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提出终身学习的要求,职场教育刚性需求增加。职业院校培训与
实践脱节培训效果不佳,为非学历职业教育创造了增长空间。2017年,我国非学历职
业教育市场规模达4912亿元。
2、六大细分赛道,短期内难以诞生百亿美元级巨头
职业资格考试及招录培训、驾驶培训、IT培训、职业语言培训、管理培训、创业辅导
培训6个细分赛道中,职业资格及招录考试和IT培训领域的集中度较高,前2大公司
市占率分别为59%和7%,其余赛道高度分散。市场份额最大的管理培训和驾驶培训,
由于准入门槛低、人力成本高,难以被资本整合。
3、非学历职业教育高度依赖线下培训,依托名师和口碑,难以迅速扩张
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并举,但线下业务营收贡献远远高于线上。低门
槛加上口碑效应,导致培训机构面临着名师流失的风险。
4、项目多金额少,职业资格考试及招录培训融资火热
IT培训领域,大数据和区块链培训机构涌现;专注产品经理、新媒体运营和营销的线上培训企业,加速争夺新蓝海市场。
5、头部企业品牌溢价能力初显,提价应对增长瓶颈
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人才需求萎缩,职教参培率难以有效提升,细分领域的头部品牌企业均采取了提价策略以保持营收增长
同样面向职场人群,相比知识付费,职业教育的目的性和系统性更强,以实用为导向,更加注重技能学习而非思维培养。
1、终身学习是保持职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市场和岗位的变化,人才也需要成长。以媒体岗位为例,从传统纸媒和门户网站,到新媒体,再到社交化运营,一个媒体人的工作方式、工具、技术、知识储备都发生了变化。编辑、文员的岗位逐渐被新媒体运营、内容营销岗位取代。因此,终身学习成为现代职场人的课题。在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种,职业培训成为缓解职场焦虑的出口。
2、数字经济时代,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成刚需
3、职业院校改革乏力,学历职业教育与岗位实践脱节
2018年,由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正式发布,学生本身就业准备不足、离职率高,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高达1/3,并且大约有70%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实用性不强”。安信证券调研数据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工作满意度(2016年为63%)、半年内离职率(2016高达43%)等就业质量指标上表现较差,印证了职业院校学生“求职难”的困境。反映了院校毕业生技能实用性不强,就业期望与市场需求脱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7届本科生毕业后半年就业率为91.6%,告知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92.1%,首次超过本科生,反映了我国高级蓝领人才严重短缺。
4、受益于民办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将迎来供给侧改革
从就业质量来看,当前我国学历类职业教育短板明显。职业教育占教育类公共支出的比例仅有8%,公办教育资源短期内难以有效提升,要实现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必须引入民资和民智,推进职业教育市场化。相比于早幼教、K12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面向心智成熟、具有服务甄别能力的职场群体,民办化容错率更高,改革更易推行,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先行受益领域。在民办教育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引导下,职业教育将迎来供给侧改革。
2017年我国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为4912亿元,其中2B管理培训市场规模2718亿元,占比55%;2C市场规模合计2194亿元,占比45%。
职业资格考试和IT培训这两个领域已有较明显的头部效应,2大巨头市占率分别达到59%(华图教育、中公教育)和7.11%(达内科技、传智播客)。其余赛道由于进入门槛、需求刚性、赛道规模3大因素,均难以形成主流厂商。进入门槛较低的管理培训和驾培市场,需求刚性较弱的创业培训市场,赛道规模太小的运营培训市场,市场集中度在短期内提升缓慢。
1、职业资格考试和招录培训
(1)资格考试竞争激烈,通过率普遍较低
(2)2017年市场规模121亿元,赛道过于细分天花板明显
根据测算,2017年职业资格培训市场规模约为121亿元,其中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培训规模之和为72.4亿元。参培率难以有效提升,细分赛道天花板明显,招生费用高,成为限制头部企业发展的3重因素。
