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欧阳老师对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板块:学院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真题等几大方面。
一、学院概况
文学院现有学生878人,其中中国学生751人(本科生217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75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86人、博士研究生173人),留学生127人(本科生118人、硕士研究生3人、博士研究生6人)。古典学在国内首创古典学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创造性写作专业在国内首创硕—博贯通培养,并将课程延伸到本科教学。“谢无量学术论文、文学创作大赛”“‘明德人文’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学生骨干培训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已经实现体系化、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文学院本科毕业生以升学与出国深造为主,升学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硕士研究生以就业为主,主要集中于党政机关、教育、传媒、大中企业等领域;博士就业方向主要为高校或研究机构
二、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一)招生目录
专业:0501Z3创造性写作(01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6中国文学基础
857小说写作
学制:3年
备注:(1)本方向不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
(二)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3.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4.程光炜:《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6.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7.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8.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第三版),2015年。
9.曾艳兵:《20世纪外国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11.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2.杨慧林:《西方文论概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小说写作教程》,杰里克利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创造性写作》,罗扎基斯辽宁教育出版社。
《创造性写作课件》王家新
备注:以上参考书目源于学长学姐推荐,仅供参考。
三、复试分数线及复试细则
(一)近三年复试分数线(政治、英语、科目三、科目四)
2024年:60、60、90、90、400
2023年:60、60、90、90、380
2022年:60、60、90、90、367
2021年:55、55、90、90、345
2020年:55、55、90、90、365
备注:
2024年:统考拟招生5人,一志愿进复试7人。(最高分429,最低分401)
2023年:统考拟招生4人。
2022年:统考拟招生5人,一志愿进复试8人。(最高分394,最低分369)
(二)2024年复试细则
1、复试基本要求
经我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我院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约140%。
2、复试内容与形式
2024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线下复试方式开展,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专业课、综合素质面试及思想政治素质(满分250分);
(2)外语面试(含口语和听力,满分100分):听力考试和口试由精通外语的教师负责,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各人表现给予成绩;
(3)笔试(含专业综合课笔试和外语笔试,满分150分):专业综合课笔试满分为100分,外语笔试满分为50分,考试总时长2小时。
注:思想政治素质考核以面试方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该项面试成绩不计入综合考核总成绩,但思想政治素质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150分以上、外语面试成绩60分以上、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30分以上、同等学力加试成绩单科60分以上方可视为复试成绩合格;
(2)将各项复试成绩均合格考生的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初试成绩权重60%,复试成绩权重40%),并从高到低排列录取顺序;
加权总成绩=(初试成绩/初试满分)*初试成绩权重*100+(复试成绩/复试满分)*复试成绩权重*100
4、录取原则
各项复试成绩均合格的,分专业、分方向按加权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择优录取。
四、真题
(一)2024年专业课初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
1.《离骚》
2.“国防文学”
3.“圆形人物”
4.表现主义
二、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汪曾祺小说的特色。
2.简述“伤痕文学”的价值和缺陷。
3.简述文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4.简述“新批评”理论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中国文学史中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主题的创作。
2.结合代表作,论述古希腊悲剧的三大悲剧家的艺术特色。
(二)2023年专业课初试真题
626文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不平则鸣、两地书、都柏林人、通感
二、简答题
1、白居易诗歌基本主题和艺术风格。
2、《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3、举例分析一个战争题材的西方文学作品。
4、简述结构主义文学理论。
三、论述题
1、结合作家作品,论述现当代文学的北京书写。
2、中西方文论史中“作者”观念的变迁。
(三)2022年专业课初试真题
1、文学体裁
2、诸子百家
3、重放的鲜花
4、新柏拉图主义
二、简答
1、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学史之间的关系(16年真题原题)。
2、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评析。
3、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成就。
4、崇高与优美两种审美范畴的特点。
三、论述
1、刘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评析。
2、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分类,艺术特色及成就。
写作题二选一,写小说。
一个是以“我是一名急诊科医生,见惯了那些眼泪”为开头。
一个是以“一个心口不一的人”为核心内容。
(四)2021年专业课初试真题
1、《三都赋》
2、路翎
3、接受美学
4、机械降神
1、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
2、钟嵘《诗品》的主要理论要旨。
3、比较《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
4、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对文学研究的启示与价值。
1、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摹仿问题的看法。
2、1950-1980s年代文学中的青年形象。
1.以“赵嬷嬷翻了个身,吱吱格格的牵动了全身骨节”为首句写一篇3000字以上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