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
选项A,终身学习指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题干中并未体现,故排除。
选项B,为人师表指的是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题干中体现了教师自身要做到“诚信不撒谎”才会给学生梳理榜样,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故符合题意。
选项C,爱岗敬业指的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题干中并未出现,故排除。
选项D,教书育人指的是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题干中并未出现,故排除。
综上所述,故本题选B,其余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选项A,严谨治学要求教师,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选项B,团结协作要求教师,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选项C,尊重家长要求教师,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选项D,爱岗敬业要求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题干中,班主任老师帮助晓君认识了英语老师,树立了英语老师的教师威信,从而帮助晓君信服英语老师,体现的是团结协作,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对职业道德内容的识记。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强调,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而因材施教是教书育人的内容,故选项D与题意相符。
综上,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8年修订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8年修订版)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选项A,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选项B,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选项C,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应当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选项D,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题干中付老师在面对学生犯错时,简单粗暴批评,伤害学生自尊,违背了关爱学生,故本题选A。
科目二(5-10)
选项A,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选项B,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选项C,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选项D,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
题干中,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模仿,是心理起源说的观点。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教育的特征。
选项A,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选项B,近代社会教育特征: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教育内容科学化;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学校教育系统初步形成。
选项C,封建社会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具有非生产性;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官学和私学并行;具有道统性、象征性、刻板性等特点;教育内容不断丰富。
选项D,现代社会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全民化、民主化、现代化、终身化等特点。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
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常用的教学方法。
选项A,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选项B,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选项C,欣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包括对自然的欣赏、对人生的欣赏和对艺术的欣赏等。
选项D,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际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它可以分为三类:准备性参观、并行参观、总结性参观。
综上所述,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组织形式属于现场教学的是参观法,故本题选D。
8.【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选项A,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选项B,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
选项C,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选项D,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题干为谈话法的概念,故本题选B。
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中,马修老师通过组建乐团,借助音乐感化和净化孩子的心灵,体现了情感陶冶的德育方法。因此,本题选择选项B。
选项A,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选项C,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
选项D,实践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B选项。
10.【参考答案】
一般来说,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1)道德认识是一种对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2)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情绪和态度,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