2016年,《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取消了包括会计证、注册税务师、金融理财师、室内设计师等一批职业资格认定,大多属于冷门培训项目,对整体职业资格培训市场影响不大。
(3)线上平台为线下面授导流,客单价相差10倍
虽然线上业务客单价不高,营收贡献有限,但各企业还是加大对线上平台的投入,主要目的是为线下业务导流,降低综合招生成本。
(4)头部企业品牌广泛认知,垄断基本成型
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在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录、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录这4个领域处于双寡头垄断地位。公务员招录培训贡献了中公教育和华图教育50%以上的营收,但事业单位和教师招录考试培训的营收正在逐步增加,成为两家企业新的增长点。
(5)企业案例:正保远程教育、粉笔公考
正保远程教育:增长触顶,收购拓展新赛道
正保远程教育是一家互联网综合职业教育机构,从中华会计网校起步,目前已拥有18个品牌网站。会计、医疗卫生、建筑工程是正保远程教育三大支柱性培训领域,2017年合计贡献营收67.7%,培训缴费学员340万人,客单价相对稳定。
细分赛道市场份额稳定但成长性不足,正保远程教育必须通过降低成本、压缩费用来提升利润空间。2018上半年,正保远程教育的销售成本和销售费用占比营收56.6%和26.5%,工资和代理商佣金难以降低。
营收的瓶颈难以突破,正保远程教育通过自营和收购,跨品类布局职业教育体系。子公司“正保育才”主营创业培训服务,2017年营收1.13亿元。通过收购,正保布局了护士培训、工程实训、汽修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司法考试培训等细分领域。
粉笔公考:线上培训切入,撬动垄断市场
2014年8月,关闭的粉笔网重新启用,转战线上公务员考试培训。到2018年积累了约2000万用户,18年2月粉笔网单月营收达1.26亿元,预计2018全年营收将达到华图和中公营收之和的1/6。
在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中,中公华图教育合计市占率达60%,粉笔网选择了从线切入,与中公华图形成差异化竞争。粉笔网公考还有3大制胜秘诀:题库、名师、低价。1)通过打造粉笔题库App,吸引大量免费和低价用户;2)名师直播模式,相比录播课效果更好;3)大量的1元课程补贴用户,抢占线上生源。
从线上切入帮助粉笔网获得了约10%的市场份额,但低客单价和高额补贴的模式无法盈利,因此粉笔网也开始向线下拓展。18年上半年,粉笔网线下教师团队不到100人,相比中公教育的6530名全职教师差距甚大。
2、驾驶培训
(1)2017年驾驶培训市场规模1222亿元
公安部交管局数据,2017年,全国驾龄不满一年的新增驾驶人数量为3054万人。按照目前的驾考要求,几乎所有人都需要参加驾驶考试培训,按照人均驾培费用4000元计算,2017年驾培市场规模达1222亿元。
(2)地区市场割裂,难以被资本整合
驾培市场区域分割无法靠互联网和资本解决,驾培上市企业“东方时尚”,以“自建+并购”拓展北京地区以外的市场,参股15家驾驶培训公司,但北京驾校模式难以异地复制,高额土地成本和管理成本难控制,亏损严重,2018上半年营收5.22亿元,同比下降9.99%。
(3)企业案例:平安驾培、木仓科技
平安驾培:传统驾培企业毫无竞争力
平安驾培成立于2015年1月成立,由昆山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出资成立的国有驾培企业,主要业务是C1/C2/C5驾驶证培训。2017年底,平安驾培共有150名教练员,156辆C型教练车,平均每辆教练车的年产值约35万元。2018上半年,平安驾培营收2085.80万元,净利润52万元,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驾培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开,昆山新增11所驾校,导致招生量下降。
从成本和费用情况来看,2017年平安驾培的三大成本分别是职工薪酬(66%)、燃料费(17%)和折旧摊销(7%)。人工成本上涨已成必然,平安驾培当前的模式难以有效降低成本,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这种缺乏竞争力的驾培企业将难以为继。
木仓科技:题库导流,全面布局车主服务
木仓科技成立于2011年,旗下App产品“驾考宝典”是一款驾照理论考试题库软件,截至2018年5月,驾考宝典已有2.7亿用户,2018年6月月活用户达2458.3万,居驾考类第一。
免费题库引流,带动木仓科技搭建了“驾考-买车-车后”链条的App矩阵,“全国违章查询”“买车宝典”“车友头条”等App用户突破1亿,日活用户达百万级。木仓科技并没有直接通过培训变现,而是为培训受众提供O2O驾考平台、购车、汽车保险等服务,2018年前5个月,木仓科技整体营收已过亿元,实现盈利。
3、IT培训
(1)IT培训是职业技能培训最大细分赛道
IT培训连接学历教育和IT产业,主要面向大学生和职场人士,已成为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中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根据测算,2017年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市场规模约376亿元,其中IT电脑培训占比63%。
