求。为大学教育培养更加符合要求的人才。

“3+1+2”模式挑战

在“3+1+2”模式中,物理和历史的学科地位得到突出,但是这两个科目之间的分数完全没有参照性,老师应当帮助学生评估好考生的学科优势,以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

选科并不是任意选择的,因为高校在录取不同的专业时,是有专业必选的科目要求的。选择科目要注意目标大学的目标专业类对高中所选科目的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大概分为下面几种:

有3门科目要求、

有2门科目要求、

有1门科目要求、

不限制选考科目。

“3+1+2”模式分析

物理+化学+生物

这种选择方案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

此组合可以覆盖97.4%的专业,不能选择的2.6%专业基本为哲学类、历史类专业。这种组合方案优点是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

物理+化学+地理

“地理学”又称文科中的理科。

以理科思维去学习地理,从理解掌握的角度,极有优势。但同样地,地理学是文科三科中难度最大的一科,但若从理科学习的角度来看,少记背,多理解,反而更加符合另一些学生群体的需求。

物理+化学+政治

这种组合可报专业98.9%,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

目前,考研必考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阶段未选择学习政治,会存在2年左右的知识断档期,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

物理+生物+地理

物生地组合可报专业比例99%。

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

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

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

物理+生物+政治

物理+地理+政治

此组合可报专业比例99%。物理成绩突出、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薄弱)建议选择。

历史+政治+生物

如果考生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较为优秀,建议选择这个选科组合。专业选报比率为75.3%。

历史+地理+生物

可报专业比例为77.8%。

历史+化学+生物

这种组合在选择专业上很难有特别的针对性。

历史+地理+政治

这种组合适合想选艺术专业、传媒专业的考生;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选择的大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

历史+地理+化学

可报专业比例为88.6%,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对文科成绩较优秀的考生来说是最佳选择。

历史+政治+化学

这种选择优势在于文科思维比较强的同学,以一门化学拓广了专业选择面。同时学科之间没有太强的割裂感。但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学科间差别比较大,需要学生能在各种思维中灵活切换。

高一生如何选科

新高考中的“3+1+2”模式,其中的“1”所对应的物理、历史二选一的本质,就是学文还是学理的选择。根据研究与分析:

(1)竞赛班学员要求纯理

(2)重点高中的最顶尖班一定是纯文或者纯理

(3)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和历史分数是物理/历史选择重要衡量标志

对于顶尖学生而言,尽管新高考改革不再分文理科,但是他们最终的“自由选择”也基本会重回纯文或纯理的组合,而这部分同学主要思考的其实就是文理的选择。

那么对于其他高一的同学和家长而言,又该如何选科呢?

步骤1:先想清楚是要学文还是学理;

步骤2:弄明白是偏文还是偏理——选物理的话,生物化学留哪个?选历史的话,政治地理留哪个?

步骤3:选定最后一科——最后一科的选择可以从擅长的科目(偏理解还是偏记忆);学校的师资、课外培训机构的师资;高校综合评测是否考本科目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新高考对高二高三的影响

全国中学排名前5的长郡中学名师这样说:

1.新高考改革对现在的高二高三是没有太多的影响,唯一的变化可能会出现在数学上面,因为要迎接新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理科数学就会降低难度,当然文科数学会不会相对加大一点难度现在还比较难说。总之理科数学会比文科数学占优势一些。

从2018年高考的高考数学来看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一部分题目都一样,2018年理科数学全国考100多分的同学相比以前多很多。我们学校考140分左右的学生也是很多。

2.高二年级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年级,为什么这样说:

如果高考失败了怎么办?复读吗?复读你就是参加新高考了,你怎么办?

所以是比较尴尬的年级,如果现在不努力到了高考很多麻烦事情就跟上来了,所以对于高二生必须努力。

:2019年东莞积分入学5月27日开始申报!

:东莞2019年积分入学政策已确定!申请条件放宽,不再需要社保!

:重磅!2019年东莞普通高中扩招1644人!莞外等校招生均有增加!

:资料|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免费领啦!知识掌握更牢固!

:资料|东莞初三中考一模试卷及答案来了!限时发放,速速领取!

:资料|小升初英语专项训练大礼包来啦~速速领取!

:资料|17、18年东莞中考真题来啦!限时免费领取!过期不候~

THE END
1.新高考3+1+2政策解读及哑建议“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即通常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ODM4ODU1NA==&mid=2247488736&idx=1&sn=f35287e2b572f621d3522ccf44bf0c30&chksm=fc0cddad58cfa493b382170faaff776a992241ae98a555b44712e443edc05080875aa0d8a2ed&scene=27
2.河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出炉实行“3+1+2”模式取消文理分科6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根据实施方案,河南新高考将实行“3+1+2”模式,2025年普通高校将按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录取学生。 怎么考 学生可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 http://www.changyuan.gov.cn/sitesources/cyxrmzf/page_pc/ywdt/szfxx/articlefb0f54f84d734f0a87196113b089343d.html
3.新高考改革的3+1+2模式具体是什么意思?新高考模式3+1+2的意思是“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新高考模式3+1+2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新高考3+1+2中,不分文理科,可以由考生自主 https://cai.verywind.com/xx/crvmyywnrmndycndcc.htm
4.黑龙江新高一确定实行“3+1+2”模式新高考,不分文理!据哈三中介绍,新高考采用3+1+2模式,3+1+2模式是相较于以往文理分科来说的,3+1+2模式不分文理科,可以由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是必选的,而且必须在物理和历史中选一科,其他四门任意选择两门,各科目分值如下: “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56300306071902
5.2024高考:3+1+2高考模式省份有哪些?高考哑组合有哪些?新高考改革以来,部分省市采取3+1+2的高考模式,3+1+2高考模式省份有哪些?相信很多2024高考考生比较关心这些问题,北京高考在线整理了2024高考:3+1+2高考模式省份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3+1+2高考模式省份包含:第三批高考改革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第四批高考改革https://www.gaokzx.com/c/202307/77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