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支招欢迎您!家庭山祝您教子有方!
1、语文:自己的话默写,锻炼多重能力。
朗读数遍后默写,记不准处用自己的话默写,而后对照原文修改,然后再次默写,反复几遍,自然记牢。如此记忆就已经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了,也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记忆力、理解力与表达能力的多重锻炼,收获自然比单纯的记忆大很多。
2、历史:注书立说,以题带本。
3、地理:看图说话,记忆有法。
其实,地理是一门“看图说话”的科目。地图中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只要学会看图说话,就能把地理学好。比如,看地形图时,不仅要记住各个地区的相对位置,还要能说出该地区的气候、植被和人文环境。有了这样的能力,考出好成绩也就不是难事儿了。
第一,直观读图法。各种地理图表中,有些图表的内容是浅显易见的,直观读图法多适用于读空间分布类的信息。例如,孩子在学习“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这一知识点时,可先让他在地图上找到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以及年降水量最小的地方(新疆的托克逊),在这两点间画一条直线,再观察地图上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颜色的变化,便可得出“我国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结论。
第二,纵向联系法。学地理也和学其他科目一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用联系法读地图,方可知道新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中国气候特点之一是复杂多样。孩子只要把《中国温度带划分图》《中国干湿地区图》和《中国地形图》放到一起认真观察,把影响气候的诸因素联系起来,便可得出结论:我国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距海远近差别极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地形类型齐全,分布错综复杂是造成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纵向联系法在学习地理时应用很广。例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亚洲主要山脉、高原与河流走向之间的关系”时,就必须借助地图来深入理解。
第三,横向对比法。学习地理时,特别是进行横向比较时,往往需要借助地图,这样容易掌握事物的特点及其成因。比如,在学习南美洲的地势、地形时,可试着与北美洲的地势、地形相比较。通过读图便可知道,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由三大地形组成,不同之处是:南美洲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东部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北美洲是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通过这样的观察、比较,就加深了对南美洲和北美洲地势、地形的认识,灵活掌握了知识点,完全不用痛苦地死记硬背。
第四,形象记忆法。地理中有不少大陆、河流等的轮廓或形状必须牢记,不妨采用形象记忆法。如非洲大陆轮廓像是一个梯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意大利版图则像一只穿着高跟鞋的脚在踢足球,青海省轮廓像是一只兔子,西宁则像它的眼睛,黑龙江省轮廓像一只天鹅,江西省轮廓像一个束了发髻的女人头像,长江呈“W”形,黄河呈“几”字形,上海浦东像是长江这条巨龙的头,江、浙、皖则是龙颈,等等。
4、英语:单词读准,又读又听。
1、准确掌握发音。记住英语单词的关键是掌握发音,因为绝大多数的单词可以听音写出来,不规则的单词很少。实验证明,记住了单词的发音,再看过3遍,就可以拼出80%的单词。用默写的方法背单词既枯燥又低效。
2、放在句中大声读。要真正地掌握单词,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可能做到,孤立地背诵单词几乎是徒劳无功的,因为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而语言交流最基本单位是句子,而不是单词。所以,要大声读出整个句子,而不是只读单词。
3、听磁带或别人读。除了自己读,还要听别人读。中学课本都配有录音磁带,听磁带也是背单词的好方法,而且有三大优点:第一,方便,不管你在干什么,耳朵总是经常闲着,这时候就可以听听磁带;第二,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第三,不易疲劳。但听磁带一定要先背书,把书背个三四分熟再听磁带才会有效果。
4、掌握构词元素。另外,掌握常见词根、词缀等构词元素也是背单词的诀窍。其实,参加高考需要掌握的常见词根、词缀并不多,却是掌握单词的捷径。其实,不一定专门找一份词根、词缀表来背,那是相当乏味的,只要在背单词的过程中,留意一些常见的词根、词缀,再用心记一下,保证下次在另一个单词中见到它时认识。
4、经常复习是关键。经常复习是背单词的要领,因为遗忘总是难免的,何况并不常用的英语。所以,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单词多背几次就会记得久。明白了这个道理,又肯下工夫,孩子的英语学习自然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