(2)一超多强,格局分散
IT培训企业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top4企业市占率仅15.5%,市场分散,多数为线下职业技术学校和小型培训机构。龙头企业达内科技2017年营收19.74亿元,是第二名的3倍,市占率约8%。传智播客、翡翠教育、火星时代等二线梯队合计营收不及达内科技,面临被收购的局面,文化长城并购翡翠教育,百洋股份并购火星时代。
(4)企业案例:达内科技
达内科技
达内科技成立于2002年,主营IT职业培训,2017年底达内科技在共有线下教学中心184个,形成了“线上微课+线下培训+人才输送”的培训模式。2017年营收19.74亿元,同比增长24.96%,市占率约8.3%。2017全年,达内科技成人职业培训招生人数12.5万人,人均客单价约1.6万元。
达内科技成功的关键在于分级培优和双师教学。与职业电脑学校相比,达内科技以培优和就业为目标,并通过“双师模式”解决了师资和教学标准化问题。因此,达内17年仅有200多名专家讲师,其余全部是各地区的助教,此举还大幅降低了薪资成本。
达内科技增长瓶颈显著,招生成本高涨,达内科技严重依赖SEM搜索引擎、招聘网站合作和校企合作招聘,达内创始人透露成人IT培训的人均获客成本约为4500元。为了获得持续增长,达内科技采取了4大措施:1)开启先学后付的网贷培训模式,与宜信、人人贷等金融合作推出学费分期业务;2)拓展K12编程和机器人教育,17年达内童程童美招生9580人,并收购好小子青少儿机器人连锁培训机构,短期内,对K12教育的投入拖累了达内科技的净利润;3)从零散招生转向与专业共建,组建了一支400人院校拓展团队,2017年院校合作招生超7000名;4)开发新课程,新开设大数据、Python、Linux等课程,2017下半年合计招生5700余人。
4、职业语言培训
(1)2017年职业语言培训市场规模165亿元
职业语言培训,包括英语和其他小语种培训,随着本土企业国际化和贸易全球化而需求日益增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7年我国语言培训市场规模165亿元,年增长率19.5%。
(2)定位高端,一线城市平均客单价4万元
传统职业语言培训机构华尔街英语、韦博英语、美联英语、英孚英语四大机构以线下培训为主,定位高端商务精英人群,客单价普遍较高。
2000年,华尔街英语进入中国市场,2017年国内已开设72家直营学习中心,覆盖11个一二线城市,员工数3600名,2016年学员数达18万人,当前收购估值3亿美元。华尔街英语在上海共有15家学习中心,平均客单价4万元。
(3)线上竞争来势汹汹
随着商务英语逐渐不再是一门稀缺性技能,而变成普遍性的职业发展需求,加之职场人群自控能力较强,线上职业英语培训逐渐发力,以新东方为代表的机构开始布局线上成人英语业务。
5、管理培训
管理培训面向企业员工和中高层管理者,以提高管理能力、提升经营质量、打造高效团队、建设企业文化为目的。按照培训形式,可分为企业内训、整体外包、高校商学院课程和培训机构课程等。
(1)2017年企业管理培训市场规模2718亿元
据赛迪顾问数据,美国企业管理培训62%在企业内部进行,38%的培训则由社会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承担;德国57%的企业具有教育资格,教育企业承担了双元制学员90%以上的培训经费;而在中国,由于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欠缺,高达70%的中小企业更趋向将培训整体外包给专业培训机构,这为企业培训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刚性需求。工商总局数据,截至2017年9月底,全国实有企业2907.23万户,企业数量年均增长率16.7%,迅速增长的企业带来激烈的竞争,管理培训需求猛增。2015年,全国管理培训单位规模1.63万家,从业人员达47万人。
据此测算,2017年,全国企业管理培训市场规模2718亿元,年增速约为22%。
(2)集中度低,5家三板企业合计市占率0.45%
管理培训企业众多,以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商学院为主,咨询公司更加重视管理培训业务,近年来线上培训企业和国际游学培训机构也加入竞争。其中线下培训集团和咨询公司以toB的企业内训业务为主,商学院、线上培训、游学机构则提供分散的toC业务。
由于进入门槛低,我国管理培训企业缺乏领导品牌,市场集中度低。国内5家新三板管理培训企业,2017年管理培训业务合计营收12.57亿元,整体市占率仅为0.45%。
(3)客单价高,品牌和人力资源是核心壁垒
面向B端企业客户和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管理培训的客单价普遍较高。2017年,行动教育平均客单价77718元,和君商学院线下CEO班平均客单价3万元。
管理培训属于智力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品牌和人力资源是其核心壁垒。品牌层面,良好的品牌背书和品牌形象,大幅减少企业的营销费用并增加用户粘性,形成口碑效应;人力资源层面,课程研发和讲师、导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培训的效果,对培训团队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培训技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本土管理培训企业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无法与高校、咨询企业及外企竞争。
2016年行动教育研发支出占比4.13%,大量核心研发工作交由外部合作企业。
(4)企业案例:行动教育、盛景网联
行动教育:70%高毛利,咨询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行动教育成立于2006年,由中国有名的培训讲师李践创立,打造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的全周期知识服务和智力支持平台。主营业务包括企业管理培训、咨询和图书音像制品销售。围绕名师“李践”,行动教育打造了《盈利模式》《财务模型》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明星课程,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培训体系,以精品公开课、商学院、企业内训业务为主。
2015-2017年,行动教育的咨询业务比重大幅增长,符合国内企业培训与管理咨询融合的趋势。连续三年,行动教育的毛利率都超过70%,远高于其他职教上市公司,17年净利润9907万元,净利润率28.5%,这得益于其高客单价、低研发成本的行业特点。
18年9月,行动教育再次递交上市辅导备案材料,冲击A股。如上市成功,将成为主营管理培训业务的第一家IPO企业。
盛景网联:培训咨询转型创投失败
盛景网联成立于2007年,从培训咨询延伸到投资业务,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双创服务平台。盛景学员企业中已经涌现10家A股上市公司,150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从培训咨询业务转型创投,盛景网联虽然拥有了众多明星学员,但也分散了精力,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下降,于2017年4月摘牌。
6、创业辅导培训
(1)2017年创业辅导培训市场规模94亿元
创业辅导培训是为创业者和意向创业者提供的培训服务,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存活率,帮助创业者完成融资。在双创热潮带动下,创业培训服务迅速发展。2017年,创业黑马的创业辅导培训业务营收0.94亿元,市占率1%,由此计算,17年我国创业辅导培训市场规模为94亿元。
(2)市场洗牌,优质培训机构脱颖而出
(3)企业案例
创业黑马:创业培训和公关服务齐头并进
创业黑马是一家综合创业服务商,主营业务包括创业辅导培训、公共关系业务和会员业务,邀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专家担任导师,对创业企业高管进行培训。2017年,创业黑马重点加大对二三线城市创业者的渗透,开课100余次,培训人次4400余人,培训平均客单价2.14万元。
作为中国最大的创业培训企业,2017年学员仅4400人次,对比中公教育的公务员培训业务(2017年37.32万面授学员)、达内科技的IT培训业务(2017年12.5万学员),创业黑马的市占率极低,未来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正保育才:服务B端创业培训机构
正保育才成立于2009年,是正保远程教育控股子公司,主营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2016年6月挂牌新三板。2017年,正保育才营收1.13亿元,同比增长11.27%,净利润1786.18万元,其营收主要来自软件及图书销售(64.31%)和培训(27.84%)。
正保育才面向B端客户(创业培训机构、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管理中心等),提供技术和内容服务,依托创业实训网开发了创业实训操作平台,提供创业课程、商战模拟系统、图书等服务。
芥末堆数据显示,在所有教育领域中,职业教育的融资金额低于语言教育、K12、早幼教、素质教育、STEM,位列第6位。2018上半年,职业教育领域融资案例44起,分布在29个细分赛道中,累积融资金额约6.5亿元,平均每个项目融资1484万元。现金流良好,业务模式稳定,职业教育成为并购标的最佳选择:A股多个职业教育并购案例:亚夏汽车并购中公教育,文化长城收购翡翠教育,洪涛股份收购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下表是2018年职业教育部分融资案例,呈现如下融资趋势:
2)第一大细分市场的管理培训赛道,由于难以解决标准化问题,不受资本市场青睐;
3)大数据、区块链的发展,让IT培训行业出现了新的培训市场;
4)线上运营培训类创业项目迅速增加,成为资本青睐的蓝海细分市场。
1、新经济创造新需求,引领培训内容变革
2、头部企业品牌溢价,客单价稳中有升
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人才需求萎缩,职教参培率难以有效提升,细分领域的头部品牌企业均采取了提价策略以保持营收增长。15至17年,4家职业教育头部企业除了中公教育外,客单培训费用均有显著提升,其中行动教育(企业管理培训)涨幅最高达38.27%。从课程价格分析,品牌机构提价后续将重点通过开设高端课程分层培优、打造明星课程、加强实训等策略,稳步提升客单价。